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漢紀九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80章 漢紀九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第80章 漢紀九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1 / 1)

在當時,漢朝軍隊已然出征,尚未越過南嶺,閩越王郢便調遣軍隊憑借險要地勢進行抵禦。郢的弟弟餘善於是與丞相及宗族成員謀劃道:“大王因擅自發兵攻打南越且未請示天子,所以天子派兵前來問罪。漢朝軍隊人多勢強,即便僥幸戰勝他們,後續漢朝必定會增派更多兵力,最終會導致我國滅亡。如今若殺掉大王向天子謝罪,天子若接受,便會撤兵,我國就能得以保全;若天子不接受,我們便全力作戰;若戰敗,就逃亡至海上。”眾人皆稱:“好!”於是當即將郢刺殺,派使者捧著郢的首級送至大行令處。大行令表示:“我們此番前來,目的便是誅殺閩越王。如今閩越王的首級已至,又前來謝罪;不通過戰爭而使閩越王喪命,這是再好不過的事。”於是便根據實際情況,命令軍隊暫停行動,並告知大農令所率的軍隊,同時派使者捧著閩越王的首級快馬疾馳向天子稟報。天子下詔撤回兩位將軍所率的軍隊,並說道:“郢等人是主謀作惡,唯有無諸的孫子繇君醜未參與謀劃。”於是派中郎將前往立醜為越繇王,讓他主持閩越祖先的祭祀。餘善殺了郢之後,在國內威望日盛,許多百姓都歸附於他,他便私自自立為王,繇王無力加以控製。天子聽聞此事後,認為不值得為了餘善再次興兵,說道:“餘善多次與郢謀劃叛亂,後來又率先誅殺郢,使得朝廷軍隊無需勞師動眾。”於是封餘善為東越王,讓他與繇王共同治理閩越。

這期間,天子派遣莊助向南越王傳達旨意。南粵王胡叩頭說道:“天子竟為臣下興兵討伐閩越,臣下即便肝腦塗地也難以報答這份恩德!”於是派遣太子嬰齊入朝擔任宿衛,並對莊助說:“我國剛剛遭受敵寇侵擾,使者您先行回去吧,我正日夜籌備行裝,準備入朝拜見天子。”莊助返回途中,經過淮南國,天子又讓莊助把討伐閩越之事告知淮南王劉安,並嘉獎他的心意,劉安表示深感慚愧,自歎不及。莊助離開南越後,南越的大臣們紛紛勸諫南越王:“漢朝興兵誅殺郢,實則也是借此震懾南越。況且先王從前曾說:‘侍奉天子務必做到不失禮。’總之,不能因天子幾句好話便入朝拜見,否則一旦入朝便無法返回,這是亡國的征兆啊。”於是胡便稱病,最終沒有入朝拜見天子。

這一年,韓安國擔任禦史大夫。

東海太守濮陽人汲黯被任命為主爵都尉。起初,汲黯擔任謁者,因其嚴厲的作風而令人敬畏。東越地區發生相互攻伐事件,天子派汲黯前去視察;汲黯尚未抵達東越,行至吳地便折返,回稟道:“越人相互攻伐,本就是他們的習俗,不值得讓天子的使者為此奔波。”

河內郡發生火災,火勢蔓延燒毀了一千多家。天子派汲黯前去視察;汲黯回來後稟報說:“普通人家失火,因房屋相連而蔓延燃燒,無需擔憂。我途經河南郡時,見河南郡有一萬多家貧苦百姓遭受水旱災害,甚至出現父子相食的慘狀,我便根據實際情況,秉持符節,下令打開河南郡的糧倉賑濟貧苦百姓。現在我請求歸還符節,並甘願承擔假傳聖旨的罪責。”天子認為他賢能,便赦免了他。汲黯在東海郡時,治理官府與百姓事務,喜好清靜無為,挑選郡丞和屬吏,將事務交付給他們,隻關注大事要點,不苛求細枝末節。汲黯時常生病,常躺在內室不出門。一年多後,東海郡治理得極為出色,受到人們稱讚。天子聽聞後,征召他擔任主爵都尉,位列九卿。他治理政務追求無為而治,注重整體規劃,不拘泥於法律條文。

汲黯為人性情傲慢,缺少禮儀,常常當麵指責他人過錯,無法容忍他人的過失。當時天子正招攬文學之士與儒生,天子說:“我打算如何如何……”汲黯回應道:“陛下內心欲望繁多,卻在表麵施行仁義,又怎能效仿唐堯、虞舜的治國之道呢!”天子沉默不語,麵露怒色,隨即罷朝,公卿大臣們都為汲黯感到擔憂。天子退朝後,對身邊的人說:“汲黯實在是太過憨直魯莽了!”群臣中有人責備汲黯,汲黯說道:“天子設置公卿等輔佐大臣,難道是讓他們阿諛奉承,迎合天子心意,使君主陷入不義之地嗎?況且我既已身處此位,縱使愛惜自身性命,可又怎能讓朝廷蒙羞呢!”汲黯時常生病,病假即將滿三個月;天子多次賜予他休假,但其病始終未能痊愈。最後一次生病時,莊助替他向天子請假。天子問:“汲黯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莊助說:“讓汲黯擔任官職,他並無超越常人之處;然而當他輔佐年幼的君主時,能夠堅守城池,堅定不移,彆人招他不來,揮他不去,即便自認為如孟賁、夏育那般勇猛之人,也無法改變他的意誌。”天子說:“的確,古代有所謂的社稷之臣,像汲黯這樣的,便接近這種標準了。”

此時,匈奴前來請求和親,天子將此事交付大臣們商議。大行令王恢是燕地人,熟悉匈奴事務,提議道:“漢朝與匈奴和親,大致不過數年,匈奴便會再次違背約定;不如不答應,發兵攻打他們。”韓安國則說:“匈奴人如同鳥類般遷徙不定,難以製服,自上古以來就未曾真正歸屬於中原統治。如今漢朝要行軍數千裡去與他們爭奪利益,人馬必然疲憊不堪;而匈奴卻能憑借完整的力量對付我們的疲憊之師,這是一條危險的道路。所以不如和親。”參與商議的大臣們大多附和韓安國的意見。於是天子同意與匈奴和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丁未年)

冬季,十一月,開始依照董仲舒的建議,命令各郡國舉薦孝廉各一人。

衛尉李廣擔任驍騎將軍,駐紮在雲中郡;中尉程不識擔任車騎將軍,駐紮在雁門郡。六月,二人率軍撤離。李廣與程不識皆以邊郡太守的身份統領軍隊,在當時頗負盛名。李廣行軍時不講究部隊的編製和行列陣勢,選擇水草豐美的地方駐紮,讓士兵們自由活動,夜間也不打刁鬥來自我防衛,幕府簡化各種文書簿冊;然而他也會在遠處設置偵察兵,所以從未遭遇危險。程不識則嚴格要求部隊的編製、行列和營陣,夜間打刁鬥巡邏,軍中的官吏處理軍事文書直至天亮,軍隊得不到休息;但同樣未曾遭遇危險。程不識說:“李廣的軍隊極為簡易,然而一旦匈奴突然進犯,便難以進行有效抵禦。但他的士兵們也都安逸快樂,都願意為他效死力。我的軍隊雖然事務繁雜,但匈奴也無法侵犯我。”然而匈奴畏懼李廣的謀略,士兵們也大多樂意跟隨李廣而苦於跟隨程不識。

臣司馬光評論道:《易經》說:“軍隊出征必須要有紀律,否則不論成敗都有凶險。”這表明治理眾人而不使用法規,沒有不凶險的。李廣帶兵,讓人人都能自由行動。以李廣的才能,這樣做是可行的;但卻不能將此作為普遍的法則。為何呢?因為後來者很難效仿他,更何況與他同時為將的人呢!一般人的本性,樂於安逸放縱而忽視眼前的禍患,他們既然認為程不識帶兵繁瑣,而樂於跟隨李廣,並且還會怨恨上級而不服從指揮。那麼,簡易帶兵的危害,不僅僅是李廣的軍隊難以抵禦匈奴的突然襲擊而已。所以說“軍事行動要以嚴格要求為根本”,作為將領,也隻有嚴格要求才可以。那麼效仿程不識,即使沒有戰功,也不至於失敗;而效仿李廣,很少有不覆滅的啊!

夏季,四月,大赦天下。

五月,下詔舉薦賢良、文學之士,天子親自進行策問。

秋季,七月癸未日,發生日食。

評論

這段曆史展現了漢武帝初年政治生態與邊疆治理的多重矛盾,凸顯三大曆史脈絡:

邊疆民族政策的務實轉向:閩越之亂中,漢武帝未因餘善擅立而繼續興師,反而承認其統治,體現“以夷製夷”的務實策略。此舉既因征伐成本高昂如劉安所言),也因漢初“休養生息”政策的慣性。但南越王趙胡稱病不朝,暴露了藩臣對漢廷的戒備,為後來南越反叛埋下伏筆,預示著漢廷與邊疆政權的關係將從懷柔轉向更強硬的整合。

官僚體係中的剛直與因循:汲黯“矯製賑災”與當麵直諫,展現了漢初官僚的剛正風骨。其“無為而治”的治政風格,既延續了黃老思想,也與武帝時期“多欲”的施政傾向形成張力。武帝對汲黯“社稷之臣”的評價,反映出皇權對直言諫臣的複雜態度——既需要其製衡朝政,又忌憚其對權威的挑戰。這種矛盾貫穿於武帝朝,也為後來“酷吏政治”的興起提供了背景。

軍事製度與戰略思想的分歧:李廣與程不識的治軍差異,本質是“天才型統帥”與“製度化治軍”的路線之爭。司馬光強調“師出以律”,實則推崇軍事製度化建設,這與漢武帝後期強化中央集權、建立常備軍的趨勢相呼應。而漢匈和親之議中,王恢的主戰與韓安國的主和,折射出漢初對匈奴戰略的搖擺——前者代表武帝朝開拓進取的萌芽,後者延續了文景時期的保守策略,最終和親的決定,顯示此時漢朝尚未完全具備對匈奴決戰的條件。

此外,“舉孝廉”製度的推行,標誌著察舉製正式成為選官體係的核心,打破了漢初“任子”“貲選”的局限,為儒學之士進入仕途開辟道路,加速了官僚體係的儒學化。而司馬光對李廣、程不識的評論,暗含對北宋軍事積弱的反思,借史論強調軍紀的重要性,具有鮮明的經世致用色彩。整體來看,這一時期是漢武帝從“無為”轉向“有為”的過渡期,製度革新、邊疆經略與人才選拔的多重探索,正為漢帝國的全麵擴張積蓄力量。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 重生後撲到權臣懷裡哭,他紅溫了 朕,廢物皇帝,開局直升陸地神仙! 盜墓:滿級黎簇重回新手村 灼灼沉溺 於他懷中輕顫 不中了!八零禁欲新廠長是我前夫 一拳轟穿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