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漢紀九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79章 漢紀九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第79章 漢紀九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1 / 1)

建元四年甲辰,公元前137年)

夏季,刮起赤色如血的風。

六月,發生旱災。

秋季九月,東北天空出現彗星。

這一年,南越王趙佗去世,其孫文王趙胡繼位。

建元五年乙巳,公元前136年)

春季,朝廷廢除三銖錢,改鑄半兩錢流通。

設立五經博士,將《詩》《書》《禮》《易》《春秋》儒家經典納入官方教育體係,標誌儒學向正統思想演進。

夏季五月,爆發大規模蝗災。

秋季八月,廣川惠王劉越、清河哀王劉乘相繼去世,因無子嗣,封國被朝廷廢除。

建元六年丙午,公元前135年)

春季二月乙未日,遼東的漢高祖廟失火。

夏季四月壬子日,高祖陵園的便殿又遭火災,漢武帝為此身著素服,齋戒五日。

五月丁亥日,太皇太後竇漪房)駕崩。

六月癸巳日,丞相許昌被免職,武安侯田蚡接任丞相。田蚡驕橫奢侈:所建住宅規模超過所有貴族府邸,占據最肥沃的田園;派人到各郡縣搜刮物產,運送貨物的車隊在道路上連綿不絕;大肆收受四方賄賂,家中金玉、美女、狗馬、樂舞、珍玩等珍寶不可勝數。他每次入朝奏事,與武帝長談終日,所提建議多被采納,甚至推薦的人能從平民直接升任二千石官員,權勢幾乎超越皇權。漢武帝曾質問:“你任命官員完畢了嗎?我也想任命幾個。”田蚡曾請求占用考工署土地擴建住宅,武帝怒斥:“你怎麼不直接去拿武庫!”此後,他的權勢才稍有收斂。

秋季八月,東方出現彗星,光芒貫穿天際。

閩越王郢發兵攻打南越邊境城邑,南越王遵守朝廷盟約,不敢擅自出兵,派人上書漢武帝告急。武帝讚賞南越忠義,大舉調兵,派大行王恢從豫章出兵,大農令韓安國從會稽出兵,合擊閩越。

淮南王劉安上書勸諫:“陛下君臨天下,布施德惠,天下安定,百姓安居樂業,自以為終生不會遭遇戰亂。如今聽聞官府將出兵討伐越地,臣私下為陛下深感憂慮。

越地是蠻荒之外的區域,百姓斷發紋身,無法用中原禮儀法度治理。自三代盛世以來,胡、越就不接受中原正朔,並非武力不能征服,而是因其地貧瘠、民性不羈,不值得讓中原勞心費力。自漢初至今七十二年間,越人內部攻伐不計其數,但朝廷從未出兵乾預。臣聽說越地沒有城郭聚落,百姓居於溪穀竹林之間,擅長水戰和駕舟,地形幽深多水險,中原人不熟悉地勢,即便百人也抵不過越人一人。即便攻占其地,也無法設置郡縣;強行攻打,更難以迅速取勝。從地圖上看,越地山川要塞相距不過寸許,實際卻相隔數百裡,險阻林叢無法完全標注,看似容易進軍,實則極為艱難。如今天下仰賴祖宗庇佑,境內安寧,白發老人從未見過兵戈,百姓得以夫婦相守、父子相保,這是陛下的恩德。越人名義上是藩臣,卻從不向朝廷繳納貢賦,也不承擔兵役;如今他們內部相攻,陛下卻發兵救援,這是反讓中原為蠻夷勞師動眾。況且越人愚鈍輕薄,背約反複,不遵守天子法度已久,若一次不奉詔就興兵討伐,臣擔心戰禍將永無寧日。

近年來,糧食連年歉收,百姓需靠賣爵、賣子維持生計,幸賴陛下恩德救濟,才免於餓死溝壑。四年歉收,五年蝗災,民生尚未恢複。如今發兵數千裡,運輸糧草進入越地,士兵需抬轎翻山、拖船行水,數百裡路途皆為深林竹叢,水道中礁石密布,林中多有蝮蛇猛獸,夏季暑熱時,霍亂等疾病蔓延,尚未交戰,死傷必眾。此前南海王反叛,陛下命先臣指劉安之父劉長)派將軍間忌率軍征討,敵軍投降後安置在上淦,後又反叛,恰逢天暑多雨,樓船士兵長期涉水駕舟,未戰而病死過半,家中父母流涕、孤兒啼哭,百姓破家散業,到千裡之外迎回屍骨,悲哀之氣數年未散,長老至今記憶猶新——尚未進入越地,災禍已至如此。陛下德配天地,明如日月,恩及禽獸草木,若有一人因饑寒而不得善終,都會令您痛心。如今內地無警,卻讓陛下的士兵曝屍荒野、血染山穀,邊境百姓因此惶恐不安,早閉晚開,朝不保夕,臣實在為陛下憂慮。

不熟悉南方地形的人,多認為越人兵強馬壯,能威脅邊城。當年淮南國完整時,臣多次接觸邊吏,得知越地與中原迥異:高山阻隔,人跡罕至,車道不通,這是天地用來隔絕內外的屏障。越人若想入侵中原,必經領水,而領水山勢險峻,水流湍急,巨石可撞破舟船,無法用大船運載糧食。越人若想作亂,必先在餘乾邊境屯田積糧,然後伐木造船。若邊城守軍謹慎防禦,遇越人入界伐木就立即抓捕,焚燒其積蓄,即便有百越之眾,又能對邊城如何?況且越人力量薄弱,不善陸戰,也無車騎弓弩,之所以難以攻滅,全憑地險屏障,而中原人又不耐南方水土。臣聽說越兵不下數十萬,若要進軍,需五倍兵力,還不包括運輸糧草的民夫。南方暑濕,入夏後酷熱難當,士兵暴露野宿、居處水澤,蝮蛇毒蟲滋生,疾病頻發,未交戰便會病死十之二三,即便擒獲越王、攻占越地,也不足以補償損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臣聽聞傳言:閩越王之弟甲殺王,甲又被處死,其民眾無主。陛下若想使他們歸附,可將其遷入中原,派重臣安撫,施德賞賜,他們必攜老扶幼歸順聖德;若無意接納,也可延續其國統,複立王侯,使其成為藩臣,世代納貢。陛下隻需以方寸官印、丈二印綬,即可安撫邊地,不勞一兵一卒,而威德並行。如今若興兵進入越地,越人必定震恐,以為朝廷要屠滅其族,必如野雞野兔般逃入山林險阻。我軍撤離,他們就重新聚集;留駐防守,經年累月則士兵疲憊、糧草匱乏,百姓苦於兵事,盜賊必起。臣聽長老說:秦代曾派尉屠睢攻越,又令監祿鑿渠開路,越人逃入深山林叢,秦軍無法進攻,隻得屯守空地,日久疲憊,反被越人襲擊,大敗而歸,於是征發囚犯戍守。當時內外騷動,民不聊生,逃亡者相聚為盜,山東之亂由此而起。戰爭本是凶險之事,一方生亂,四方震動,臣唯恐變故與奸邪之事將由此萌發。

臣聽說天子之兵有“征討之名”而無“實戰之勞”,是說無人敢與朝廷抗衡。若越人僥幸與我軍先頭部隊遭遇,哪怕有一個士兵傷亡敗退,即便得到越王首級,臣也為大漢感到羞恥。陛下以四海為疆域,生民皆是臣妾,若垂德施惠,使百姓安居樂業,恩澤可傳萬世。天下安穩如泰山,夷狄之地何足掛懷,何必煩勞大軍遠征?《詩經》說:‘王道宏大公正,徐方自然來歸。’說的是推行王道,遠方自會臣服。臣擔心將領們把十萬大軍當作了區區使者的任務啊。”

評論

這段曆史勾勒出漢武帝初期的治國圖景,暗藏三大曆史邏輯:

製度轉型與意識形態構建:廢除三銖錢、推行半兩錢,是經濟集權的重要舉措;設立五經博士,則標誌著漢代統治思想從黃老“無為”向儒家“有為”的轉向。此舉不僅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更通過將學術與仕途綁定,為中央集權提供了意識形態支撐,影響中國兩千年政治文化格局。

皇權擴張與外戚勢力博弈:田蚡以國舅身份專權,其“權移主上”的現象,揭示了漢初外戚政治的深層矛盾。漢武帝“君除吏已儘未”的質問,表麵是對田蚡攬權的不滿,實則是皇權對相權及外戚勢力)的反擊。這一博弈為後來漢武帝設立內朝、削弱外朝埋下伏筆,折射出專製皇權強化的曆史趨勢。

邊疆戰略與治國理念衝突:閩越之役中,漢武帝的軍事強硬與劉安的懷柔主張形成鮮明對比。劉安的諫言深刻揭示了農耕文明對南方山地的治理困境——地形阻隔、水土不服、成本高昂,其“以德懷遠”的主張本質上是漢初“休養生息”政策的延續。但漢武帝最終出兵,既因南越“守約”觸發保護藩臣的政治責任,也暗含打破“無為”格局、展現帝國威嚴的戰略意圖。此事件成為漢朝向“外儒內法”治國模式轉變的縮影,也預示著武帝時期大規模邊疆經略的序幕。

此外,災異頻發赤風、旱災、蝗災、火災)與彗星出現,在漢代“天人感應”思想下被視為政治預警。漢武帝素服齋戒的舉動,既是對天意的敬畏,也是通過儀式強化統治合法性的政治表演。從宏觀曆史看,建元年間的這些事件,正悄然推動著西漢從“文景之治”的內斂轉向漢武帝時代的擴張,製度、權力與戰略的三重變革,已在曆史帷幕下緩緩啟動。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惡女嬌嬈,誘哄陰鷙大佬為她癡狂 重生八零:在小漁村發家手劄 開局穿成蘿莉,本體是把嗜血魔劍 閨蜜齊穿書,你離,我隔一天! 重生歸來當道士 改嫁高冷硬漢後,黑心竹馬心慌了 穿成殘次品?全星際大佬嗜我成癮 快穿:笨蛋美人拯救世界 快穿之哼!糯糯才不是孟婆家的呢 奧特:我靠模擬成就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