1995年,守山人張澤清到達四川娘娘山。
娘娘山本來沒有名字,本身是一座野山。後來不知道哪朝哪代,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跑到這裡躲避戰亂,人越來越多,形成了村落。
人一多就會產生信仰。
這地方位於深山,家家戶戶比外麵更渴望傳宗接代。這種渴望延伸成為對神靈的祈求,於是村民在娘娘山上修了娘娘廟。
從此這座野山就叫娘娘山。
張澤清本身已經和張家沒有特彆密切的聯係,但他家裡的長輩曾經是守山人,一輩子駐守南疆。
作為守山人的後代,張澤清接手了這個職責,於1995年10月底從南疆趕往四川。
娘娘山上的娘娘廟裡供的女神隻類似觀音,當地的人叫送子娘娘。在正統神話裡,確實也是觀音的一種。
張澤清頂了原來的老廟祝,就在那裡觀察。
娘娘山距離張海桐彙款那個村子有一段距離。這個村子名叫夾口村,因為在兩座山中間,所以房子都建在山上,取名夾口村。
夾口村地理位置非常隱蔽,不是刻意往深山裡走,其實看不見這裡有個村子。
這村子本來交通不便,出去一次很費勁。後來解放了,全國各地號召修路。為了響應當時還是眉山縣的那句“想要富、先修路”的口號,夾口村也開始使勁全身力氣修路。
全村上下,愣是開了一條平整的土路。
1985年。這條路開辟完成後,夾口村溝通外界確實更方便了。
修路是個大工程,即便隻是一個村的事,但山裡山外共存多年,周圍其他的村戶必然也知道。
張澤清1995年剛過來的時候,夾口村的事跡他記得很清楚。但翻年過後,也就是1996年。
夾口村在他眼皮子底下消失了。
張澤清當時的日常任務之一,就是巡視麵向夾口村的那一麵山。這麵山的位置基本可以做到全方位觀測這座村莊。
由於他是廟祝,周圍供奉娘娘廟的村莊也會千裡迢迢請他去做法事,這也給了張澤清下山的機會。
偶爾他也會借著換東西的名義,去夾口村買糧食。
這次他照常巡山,累了的時候爬上樹,坐在樹上喝水休息。隻是喝口水的功夫,夾口村所在的地方忽然就消失了。
隻有山穀之中的河水靜靜流淌。
一條大河在草木並不茂盛的河穀之中奔騰而下,原本的村莊一點不剩。
這裡成了一座野山。
而在幾秒鐘之後,張澤清就開始記憶模糊了。
他立刻掏出筆和隨身冊子記錄,當他落下最後一筆時,忽然忘記自己為什麼要寫這一段。但文字記錄還在。
張澤清當時就把這份文件發回香港張家,寄出一個星期後,那座村莊忽然又出現了。
這次出現極其短暫,張澤清隻來得及拍照片,並在照片上飛快寫下拍攝時間。
停筆那一秒,記憶再次被重置。
根據日常記錄和照片對比的結果,張澤清再次確定,這裡確實存在夾口村。
惶恐在他心底蔓延,但同時他的大腦又被這種吊詭的現象弄得十分興奮。
這種現象目前來看對人類無害,偏偏又超出了他的理解範圍。
他拍完照片,任由相機掛在胸前晃蕩。張澤清掏出一根香煙,點燃叼在嘴裡。
煙草的味道刺激著肺部和口腔,混亂翻湧的情緒漸漸歸於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