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七月,有彗星出現在大角星附近。
臨江王共敖去世,他的兒子共尉繼承王位。
漢王得到韓信的軍隊後,士氣再次大振。八月,漢王帶兵來到黃河邊,朝南駐紮在小修武,打算再次和楚軍交戰。郎中鄭忠勸說漢王,讓他高築壁壘、深挖壕溝,不要和楚軍交戰。漢王聽從了他的建議,派將軍劉賈、盧綰率領兩萬步兵、幾百騎兵,從白馬津渡過黃河,進入楚地,協助彭越,燒毀楚軍積聚的糧草物資,破壞他們的基業,目的就是讓項王的軍隊沒有糧食吃。楚軍攻打劉賈,劉賈就堅守營壘,不肯出戰,而是和彭越相互支援。
彭越在梁地攻城略地,拿下了睢陽、外黃等十七座城。九月,項王對大司馬曹咎說:“一定要謹慎地守住成皋!如果漢王想挑戰,千萬不要應戰,隻要不讓他向東推進就行。我十五天內一定能平定梁地,然後回來和將軍會合。”項羽說完就帶兵向東進發,攻打陳留、外黃、睢陽等城,都攻下來了。
漢王想放棄成皋以東的地方,把軍隊駐紮在鞏縣、洛陽一帶,以此來抵禦楚軍。酈食其說:“我聽說‘能知道什麼是天下最重要的事的人,成就王業就有希望’,對於君王來說,百姓就是天,而對於百姓來說,糧食就是天。敖倉這個地方,長期以來都是天下糧食轉運的樞紐,我聽說那裡儲存著很多糧食。楚人攻下滎陽後,不堅守敖倉,卻帶兵向東去,隻派一些被貶謫的士兵分守成皋,這是上天在幫助漢朝啊。現在楚國這麼容易就能攻取,而漢軍反而後退,自己放棄有利的形勢,我私下覺得這是錯誤的。況且兩個強者不能同時存在,楚漢長久相持不下,天下動蕩不安,農民放下農具不種地,織女離開織機不織布,天下人心都沒個定數。希望您趕緊再次進兵,收複滎陽,占據敖倉的糧食,堵住成皋的險要之地,封鎖太行的道路,占據蜚狐口,守住白馬津,向諸侯展示出控製局勢的態勢,這樣天下人就知道該歸附誰了。”漢王聽從了他的建議,就又謀劃著奪取敖倉。
酈食其又勸漢王說:“現在燕、趙之地已經平定,齊國隻有還沒拿下。齊國田氏家族勢力強大,背靠大海、泰山,有黃河、濟水作為險阻,南麵靠近楚國,齊國人大多狡詐多變。您即使派遣幾萬軍隊,也不是短時間能攻破的。我請求奉您的詔令去勸說齊王,讓他成為漢朝東麵的藩屬。”漢王說:“好!”
於是漢王派酈食其去勸說齊王,酈食其問齊王:“大王知道天下最終會歸誰嗎?”齊王說:“不知道啊。天下會歸誰呢?”酈食其說:“歸漢朝!”齊王問:“先生為什麼這麼說?”酈食其說:“漢王先進入鹹陽,項王違背約定,把漢王封到漢中。項王還放逐並殺害義帝,漢王聽說後,發動蜀、漢的軍隊攻打三秦,出函穀關後,為義帝的事聲討項王。漢王收集天下的軍隊,擁立諸侯的後代;攻下城池就封將領為侯,得到財物就分給士兵;和天下人共享利益,英雄豪傑、賢能之士都願意為他效力。而項王有違背約定的惡名,有殺害義帝的事實;對彆人的功勞不記著,對彆人的罪過卻忘不了;打了勝仗得不到獎賞,攻下城池得不到分封,不是項氏家族的人就不能掌權;天下人都背叛他,賢能之士都怨恨他,沒人願意為他效力。所以天下的事自然會歸到漢王這邊,這是顯而易見的!漢王從蜀、漢起兵,平定三秦;渡過西河,打敗北魏;出井陘口,殺了成安君;這可不全是人力能做到的,是上天賜福啊!現在漢王已經占據敖倉的糧食,堵住成皋的險要,守住白馬津,封鎖太行的通道,占據蜚狐口;天下那些後歸服的人必然先滅亡。大王您趕緊先向漢王稱臣歸降,齊國還能保住;不然的話,馬上就會麵臨危亡!”在此之前,齊國聽說韓信將要向東進兵,就派華無傷、田解率領重兵駐紮在曆下,來抵禦漢軍。等聽了酈食其的話後,齊王就派使者和漢朝講和,撤除了曆下的守備,天天和酈食其縱情飲酒作樂。
韓信帶兵東進,還沒渡過平原,聽說酈食其已經說服齊王歸降,就想停止前進。謀士蒯徹勸韓信說:“將軍您接受詔令攻打齊國,而漢王卻單獨派使者去勸降齊國,難道有詔令讓將軍停止進軍嗎?怎麼能不繼續前進呢?再說酈食其,不過是個書生,靠著坐在車上動動嘴皮子,就拿下齊國七十多座城,將軍您率領幾萬人馬,花了一年多時間才攻下趙國五十多座城。當了幾年將軍,反倒不如一個書生的功勞大嗎!”於是韓信覺得他說得對,就渡過了黃河。
太祖高皇帝四年,公元前203年,戊戌年,冬天十月,韓信突襲打敗了齊國曆下的守軍,接著就打到了臨淄。齊王認為酈食其出賣了自己,就把他煮死了;然後帶兵向東逃到高密,派使者去楚國請求救援。田橫逃到博陽,守相田光逃到城陽,將軍田既駐軍在膠東。
楚國大司馬曹咎鎮守成皋,漢軍多次挑戰,楚軍就是不出來應戰。漢軍派人去辱罵曹咎,罵了好幾天,曹咎忍不住大怒,就帶兵渡過汜水。士兵剛渡過一半,漢軍就發起攻擊,把楚軍打得大敗,繳獲了楚國的全部金玉財寶。曹咎和司馬欣都在汜水邊上自殺了。漢王帶兵渡過黃河,再次奪回成皋,駐軍在廣武,依靠敖倉的糧食供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項羽攻下梁地十幾座城後,聽說成皋被攻破,就帶兵往回趕。漢軍正在滎陽東麵圍攻鐘離眜,聽說項羽來了,都逃到險要的地方。項羽也駐軍在廣武,和漢軍對峙。過了幾個月,楚軍糧食短缺。項王很擔憂,就做了個高腿案板,把太公放在上麵,然後告訴漢王說:“你要是不趕緊投降,我就把太公煮了!”漢王說:“我和你都在懷王手下稱臣,還相約結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一定要煮你爹,那就麻煩分我一杯肉湯!”項王氣得不行,真想殺了太公。項伯說:“天下的事還說不準呢。再說想爭奪天下的人不會顧及家人,就算殺了太公,也沒什麼好處,隻會增添災禍罷了!”項王聽了他的話,沒殺太公。
項王對漢王說:“天下動蕩不安這麼多年,就因為我們兩個人。我希望跟漢王你單挑,一決雌雄,彆再讓天下百姓父子們白白受苦了!”漢王笑著拒絕說:“我寧願鬥智,不會跟你鬥力!”項王連續三次讓壯士出陣挑戰,漢軍中有個擅長騎射的樓煩,每次都把挑戰的人射死。項王大怒,就親自披上鎧甲,拿著戟出陣挑戰。樓煩正要射箭,項王瞪大眼睛大聲嗬斥他,樓煩嚇得眼睛都不敢看,手也不敢放箭,轉身跑回營壘,再也不敢出來。漢王派人暗中打聽,得知是項王,大吃一驚。
於是項王靠近漢王,兩人隔著廣武澗對話。項羽又想和漢王單獨挑戰。漢王就數落項羽說:“你項羽違背約定,把我封到蜀、漢,這是第一條罪狀;假傳命令殺了卿子冠軍宋義,這是第二條罪狀;援救趙國後不回去向懷王報告,卻擅自劫持諸侯的軍隊入關,這是第三條罪狀;燒毀秦朝宮室,挖掘秦始皇的墳墓,私自收取裡麵的財物,這是第四條罪狀;殺害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這是第五條罪狀;在新安用欺詐手段活埋二十萬秦朝子弟,這是第六條罪狀;把好地方封給將領,卻趕走原來的諸侯王,這是第七條罪狀;把義帝趕出彭城,自己在那裡建都,還奪取韓王的土地,把梁、楚之地都據為己有,給自己的太多,這是第八條罪狀;派人在江南暗中殺害義帝,這是第九條罪狀;處理政事不公平,不遵守約定,天下人都不能容忍,大逆不道,這是第十條罪狀。我率領正義之師,跟著諸侯來討伐你這個殘暴的賊人,派那些受過刑的罪犯就能對付你,乾嘛要跟你單挑!”項羽氣得不行,讓埋伏好的弓弩手射中了漢王。漢王傷到了胸口,卻摸著腳說:“賊人射中了我的腳趾。”漢王受傷臥床,張良卻堅持請漢王起身去巡視慰勞軍隊,好讓士兵安心,彆讓楚軍趁機取勝。漢王隻好起身去軍營巡視,但傷勢實在太重,巡視完就趕緊回到成皋。
評論
這段曆史集中展現了楚漢相爭後期的激烈角逐,雙方在軍事、外交、心理層麵展開全麵較量,諸多關鍵事件與人物表現深刻影響著最終的勝負走向。
從軍事戰略看,劉邦在困境中不斷調整策略,展現出堅韌與智慧。他聽從鄭忠建議,高壘深塹避免與楚軍正麵衝突,同時派劉賈、盧綰協助彭越,深入楚地焚燒糧草,削弱楚軍後勤,這一舉措有效牽製了項羽兵力,使其難以全力西進。彭越在梁地積極活動,接連攻克多座城池,極大地擾亂了楚軍後方,成為劉邦製衡項羽的重要力量。
酈食其的戰略建議對劉邦意義重大。他強調敖倉的戰略價值,指出劉邦應占據敖倉之粟,把控戰略要地,以彰顯優勢,讓天下歸心,劉邦依計而行,為自身發展贏得關鍵契機。酈食其主動請纓勸降齊王,憑借出色的口才,從天下大勢、楚漢得失等方麵剖析,成功說服齊王歸漢,使劉邦不費一兵一卒獲齊地。然而,韓信受蒯徹鼓動,為爭功無視酈食其成果,執意攻齊,致使酈食其被烹殺,齊地再度陷入戰火,這一事件凸顯了劉邦陣營內部協調的不足,也為後續局勢發展增添變數。
項羽在軍事布局上,雖有勇猛之威,但戰略眼光與應變能力有所欠缺。他急於收複梁地,對成皋防守交代曹咎時,雖要求其堅守不戰,卻未充分考慮曹咎易衝動的性格弱點。曹咎最終被漢軍激怒,貿然出擊,導致楚軍大敗,成皋失守,項羽失去重要戰略據點。此時項羽麵臨兩線作戰困境,疲於奔命,逐漸在軍事上陷入被動。
廣武對峙,是楚漢雙方心理與智慧的直接碰撞。項羽以烹殺太公威脅劉邦,試圖從心理上擊潰劉邦,劉邦卻以“分一杯羹”回應,展現出超乎常人的冷靜與果敢,令項羽的計劃落空。項羽提出單挑以決勝負,劉邦則以“寧鬥智不鬥力”回絕,避其鋒芒,同時曆數項羽十大罪狀,占據道義製高點,從氣勢上壓製項羽。在這場心理博弈中,劉邦憑借智謀與冷靜,進一步穩固了自己的地位。
項羽親自挑戰時,其勇猛氣勢令樓煩不敢應戰,劉邦起初也大驚,但他仍能迅速鎮定,利用言語反擊項羽。漢王受傷後,為穩定軍心,在張良強請下,忍痛勞軍,展現出卓越的領導能力與堅韌意誌。
總體而言,楚漢相爭後期,劉邦憑借靈活戰略、出色用人及堅定意誌,逐漸擴大優勢;項羽雖個人武力超群,但在戰略決策、內部協調及心理博弈方麵接連失誤,逐漸走向劣勢。雙方此消彼長,預示著楚漢爭霸的結局正逐步明朗,劉邦在這場逐鹿天下的戰爭中愈發占據主動地位。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