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王莽殺了鮑宣之後,上黨都尉路平就想殺掉鮑宣的兒子鮑永;幸好太守苟諫出麵保護,鮑永這才保住了性命。更始帝征召鮑永擔任尚書仆射,代理大將軍事務,讓他帶兵去平定河東、並州,還允許他自行任命副將。鮑永到了河東,攻打青犢軍,把他們打得大敗。鮑永任命馮衍為立漢將軍,駐紮在太原,和上黨太守田邑等人一起修整軍備、招納賢士,保衛並州地區。
有人勸大司馬劉秀,說與其守著柏人,不如去平定巨鹿,劉秀就帶兵往東北方向進發,拿下了廣阿。劉秀展開地圖,指著對鄧禹說:“天下這麼多郡國,咱們到現在才得了其中一個。你之前還說我考慮一下就能平定天下,為啥這麼說呢?”鄧禹回答道:“如今天下大亂,百姓都渴望有個聖明的君主,就像嬰兒想念慈母一樣。自古以來,成就大業的關鍵在於德行的厚薄,而不在於地盤的大小。”薊城發生動亂的時候,耿弇和劉秀走散了,他往北逃到昌平,投奔自己的父親耿況,還勸說耿況攻打邯鄲。當時王郎派將領到漁陽、上穀,急著征調這兩地的兵馬。北方各州都很猶豫,很多人想歸附王郎。上穀功曹寇恂、門下掾閔業勸耿況說:“邯鄲王郎突然興起,很難讓人相信和歸附。大司馬劉秀,是劉伯升劉演)的親弟弟,他尊重賢才,禮賢下士,可以去歸附他。”耿況說:“邯鄲王郎現在勢力正盛,咱們光靠自己可抵擋不住,怎麼辦呢?”寇恂回答說:“現在上穀地區完好富足,能拿出一萬名弓箭手,咱們可以好好選擇歸附的對象。我請求往東去聯合漁陽,大家齊心合力,邯鄲王郎就沒什麼可怕的了!”耿況覺得有道理,就派寇恂往東去聯合彭寵,打算各自征發兩千匹精銳騎兵、一千名步兵,去投奔大司馬劉秀。安樂令吳漢、護軍蓋延、狐奴令王梁也勸彭寵歸附劉秀,彭寵覺得有道理,可他手下的官員們都想歸附王郎,彭寵也沒辦法改變他們的想法。吳漢出門到了外麵的亭子,碰到一個儒生,就把他叫來一起吃飯,順便問他有沒有聽到什麼消息。儒生說:“大司馬劉公,他所到之處都受到郡縣百姓的稱讚,而在邯鄲稱帝的那個人,其實根本不是劉氏宗親。”吳漢聽了特彆高興,馬上偽造了一封劉秀的書信,傳發公文到漁陽,讓這個儒生帶著信去見彭寵,還讓他把聽到的情況詳細說給彭寵聽。正好寇恂也到了,彭寵這才征發三千名步兵和騎兵,任命吳漢為長史,和蓋延、王梁一起率領,往南攻打薊城,殺了王郎的大將趙閎。
寇恂回去後,就和上穀長史景丹以及耿弇一起帶兵南下,和漁陽的軍隊會合,一路上斬殺了王郎的大將、九卿、校尉等以下官員,一共殺了三萬人,平定了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間等二十二個縣。他們繼續前進到了廣阿,聽到城中兵馬眾多,景丹等人停下軍隊詢問:“這是什麼人的軍隊?”對方回答:“是大司馬劉公的軍隊。”將領們聽了都很高興,馬上來到城下。一開始,城下傳言上穀、漁陽兩郡的兵是為邯鄲王郎而來,城裡的人都很害怕。劉秀親自登上西城樓,整頓軍隊詢問情況;耿弇在城下拜見,劉秀馬上把他召進城,耿弇詳細說了發兵的情況。劉秀就把景丹等人都召進城,笑著說:“邯鄲的那些將領好幾次說我要征發漁陽、上穀的兵,我就隨口回應說‘我是要征發’,沒想到兩郡真的為我而來!這下可以和各位一起成就功名了。”於是劉秀任命景丹、寇恂、耿弇、蓋延、吳漢、王梁都為偏將軍,讓他們回去統領自己的軍隊,加封耿況、彭寵為大將軍;封耿況、彭寵、景丹、蓋延都為列侯。吳漢這個人,質樸敦厚,不善言辭,倉促間都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但他沉穩勇敢,又有智謀,鄧禹多次向劉秀推薦他,劉秀也漸漸親近並重用他。
更始帝派尚書令謝躬率領六位將軍去討伐王郎,沒能成功。劉秀到了之後,和他們合兵一處,往東包圍了巨鹿,一個多月都沒打下來。王郎派將領攻打信都,當地的豪門大族馬寵等人打開城門放敵軍進城。更始帝派兵又奪回了信都,劉秀派李忠回去,代理太守事務。王郎派將領倪宏、劉奉率領幾萬人來救援巨鹿,劉秀在南揮戰,戰事不利。景丹等人出動精銳騎兵攻擊,倪宏等人被打得大敗。劉秀說:“我聽說精銳騎兵是天下的精兵,今天看到他們作戰,那高興勁兒簡直沒法說!”耿純對劉秀說:“咱們長時間圍攻巨鹿,士兵們都疲憊不堪了;不如趁著現在大軍精銳,直接去攻打邯鄲。要是王郎被殺,巨鹿不戰自然就會投降。”劉秀聽從了他的建議。夏天四月,劉秀留下將軍鄧滿守巨鹿,自己帶兵向邯鄲進發,連續作戰,打敗了王郎的軍隊。王郎就派他的諫大夫杜威請求投降。杜威極力聲稱王郎確實是漢成帝的親生兒子,劉秀說:“就算漢成帝複活,天下也不可能再歸他,何況是冒充劉子輿的人呢!”杜威請求封萬戶侯,劉秀說:“能保住性命就不錯了!”杜威生氣地走了。劉秀加緊攻城,過了二十多天。五月甲辰日,王郎的少傅李立打開城門,放漢軍進城,於是拿下了邯鄲。王郎趁夜逃跑,王霸追上去把他殺了。劉秀收繳了王郎的文書,發現有幾千份官吏百姓和王郎勾結、誹謗自己的信件。劉秀看都沒看,把各位將軍召集起來,當著大家的麵把這些信件燒了,說:“讓那些有二心的人安心吧!”劉秀把官吏士兵分彆分配到各個軍營,士兵們都說願意歸屬大樹將軍。大樹將軍就是偏將軍馮異,他為人謙遜,從不誇耀自己的功勞,命令士兵們除非交戰或遭受敵人攻擊,行軍時要經常走在各營的後麵。每次宿營,將領們都坐在一起談論功勞,馮異卻常常獨自躲在樹下,所以軍中都稱他為“大樹將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護軍宛城人朱祜不慌不忙地對劉秀說:“長安那邊政治混亂,您有帝王之相,這是天命啊!”劉秀說:“叫刺奸將軍來把護軍抓起來!”朱祜這才不敢再說了。更始帝派使者封劉秀為蕭王,命令他解散軍隊,和各位有功的將領一起到更始帝所在的地方。還派苗曾擔任幽州牧,韋順擔任上穀太守,蔡充擔任漁陽太守,讓他們一起往北去上任。
評論
這一時期,劉秀在河北的發展可謂風生水起,逐漸展現出爭奪天下的實力與潛力。劉秀善於聽取建議,及時調整戰略,如聽從他人建議放棄柏人轉攻巨鹿,又因耿純之言果斷進攻邯鄲,顯示出其卓越的軍事決策能力。他廣納人才,像吳漢、景丹、寇恂等眾多將領紛紛歸附,這些人才在其征戰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壯大了劉秀的勢力。在處理與下屬關係上,劉秀用人不疑,對歸附的將領給予充分信任與重用,同時又能做到賞罰分明。對待王郎相關文書,劉秀當眾燒毀以安人心,展現出其胸懷寬廣、深諳人心之道,進一步鞏固了內部團結。馮異謙遜不伐,獲“大樹將軍”美名,也側麵反映出劉秀軍隊良好的風氣與將領們高尚的品德。而更始帝這邊,雖派軍討伐王郎卻久攻不下,內部政治混亂,對劉秀的態度也頗為複雜,既封其為蕭王,又試圖削弱其兵權,可見更始政權已顯衰敗之象,無法有效掌控局勢。劉秀與更始帝的此消彼長,預示著劉秀在未來的逐鹿天下中更具優勢,極有可能開創一番新的帝業,改變曆史走向。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