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漢紀三 太祖高皇帝中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50章 漢紀三 太祖高皇帝中

第50章 漢紀三 太祖高皇帝中(1 / 1)

田肯向皇上祝賀說:“陛下拿下了韓信,又據有秦中之地。秦地,那可是地形優越的好地方,黃河環繞,群山險阻,地勢十分便利。要是從這裡出兵去攻打諸侯,就好比站在高屋頂上往下倒水,勢不可擋。再說那齊國,東邊有琅邪、即墨的富饒,南邊有泰山的險固,西邊有黃河的阻隔,北邊有渤海的漁鹽之利。土地方圓二千裡,能拿起武器的就有百萬之眾,這簡直就是東邊的秦國啊。如果不是陛下的親生子弟,可不能派去做齊王。”皇上說:“說得好!”賞賜給田肯五百斤金子。

皇上回到洛陽,赦免了韓信,封他為淮陰侯。韓信心裡明白漢王忌憚他的才能,就經常稱病,不去上朝,也不跟隨皇上出行。平日裡總是悶悶不樂,覺得和絳侯周勃、灌嬰等人同列是種恥辱。有一次,他去拜訪樊噲將軍,樊噲又是跪拜又是迎送,口稱臣子,說:“大王竟然肯光臨臣下這裡!”韓信出門後,笑著說:“我這輩子居然和樊噲這樣的人同列!”

皇上曾經很隨意地和韓信談論各位將領能帶多少兵。皇上問:“像我這樣能率領多少兵呢?”韓信說:“陛下最多能率領十萬兵。”皇上又問:“那你呢?”韓信回答:“我是越多越好啊。”皇上笑著說:“你帶兵越多越好,怎麼還被我抓住了呢?”韓信說:“陛下不擅長帶兵,卻擅長駕馭將領,這就是我被陛下擒住的原因。而且陛下的能力,那是上天賜予的,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甲申日,皇上開始分割符節,分封各位功臣為徹侯。蕭何被封為酂侯,他的食邑特彆多。功臣們都抱怨說:“我們這些人親自披甲執銳,多的經曆了一百多次戰鬥,少的也打了幾十仗。如今蕭何沒什麼戰場上的功勞,隻是舞文弄墨,發發言論,地位卻在我們之上,這是為啥?”皇上說:“你們知道打獵嗎?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兔子的是狗,而發現蹤跡、指揮狗的是人。現在你們隻能抓住野獸,是有功的狗;至於蕭何,他是發現蹤跡、指揮行動的,是有功的人。”群臣聽了,都不敢再說什麼。

張良作為謀臣,也沒有戰場上的戰功。皇上讓他在齊地自己挑選三萬戶作為封地。張良說:“當初,我在下邳起兵,和皇上在留縣相遇,這是上天把我交給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計策,還算幸運,時常能成功。我希望封在留縣就足夠了,不敢接受三萬戶的封地。”於是,皇上封張良為留侯。又封陳平為戶牖侯。陳平推辭說:“這不是我的功勞。”皇上說:“我采用先生的計謀,戰勝敵人,這不是功勞是什麼?”陳平說:“如果沒有魏無知的舉薦,我怎麼能得到重用?”皇上說:“像你這樣,可算是不忘本啊!”於是又賞賜了魏無知。

皇上覺得天下剛剛平定,自己的孩子還小,兄弟也不多,又吸取秦朝因為孤立無援而滅亡的教訓,就想大肆分封同姓宗親來安撫天下。春季正月丙午日,把楚王韓信的封地分成兩個國家,將淮東的五十三縣封給堂兄將軍劉賈,立他為荊王;把薛郡、東海、彭城的三十六縣封給弟弟文信君,立他為楚王。壬子日,將雲中、雁門、代郡的五十三縣封給哥哥宜信侯劉喜,立他為代王;將膠東、膠西、臨淄、濟北、博陽、城陽郡的七十三縣,封給皇上微賤時在外麵和彆的女人生的兒子劉肥,讓他做齊王,凡是能說齊地方言的百姓,都劃歸齊國。

皇上因為韓王信有才能又勇武,他所封的地方北麵靠近鞏縣、洛陽,南麵靠近宛縣、葉縣,東麵有淮陽,這些都是天下駐有重兵的地方。於是,劃出太原郡的三十一個縣作為韓國,把韓王信改封到太原以北,讓他防禦胡人,定都晉陽。韓王信上書說:“我的封國和匈奴接壤,匈奴多次入侵。晉陽離邊塞太遠,請允許我把都城遷到馬邑。”皇上答應了他。

皇上已經分封了二十多個大功臣,其餘的人日夜爭功,無法決定高下,所以還沒得到分封。皇上在洛陽南宮,從天橋上看見將領們常常一起坐在沙地上交談。皇上問:“他們在說啥呢?”留侯張良說:“陛下不知道嗎?他們這是在商量謀反呢!”皇上說:“天下剛剛安定,為啥要謀反呢?”留侯說:“陛下出身平民,靠這些人奪得天下。如今陛下做了天子,分封的都是您的老朋友和親近喜愛的人,誅殺的都是您平生有仇怨的人。現在軍吏們計算功勞,覺得天下的土地不夠分封所有人。這些人害怕陛下不能全部封賞他們,又擔心被陛下懷疑他們過去的過失而遭到誅殺,所以就聚在一起商量謀反。”皇上擔憂地說:“那該怎麼辦呢?”留侯說:“陛下平生最憎惡,群臣又都知道的人,誰最突出?”皇上說:“雍齒和我有舊怨,還多次讓我陷入困境,羞辱我。我想殺了他,可因為他功勞多,所以一直不忍心。”留侯說:“現在趕緊先封雍齒,這樣群臣就都會安心了。”

於是,皇上就擺酒宴,當場封雍齒為什方侯,還催促丞相、禦史趕緊評定功勞,進行封賞。群臣喝完酒,都很高興,說:“雍齒都能封侯,我們就不用擔心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臣司馬光說:張良作為高帝的謀臣,高帝把他當作心腹,他應該是知無不言的。怎麼會聽到將領們要謀反,非得等高帝親眼看到他們聚在一起小聲議論,才說出來呢?大概是因為高帝剛得天下的時候,常常根據自己的愛憎進行獎賞和誅殺,有時損害了公正,群臣往往有不滿和自危的心理。所以張良借著這件事進獻忠言,來改變皇上的心意,讓皇上沒有偏袒私情的過失,臣子們沒有猜忌恐懼的想法,國家沒有憂患,好處還能延續到後世。像張良這樣,可真是善於進諫啊。

列侯們都已經受封完畢,皇上下詔確定有首功的十八個人的位次。大家都說:“平陽侯曹參,身上受了七十處傷,攻城略地,功勞最大,應該排第一。”謁者、關內侯鄂千秋進言說:“群臣的議論都錯了。曹參雖然有在戰場上攻城略地的功勞,但這隻是一時的事。皇上和楚軍對峙五年,多次損失軍隊,隻身逃脫。然而蕭何常常從關中派兵補充,不是皇上詔令召集的,卻能讓幾萬人及時會合。軍中糧食匱乏斷絕也有好幾次,又是蕭何從關中轉運糧食,保證軍糧供應不缺。陛下雖然多次丟掉崤山以東的地盤,但蕭何總能保全關中,等待陛下。這是萬世不朽的功勞啊。現在即使沒有曹參等上百人,對漢朝又有什麼損失呢;漢朝有了他們,也不一定就靠他們才能保全。怎麼能把一時的功勞淩駕於萬世的功勞之上呢!蕭何應該排第一,曹參第二。”皇上說:“說得好!”於是賞賜蕭何可以帶劍穿鞋上殿,入朝時不用小步快走。皇上又說:“我聽說舉薦賢能的人應該受到上等的獎賞。蕭何功勞雖高,有了鄂君的話才更加明顯。”於是,根據鄂千秋原來的食邑,封他為安平侯。當天,把蕭何的父子兄弟十多人都封了侯,都有食邑,又給蕭何增加二千戶的封地。

皇上回到櫟陽。

夏季五月丙午日,尊奉太公為太上皇。

當初,匈奴害怕秦朝,向北遷徙了十多年。等到秦朝滅亡,匈奴又漸漸往南渡過黃河。

匈奴單於頭曼有個太子叫冒頓。後來頭曼有個寵愛的閼氏匈奴王後),生了個小兒子,頭曼就想立小兒子為太子。當時,東胡很強盛,月氏也很興旺,頭曼就把冒頓送到月氏做人質。沒過多久,頭曼就急著攻打月氏,月氏想殺了冒頓。冒頓偷了一匹好馬,騎著逃了回來。頭曼覺得他很勇猛,就命他率領一萬騎兵。

冒頓製作了一種響箭,訓練他的騎兵騎馬射箭。下令說:“響箭射向哪裡,你們要是不跟著射,就斬首!”冒頓先拿響箭射自己的好馬,接著又射自己的愛妻,左右有人不敢跟著射的,都被斬首。最後,冒頓用響箭射單於的好馬,左右的人都跟著射。於是冒頓知道這些人可以為他所用。有一次,他跟著頭曼去打獵,用響箭射向頭曼,他的手下也都跟著響箭射頭曼。就這樣,冒頓殺了頭曼,把他的後母、弟弟以及不聽從他的大臣都殺了。冒頓自立為單於。

東胡聽說冒頓自立為單於,就派使者對冒頓說:“我們想要頭曼時候的千裡馬。”冒頓詢問群臣的意見,群臣都說:“這可是匈奴的寶馬,不能給!”冒頓說:“跟人家是鄰國,怎麼能舍不得一匹馬呢!”於是就把馬給了東胡。過了不久,東胡又派使者對冒頓說:“想要單於的一個閼氏。”冒頓又問身邊的人,身邊的人都憤怒地說:“東胡太不講道理了,居然要閼氏!請單於攻打他們!”冒頓說:“跟人家是鄰國,怎麼能舍不得一個女子呢!”於是把自己寵愛的閼氏送給了東胡。東胡王變得越來越驕橫。東胡和匈奴之間有塊沒人居住的荒地,有一千多裡,雙方在各自的邊境上修築哨所。東胡又派使者對冒頓說:“這塊荒地,我們想要。”冒頓又詢問群臣,群臣有的說:“這是塊荒地,給他們也行,不給也行。”冒頓聽了大怒,說:“土地,是國家的根本,怎麼能給彆人!”凡是說給的人,都被斬首。冒頓跨上戰馬,下令:“國內有晚出發的,斬首!”於是出兵襲擊東胡。東胡一開始輕視冒頓,沒有防備,冒頓就把東胡滅了。

滅掉東胡回來後,冒頓又向西趕走月氏,向南吞並了樓煩和白羊河南王的地盤,接著又入侵燕國、代國,把當年蒙恬奪走的匈奴舊地,以及漢朝邊關原屬於匈奴的黃河以南的要塞,一直到朝那、膚施等地,都收複了。當時,漢軍正和項羽對峙,中原地區因為戰爭疲憊不堪,所以冒頓得以強大起來,能拉弓射箭的士兵有三十多萬,威震各國。

秋天,匈奴把韓王信圍困在馬邑。韓王信多次派使者去匈奴,請求和解。漢朝發兵救援韓王信,又懷疑韓王信多次派使者去匈奴,有二心,就派人去責備韓王信。韓王信害怕被殺,九月,就獻出馬邑,投降了匈奴。匈奴冒頓趁機帶兵向南越過句注山,攻打太原,一直打到晉陽。

皇上把秦朝繁瑣苛刻的禮儀法規都去掉,一切從簡。群臣喝酒的時候爭著表功,喝醉了就大喊大叫,甚至拔劍擊打殿中的立柱,皇上對此越來越厭煩。叔孫通就勸皇上說:“儒生很難跟他們一起打天下,但可以和他們一起守天下。我希望征召魯國的一些儒生,和我的弟子們一起製定朝廷禮儀。”皇上問:“會不會太難了?”叔孫通說:“五帝的音樂不一樣,三王的禮儀也不同,禮儀這東西,是根據時代和人情製定的規範和儀式。我想借鑒一些古代的禮儀,再和秦朝的禮儀結合起來。”皇上說:“可以試試,要讓人容易懂,估計我能做到的才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於是叔孫通就去征召魯國的儒生,有三十多人。魯國有兩個儒生不肯去,說:“您侍奉過差不多十個君主了,都是靠當麵阿諛奉承才得到親近和富貴。如今天下剛剛平定,死的人還沒安葬,受傷的人還沒康複,又要製定禮樂。禮樂的興起,那得積累百年的德行才行。我們不忍心做您做的事。您走吧,彆玷汙了我們!”叔孫通笑著說:“你們真是見識淺陋的儒生,不懂得時代的變化!”於是帶著征召的三十人往西走,加上皇上身邊有學問的人,以及他的弟子一百多人,用茅草紮成草人,在野外練習禮儀。過了一個多月,叔孫通對皇上說:“可以試著看看了。”皇上看了他們行禮後說:“這個我能做到。”於是讓群臣練習。

評論

這段曆史展現了漢朝建立初期在政治、軍事、外交等多方麵的狀況,生動刻畫了劉邦及其臣子們的形象與決策,揭示了諸多影響漢朝發展走向的關鍵因素。

在政治製度構建與功臣分封方麵,劉邦對田肯關於齊地重要性的進言表示認可,從中可看出他對地方戰略地位的重視,這對漢朝地方治理的布局有著深遠影響。韓信雖被赦免但降為淮陰侯,他深知劉邦忌憚其才能,稱病不朝,內心不滿與樊噲等人為伍,君臣之間的微妙關係儘顯。劉邦與韓信談論諸將統兵能力,韓信坦誠直言,既展現出自身卓越的軍事自信,又側麵反映出劉邦善於駕馭將領的特質。

功臣分封時,蕭何因“發縱指示”之功,食邑獨多,引發功臣不滿,劉邦以“功人”“功狗”之喻巧妙解釋,穩定人心。張良、陳平推辭厚封,張良願封留侯,陳平不忘魏無知舉薦之恩,他們的謙遜之舉贏得讚譽。劉邦大封同姓王,旨在避免重蹈秦亡覆轍,加強統治,但也為日後同姓王勢力膨脹埋下隱患。同時,麵對功臣爭功未封而可能謀反的危機,張良借劉邦對雍齒的態度,建議先封雍齒以安眾心,劉邦從善如流,成功化解潛在政治危機,彰顯出君臣間的默契與政治智慧。在確定元功位次時,鄂千秋力排眾議,強調蕭何的萬世之功應居首位,劉邦認可並對蕭何及鄂千秋予以厚賞,體現出對功臣功績評定的公正考量。

軍事與外交層麵,漢朝初期麵臨匈奴崛起的嚴峻威脅。匈奴單於冒頓通過殘酷訓練掌控軍隊,弑父自立後,麵對東胡的步步緊逼,先是隱忍退讓,麻痹東胡,而後抓住時機一舉滅掉東胡,又西擊月氏、南並諸部,勢力迅速壯大。此時漢朝因長期戰亂國力疲憊,匈奴趁機圍困韓王信於馬邑,韓王信因求救與求和被疑有二心,最終降匈,匈奴得以進一步南侵,對漢朝北方邊境構成巨大威脅,凸顯出漢朝初期在軍事與外交上麵臨的困境。

禮儀製度建設上,劉邦鑒於群臣在朝堂上行為粗野,接受叔孫通建議,準備製定朝儀。叔孫通主張融合古禮與秦儀,以適應當時形勢,雖遭部分魯地儒生抵製,但他不為所動。叔孫通此舉意在建立符合漢朝統治需求的禮儀規範,強化皇權,提升朝廷威嚴,為漢朝的長治久安奠定文化與製度基礎,體現出對政權穩固的長遠思考。

總體而言,這一時期的漢朝處於政權初建的關鍵階段,劉邦及其臣子們在政治、軍事、文化等領域積極探索與構建,既有分封功臣、穩定局勢的舉措,也麵臨著內部權力平衡與外部匈奴威脅等諸多挑戰。這些事件和決策深刻影響著漢朝未來的發展軌跡,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曆史經驗與教訓。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惡女嬌嬈,誘哄陰鷙大佬為她癡狂 重生八零:在小漁村發家手劄 開局穿成蘿莉,本體是把嗜血魔劍 閨蜜齊穿書,你離,我隔一天! 重生歸來當道士 改嫁高冷硬漢後,黑心竹馬心慌了 穿成殘次品?全星際大佬嗜我成癮 快穿:笨蛋美人拯救世界 快穿之哼!糯糯才不是孟婆家的呢 奧特:我靠模擬成就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