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漢紀二十 孝元皇帝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137章 漢紀二十 孝元皇帝上

第137章 漢紀二十 孝元皇帝上(1 / 1)

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

司隸校尉琅邪人諸葛豐,起初因特立獨行、剛正不阿在朝廷中聞名,他多次得罪皇親國戚,很多在位官員都說他的壞話。後來因為在春夏時節關押審訊犯人,他被調任城門校尉。諸葛豐於是上書告發周堪、張猛的罪行,漢元帝認為諸葛豐的行為不正當,就下詔給禦史說:“城門校尉諸葛豐,之前和光祿勳、光祿大夫周堪、張猛在朝廷共事時,多次稱讚周堪、張猛的優點。諸葛豐之前擔任司隸校尉,不順應四季變化,修訂法度,專門施行苛刻殘暴的手段來獲取虛假的威嚴;朕不忍心將他交給司法官吏處置,就讓他擔任城門校尉。但他不自我反省,反而怨恨周堪、張猛,想報複檢舉他們,告發沒有證據的言辭,宣揚難以驗證的罪行,肆意詆毀或讚譽,不顧之前說過的話,這是嚴重的不誠信行為。朕憐憫諸葛豐年老,不忍心對他施加刑罰,就免去他的官職,讓他成為平民!”又說:“諸葛豐說周堪、張猛沒有樹立起忠貞誠信的名聲,朕同情他們而不追究,又可惜他們的才能還沒有得到充分施展,就將周堪降職為河東太守,張猛降職為槐裡令。”

司馬光評論說:諸葛豐對於周堪、張猛,之前讚譽後來詆毀,他的目的並非是為朝廷舉薦賢才、去除奸佞,隻不過是想結黨營私、謀求晉升罷了。這和鄭朋、楊興之流沒什麼兩樣,哪裡算得上剛正不阿呢!作為君主,要明察善惡,分辨是非,通過獎賞來鼓勵善行,通過懲罰來懲治奸惡,這樣才能治理好國家。如果諸葛豐說的是事實,那麼諸葛豐就不應該被黜免;如果他是在誣陷,那麼周堪、張猛又有什麼罪過呢!如今對雙方都加以責備並棄用,那麼善惡、是非究竟在哪裡呢!

賈捐之和楊興關係很好。賈捐之多次批評石顯,因此得不到官職,也很少能再被皇帝召見;楊興最近因為有才能而受到皇帝寵幸。賈捐之對楊興說:“京兆尹這個職位空缺,如果我能見到皇上,推薦你楊興,你馬上就能當上京兆尹。”楊興說:“你賈捐之寫文章,那言語精妙天下無雙;要是你能當上尚書令,比五鹿充宗強太多了。”賈捐之說:“要是我能取代五鹿充宗,你楊興當上京兆尹,京兆尹是郡國之首,尚書令是百官之本,那天下就能真正大治,我們這些士人也就不會被埋沒了!”賈捐之又批評石顯,楊興說:“石顯現在正得寵,皇上信任重用他;現在想要晉升,就聽我的計策,暫且迎合他的心意,這樣就能得到晉升機會了!”賈捐之就和楊興一起寫了舉薦石顯的奏章,稱讚石顯的優點,認為應該賜給他關內侯的爵位,任用他的兄弟擔任各部門的官員;又一起寫了舉薦楊興的奏章,認為楊興可以試任京兆尹。石顯得知後,報告給漢元帝,漢元帝就把楊興、賈捐之關進監獄,讓石顯審理他們。石顯上奏說:“楊興、賈捐之心懷欺詐,互相舉薦讚譽,想要謀取高位,欺君罔上,大逆不道!”最終賈捐之被判處死刑,楊興則被剃去頭發、戴上刑具,罰做城旦。

司馬光評論說:君子用正道去攻擊邪道,尚且擔心不能成功。何況賈捐之用邪道去攻擊邪道,他能免於災禍嗎!

清河王劉竟被改封為中山王。

匈奴呼韓邪單於的部眾越來越多,邊塞附近的禽獸都被捕獵殆儘,單於有足夠的力量自衛,不再畏懼郅支單於,他的大臣們大多勸單於回到北方。過了很久,單於最終回到北方王庭,部眾也逐漸歸附他,匈奴於是安定下來。

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

春天二月,大赦天下。

丁酉日,禦史大夫韋玄成擔任丞相;右扶風鄭弘擔任禦史大夫。

三月壬戌初一,發生日食。

夏天六月,大赦天下。

漢元帝向給事中匡衡詢問地震、日食這些異常現象的原因,匡衡上疏說:“陛下具備聖德,開辟了太平之路,憐憫愚昧的官吏和百姓觸犯法律禁令,連年實行大赦,讓百姓能夠改過自新,這是天下人的大幸!但我私下觀察,大赦之後,奸邪行為並沒有減少停止,今天大赦,明天就有人犯法,接著就被關進監獄,這大概是引導百姓的方法不得當。如今天下的風氣,貪圖錢財,輕視道義,喜好聲色,崇尚奢侈浪費,親戚之間的恩情淡薄,婚姻結成的朋黨勢力強大,人們苟且迎合,心存僥幸,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如果不改變這種風氣的根源,即使每年都大赦,刑罰也難以擱置不用。我認為應該大刀闊斧地徹底改變這種風氣。朝廷,是天下的支柱。朝廷上如果有激烈爭吵的言論,下麵就會有爭鬥的禍患;上麵有獨斷專行的官員,下麵就會有不謙讓的人;上麵有爭強好勝的輔佐大臣,下麵就會有相互傷害的心思;上麵有貪圖私利的臣子,下麵就會有盜竊的百姓;這就是問題的根本所在。治理天下的人,要謹慎地選擇倡導什麼。推行教化,不是挨家挨戶去勸說每個人;而是讓賢能的人在位,有才能的人各司其職,朝廷崇尚禮儀,百官相互敬重謙讓,道德的推行,從內到外,從身邊的人開始,這樣百姓就知道該效法什麼,不知不覺地一天天向善。《詩經》說:‘商都整齊美好,是四方的榜樣。’如今長安,是天子所在的都城,百姓親身承受聖上的教化,然而這裡的習俗和遠方並沒有什麼不同,從郡國來的人在這裡找不到可以效法的榜樣,有的反而看到奢侈浪費的行為就去效仿;這是教化的根本,風俗的關鍵,應該首先加以糾正。我聽說天人之間,精氣災異會相互影響,善惡會相互作用,下麵發生的事情會在上麵有所反映,陰氣變化會使靜止的東西變動,陽氣被遮蔽會使光明變得昏暗,水旱災害會隨之而來。陛下敬畏上天的警告,憐憫百姓,應該減少奢靡浪費,考察製度,親近忠誠正直的人,遠離奸巧諂媚的人,崇尚至高的仁愛,糾正不良風俗,讓道德在京城得到弘揚,美好的聲譽傳播到邊疆之外,這樣才能實現大治,興起禮讓之風。”漢元帝很喜歡他的話,將匡衡提拔為光祿大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荀悅評論說:大赦,是根據當時形勢采取的權宜之計,不是常規的製度。漢朝建立之初,承接秦朝戰亂之後,是極為愚昧的時代,幾乎家家都有人可被判刑,所以設立約法三章,頒布大赦令,清除不良風氣,與百姓重新開始,這是當時的形勢所決定的。後世繼承了這種做法,沿襲而不改變,就不符合時代的需要了。像惠帝、文帝時期,就沒有大赦。到孝景時期,七國叛亂,各種異心紛紛出現,奸詐行為不止一種;到武帝末年,賦稅徭役繁重,盜賊蜂起,再加上太子事件、巫蠱之禍,天下動蕩不安,百姓生活困苦,人人自危;到光武帝時期,是在平定亂世之後:像這些情況,就適合實行大赦。

秋天七月,隴西的羌人彡姐部落的旁支反叛,漢元帝下詔召集丞相韋玄成等人進宮商議。當時,農業連年歉收,朝廷正為此擔憂,又遭遇羌人叛亂,韋玄成等人都默不作聲,沒有人回應。右將軍馮奉世說:“羌人賊寇在邊境之內反叛,如果不及時誅殺,就無法威懾遠方的蠻夷,我願意率領軍隊去討伐他們!”漢元帝詢問需要用兵的數量,馮奉世回答說:“我聽說善於用兵的人,不會多次征兵,糧草也不會多次運輸,所以軍隊不會長期在外作戰,而上天的懲罰能迅速決斷。以前多次對敵人估計不足,導致軍隊遭受挫折損傷,多次征調兵力,就會拖延時間,耗費巨大,軍隊的威武也會受損。如今反叛的羌人大概有三萬人,按照常規應該加倍用兵,需要六萬人。不過羌人,隻是使用弓箭長矛的軍隊,武器並不鋒利,四萬人就可以。一個月就足以解決問題。”丞相、禦史、兩位將軍都認為:“百姓正在收割莊稼,此時不宜大量征調兵力,征調一萬人去屯守,就足夠了。”馮奉世說:“不行。天下遭受饑荒,兵馬瘦弱疲憊,防守和作戰的準備長期荒廢沒有整頓,夷狄有輕視邊境官吏的心思,而羌人率先發難。現在用一萬人分散屯守幾個地方,敵人看到兵力少,肯定不會害怕。打起仗來會使軍隊受挫,防守又無法救助百姓,這樣,怯懦軟弱的情形就會暴露。羌人會趁機得利,其他部落也會一起響應,相互煽動而起,我擔心漢朝的戰事動用的兵力就不止四萬了,這不是錢財能夠解決的。所以少發兵而拖延時間,和一舉迅速解決問題,兩者的利害相差極大。”馮奉世堅持自己的觀點,但沒有被采納。漢元帝下詔,增加兩千兵力。於是派遣馮奉世率領一萬二千騎兵,以“將屯”的名義出征,典屬國任立、護軍都尉韓昌作為副將,到達隴西後,分三處屯守。韓昌先派兩名校尉與羌人交戰,羌人兵力眾多,兩名校尉都被打敗,被殺。馮奉世詳細上報地形和敵軍部眾數量等情況,希望再增加三萬六千人,才足以解決戰事。奏書呈上後,漢元帝大規模發兵六萬多人。八月,任命太常弋陽侯任千秋為奮武將軍,協助馮奉世。冬天十月,兵力全部到達隴西,十一月,一起進軍,羌人被打得大敗,斬殺數千人,其餘的都逃出塞外。戰事還未結束時,漢朝又征募士兵一萬人,任命定襄太守韓安國為建威將軍,還沒出發,就聽說羌人已被打敗,於是返回。漢元帝下詔撤回官吏和士兵,留下一些人屯田,守備要害之處。

評論

漢元帝永光元年至二年,西漢王朝在內政外交上都麵臨著一係列複雜問題,這些事件對王朝的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

朝堂政治方麵,官員之間的鬥爭與皇帝的決策失誤儘顯。諸葛豐前後對周堪、張猛態度的轉變,並非出於公心,而是為個人私利,這種行為反映出朝廷內部結黨營私之風盛行。漢元帝未能明辨是非,對諸葛豐的不誠信以及周堪、張猛可能遭受的誣陷處理不當,使得朝廷風氣愈發渾濁。賈捐之與楊興試圖通過不正當手段謀取高位,結果被石顯利用,不僅自身獲罪,也凸顯出石顯等奸佞在朝廷的權勢。這一係列事件表明,當時朝廷政治生態惡化,正直之士難以立足,奸佞之徒肆意妄為,嚴重影響了朝廷的正常運轉與決策的公正性。

經濟與民生層麵,農業連年歉收,百姓生活困苦,反映出當時經濟麵臨困境。而在這種情況下,麵對羌人的反叛,朝廷在軍事決策上出現分歧。馮奉世對局勢判斷準確,提出合理的用兵策略,但未被采納,導致初期戰事不利。這既顯示出朝廷在應對邊疆危機時的遲疑與短視,也體現出其對民生與軍事行動之間平衡的把握失當。雖最終增兵平定羌亂,但前期的決策失誤可能已對邊疆穩定和百姓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

文化與社會風氣上,匡衡指出當時社會貪財賤義、奢侈之風盛行,教化失效,建議從朝廷自身做起,改變風氣。這表明當時社會風氣亟待扭轉,而朝廷作為引領者,其行為和決策對社會風氣的塑造至關重要。荀悅對大赦製度的評論,也從側麵反映出朝廷在治理國家過程中,一些政策未能與時俱進,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總體而言,永光年間的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多方麵都暴露出嚴重問題。皇帝在用人、決策上的不足,加劇了朝廷的混亂;經濟困境與邊疆危機相互交織,考驗著王朝的應對能力;不良的社會風氣又影響著國家的凝聚力和發展潛力。這些問題如不能妥善解決,西漢王朝的衰落將難以避免。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鎧甲:朝九晚五?可我是幽冥魔啊 讓你裝傻,你把皇帝逼退位了? 修行十三年,才獲得二郎真君傳承 大秦係列:穿越成嬴虔 剛進入六扇門,罪犯係統什麼鬼? 劍修,狗都不談 獸源史詩 貪戀她 一世豪權,一世月明 滿門儘滅的宇智波沒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