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孝哀皇帝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丁巳年)
春天正月,廣德夷王的弟弟廣漢被冊立為廣平王。
正月裡的癸卯日,皇帝祖母帝太太後)所居住的桂宮正殿突發火災。
漢哀帝派使者去召丞相平當,打算封他。可平當病得很重,沒有應召。家裡人就勸他:“你就不能強撐著起來接受侯印,為子孫後代著想嘛?”平當卻說:“我身居高位,早就擔心自己白拿俸祿沒乾實事。要是起來接受侯印,回去就躺著死了,那我罪過可就更大了。我現在不起來接受,才是為子孫好呢!”於是就上書請求退休,皇帝沒答應。到了三月己酉日,平當去世了。
這段時間,河鼓星附近出現了彗星。
夏天四月丁酉日,王嘉當上了丞相,河南太守王崇擔任禦史大夫。王崇是京兆尹王駿的兒子。王嘉覺得當時的政策又嚴又急,各郡國的太守、國相頻繁變動,就給皇帝上奏章說:“我聽說聖明君王的功績關鍵在於得到人才。孔子都說:‘人才難得,難道不是這樣嗎!’所以世代傳承冊立諸侯,是希望他們能效仿賢德。雖然不一定都能做到賢德,但天子會為他們挑選臣子、任命卿來輔佐。諸侯在自己的封國,世代受到尊重,這樣百姓才會歸附。於是教化得以推行,治理也能取得成效。現在的郡守權力可比古代諸侯還大,以前選拔賢才,好人才太難得了,有時候就隻能提拔那些能用的人,有些甚至是從囚犯中選拔出來的。以前魏尚因為犯了事被關押,漢文帝聽了馮唐的話,就派人拿著符節赦免了他的罪,還任命他為雲中太守,匈奴都忌憚他。漢武帝從囚犯中提拔韓安國,任命他為梁內史,讓皇室內部得以安寧。張敞擔任京兆尹時,犯了罪本該免職,狡猾的小吏知道後就故意冒犯他,張敞就把那小吏抓起來殺了,小吏家人喊冤,使者複查案件,彈劾張敞殺人,皇上沒下令逮捕他,正好趕上赦免;張敞逃亡了十幾天,漢宣帝又征召他,任命為冀州刺史,最終發揮了他的作用。前代君王不是偏愛這三個人,而是看重他們的才能對國家有好處。漢文帝的時候,有些官員在一個職位上乾到老,子孫都在那兒長大,甚至用官職作為姓氏,像倉氏、庫氏就是倉庫官員的後代;那些俸祿二千石的高級官員也安心做官,樂於履職,上下一心,沒人有敷衍了事的想法。後來情況慢慢變了,公卿以下官員相互催促,政事頻繁更改,司隸和部刺史彈劾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還愛揭發彆人隱私,有的官員上任才幾個月就被調走,送舊官、迎新官的人在道路上交錯。中等才能的官員隻求保住自己的位置,才能差的官員心裡害怕,隻顧自己,一心為自己謀私利的人越來越多。那些二千石的官員越來越被輕視,官吏和百姓都不把他們當回事,有的人抓住他們一點小過錯,就添油加醋弄成大罪,向刺史、司隸告狀,或者直接上書告發。老百姓也知道這些官員地位不穩,稍微有點不如意就有離心離德的想法。之前山陽的逃犯蘇令等人橫行無忌,官吏和士兵遇到危難,沒人願意堅守氣節、為正義而死,就是因為太守、國相的權威早就被削弱了。漢成帝後悔了,下詔書說,二千石官員不再被隨意當作故意放縱罪犯,還派使者賜給他們黃金,安撫他們,實在是因為國家有緊急情況時,還得靠二千石官員來處理;隻有二千石官員受到尊重,地位穩固,才能指揮得動下麵的人。漢宣帝很欣賞善於治理百姓的官員,有彈劾他們的奏章就留在宮中不處理,遇到大赦就一並解決了。以前的慣例是:尚書很少下發彈劾奏章,因為怕煩擾百姓,查證審訊可能會讓百姓死在獄中,奏章上一定要有‘敢告之’三個字才會下發。希望陛下您留意選拔賢才,記住臣子的優點,忘掉他們的過錯,寬容對待臣子,彆要求他們十全十美。那些二千石官員、部刺史、三輔地區的縣令,有才能又能勝任職務的,人嘛,難免會有過錯,應該寬容些,這樣才能鼓勵那些儘心儘力的人。這可是現在的當務之急,對國家有好處。之前蘇令事發,想派大夫去追查情況,當時發現沒有合適的大夫可以派遣,就把盩厔令尹逢召來,任命為諫大夫派去了。現在有才能的大夫太少了,應該提前培養可以造就的人才,這樣遇到危難時,士人就會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去赴難。事到臨頭才去尋找人才,這可不能彰顯朝廷的英明。”王嘉趁機舉薦了儒生公孫光、滿昌以及能乾的官員蕭鹹、薛修等人,這些人以前都是俸祿二千石且有好名聲的,皇帝采納了建議並任用了他們。
六月,魯頃王的兒子部鄉侯閔被立為魯王。
因為皇帝臥病在床,病情不穩定,冬天十一月壬子日,讓太皇太後下詔書恢複甘泉泰畤、汾陰後土的祭祀,停止在長安南郊和北郊的祭祀。皇帝自己也沒辦法親自到甘泉和河東,就派有關官員去按禮儀祭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無鹽縣的危山,山上的土自己隆起覆蓋了草地,就像馳道的樣子;另外,瓠山的石頭轉動後立了起來。東平王劉雲以及王後謁親自到石頭那裡祭祀,還仿照瓠山立石製作了石像,用草捆起來,一起祭祀。河內的息夫躬和長安的孫寵商量說:“這可是個獲取封侯的好機會啊。”於是就和中郎穀師譚一起通過中常侍宋弘向皇帝告發此事。當時皇帝正在生病,看什麼都不順眼,就把這件事交給有關部門處理,把王後謁抓進監獄審訊;王後謁認罪說:“祭祀詛咒皇上,是為了讓劉雲能成為天子,認為石頭立起來,是當年宣帝興起的征兆。”有關部門請求誅殺東平王,皇帝下詔,把他廢黜並流放到房陵。劉雲自殺,王後謁以及她的舅舅伍宏,還有漢成帝舅舅安成共侯的夫人放,都被判處死刑,在鬨市執行。這件事還牽連到禦史大夫王崇,他被貶為大司農。孫寵被提拔為南陽太守,穀師譚被任命為潁川都尉,宋弘和息夫躬都當上了光祿大夫、左曹、給事中。
評論
這一年的諸多事件反映出西漢末年政治的複雜與混亂。丞相平當拒絕封侯,展現出他對自身職責的堅守與清醒認知,其品德令人敬佩。而王嘉針對官員任用及管理問題的諫言,深刻指出當時官場的弊端,人才選拔的隨意、官員調動的頻繁以及監督彈劾機製的不合理,嚴重影響了地方治理和國家穩定,也反映出當時政治製度在運行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扭曲。從祭祀製度的更改能看出皇帝因病情對傳統祭祀的調整,凸顯出皇帝權威與疾病之間的微妙關係。東平王巫蠱案則充滿了陰謀與權力鬥爭的味道,息夫躬等人出於私利告發,最終導致多人喪命、官員被貶,權力的更迭背後是人心的險惡與朝廷秩序的紊亂。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