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漢紀二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47章 漢紀二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

第47章 漢紀二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1 / 1)

韓信已經平定臨淄,就繼續向東追擊齊王。項王派龍且率領軍隊,號稱二十萬,去救援齊國,龍且和齊王在高密會合。

有人勸龍且說:“漢軍遠道而來拚死作戰,鋒芒銳不可當。齊軍和楚軍在自己本土作戰,士兵容易潰敗逃散。咱們不如堅守營壘,讓齊王派他信任的大臣去招撫那些丟失的城池;那些城池的人聽說齊王還在,楚軍又來救援,肯定會背叛漢軍。漢軍在兩千裡外的齊地作戰,要是齊城都反叛,他們勢必得不到糧食,這樣不用打仗就能讓他們投降。”龍且說:“我平時就了解韓信這個人,很容易對付!他曾經靠漂母施舍吃飯,連養活自己的辦法都沒有;還曾在彆人胯下受辱,沒有過人的勇氣,沒什麼可怕的。而且這次來救援齊國,如果不打仗就讓他們投降,我還有什麼功勞!現在要是打一仗並取勝,齊國一半的土地就歸我了。”

十一月,齊、楚聯軍和漢軍隔著濰水擺開陣勢。韓信夜裡派人準備了一萬多個袋子,裝滿沙子,堵住濰水上遊;然後帶領一半軍隊渡河去攻擊龍且,假裝戰敗,往回跑。龍且果然高興地說:“我就知道韓信膽小!”於是帶兵追擊韓信。韓信派人挖開堵住的沙袋,大水洶湧而下,龍且的軍隊大半都沒渡過河。韓信立即回軍猛攻,殺了龍且,濰水東邊的楚軍四散逃走,齊王田廣也逃跑了。韓信於是乘勝追擊到城陽,俘虜了齊王田廣。漢軍將領灌嬰追上並抓住了齊國守相田光,接著進軍到博陽。田橫聽說齊王死了,就自立為齊王,回頭攻打灌嬰,灌嬰在嬴城下打敗了田橫的軍隊。田橫逃到梁地,歸附了彭越。灌嬰又到千乘攻打齊將田吸,曹參到膠東攻打田既,把他們都殺了,完全平定了齊地。

漢王立張耳為趙王。

漢王病好後,向西進入關中。到達櫟陽,把原來塞王司馬欣的頭砍下來,掛在櫟陽的集市上示眾。在櫟陽停留了四天,漢王又回到軍中,駐軍在廣武。

韓信派人向漢王說:“齊國人狡詐多變,是個反複無常的國家,南麵又靠近楚國。請讓我暫時代理齊王來鎮守這裡。”漢王打開書信一看,氣得大罵:“我在這兒被圍困得這麼慘,日夜盼著你來幫我,你卻想自立為王!”張良和陳平趕緊踩了一下漢王的腳,然後湊到他耳邊輕聲說:“現在漢軍形勢不利,難道還能阻止韓信稱王嗎?不如趁機封他為王,好好對待他,讓他為我們守住齊地。不然的話,可能會發生變故。”

漢王一下子明白了,於是又罵道:“大丈夫平定諸侯,就該做真王,做什麼代理王!”春季二月,漢王派張良帶著印信去封韓信為齊王,並征調他的軍隊攻打楚國。

項王聽說龍且戰死,十分害怕,派盱台人武涉去勸說齊王韓信:“天下人受秦朝的苦已經很久了,大家一起努力攻打秦朝。秦朝滅亡後,按功勞劃分土地,封王建國,讓士兵們得以休養生息。現在漢王又興兵向東,侵犯彆人的封地,搶奪彆人的土地;他已經平定三秦,帶兵出了函穀關,收編諸侯的軍隊向東攻打楚國,他的意思是不吞並天下就不罷休,簡直太貪得無厭了!而且漢王這個人靠不住,他好幾次都落在項王手裡,項王可憐他,才留他活命;可他一脫身,就違背約定,又來攻打項王,根本不值得信任。現在您雖然自認為和漢王交情深厚,為他賣力打仗,但最終肯定會被他算計。您之所以能活到現在,是因為項王還在。現在楚漢二王的局勢,關鍵就在您身上,您偏向漢王,漢王就能取勝,偏向項王,項王就能取勝。要是項王今天滅亡,接下來就輪到您了。您和項王有舊交情,為什麼不背叛漢王,與楚國聯合,三家平分天下稱王呢!現在錯過這個機會,非要幫著漢王攻打楚國,難道聰明的人就該這樣嗎?”

韓信辭謝說:“我以前侍奉項王,官職不過是郎中,地位不過是個拿戟的衛士;我說的話項王不聽,獻的計策項王不用,所以我才離開楚國歸附漢王。漢王給我上將軍的印信,讓我指揮幾萬人馬,還脫下自己的衣服給我穿,把自己的食物給我吃,我說的話他聽,計策他也采用,所以我才有今天的地位。人家對我這麼好,我要是背叛他,不吉利;就算死,我也不會改變心意!請您替我向項王表示感謝!”

武涉走後,蒯徹知道天下局勢的關鍵在韓信手中,就用看相的辦法勸說韓信:“我看您的麵相,最多隻能封侯,而且還會有危險;但看您的背相,那貴氣簡直無法形容。”韓信問:“這是什麼意思?”

蒯徹說:“天下剛開始起義反秦的時候,大家的憂慮隻在滅掉秦朝。現在楚漢相爭,讓天下人肝腦塗地,父子的屍骨暴露在荒野,數都數不清。楚軍從彭城起兵,一路戰鬥,追擊敗軍,乘勝前進,勢如破竹,威震天下;然而卻被困在京縣、索縣之間,被阻擋在西山一帶不能前進,到現在已經三年了。漢王率領幾十萬大軍,在鞏縣、洛陽一帶抵抗,憑借山河的險要,每天打幾仗,卻沒有一點進展,戰敗了也無法挽回。這就是所謂的智謀和勇氣都陷入困境。百姓疲憊不堪,心生怨恨,沒有依靠。依我看,這種形勢下,若不是天下最賢能聖明的人,根本平息不了天下的災禍。現在楚漢二王的命運,都掌握在您手裡,您幫漢王,漢王就勝,幫楚王,楚王就勝。如果您真能聽我的計策,不如讓雙方都得到好處,共同存在,三家平分天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麵,這樣誰都不敢先動手。以您的賢能聖明,擁有眾多的軍隊,占據強大的齊國,聯合趙國、燕國,出兵到楚漢力量空虛的地方,控製他們的後方,順應百姓的願望,向西為百姓爭取和平,那麼天下人都會像風吹一樣迅速響應您,誰敢不聽從!您分割大國的土地,削弱強國的勢力,擁立諸侯,諸侯擁立後,天下都會服從,感恩於齊國。您據守齊國舊地,擁有膠河、泗水流域,以禮義謙讓,那麼天下的君王都會相繼來朝拜齊國。常說‘上天賜予的東西不接受,反而會遭受災禍;時機到了不行動,反而會遭受殃禍’。希望您仔細考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韓信說:“漢王對我非常好,我怎麼能為了利益而背叛道義呢!”蒯徹說:“當初常山王張耳和成安君陳餘還是平民的時候,結為生死之交;後來因為張黶、陳澤的事發生爭執,常山王就在泜水南岸殺了成安君,導致他們身首異處。這兩人的交情,可以說是天下最深厚的了,然而最終卻相互殘殺,為什麼呢?禍患就產生於欲望太多,人心難以揣測。現在您想以忠信和漢王交往,但你們的交情肯定比不上張耳和陳餘,而且現在麵臨的事情比張黶、陳澤的事大多了;所以我覺得您認為漢王不會危害自己,這也是錯的!大夫文種讓瀕臨滅亡的越國生存下來,輔佐勾踐稱霸,最後自己卻身死,正所謂野獸打完了,獵狗就會被烹殺。以交情來說,您比不上張耳和陳餘;以忠信來說,您超不過大夫文種對勾踐,這兩件事足以說明問題了!希望您好好考慮。而且我聽說‘勇略讓君主感到威脅的人自身危險,功勞超過天下所有人的人得不到封賞’。現在您擁有讓君主感到威脅的威望,立下了無法封賞的功勞,歸附楚國,楚人不會信任您;歸附漢朝,漢人會對您感到恐懼。您帶著這些威望和功勞,想要歸向哪裡呢?”韓信辭謝說:“先生彆說了,我會考慮的。”過了幾天,蒯徹又勸說:“善於聽取意見,是事情成功的征兆;善於謀劃計策,是事情成功的關鍵;聽了錯誤的意見,做了錯誤的決策,卻能長久平安的人太少了!所以明智的人,決斷事情很果斷;猶豫不決,是事情的大害。隻在細微的小事上算計,卻忽略天下的大局,明明心裡明白,卻不敢果斷行動,這是做任何事都會失敗的原因。功勞很難成就卻容易失敗;時機很難得到卻容易失去;時機啊時機,一旦錯過就不會再來!”韓信猶豫不決,不忍心背叛漢王;又自認為功勞很大,漢王終究不會奪走他的齊國,於是辭謝了蒯徹。蒯徹見狀就離開了,假裝瘋癲去當巫師。

秋季七月,漢王封黥布為淮南王。

八月,北方的貉族和燕國派人送來勇猛的騎兵幫助漢軍。

漢王下令:士兵如果不幸戰死,官吏要為他們準備好衣服、被子和棺材收殮屍體,轉送到他們家中。此舉讓四方百姓都真心歸附。

這一年,漢王任命中尉周昌為禦史大夫。周昌是周苛的堂弟。

項羽知道自己的幫手越來越少,糧食也快吃完了,再加上韓信又進兵攻打楚國,心裡很擔憂。漢王派侯公去勸說項羽放回太公。項羽就和漢王約定,平分天下,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歸漢,以東歸楚。九月,楚軍放回太公和呂後,然後撤兵向東而去。漢王也想向西返回,張良和陳平勸說道:“現在漢已經占據天下大半,諸侯也都歸附;楚軍疲憊不堪,糧食耗儘,這是上天要滅亡楚國的時候。現在放走他們不攻打,這就是所謂的養虎給自己留下禍患。”漢王聽從了他們的建議。

評論

這段曆史描繪了楚漢相爭走向尾聲階段,各方勢力在軍事、外交、決策等層麵的複雜博弈,諸多關鍵節點深刻影響著楚漢最終的勝負格局。

在軍事方麵,韓信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與戰略眼光。濰水之戰中,他巧妙運用水攻之計,佯裝敗退誘龍且追擊,然後決開上遊沙袋,水淹龍且大軍,一舉擊殺龍且,平定齊地。此役不僅展現了韓信高超的指揮藝術,也極大地削弱了楚國的軍事力量,改變了楚漢之間的軍事平衡,使劉邦在戰略上占據了更有利的地位。

韓信在齊地站穩腳跟後,向劉邦請求封假王以鎮齊。劉邦起初憤怒,但經張良、陳平提醒後,立刻領悟其中利害,順勢封韓信為齊王,既安撫了韓信,又征調其兵力攻打楚國,展現出劉邦的應變能力與政治智慧。然而,這一事件也暴露出劉邦集團內部潛在的權力矛盾,為日後韓信的命運埋下伏筆。

外交上,項羽在龍且戰敗後,深感恐懼,派武涉勸說韓信反漢與楚連和,三分天下。武涉從楚漢局勢、劉邦為人等方麵分析,指出韓信助漢最終可能被劉邦所擒,希望韓信能與楚聯合。但韓信念及劉邦的知遇之恩,拒絕了武涉。隨後,蒯徹又以相術為由,從天下形勢、個人安危等角度,力勸韓信保持中立,三分天下。蒯徹言辭懇切,分析透徹,指出韓信無論歸楚歸漢都難以自保,隻有獨立才能掌握命運。但韓信因重情義且自恃功高,猶豫不決,最終拒絕蒯徹。韓信的選擇對楚漢局勢產生了重大影響,若他聽從建議,天下格局將截然不同。他的優柔寡斷,既體現出其重義的一麵,也為自己日後的悲劇結局埋下了隱患。

劉邦在這一時期,通過一係列舉措鞏固自身勢力。他不僅妥善處理韓信請封事件,還對軍士的後事安排做出規定,“軍士不幸死者,吏為衣衾棺斂,轉送其家”,這一做法贏得了軍心,使四方歸心,進一步增強了自己的統治基礎。

項羽在這一階段則逐漸陷入困境。龍且的戰敗使其軍事力量受損,又麵臨糧草匱乏、孤立無援的局麵。在這種情況下,項羽與劉邦簽訂和約,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隨後歸還太公和呂後並東歸。然而,劉邦聽從張良、陳平建議,決定趁機追擊項羽,不給其喘息機會。這一決策表明劉邦的戰略目標明確,誌在統一天下,不會因一時的和約而放棄最終的勝利。

總體而言,楚漢相爭至此,劉邦憑借出色的用人策略、果斷的決策以及對局勢的精準把握,逐步擴大優勢;項羽則因軍事失利、外交失策,陷入被動。韓信作為楚漢之間的關鍵變量,其決策對局勢走向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曆史的天平已明顯向劉邦傾斜,楚漢爭霸即將迎來最終的結局。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快穿:笨蛋美人拯救世界 快穿之哼!糯糯才不是孟婆家的呢 奧特:我靠模擬成就至高 重生65,靠打獵,我把妻女寵上了天 星海於你 櫻盛時分 快穿攻略:點滿男主的撒嬌技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