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
春天正月,宣帝立皇子劉囂為定陶王。
宣帝下詔大赦天下,把百姓的賦稅減少三十錢。
珠厓郡發生叛亂。夏天四月,朝廷派遣護軍都尉張祿帶兵前去平叛。
杜延年因為年老多病而被免職。五月己醜日,廷尉於定國被任命為禦史大夫。
秋天九月,宣帝立皇子劉宇為東平王。
冬天十二月,宣帝前往萯陽宮和屬玉觀。
這一年,營平壯武侯趙充國去世。在此之前,趙充國因年老請求退休,宣帝賜給他安車、駟馬和黃金,讓他辭官回家。此後,朝廷每當有關於四方夷狄的重大決策時,常常請他參與軍事謀劃,詢問他計策。
匈奴呼韓邪單於來到五原塞,表示願意獻上本國珍寶,在甘露三年正月來長安朝見。宣帝下詔讓有關部門商議接待的禮儀。丞相和禦史說:“按照聖王的製度,先以京師為重,然後是中原地區的諸侯國,最後才是四方夷狄。匈奴單於前來朝賀,他的禮儀應該和諸侯王一樣,位次排在諸侯王之後。”太子太傅蕭望之則認為:“單於不屬於我們的正統管轄範圍,所以應視為敵國,應該用不把他當臣子的禮儀對待,讓他的位次在諸侯王之上。外夷前來叩頭表示臣服,中原王朝謙讓而不把他們當臣子看待,這就是籠絡他們的情義,也是謙遜帶來的福氣。《尚書》說:‘戎狄處於荒服之地’,意思是他們前來歸服沒有規律。如果匈奴後代突然像鳥獸一樣逃竄隱藏,不來朝見進貢,也不算背叛的臣子,這才是長遠的策略。”宣帝采納了蕭望之的建議,下詔說:“匈奴單於自稱北方藩屬,前來朝見行正朔之禮。我德行不足,不能廣泛地庇護。就用客禮對待他,讓單於的位次在諸侯王之上,朝拜謁見時自稱臣子但不稱名字。”
荀悅評論說:按照《春秋》的大義,王者沒有內外之分,是想統一天下。戎狄居住的地方路途遙遠,人跡罕至,所以曆法和禮教推行不到那裡,這不是要尊崇他們,而是形勢使然。《詩經》說:“從那氐族、羌族,沒人敢不來朝見天子。”所以偏遠地區的君主必須向天子進貢。如果不履行進貢的職責,就會受到責備和號令,不能把他們當作敵國看待。蕭望之想以不把單於當臣子的禮儀對待,讓他位居王公之上,超越了應有的法度,破壞了正常的秩序,擾亂了天理,這不符合禮儀!如果是出於權宜之計,那就另當彆論了。
宣帝下詔派車騎都尉韓昌去迎接單於,征發沿途七個郡的二千騎兵,在道路上列隊為單於做護衛。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
春天正月,宣帝前往甘泉宮,在泰畤祭祀天神。
匈奴呼韓邪單於前來朝見,朝拜謁見時自稱藩臣而不稱名字。宣帝賜給他冠帶、衣裳、黃金璽、綠色的綬帶、玉具劍、佩刀、一張弓、四支箭、十支棨戟、一輛安車、一副鞍勒、十五匹馬、二十斤黃金、二十萬錢、七十七套衣被、八千匹錦繡、綺縠等各種絲織品、六千斤絲綿。禮儀結束後,宣帝派使者引導單於先行,在長平住宿。宣帝從甘泉宮前往池陽宮住宿。宣帝登上長平阪,下詔單於不用拜謁,單於的左右當戶大臣們都可以列隊觀看,還有各蠻夷的君長、王侯幾萬人,都在渭橋下迎接,在道路兩旁列隊。宣帝登上渭橋,眾人都高呼萬歲。單於到長安的府邸居住。宣帝在建章宮設宴,款待賞賜單於,還讓他參觀各種珍寶。二月,送單於回國。單於自己請求說:“希望能留在漠南光祿塞下;遇到緊急情況,就到漢朝的受降城自保。”漢朝派長樂衛尉、高昌侯董忠和車騎都尉韓昌率領一萬六千騎兵,又征發邊境各郡的幾千兵馬,護送單於出朔方雞鹿塞。宣帝下詔讓董忠等人留下來護衛單於,幫助單於誅殺不服從的人,又轉運邊境的穀物,前後共三萬四千斛,供應他們糧食。在此之前,從烏孫以西到安息等靠近匈奴的各國,都畏懼匈奴而輕視漢朝,等到呼韓邪單於朝見漢朝後,都開始尊崇漢朝了。
宣帝因為四方戎狄臣服,思念輔佐他的賢能大臣,於是在麒麟閣繪製他們的畫像,仿照他們的容貌,標注他們的官爵和姓名。隻有霍光不寫名字,隻寫“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其次是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總共十一人,他們都有功德,在當時很有名望,因此表彰他們,彰顯中興的輔佐大臣,將他們與方叔、召虎、仲山甫相提並論。
有鳳凰聚集在新蔡。
三月己巳日,建成安侯黃霸去世。五月甲午日,於定國擔任丞相,被封為西平侯。太仆沛郡人陳萬年擔任禦史大夫。
宣帝下詔讓各位儒生講解五經的異同,蕭望之等人將他們的討論結果上奏,宣帝親自裁決。於是設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穀梁春秋》博士。
烏孫的大昆彌元貴靡和鴟靡都病死了。解憂公主上書說:“我年紀大了,思念故土,希望能回到漢朝,死後能葬在漢朝的土地上!”宣帝憐憫她,將她接回。冬天,解憂公主回到京師,朝廷按照公主的待遇接待她。兩年後,解憂公主去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元貴靡的兒子星靡接替他成為大昆彌,但他能力較弱。馮嫽上書說:“希望能出使烏孫,安撫星靡。”漢朝答應了她。都護韓宣上奏說烏孫的大吏大祿、大監都可以賜給金印紫綬,來尊崇輔助大昆彌。漢朝同意了。後來段會宗擔任都護,招回了逃亡叛亂的人,使烏孫安定下來。星靡死後,他的兒子雌栗靡繼位。
皇太子寵愛的司馬良娣生病了,快要死的時候,對太子說:“我死不是因為天命,而是其他姬妾們詛咒害死我的。”太子信以為真。司馬良娣死後,太子悲痛憤怒,生了病,整天精神恍惚,悶悶不樂。宣帝於是讓皇後在後宮挑選可以陪伴娛樂太子的宮女,選中了元城人王政君,將她送到太子宮。王政君是原繡衣禦史王賀的孫女,在丙殿拜見了太子。太子和她同房一次,王政君就懷孕了。這一年,在甲館畫堂生下了漢成帝,這就是當時的皇孫。宣帝很喜愛他,親自給他取名為驁,字大孫,常常把他帶在身邊。
甘露四年公元前50年)
夏天,廣川王劉海陽因為有禽獸般的行為,還殺害無辜的人,被廢除王位,流放到房陵。
冬天十月丁卯日,未央宮宣室閣發生火災。
這一年,定陶王劉囂被改封為楚王。
匈奴呼韓邪單於和郅支單於都派使者前來朝貢,漢朝對待呼韓邪單於的使者更加優厚。
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
春天正月,宣帝前往甘泉宮,在泰畤祭祀天神。
匈奴呼韓邪單於前來朝見;二月,回國。起初,郅支單於認為呼韓邪單於兵力薄弱,投降漢朝後不能再回到匈奴,就率領他的部眾向西進發,想攻打並占領匈奴右地。又有屠耆單於的小弟,本來侍奉呼韓邪單於,也逃到了右地,收攏了兩個哥哥的殘餘兵力,得到幾千人,自立為伊利目單於;在路上遇到郅支單於,雙方交戰,郅支單於殺死了他,兼並了他的五萬多兵力。郅支單於聽說漢朝出兵出糧幫助呼韓邪單於,就留在右地;自己估計沒有能力平定匈奴,於是進一步向西,靠近烏孫,想和烏孫合力,派使者去見小昆彌烏就屠。烏就屠殺死了他的使者,派八千騎兵去迎擊郅支單於。郅支單於察覺了他的陰謀,率兵迎擊烏孫,打敗了烏孫;接著向北攻打烏揭、堅昆、丁令,吞並了這三個國家。還多次派兵攻打烏孫,經常獲勝。堅昆距離單於王庭東邊七千裡,距離車師南邊五千裡,郅支單於留下來,把這裡作為都城。
三月,有彗星出現在王良、閣道星座,進入紫微宮。
宣帝臥病在床,挑選可以托付後事的大臣,把外戚侍中樂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蕭望之、少傅周堪召進宮中,任命史高為大司馬、車騎將軍,蕭望之為前將軍、光祿勳,周堪為光祿大夫,他們都接受遺詔輔佐朝政,兼管尚書事務。冬天十二月甲戌日,宣帝在未央宮駕崩。
班固稱讚說:漢宣帝的治理,有功必賞,有罪必罰,綜合考核名實是否相符。處理政事、擅長文學、精通法理的人才,都能發揮他們的才能。至於各種技巧、工匠製造的器械,從元帝、成帝時期起,就很少能比得上宣帝時期的了。由此也足以看出,當時官吏稱職,百姓安居樂業。恰逢匈奴內部發生變亂,宣帝推翻即將滅亡的,鞏固存在的,在北方夷狄中樹立了威望,單於仰慕漢朝的道義,叩頭稱臣,成為藩屬。宣帝的功績光照祖宗,大業傳給後代,可以稱得上是中興之主,與殷高宗、周宣王的德行相當了!
癸巳日,太子即位,拜謁高廟,尊皇太後為太皇太後,皇後為皇太後。
評論
漢宣帝甘露二年至黃龍元年這幾年間,西漢王朝在政治、外交、文化、宮廷等多個領域發生了一係列重大事件,對王朝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政治方麵,官員的任免有序進行,反映出朝廷的正常運轉和對人才的合理調配。而在對外關係上,漢朝與匈奴的互動成為關鍵看點。呼韓邪單於的歸附以及漢朝對其禮儀規格的討論與確定,既體現了漢朝在處理民族關係上的謹慎與智慧,也反映出漢朝強大的國力對周邊民族的吸引力。呼韓邪單於朝漢後,周邊各國對漢朝態度的轉變,更是彰顯了漢朝在當時東亞地區的霸主地位。同時,郅支單於在西部的擴張與活動,也為漢匈關係的後續發展埋下伏筆。
文化教育上,宣帝召集儒生講解五經異同並設立相關博士,這一舉措推動了經學的發展,加強了文化的傳承與教育,有利於鞏固儒家思想在漢朝的正統地位,為社會的文化繁榮和思想統一奠定基礎。
宮廷內部,從皇子的冊封、公主的歸漢,到皇孫的誕生,這些事件不僅關係到皇室家族的延續和權力傳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朝廷的政治格局。特彆是皇太子因司馬良娣之死而引發的一係列反應,以及王政君的入宮和生子,都為未來的皇位繼承和宮廷鬥爭埋下了種子。
漢宣帝在位期間,通過一係列政治、經濟、外交和文化舉措,實現了西漢的中興,使國家在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以及對外影響力等方麵都達到了較高水平。他的統治為西漢王朝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其治理理念和策略對後世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然而,在王朝繁榮的背後,也隱藏著一些潛在的問題,如宮廷內部的矛盾以及邊疆地區的不穩定因素,這些都將在未來逐漸顯現並對王朝的發展產生影響。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