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漢紀二十 孝元皇帝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134章 漢紀二十 孝元皇帝上

第134章 漢紀二十 孝元皇帝上(1 / 1)

漢元帝初元二年諸事:朝堂與邊疆的波瀾

二月丁巳日,漢元帝立弟弟劉竟為清河王。

戊午日,隴西發生地震,城牆、房屋毀壞,壓死了很多人。

三月,漢元帝立廣陵厲王的兒子劉霸為廣陵王。

漢元帝下詔,撤掉黃門的禦用狗馬,把水衡都尉掌管的禁苑、宜春下苑、少府佽飛外池、嚴籞池的土地租借給貧民。又下詔大赦天下,要求舉薦優秀傑出、敢於直言進諫的人才。

夏天四月丁巳日,漢元帝立兒子劉驁為皇太子。待詔鄭朋舉薦太原太守張敞,說他是先帝時期的名臣,適合輔佐皇太子。漢元帝就此事詢問蕭望之,蕭望之認為張敞是有能力的官員,能處理繁雜混亂的事務,但才能稍顯輕淺,不是做太子老師的合適人選。漢元帝派使者去征召張敞,想任命他為左馮翊,結果張敞生病去世了。

漢元帝下詔賜給蕭望之關內侯的爵位,加官給事中,隻在每月初一和十五入朝覲見。

關東發生饑荒,齊地出現人吃人的現象。

秋天七月己酉日,又發生地震。

漢元帝再次征召周堪、劉更生,想任命他們為諫大夫;弘恭、石顯進言,結果兩人都隻被任命為中郎。

漢元帝一直很器重蕭望之,想依靠他做丞相;弘恭、石顯以及許氏、史氏家族的子弟、侍中、各部門官員都對蕭望之等人心懷不滿。於是劉更生讓他的外親呈上奏章,稱發生地震大概是因為弘恭等人,而不是因為蕭望之等三個孤單無助的人。還說應該罷免弘恭、石顯,以彰顯對遮蔽善人的懲罰,進用蕭望之等人,暢通賢能之人的晉升之路。這樣,太平之門就會開啟,災異的源頭就會堵塞。奏章呈上去後,弘恭、石顯懷疑是劉更生乾的,就奏請漢元帝追究其中的奸詐行為,劉更生果然認罪;於是將劉更生逮捕入獄,免為平民。

正好蕭望之的兒子散騎、中郎蕭汲也上書為蕭望之之前的事申訴,漢元帝把此事交給有關部門處理,有關部門再次上奏說:“蕭望之之前所犯的罪已經很清楚,並沒有人誣陷他,他卻指使兒子上書,引用無辜受冤之類的詩句,有失大臣的體統,對皇上不敬,請將他逮捕。”弘恭、石顯等人知道蕭望之向來氣節高尚,不會屈服受辱,就建議說:“蕭望之之前僥幸沒有獲罪,還賜給他爵位和封邑,他卻不悔過服罪,反而心懷怨恨,指使兒子上書,把過錯歸到皇上身上,自認為是皇帝的老師,最終肯定不會被治罪。如果不讓蕭望之在牢獄中受些委屈,打消他心中的怨恨,那聖朝就無法施加厚恩。”漢元帝說:“蕭太傅向來剛強,怎麼肯去受獄吏的審訊!”石顯等人說:“人命關天,蕭望之犯的隻是言語上的小罪,肯定沒什麼可擔憂的。”漢元帝就批準了他們的奏請。冬天十二月,石顯等人把詔書密封好交給謁者,命令他當麵把詔書交給蕭望之。接著讓太常趕緊派執金吾的車馬快速包圍蕭望之的府邸。使者到了之後,召蕭望之。蕭望之就此事詢問門下弟子魯國人朱雲,朱雲是個崇尚氣節的人,勸蕭望之自殺。於是蕭望之長歎著仰頭看天說:“我曾經位居將相之位,年紀也過六十了,到老了還要進監獄,苟且求生,這不是太卑鄙了嗎!”他對朱雲說:“朱遊,快去拿藥來,彆讓我久等才死!”最終喝毒酒自殺了。漢元帝聽說後很震驚,拍著手說:“之前我就懷疑他不會去坐牢,果然把我的賢能老師逼死了!”當時,太官正進獻午飯,漢元帝卻推開食物,為蕭望之哭泣,哀傷之情感動了身邊的人。於是漢元帝召來石顯等人,責備他們商議事情不周到,石顯等人都摘下帽子謝罪,過了很久漢元帝才平息怒火。漢元帝一直追念蕭望之,每年按時派使者去祭祀蕭望之的墳墓,直到他去世。

司馬光評論說:漢元帝作為君主,真是太容易被欺騙,又難以醒悟了!弘恭、石顯誣陷蕭望之,他們那些邪說詭計,確實有些難以分辨。至於一開始漢元帝懷疑蕭望之不肯去坐牢,弘恭、石顯卻認為肯定沒什麼可擔心的。後來蕭望之果然自殺,那弘恭、石顯的欺騙行徑就很明顯了。中等才智的君主,誰不會因此感動激憤,進而嚴懲奸臣呢!漢元帝卻不是這樣。雖然他為蕭望之哭泣不吃飯,很哀傷,但最終還是沒能誅殺弘恭、石顯,隻是讓他們免冠謝罪而已。這樣的話,奸臣怎麼會受到懲戒呢!這就使得弘恭、石顯能夠肆意施展他們的奸邪之心,再也沒有什麼顧忌了。

這一年,弘恭病死,石顯擔任中書令。

當初,漢武帝滅掉南越後,設立了珠厓、儋耳郡,這兩個郡在海島上,官吏和士兵都是中原人,經常欺淩當地百姓。當地百姓也很凶暴,自認為地處偏遠隔絕,多次違反官吏的禁令,大概幾年就會反叛一次,殺掉官吏;漢朝就發兵去平定。二十多年間,一共反叛了六次。到漢宣帝時,又反叛了兩次。漢元帝即位的第二年,珠厓山南縣反叛,漢朝發兵攻打。結果其他各縣也跟著反叛,連年都平定不下來。漢元帝廣泛征求群臣的意見,想大規模發兵。待詔賈捐之說:“我聽說堯、舜、禹的聖德,他們統治的地域不過幾千裡,西邊到流沙,東邊到大海,南北各地都受到他們的聲威教化,意思是願意接受聲威教化的就治理,不願意的也不勉強。所以君臣都受到歌頌讚美,世間萬物都各得其所。武丁、成王,是殷、周時期的大仁之君,然而他們統治的地域東邊不超過江、黃,西邊不超過氐、羌,南邊不超過蠻荊,北邊不超過朔方,所以頌歌四起,天下萬物都安居樂業,越裳氏經過多次輾轉翻譯來進獻貢品,這可不是靠武力能做到的。到了秦朝,興兵遠攻,貪圖外部土地而使國內空虛,結果天下反叛。孝文皇帝停止武力,推行文治,在那個時候,全國斷案隻有幾百起,賦稅徭役都很輕簡。孝武皇帝磨礪兵馬,攻打四方蠻夷,全國斷案多達上萬起,賦稅繁重,徭役眾多,盜賊四起,軍隊多次出征,父親在前麵戰死,兒子在後麵受傷,女子也要去守邊疆堡壘,孤兒在路上號哭,老母、寡婦在街巷中哭泣,這都是因為開拓的土地太大,征伐不停的緣故啊。如今關東百姓長期困苦,流離失所。人之常情,沒有誰不親近父母,不喜歡夫妻團聚;可現在竟然出現嫁妻賣子的情況,法律禁止不了,道義也阻止不了,這是國家的憂患啊。現在陛下不能忍受一時的憤怒,想驅使士兵把他們趕到大海中,在那偏遠之地快意恩仇,這可不是救助饑荒、保全百姓的做法。《詩經》說:‘蠢笨的蠻荊,與大國為敵。’意思是聖人興起他們就最後歸服,中原王朝衰落他們就率先反叛,自古以來就是禍患,更何況是那南方萬裡之外的蠻人呢!駱越人,父子在同一條河裡洗澡,習慣用鼻子飲水,和禽獸沒什麼差彆,本來就不值得設置郡縣去管理。他們獨自居住在大海中的島上,霧氣露水很重,氣候潮濕,還有很多毒草、蟲蛇,以及水土帶來的危害;人還沒被敵人俘虜,戰士就因這些危害而死。而且不隻是珠厓有珍珠、犀角、玳瑁這些寶貝。放棄它不值得可惜,不攻打也不會損害朝廷的威嚴。那裡的百姓就像魚鱉一樣,沒什麼可貪圖的!我私下拿之前攻打羌族的戰事來說,軍隊在外作戰還不到一年,出兵不超過千裡,就花費了四十多億;大司農的錢用光了,就用少府的禁錢接著花。一個地方出問題,花費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勞師遠征,士兵死亡卻沒有功效呢!從古代的經驗看這樣做不合適,在當今施行也不方便,我認為隻要不是禮儀之邦,不在《禹貢》記載的範圍內,不屬於《春秋》所規範治理的地方,都可以暫且不管。希望陛下能放棄珠厓,專心把救助關東百姓當作當務之急。”漢元帝就此事詢問丞相和禦史的意見。禦史大夫陳萬年認為應該攻打,丞相於定國認為:“前些年發兵攻打珠厓,連續多年,護軍都尉、校尉及丞一級的官員共十一人,回來的隻有兩人,士兵以及負責轉運物資的人死亡的有一萬以上,花費了三億多,還沒能讓他們全部歸降。如今關東地區貧困疲憊,民心容易動搖,賈捐之的建議是對的。”漢元帝聽從了於定國的建議。賈捐之是賈誼的曾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評論

漢元帝初元二年,西漢王朝可謂是內憂外患交織,諸多事件深刻影響著王朝的走向。

朝堂之上,權力鬥爭激烈且殘酷。弘恭、石顯等宦官與外戚勢力勾結,為打壓異己不擇手段。他們利用漢元帝的優柔寡斷,多次誣陷蕭望之、劉更生等忠良之士。蕭望之作為名儒,一心為國家著想,卻因觸動了這些勢力的利益,最終被逼自殺。這不僅是蕭望之個人的悲劇,更是朝廷政治生態惡化的體現,標誌著正直之士在權力鬥爭中的無奈與失敗,使得奸佞之臣更加肆無忌憚地把控朝政,嚴重破壞了朝廷的公正與清明,為王朝的衰落埋下了禍根。

在邊疆問題上,珠厓郡的反叛及後續處理成為焦點。賈捐之提出放棄珠厓郡的觀點,從曆史經驗、現實狀況以及珠厓郡自身特點等多方麵進行分析,認為不應再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征伐。這一觀點雖有其合理性,反映出當時國家在邊疆治理上的困境與無奈,但也從側麵體現出西漢王朝國力的衰退以及在邊疆政策上的搖擺不定。而丞相於定國支持賈捐之的建議,表明朝廷內部對邊疆問題的看法存在分歧,最終放棄珠厓郡的決策雖暫時減輕了朝廷的負擔,卻也可能影響到國家在邊疆地區的威望和影響力。

這一年發生的這些事,無論是朝堂權力鬥爭還是邊疆治理困境,都揭示出漢元帝時期西漢王朝已麵臨諸多深層次問題。漢元帝未能有效應對這些問題,導致朝廷烏煙瘴氣,邊疆局勢也不穩定,西漢王朝開始在衰落的道路上漸行漸遠。這些事件也為後世統治者敲響了警鐘,在政治治理中,必須堅決打擊奸佞,保持朝堂的清正廉潔,同時在邊疆治理上要權衡利弊,製定科學合理且具有前瞻性的政策。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鎧甲:朝九晚五?可我是幽冥魔啊 讓你裝傻,你把皇帝逼退位了? 修行十三年,才獲得二郎真君傳承 大秦係列:穿越成嬴虔 剛進入六扇門,罪犯係統什麼鬼? 劍修,狗都不談 獸源史詩 貪戀她 一世豪權,一世月明 滿門儘滅的宇智波沒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