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鬆義雄站在台上,滔滔不絕,一場極具煽動性的演講,竟真的讓第一大隊的全體士兵熱血上頭。
他們眼神中燃燒著複仇的火焰,紛紛拒絕撤退,堅決要為井關隆昌師團長閣下複仇!為之前的失利討回公道!
可實際上,這次所謂的追擊複仇,不過是岩鬆義雄精心策劃的一場“政治秀”。
他心裡門兒清,真要追上獨立團,那可就麻煩大了。那獨立團凶名在外,師團長、旅團長都折在了他們手上,自己要是真的追上了,到底打不打?真要是打起來了,哪有勝算?
所以,在安排追擊隊伍出發時,岩鬆義雄有意不讓他們攜帶重武器,隻讓士兵們帶上幾挺歪把子機槍、幾具擲彈筒,以及僅夠維持一天行程的口糧,便匆匆讓他們踏上了所謂的“複仇之路”。
岩鬆義雄算盤打得叮當響,想著讓部隊出去晃悠一圈,隻要沒找到獨立團,就“一臉沮喪”地回來。
到時候,在筱塚義男麵前“真誠”地請罪,再添油加醋、“義憤填膺”地描述一番,說不定旅團長甚至師團長的位子就離自己不遠了。
他不僅自己這麼打算,對先行出發的第一中隊,也是這般千叮嚀萬囑咐。
這個隸屬於第36師團第二旅團第二聯隊第三大隊的第一中隊,可大有來頭,值得好好說道說道。
岩鬆義雄此前遭到井關隆昌的打壓,那些曾經投靠岩鬆家族的人也跟著倒黴。
原本擔任聯隊長、大隊長、中隊長以及旅團參謀等要職的,統統被降職,淪為普通士兵。
但這些人即便成了普通一兵,軍銜依舊高得驚人,全是佐官和尉官。而且,他們個個出身不凡,都是日本國內大大小小家族的子侄。
說白了,這個中隊,不僅是全員軍官的特殊存在,更是個不折不扣的“貴族中隊”。
他們的中隊長是大名鼎鼎的岩鬆毅九郎,雖說隻是岩鬆家族的旁係子弟,可在日軍體係裡,卻被視作唯一能承接岩鬆義雄衣缽之人。
然而,這幫“少爺兵”,在政治場上或許能長袖善舞,一個頂十個,可真到了打仗的時候,還是算了吧!那就完全是另一副模樣了。
這不,“追擊”行動才剛開始沒多久,他們就狀況百出。沒走出多遠,隊伍就偏離了原定路線,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愣頭青”還公然指出岩鬆毅九郎的錯誤,大聲叫嚷著:“追錯路了,不是這條道!”他們心裡清楚,這要是記上一功,往後可都是實打實的政治資本。
岩鬆毅九郎聽著這些質疑聲,氣得額頭青筋直跳,在心裡怒罵:“八嘎,竟敢在我麵前刷政治資本!”
就這樣一路磕磕絆絆,這支隊伍終於“追擊”到一處山坳。
這山坳看上去倒像是個風水寶地,地上長滿了厚厚的稻草,踩上去軟綿綿的,就像鋪了一層厚實的床墊;四周的地勢又能遮風擋寒,仿佛一座天然的溫暖房屋。
“追擊”了這麼久,士兵們早就疲憊不堪,於是眾人便“勉為其難”地決定,就在這兒好好休息一下。
然而,世間之事,總是充滿變數,令人難以捉摸。
咱們把目光轉回到悠哉悠哉的李雲龍、趙剛和小七這一行人身上。
當他們得知小鬼子展開追擊的消息後,李雲龍瞬間來了精神,心中那股戰鬥的熱血直往上湧,恨不能立刻就給追擊的小鬼子來個迎頭痛擊,殺殺他們的囂張氣焰。
可他冷靜下來,看了看身邊的兵力,警衛連有60人,偵察連20人,雖說這80人都是從部隊裡精挑細選出來的精銳中的精銳,個個身手不凡、作戰經驗豐富。
但再瞧瞧他們手中的武器裝備,清一色人手兩隻鏡麵匣子。
這鏡麵匣子在近戰和夜戰中,那絕對是大殺器,火力凶猛,行動便捷,能發揮出巨大的優勢。
可如今麵臨的是打阻擊任務,這鏡麵匣子的短板就暴露無遺了。
除了趙鐵柱肩上扛著的那挺歪把子機槍,以及趙政委警衛員小王背上背著的那把三八大蓋兒,整個隊伍裡他娘的竟然找不出其他能打遠程的槍械。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憑這點裝備去正麵阻擊小鬼子,那無疑是以卵擊石。
李雲龍心裡盤算了一番,暗自思忖:“算了,咱老李這次也偷個懶。”
於是,他當機立斷,決定把這棘手的事兒交給二營長劉平安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