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部長的臉色瞬間變得難看起來,顯然沒想到一個普通技術員敢這樣頂撞他。
“年輕人,你這是什麼態度?”李部長的語氣變得嚴厲,“我們這些專家都是從省裡請來的權威,難道還看不懂你的小打小鬨?”
沈良絲毫不退縮:“權威不權威不是靠嘴說的,是靠真本事。如果連基本的技術參數都搞不清楚,那就彆在這裡誤人子弟。”
趙工程師這時候跳了出來,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沈良,你怎麼能這樣跟領導說話?太沒有組織紀律性了!”
“組織紀律性?”沈良轉頭看著趙工程師,“那請問你昨天晚上給誰打的電話?”
趙工程師臉色一變:“你什麼意思?”
“什麼意思你心裡清楚。”沈良冷冷地說,“李部長能提前到達,還帶著這些"專家",你敢說跟你沒關係?”
張建國也反應過來了,看著趙工程師的眼神變得複雜起來。
李部長見情況有些失控,趕緊轉移話題:“好了,我們不討論個人問題。我今天來就是要看看這個改造到底靠不靠譜。既然你這麼自信,那就現場演示一遍給我看看。”
沈良正求之不得:“沒問題。”
他走到煉鋼爐的控製台前,開始檢查各項參數。圍觀的工人們都緊張起來,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次演示的成敗關係到沈良的前途,也關係到整個廠的命運。
“老劉,準備原料。”沈良對爐長說。
“好嘞!”老劉和幾個工人開始往爐子裡加料。
李部長身邊的專家開始指手畫腳:“你看,這個溫度上升得太快了,很危險。”
“是啊,按照正常流程,不應該這樣操作。”另一個專家附和道。
沈良頭也不回:“請您繼續看。”
隨著原料的加入,爐內溫度迅速上升。沈良熟練地調節著各種參數,整個過程行雲流水。
“溫度1600度,在正常範圍內。”沈良報告著數據。
“氧氣流量調至最佳比例。”
“脫硫脫磷過程開始。”
專家們本來還想挑毛病,但看著沈良精準的操作和穩定的數據,漸漸說不出話來。
十分鐘後,第一爐鋼水出爐了。那璀璨的金屬光澤在所有人麵前流淌,就像是液態的黃金。
“老劉,檢測一下成分。”沈良說。
老劉拿著檢測儀器過來,幾分鐘後報告:“碳含量0.15,硫含量0.008,磷含量0.012,各項指標全部符合優質鋼標準!”
車間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工人們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他們的廠子有救了。
李部長的臉上也露出了驚訝的表情,但很快又恢複了嚴肅:“一次成功不說明什麼,關鍵是穩定性。”
“那我們再來一爐。”沈良毫不猶豫地說。
接下來的一個小時裡,沈良連續操作了三爐,每一爐的質量都完全一樣,穩定性令人歎服。
李部長身邊的專家們麵麵相覷,再也說不出反對的話。其中一個年長的專家走到沈良麵前:
“小夥子,你這個改造思路很有意思。能跟我詳細說說技術原理嗎?”
沈良看得出來,這個專家是真正懂技術的,不像剛才那幾個隻會說空話的家夥。
“當然可以。”沈良開始詳細解釋改造的核心思想,從熱力學原理到材料科學,從控製理論到實際應用,每一個細節都講得清清楚楚。
專家越聽越驚訝,最後忍不住說:“你這些知識是從哪裡學來的?很多理論連我們研究所都還在探索階段。”
沈良心裡暗笑,這些在後世已經是基礎知識了,但在1980年確實算得上前沿理論。
“我平時喜歡看外文資料,也經常思考這些問題。”沈良隨口編了個理由。
這時候,趙工程師冷冷地說:“說得天花亂墜,但終究隻是小打小鬨。沈良,你有本事就搞個大項目出來,彆總在這些小改小革上做文章。”
沈良看著趙工程師,心裡已經有了計較。這個老家夥三番五次找茬,是時候給他點顏色看看了。
“趙工,你這話說得對。”沈良突然笑了,“那我們就來搞個大的。”
張建國一聽就緊張了:“沈良,彆亂說話。”
“廠長,我沒亂說。”沈良轉向李部長,“李部長,您知道連鑄技術嗎?”
李部長點點頭:“當然知道,那是目前最先進的煉鋼技術,不過投資太大,技術也複雜,一般的廠子搞不起。”
“如果我能用最少的投資,搞出一套簡易連鑄設備呢?”沈良的話讓所有人都愣住了。
趙工程師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沈良,你瘋了嗎?連鑄技術多複雜你知道嗎?就憑你一個人?”
“誰說我一個人了?”沈良環視一圈,“我們廠這麼多技術工人,這麼多工程師,為什麼不能搞?”
李部長皺著眉頭:“連鑄設備光是購買都要幾百萬,你說的簡易設備,能保證質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