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癸巳年到甲午年,共兩年。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癸巳年,冬天十月,泗川郡的監禦史平帶兵把沛公劉邦圍困在豐邑,沛公出城迎戰,打敗了秦軍,然後命令雍齒守衛豐邑。十一月,沛公帶兵前往薛縣。泗川郡守壯在薛縣被打敗,逃到戚縣,被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殺死。
周章退出函穀關後,駐紮在曹陽,過了兩個多月,章邯帶兵追來,打敗了他。周章又逃到澠池,十幾天後,章邯再次進攻,把周章打得大敗。周文自殺,他的軍隊也就不再抵抗了。
吳廣包圍了滎陽,李由擔任三川郡守,堅守滎陽,吳廣沒能攻下。楚國將軍田臧等人一起商量說:“周章的軍隊已經被打敗了,秦兵早晚就會到。我們圍攻滎陽城卻攻不下來,秦兵一到,我們肯定大敗,不如留少量兵力繼續圍攻滎陽,把精兵都拉出去迎擊秦軍。現在代理楚王吳廣太驕傲,又不懂軍事,沒法跟他商量大事,恐怕會壞事。”於是他們假傳陳王的命令殺了吳廣,把他的首級獻給陳王。陳王派使者賜給田臧楚國令尹的大印,任命他為上將軍。
田臧就派將領李歸等人繼續守滎陽,自己率領精兵向西,在敖倉迎擊秦軍,雙方交戰。結果田臧戰死,軍隊也被打敗。章邯又進兵到滎陽城下攻打李歸等人,打敗了他們,李歸等人戰死。陽城人鄧說帶兵駐紮在郯縣,被章邯的另一支部隊打敗。銍縣人伍逢帶兵駐紮在許縣,也被章邯打敗。這兩支楚軍都潰散了,逃到陳縣,陳王殺了鄧說。
秦二世多次責備李斯:“你身居三公之位,怎麼讓盜賊這麼猖獗!”李斯很害怕,又貪戀高官厚祿,不知道該怎麼辦,就迎合秦二世的心意,上書回答說:“賢明的君主,一定是能施行督責之術的。所以申不害說‘擁有天下卻不能肆意放縱,這就叫把天下當成了自己的枷鎖’,這沒彆的原因,就是因為不會督責,卻還要自己為天下百姓操勞,像堯、禹那樣,所以才說是枷鎖。要是不能研習申不害、韓非的高明之術,實行督責之道,專門讓自己在天下過得自在;卻白白地讓身體受苦、精神勞累,為百姓犧牲自己,那就是在給百姓當差,而不是統治天下的人,這有什麼可貴的呢!所以賢明的君主能施行督責之術,在上麵獨斷專行,權力就不會落到臣下手裡,這樣就能杜絕仁義的途徑,堵住勸諫的言論,毫無顧忌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沒人敢違抗。這樣一來,群臣和百姓連補救自己的過錯都來不及,哪還敢圖謀造反呢!”秦二世看了很高興,於是督責更加嚴厲,對百姓征稅多的就是好官,殺人多的就是忠臣,路上一半的人都是受刑的,集市上每天都堆滿了死人,秦國百姓更加驚恐,都想著造反。
趙國的李良已經平定了常山,回來向趙王報告。趙王又派李良去攻打太原。李良的軍隊到了石邑,秦軍封鎖了井陘,無法前進。秦國將領偽造了秦二世的書信來招降李良。李良收到信後,不太相信,就回邯鄲去,想多要些兵馬。還沒到邯鄲,在路上碰到趙王的姐姐外出喝酒,後麵跟著一百多個騎兵。李良遠遠望見,以為是趙王,就跪在路旁拜見。趙王的姐姐喝醉了,不知道他是將領,隻讓騎兵打發李良離開。李良向來尊貴,站起來後,覺得在下屬麵前很丟臉。他的一個下屬說:“天下都在背叛秦朝,有能力的人先稱王。況且趙王向來比將軍您地位低,現在一個女人居然都不為將軍下車,讓我們追上去殺了她!”李良已經收到秦國的信,本來就想背叛趙國,隻是還沒下定決心,這下被激怒了,就派人追上去殺了趙王的姐姐,然後帶領他的軍隊襲擊邯鄲。邯鄲方麵毫無防備,結果趙王和邵騷被殺。趙國人中有很多是張耳、陳餘的耳目,所以隻有他們兩人得以逃脫。
陳縣人秦嘉、符離人朱雞石等人起兵,把東海郡守圍困在郯縣。陳王聽說後,派武平君畔為將軍,去監督郯縣的軍隊。秦嘉不聽從命令,自立為大司馬,不願意隸屬於武平君,還告訴軍吏們說:“武平君年紀小,不懂軍事,彆聽他的!”接著假傳陳王的命令殺了武平君畔。
秦二世又派長史司馬欣、董翳去協助章邯攻打起義軍。章邯打敗伍逢後,又攻打陳縣的柱國房君蔡賜,把他殺了。接著又進攻陳縣西邊張賀的軍隊。陳王親自出城督戰。最後張賀戰死。
臘月,陳王前往汝陰,返回時到了下城父,他的車夫莊賈殺了陳王,然後投降了秦軍。當初,陳涉稱王之後,他的老朋友們都來投奔他。他妻子的父親也來了,陳王把他當作普通賓客對待,隻是作揖,沒有行拜見禮。他妻子的父親生氣地說:“趁著亂世僭越稱王,還對長輩傲慢,這樣可長久不了!”沒告辭就走了。陳王趕緊跪下道歉,他妻子的父親還是頭也不回地走了。其他客人進進出出越來越隨便,還說起陳王以前的一些事。有人就勸陳王說:“這些客人愚蠢無知,專門胡說八道,會損害您的威嚴。”陳王就把說這些話的客人殺了。其他老朋友們都自動離開了,從此再也沒有人親近陳王。陳王任命朱防為中正,胡武為司過,讓他們負責監督群臣。各路將領攻城略地回來,要是不服從命令,就把他們抓起來治罪。把苛刻地挑剔彆人的過錯當作忠誠,對他們不喜歡的人,也不交給司法官員處理,而是自己直接處置。將領們因為這些原因都不親附陳王,這就是他失敗的原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陳王以前的近侍,現在身為將軍的呂臣,組建了一支頭戴青巾的蒼頭軍,在新陽起兵,攻打陳縣,拿下了陳縣,殺了莊賈,又把陳縣當作楚國的都城。把陳王葬在碭縣,諡號為隱王。
當初,陳王命令銍縣人宋留帶兵平定南陽,然後進入武關。宋留已經拿下南陽,聽說陳王死了,南陽又被秦軍奪回,宋留就帶著軍隊投降了,秦二世把宋留車裂示眾。
魏國的周市帶兵到豐邑、沛縣一帶攻城略地,派人去招降雍齒。雍齒本來就不想歸屬沛公,就獻出豐邑投降了魏國。沛公去攻打豐邑,沒能攻下。
趙國的張耳、陳餘收攏他們的散兵,得到幾萬人,去攻打李良。李良戰敗,逃回去投奔了章邯。
有門客勸張耳、陳餘說:“您二位都是外地人,想在趙國站住腳,很難獨自成功。如果擁立趙國的後代,再用道義輔佐他,就容易成就大業。”於是他們找到了趙歇。春天正月,張耳、陳餘擁立趙歇為趙王,把信都作為都城。
東陽寧君和秦嘉聽說陳王的軍隊戰敗,就擁立景駒為楚王,帶兵前往方與,想在定陶城下攻打秦軍;還派公孫慶出使齊國,想和齊國聯合起來一起進軍。齊王說:“陳王戰敗,生死不明,楚國怎麼能不請示就擅自稱王!”公孫慶說:“齊國不請示楚國就立了王,楚國為什麼要請示齊國才能立王!況且楚國是最先起義反秦的,應當號令天下。”田儋聽了這話,就殺了公孫慶。
秦朝的左、右校尉又來攻打陳縣,攻下了陳縣。呂臣將軍逃跑後,沿途收集散兵,又重新聚集起來,和在鄱陽湖一帶做強盜的黥布相遇,他們一起攻打秦朝的左、右校尉,在青波把秦軍打敗,又奪回陳縣,恢複楚國。
黥布是六縣人,姓英,因為犯法被黥麵,以刑徒的身份被押送到驪山服勞役。驪山服勞役的有好幾千萬人,黥布和那些勞役中的頭目、豪傑都有來往,後來就帶著他的同伴們,逃到長江中做了強盜。番陽縣令吳芮,很得江湖上人的人心,號稱番君。黥布去拜見他,這時黥布的隊伍已經有幾千人了。番君就把女兒嫁給了黥布,讓他帶領自己的軍隊攻打秦軍。
楚王景駒在留縣,沛公前去歸附他。張良這時也聚集了一百多個年輕人,想去投奔景駒,在路上遇到沛公,就歸附了沛公。沛公任命張良為廄將。張良多次用《太公兵法》的謀略給沛公講,沛公覺得很好,經常采用他的計策。張良給彆人講這些,彆人都聽不懂。張良說:“沛公大概是天賦異稟!”所以就一直跟著沛公不離開了。
沛公和張良一起去見景駒,想向他借兵攻打豐邑。這時章邯的司馬帶兵向北平定楚地,在相縣進行大屠殺,接著到了碭縣。東陽寧君和沛公帶兵向西進發,在蕭縣西邊交戰,戰況不利,就退回來,在留縣聚集收攏兵力。二月,攻打碭縣,打了三天,拿下了碭縣。收編了碭縣的六千士兵,加上原來的兵力,一共有九千人。三月,攻下邑縣,也拿下了。回頭再攻打豐邑,還是攻不下來。
廣陵人召平為陳王攻打廣陵,沒有攻下。聽說陳王戰敗逃跑,章邯的軍隊馬上就要到了,就渡過長江,假傳陳王的命令,任命項梁為楚國的上柱國,說:“江東已經平定,趕緊帶兵向西攻打秦軍!”項梁就帶著八千人渡過長江向西進發。聽說陳嬰已經攻下東陽,就派使者想和陳嬰聯合起來一起西進。陳嬰原來是東陽縣的令史,在縣裡一向誠信謹慎,被人稱作忠厚長者。東陽縣的年輕人殺了縣令,聚集了兩萬人,想擁立陳嬰為王。陳嬰的母親對陳嬰說:“自從我嫁到你們家,從來沒聽說過你家祖先有顯貴的。現在突然得到這麼大的名聲,不吉利;不如去歸附彆人。事情成功了,還能封侯;事情失敗了,也容易逃脫,不會被人指認。”陳嬰於是不敢稱王,對他的軍吏們說:“項氏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將領,在楚國很有名望,現在要乾大事,非他們領頭不行。我們依靠名門望族,一定能滅掉秦朝!”眾人聽從了他的話,就把軍隊交給了項梁。
黥布打敗秦軍後,帶兵向東進發;聽說項梁向西渡過淮河,黥布和蒲將軍都帶著自己的軍隊歸附了項梁。項梁的軍隊總共有六七萬人,駐紮在下邳。
景駒、秦嘉的軍隊駐紮在彭城東邊,想以此抵禦項梁。項梁對軍吏們說:“陳王最先起義,雖然作戰不利,但不知道他現在在哪裡。現在秦嘉背叛陳王,擁立景駒,這是大逆不道!”於是進兵攻打秦嘉,秦嘉的軍隊戰敗逃跑。項梁追擊,到了胡陵,秦嘉回師再戰。一天後,秦嘉戰死,他的軍隊投降;景駒逃到梁地,死在了那裡。
項梁兼並了秦嘉的軍隊後,駐紮在胡陵,準備帶兵西進。這時章邯的軍隊到了栗縣,項梁派另外的將領朱雞石、餘樊君去迎戰。餘樊君戰死,朱雞石的軍隊戰敗,逃到了胡陵。項梁就帶兵進入薛縣,殺了朱雞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評論
這段曆史記錄聚焦秦末大起義關鍵階段,呈現各方勢力在風雲變幻局勢中的起伏興衰,諸多事件與人物抉擇深刻影響曆史走向,從中可洞察複雜的人性、政治權謀與曆史發展規律。
陳勝起義軍在初期迅猛發展後,開始暴露出諸多嚴重問題。內部矛盾重重,將領間相互猜忌、爭權奪利。田臧等人因不滿吳廣“不知兵權”,竟矯詔誅殺吳廣,這不僅是個人權力欲的膨脹,更反映出起義軍缺乏有效的指揮與協調機製,團隊凝聚力缺失。陳勝本人也逐漸迷失,對昔日故舊態度傲慢,聽信讒言斬殺故友,任用苛察之人為官,導致眾叛親離,諸將離心,嚴重削弱起義軍力量,為其失敗埋下伏筆。最終,陳勝被禦者莊賈殺害,曾經聲勢浩大的起義軍遭受重創,其迅速崛起又快速衰敗,令人歎息,也凸顯出領導者格局與用人智慧對事業成敗的關鍵作用。
秦王朝這邊,麵對起義軍威脅,秦二世不僅未反思自身統治問題,反而一味指責李斯。李斯為保爵祿,阿諛奉承,提出“督責之術”,致使秦朝刑罰更加嚴苛,稅賦愈發沉重,百姓苦不堪言,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使秦朝統治根基搖搖欲墜。這一係列舉措表明秦朝統治集團已陷入盲目與腐朽,無力挽救其衰敗命運。
在起義軍內部紛爭與秦朝重壓之下,各地勢力也在不斷分化組合,尋求發展機會。趙地的李良因受秦將誘騙及偶然事件刺激,背叛趙王,致使趙國局勢驟變。張耳、陳餘則在困境中收編散兵,另立趙歇為趙王,試圖穩定趙地局勢,展現出一定應變能力與政治謀略。同時,其他勢力如秦嘉、景駒在陳王失利後,自立為楚王,卻因與齊王田儋在王位確立等問題上產生分歧,引發矛盾,最終田儋殺公孫慶,反映出各方勢力在爭奪權力與地盤過程中的激烈衝突。
劉邦領導的隊伍雖在初期發展遭遇波折,如雍齒叛變使他失去豐邑,但他善於整合力量,在張良歸附後,實力逐漸壯大。張良對劉邦的賞識與追隨,側麵反映出劉邦獨特的領導魅力與識人之明。項梁領導的隊伍同樣迅速崛起,他憑借家族威望與軍事才能,吸引陳嬰、英布等勢力歸附,兼並秦嘉軍隊,勢力不斷壯大,成為反秦重要力量。
這段曆史生動展現秦末大起義的複雜與殘酷,各方勢力在權力、利益與理想間掙紮抉擇。它不僅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更為後人揭示出領導能力、團隊協作、戰略決策等因素對事業興衰的深遠影響,是研究曆史與人性的寶貴素材。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