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成帝河平三年至四年:王朝諸事的起伏與應對
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
春天正月,楚王劉囂來京城朝見皇帝。二月乙亥日,漢成帝下詔,說劉囂一向品行純良美好,要特彆加以表彰,封他的兒子劉勳為廣戚侯。
丙戌日,犍為郡發生地震,山體崩塌,堵塞了江水,導致江水倒流。
秋天八月乙卯日是月末,發生了日食。
漢成帝發現宮廷藏書散失得厲害,就派謁者陳農到全國各地去搜求失傳的書籍。同時下詔讓光祿大夫劉向負責校對經傳、諸子百家的著作以及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對兵書,太史令尹鹹校對術數類書籍,侍醫李柱國校對醫學方麵的書籍。每校完一部書,劉向就分條列出它的篇目,概括書中的大意,記錄下來然後上奏給皇帝。
劉向覺得王氏家族權力地位太顯赫了,而此時漢成帝正喜好《詩》《書》等古文經典,劉向就借著《尚書·洪範》的內容,收集從上古時代開始,曆經春秋、戰國直到秦漢時期關於祥瑞、災異的記載,探究事情的來龍去脈,將禍福相互聯係,記錄占卜應驗的情況,按類彆歸納,各成條目,一共寫了十一篇,叫做《洪範五行傳論》,呈奏給漢成帝。漢成帝心裡明白劉向忠誠專精,知道他是因為王鳳兄弟權勢過大才寫了這篇論述;但最終還是沒辦法削弱王氏家族的權力。
黃河又在平原郡決口,洪水流入濟南郡和千乘郡,這次造成的破壞程度大概是建始年間那次的一半。朝廷又派王延世和丞相史楊焉,以及將作大匠許商、諫大夫乘馬延年一起負責治理黃河,花了六個月才修好。又賞賜給王延世一百斤黃金。參與治理黃河的士卒,如果不是按照公平的價格領取報酬,就記錄下來可以免除六個月的徭役。
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
春天正月,匈奴單於來京城朝見漢成帝。
漢成帝大赦天下的犯人。
三月癸醜日初一,發生了日食。
琅邪太守楊肜和王鳳是親戚關係,琅邪郡發生了災害,丞相王商要查辦此事。王鳳為楊肜求情,王商不聽,還是上奏請求罷免楊肜,可這份奏章最後被擱置,沒有批複下來。王鳳因此怨恨王商,暗地裡找他的短處,指使頻陽人耿定上書,說“王商和他父親的婢女私通;他妹妹生活淫亂,她家的奴仆殺了她的情夫,懷疑是王商指使的”。漢成帝認為這些都是含糊不清的過錯,不足以傷害大臣。王鳳卻堅持要追查,漢成帝隻好把這件事交給司隸去處理。太中大夫蜀郡人張匡,向來奸佞取巧,又上書極力詆毀王商。有關部門上奏請求把王商召到詔獄受審。漢成帝向來很看重王商,知道張匡說的話大多陰險不實,就下令說:“不要處理這件事!”但王鳳還是堅持要追查。
夏天四月壬寅日,漢成帝下詔收回王商的丞相印綬。王商被免去丞相三天後,就生病了,吐血而死,諡號為戾侯。王商的子弟親屬中擔任駙馬都尉、侍中、中常侍、諸曹、大夫、郎吏等官職的,都被調出京城去補任其他官職,沒有一個能留在京城擔任給事、宿衛之類的職務。有關部門上奏請求廢除王商的封國;漢成帝下詔說:“讓王商的長子王安繼承樂昌侯的爵位。”
漢成帝當太子的時候,曾向蓮勺人張禹學習《論語》。等到即位後,賜給張禹關內侯的爵位,任命他為諸吏、光祿大夫,俸祿為中二千石,加官給事中,兼管尚書事務。張禹和王鳳都兼管尚書事務,他心裡覺得不安穩,多次稱病,上書請求退休,想避開王鳳;漢成帝不答應,對他的安撫和待遇反而更加優厚。六月丙戌日,任命張禹為丞相,封他為安昌侯。
庚戌日,楚孝王劉囂去世。
當初,漢武帝打通西域後,罽賓國覺得自己離漢朝太遠,漢朝的軍隊到不了,就唯獨他們不歸服漢朝,還多次搶劫殺害漢朝的使者。過了很久,漢朝使者文忠和容屈王的兒子陰末赴合謀,一起攻殺了罽賓國的國王;然後立陰末赴為罽賓王。後來軍侯趙德出使罽賓國,和陰末赴發生衝突;陰末赴把趙德鎖起來,殺了他的副手及以下七十多人,然後派使者到漢朝上書謝罪。漢元帝因為罽賓國地處偏遠,就沒有追究,把他們的使者安置在縣度,斷絕了和他們的往來。等到漢成帝即位,罽賓國又派使者來進獻貢品並謝罪。漢朝打算派使者護送他們的使者回去。杜欽勸王鳳說:“以前的罽賓王陰末赴,本來是漢朝所立,後來卻背叛漢朝。對一個國家來說,最大的恩德莫過於讓他有自己的子民,而最大的罪過莫過於抓捕殺害使者。罽賓國之所以不報恩,也不怕被誅殺,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離漢朝太遠,漢朝的軍隊到不了。他們有求於漢朝時就言辭謙卑,沒需求時就傲慢無禮,始終無法真正讓他們歸心順服。中原王朝之所以厚待蠻夷,滿足他們的要求,是怕他們和我們相鄰而成為寇患。現在縣度的險要地勢,不是罽賓國能跨越的;他們表示仰慕漢朝,也不足以讓西域安定;就算他們不歸附,也不能威脅到西域的城郭。之前他們公然違背節義,惡行在西域暴露無遺,所以才和他們斷絕往來;現在他們後悔而來,但派來的沒有親屬、貴人,進獻貢品的都是些做買賣的低賤之人,他們隻是想通商貿易,借著進獻的名義,所以才麻煩我們派使者把他們送到縣度,我擔心這樣會被欺騙,名不副實。凡是派使者護送客人,是為了保護他們免受寇害。從皮山出發,往南還有四五個不屬於漢朝的國家,派出一百多個偵察兵,分成五班在夜裡敲擊刁鬥自衛,尚且還時常遭到侵擾搶劫。靠驢畜馱運糧食,還得依靠各國供應食物,才能維持生計。有的國家貧窮弱小,無法提供食物,有的國家凶悍狡黠,不肯供給,使者們雖然手持強大漢朝的符節,卻在山穀中挨餓,乞討也得不到食物,離開一二十天,人和牲畜就會被拋棄在曠野回不來。而且還要經過大頭痛山、小頭痛山,赤土、身熱等山坡,讓人渾身發熱,臉色蒼白,頭痛嘔吐,驢畜也是如此。又有三池盤、石阪道,狹窄的地方隻有一尺六七寸寬,長的地方有三十裡,下麵是深不見底的懸崖,行人騎馬或步行都得相互扶持,用繩索牽引,走兩千多裡才能到達縣度。牲畜掉下去,沒到半山穀就會摔得粉碎;人掉下去,根本沒辦法相互照顧;沿途的艱難險阻和危害,說都說不完。聖明的君主劃分九州,製定五服製度,致力於使國內昌盛,不追求對外擴張;現在派使者秉承皇帝的命令,護送蠻夷的商人,讓眾多官吏士卒受苦,跋涉在危險艱難的道路上,使我們所依賴的力量疲憊,去做這些沒什麼實際用處的事,這可不是長久之計。使者既然已經接受了使命,可以送到皮山就回來。”於是王鳳把杜欽的話報告給漢成帝,漢成帝聽從了杜欽的建議。罽賓國實際上是貪圖漢朝的賞賜和貿易利益,他們的使者幾年才來一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評論
河平三年到四年,西漢王朝在多個方麵呈現出複雜的態勢,這些事件深刻反映出當時王朝麵臨的諸多問題與挑戰。
在皇室與諸侯方麵,楚王劉囂因品行獲褒獎,體現朝廷對諸侯品德的重視,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維護皇室宗親關係。但楚孝王劉囂的去世,也為楚國局勢帶來變數,反映出諸侯傳承對地方穩定的潛在影響。
自然災異頻繁,犍為地震、黃河再決口,給百姓生活與國家經濟帶來沉重打擊。儘管朝廷積極治理,如派王延世等多次治河,但仍暴露出當時對自然災害應對的局限性,凸顯出自然災害對王朝根基的持續衝擊。
在文化領域,漢成帝大力搜求遺書並組織校對,推動文化整理工作,有利於文化傳承與發展,展現出對文化建設的重視。然而,這一舉措在王朝諸多複雜事務交織的背景下,能否真正有效實施並發揮長遠作用,麵臨諸多考驗。
政治層麵,丞相王商與王鳳的矛盾激化,王鳳利用各種手段打壓王商,最終王商被免官致死,其家族勢力也被削弱。這一事件凸顯出王氏家族權力膨脹,對朝廷正常政治秩序造成嚴重乾擾,也反映出漢成帝在處理權臣與朝政關係時的無奈與無力,皇權受到權臣的挑戰。
外交上,對於罽賓國的反複無常,杜欽對局勢的分析極為透徹,從罽賓國的態度、地理險阻以及漢朝自身利益等多方麵考量,建議謹慎對待,漢成帝最終采納。這表明在處理對外關係時,漢朝能夠基於實際情況做出相對明智的決策,注重權衡利弊,以維護國家利益。但也反映出漢朝在西域地區維持穩定關係的艱難,以及在處理與遠方國家關係時麵臨的複雜局麵。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