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天鳳四年公元17年,丁醜年)
夏天六月,王莽在明堂重新給諸侯授予茅土。他親自設置有紋理的石頭平台,擺上青、赤、白、黑四色泥土,向泰山、國家社稷、後土神、先祖、先妣祭告後,再依次授予諸侯。王莽就喜歡說空話,羨慕古代的做法,封了很多人的爵位。但他本性吝嗇,借口地理區域還沒劃定,所以暫且先隻給諸侯茅草和泥土,用來安慰那些被封爵的人。
秋天八月,王莽親自到南郊,鑄造威鬥。威鬥是用五種礦石和銅混合鑄造的,形狀像北鬥星,長二尺五寸,他想用這個來壓製各路反軍。威鬥鑄成後,讓司命背著,王莽外出時,司命走在前麵;王莽回宮時,司命就在禦駕旁邊。
王莽設置羲和命士,來監督五均和六筦政策的執行。每個郡有好幾個人,都任用富商擔任。這些人坐著驛車到處謀求私利,足跡遍布天下。他們還和郡縣官員勾結作弊,賬目大多造假,官府倉庫實際上沒有那麼多財物,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難過。這一年,王莽又下詔書重申六筦政策,對每一項筦製都製定了詳細的條例和防範禁令,違反的人要判死罪。奸猾的官吏和刁民一起相互勾結、侵害百姓,老百姓都沒法安心過日子。另外,王莽還下令對所有有奴婢的上公以下官員,按每個奴婢征收三千六百錢,這下天下百姓更加憂愁了。納言馮常就六筦政策向王莽進諫,王莽大怒,免了馮常的官職。當時法令又繁瑣又苛刻,老百姓動不動就觸犯禁令,沒辦法安心耕種養蠶。徭役又繁重,再加上旱災和蝗災接連發生,很多案件也積壓著得不到判決。官吏用苛刻殘暴的手段樹立權威,借著王莽頒布的禁令,侵害百姓。富人都沒法保全自己的財產,窮人更是難以維持生計,於是大家紛紛起來當盜賊,憑借山川湖澤作為據點,官吏抓不住他們,還常常隱瞞不報,盜賊的勢力就這樣一天天擴大。臨淮的瓜田儀等人憑借會稽的長州作為據點;琅邪的呂母聚集了幾千人,殺了海曲縣的縣宰,跑到海上去當海盜,人數越來越多,達到了上萬人。荊州發生饑荒,老百姓到荒野的湖澤裡,挖野荸薺吃,為此還互相爭奪。新市人王匡、王鳳出來為大家公平處理爭端,於是被眾人推舉為首領,手下有了幾百人。這時候,南陽的馬武、潁川的王常、成丹等一些逃亡在外的人,都來投奔他們。他們一起攻打偏遠的村落,然後躲在綠林山裡,幾個月時間就發展到七八千人。還有南郡的張霸、江夏的羊牧等也和王匡一起起兵,手下都有上萬人。王莽派使者去赦免這些盜賊,使者回來報告說:“盜賊一被赦免就又聚集起來,問他們原因,都說:‘法令禁令又繁瑣又苛刻,我們什麼都不敢做,辛苦勞作的所得,還不夠繳納貢稅;就算閉門不出,也會因為鄰居鑄錢或者攜帶銅而受牽連,奸猾的官吏還趁機刁難我們。’老百姓實在太窮了,所以都起來當盜賊。”王莽聽了大怒,把這個使者免了職。要是有使者順著他的意思說“老百姓驕橫狡猾,就該殺”,或者說“這隻是一時的情況,盜賊很快就會被消滅”,王莽就很高興,馬上給這些使者升官。
王莽天鳳五年公元18年,戊寅年)
春天正月初一,北軍南門發生火災。
王莽任命大司馬司允費興為荊州牧。費興進宮拜見王莽,王莽問他到任後的施政方略,費興回答說:“荊、揚兩地的百姓,大多靠著山川湖澤,以捕魚、采集為業。近年來國家推行六筦政策,對山林湖澤征稅,損害了百姓的利益。再加上連年大旱,老百姓又饑又窮,所以才當了盜賊。我到任後,打算明確告知盜賊,讓他們回到家鄉,借給他們犁、牛、種子和糧食,放寬租稅,希望這樣能讓他們解散,安定下來。”王莽聽了很生氣,免了費興的官職。
天下的官吏因為拿不到俸祿,都想儘辦法謀取私利,郡尹、縣宰家裡都積累了千金財富。王莽於是下令清查從始建國二年匈奴侵擾中原以來,各路軍吏以及邊境地區大夫以上官員,凡是靠不正當手段增加財富致富的,沒收他們家中五分之四的財產,用來緩解邊境的緊急情況。公府的官員坐著驛車到各地,核查貪汙情況,關卡的官吏告發將領,奴婢告發主人,王莽希望用這種辦法來禁止奸邪行為,結果奸邪行為反而越來越嚴重。
王莽的孫子功崇公王宗,因為私自畫自己穿著天子衣冠的畫像,還刻了三枚印章,事情被發覺後,自殺了。王宗的姐姐王妨是衛將軍王興的夫人,因為詛咒婆婆,還殺了婢女滅口,和王興都自殺了。
這一年,揚雄去世。當初,漢成帝在位的時候,揚雄擔任郎官,在黃門供職,和王莽、劉秀是同事;漢哀帝初年,又和董賢在同一部門任職。後來王莽、董賢做了三公,權勢比皇帝還大,他們推薦的人沒有不被提拔的,可揚雄曆經三代皇帝都沒有升遷。等到王莽篡位後,揚雄因為資格老,才轉任為大夫。揚雄對權勢利益看得很淡,喜歡古代的文化和道理,希望通過文章在後世成名,於是寫了《大玄》,用來綜合闡述天、地、人之間的道理。他又看到諸子百家各用自己的智慧各走各的路,大多詆毀聖人,用一些荒誕離奇、詭辯的言辭來擾亂世事,雖然能言善辯,但最終破壞了大的道理,還迷惑了眾人,讓人們沉溺在自己聽到的東西裡,卻不知道自己錯了。所以時常有人向揚雄請教問題,揚雄就用《法言》來回答,表達自己的觀點。揚雄一心專注於學問,不追求外在的名利,當時的人都不重視他。隻有劉秀和範逡敬重他,桓譚認為他的學問無與倫比,巨鹿的侯芭還拜他為師。大司空王邑、納言嚴尤聽說揚雄去世了,就問桓譚:“你常常稱讚揚雄的書,這些書真能流傳到後世嗎?”桓譚說:“肯定能流傳,隻是您和我看不到那一天了。一般人都是輕視眼前的,看重久遠的,親眼看到揚雄的俸祿、地位和容貌沒什麼出眾的,所以就輕視他的書。從前老子寫了兩篇講虛無道理的文章,輕視仁義,反對禮學,可喜歡他的人還認為他的學說超過了《五經》,從漢文帝、漢景帝到司馬遷都有這樣的說法。現在揚雄的書文義非常深刻,而且觀點不違背聖人,肯定會超越諸子百家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琅邪人樊崇在莒縣起兵,剛開始隻有一百多人,後來轉移到泰山。其他盜賊因為樊崇勇猛,都來歸附他,一年時間就發展到一萬多人。和樊崇同郡的逄安,東海的徐宣、謝祿、楊音也各自起兵,合起來有幾萬人,又都來追隨樊崇。他們一起回頭攻打莒縣,沒能攻下,就轉戰到青州、徐州一帶搶掠。還有東海的刁子都,也起兵在徐州、兗州一帶搶劫。王莽派使者征調各郡國的軍隊去攻打,卻沒能取勝。
烏累單於去世,他的弟弟左賢王輿即位,稱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於。輿即位後,貪圖漢朝的賞賜,派大且渠奢和伊墨居次雲妹妹的兒子醯櫝王,一起帶著貢品到長安。王莽派和親侯王歙和大且渠奢等人一起到製虜塞下,和雲以及須卜當會麵,趁機用兵脅迫雲、須卜當,想把他們帶到長安。雲、須卜當的小兒子從塞下逃脫,回到了匈奴。須卜當被帶到長安,王莽封他為須卜單於,還打算派出大軍輔助他在匈奴即位,但軍隊的調度安排卻沒弄好。匈奴因此更加憤怒,不斷侵入北方邊境進行侵擾。
評論
天鳳四年到五年,王莽統治下的新朝已經千瘡百孔,瀕臨崩潰。王莽在諸多事務上儘顯昏聵與固執,在封爵一事上,空有形式,吝嗇實質,隻給諸侯茅草泥土敷衍了事,難以真正籠絡人心。經濟政策方麵,六筦製度本就弊端重重,卻依舊固執推行,導致奸吏與猾民勾結,百姓困苦不堪,最終紛紛淪為盜賊,社會秩序徹底失控。麵對荊州等地的盜賊興起,王莽不僅不反思自身政策問題,反而對如實彙報的使者撤職,對阿諛奉承者升官,完全不顧客觀事實,自欺欺人。在官員治理上,因官吏俸祿問題導致貪汙盛行,王莽的懲治措施不僅未能解決問題,反而使奸邪之風更甚。揚雄的離世,也從側麵反映出在王莽統治下,真正有學識、淡泊名利之人難以施展抱負。而樊崇等各地起義軍的興起,表明民眾已不堪壓迫,紛紛反抗。在對外關係上,王莽對匈奴的處理方式簡單粗暴,導致匈奴更加憤怒,邊境戰事又起。王莽的統治在這兩年裡,從內政到外交,從經濟到民生,全麵陷入混亂,他的倒行逆施使得新朝失去了民心,也失去了穩定的根基。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