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武三年公元27年丁亥年)開始,到建武五年公元29年己醜年),這三年時間裡,發生了好多大事。
建武三年春天,正月甲子日,馮異被任命為征西大將軍。鄧禹覺得自己領了任務卻沒啥功勞,心裡挺慚愧,就多次帶著饑餓的士兵去和赤眉軍挑戰,可每次都沒占到便宜。於是他率領車騎將軍鄧弘等人從黃河北岸渡河到湖縣,邀請馮異一起攻打赤眉軍。馮異說:“我和賊軍對峙幾十天了,雖然俘虜了他們的一些大將,但剩下的人還很多,可以慢慢用恩德和信義去誘導他們投降,很難一下子就靠武力打敗他們。皇上現在讓各位將領駐紮在澠池,截斷他們東逃的路,而我從西邊攻擊,這樣一舉就能拿下他們,這才是萬無一失的計策啊!”鄧禹和鄧弘不聽,鄧弘就和赤眉軍大戰了一整天。赤眉軍假裝戰敗,丟棄了輜重逃跑,車上裝的都是土,上麵蓋了一層豆子,漢軍士兵餓壞了,都去搶豆子。赤眉軍趁機回頭攻擊鄧弘,鄧弘的軍隊一下子就亂了套。馮異和鄧禹合兵去救援,赤眉軍才稍微後退了一點。馮異覺得士兵們又餓又累,應該先休息。鄧禹不聽,又接著打,結果被打得大敗,死傷了三千多人,鄧禹隻帶著二十四名騎兵逃到了宜陽。馮異也隻好丟了馬,徒步逃跑,跑到回溪這個偏僻的地方,和幾個部下回到營地,收攏了一些散兵,又堅守營寨。
正月辛巳日,在洛陽建立了四座親廟,祭祀父親南頓君以及往上到春陵節侯。
正月壬午日,實行大赦。
閏月乙巳日,鄧禹上交大司徒、梁侯的印綬。劉秀下詔把梁侯的印綬還給他,任命他為右將軍。馮異和赤眉軍約定日期會戰,他讓一些壯士穿上和赤眉軍一樣的衣服,埋伏在道路旁邊。第二天,赤眉軍派一萬人攻打馮異的前部,馮異隻派出少量兵力救援。賊軍看到馮異這邊勢弱,就全軍出動攻打馮異,馮異這才發動全部兵力大戰。到了傍晚,賊軍士氣低落,這時伏兵突然殺出,因為衣服一樣,赤眉軍都分不清敵我,頓時驚慌失措,潰不成軍。馮異乘勝追擊,在崤底把赤眉軍打得大敗,收降了男女八萬人。劉秀下璽書慰勞馮異說:“開始你在回溪受挫,像鳥兒垂下翅膀,但最終能在澠池奮起,如同振翅高飛,可以說是在東邊的角落有所失,卻在西邊的桑榆處有所得。現在正要論功行賞,來報答你的大功。”
赤眉軍剩下的人往東向宜陽逃去。甲辰日,劉秀親自統領六軍,嚴陣以待。赤眉軍突然遇到大軍,嚇得不知所措,就派劉恭去請求投降,說:“劉盆子帶著百萬大軍向陛下投降,陛下打算怎麼對待我們呢?”劉秀說:“饒你們不死罷了!”丙午日,劉盆子和丞相徐宣以下三十多人袒露上身投降,獻上了得到的傳國玉璽。堆積在宜陽城西的兵器鎧甲,和熊耳山一樣高。赤眉軍還有十多萬人,劉秀命令各縣的廚房給他們提供食物。第二天早上,劉秀在洛水邊大擺兵馬,讓劉盆子君臣列隊觀看。劉秀對樊崇等人說:“你們後悔投降嗎?朕現在放你們回營,整頓兵馬,擊鼓再戰,一決勝負,不想強迫你們屈服。”徐宣等人磕頭說:“我們從長安東都門出來,君臣就商量好了,要歸順陛下的聖德。老百姓可以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悅,但很難在一開始就和他們謀劃大事,所以就沒告訴眾人。今天能夠投降,就像離開虎口回到慈母身邊,實在是又歡喜又高興,沒有什麼可遺憾的!”劉秀說:“你們可算是鐵裡麵比較堅硬的,普通人裡麵比較出眾的了。”戊申日,劉秀從宜陽返回。劉秀讓樊崇等人各自帶著妻子兒女住在洛陽,賜給他們田地和住宅。後來樊崇、逢安造反,被誅殺;楊音、徐宣在故鄉去世。劉秀可憐劉盆子,讓他做趙王的郎中。後來劉盆子生病失明,劉秀就把滎陽均輸官的土地賜給他,讓他終身享受這塊土地的稅收。劉恭為更始帝報仇,殺了謝祿,然後自己投案入獄,劉秀赦免了他,沒有誅殺。
二月,劉永封董憲為海西王。劉永聽說伏隆到了劇縣,也派使者去封張步為齊王。張步貪圖王爵,猶豫不決。伏隆勸說道:“高祖和天下人約定,不是劉氏家族的人不能封王,現在你最多隻能當個十萬戶侯!”張步想把伏隆留下來,和他一起守住青州和徐州。伏隆不答應,要求回去複命,張步就把伏隆抓了起來,接受了劉永的封王。伏隆秘密派使者給劉秀上書說:“臣伏隆奉命出使,卻沒辦好事情,被凶惡叛逆的人抓住。我雖然身處困境,但不會貪生怕死。而且,當地的官吏和百姓知道張步反叛,心裡並不歸附他,希望陛下趕緊進兵,不要掛念我。我如果能活著回到朝廷,接受有關部門的懲處,這就是我最大的心願。要是我死在賊寇手裡,就把我的父母、兄弟長久地托付給陛下了。願陛下和皇後、太子永遠享有天下,和上天一樣沒有儘頭!”劉秀收到伏隆的奏書,把他的父親伏湛召來,流著淚給他看,說:“真後悔沒答應張步的要求,急著讓伏隆回來!”後來張步就把伏隆殺了。劉秀當時北邊擔心漁陽的彭寵,南邊要對付梁、楚的劉永,所以張步得以獨自占據齊地,擁有十二個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秀到了懷縣。
吳漢率領耿弇、蓋延在軹縣西邊攻打青犢軍,把他們打得大敗並收降。
三月壬寅日,劉秀任命司直伏湛為大司徒。
涿郡太守張豐造反,自稱天上大將軍,和彭寵聯合起來。朱浮因為劉秀不親自征討彭寵,就上疏求救。劉秀下詔回複說:“以前赤眉軍在長安飛揚跋扈,我料定他們沒有糧食肯定會往東來,結果他們果然來歸附了。現在我看這些反叛的家夥,肯定長久不了,他們內部一定會有人自相殘殺。現在軍事物資還不充足,所以要等麥子成熟之後再說!”朱浮所在的城裡糧食吃光了,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正好耿況派騎兵來救援,朱浮才得以脫身逃走,薊城就投降了彭寵。彭寵自稱燕王,攻下了右北平、上穀的幾個縣,還賄賂匈奴,借兵作為援助。又在南邊和張步以及富平、獲索等賊寇勾結,互相往來。
劉秀親自率軍征討鄧奉,到了堵陽。鄧奉逃回淯陽,董欣投降。夏天,四月,劉秀追到小長安,和鄧奉交戰,把他打得大敗。鄧奉袒露上身通過朱祜向劉秀投降。劉秀憐惜鄧奉是舊功臣,而且叛亂是由吳漢引起的,就想赦免他。岑彭、耿弇勸諫說:“鄧奉忘恩負義,起兵反叛,讓軍隊在外征戰了一年。陛下親自來了,他還不知道悔改,直到兵敗才投降。如果不殺鄧奉,就沒辦法懲治惡人!”於是劉秀就殺了鄧奉,恢複了朱祜的職位。
延岑打敗赤眉軍之後,就任命了州牧和太守,想占據關中。當時關中的各路賊寇勢力還很強,延岑占據藍田,王歆占據下邽,芳丹占據新豐,蔣震占據霸陵,張邯占據長安,公孫守占據長陵,楊周占據穀口,呂鮪占據陳倉,角閎占據汧縣,駱延占據盩厔,任良占據雩阝縣,汝章占據槐裡,他們各自稱將軍,擁兵多的有一萬多人,少的也有幾千人,互相攻打。馮異一邊作戰一邊前進,把軍隊駐紮在上林苑中。延岑聯合張邯、任良一起攻打馮異,馮異反擊,把他們打得大敗,那些依附延岑的營寨都來投降,延岑就從武關逃到了南陽。當時百姓饑餓,一斤黃金隻能換五升豆子,道路阻斷,物資運輸不通,馮異的士兵隻能用野果當糧食。劉秀下詔任命南陽的趙匡為右扶風,帶兵去幫助馮異,還送去了絹帛和糧食。馮異的兵力和糧食逐漸充足,就開始誅殺那些不聽命令的豪強,褒獎賞賜投降並且有功勞的人,把各個營寨的首領都送到京城,遣散他們的部眾讓他們回家從事本業,馮異的威名在關中傳播開來。隻有呂鮪、張邯、蔣震派使者向蜀地的公孫述投降,其餘的賊寇都被平定。
吳漢率領驃騎大將軍杜茂等七位將軍,把蘇茂包圍在廣樂,周建召集了十多萬人來救援。吳漢迎戰,結果失利,從馬上摔下來傷了膝蓋,退回營地。周建等人就合兵進入廣樂城。將領們對吳漢說:“大敵當前,您卻受傷臥床,大家心裡都很害怕啊!”吳漢一下子振作起來,包紮好傷口,殺牛犒勞士兵,安慰鼓勵他們,士氣一下子倍增。第二天,蘇茂、周建出兵包圍吳漢,吳漢奮力反擊,把他們打得大敗,蘇茂逃回湖陵。睢陽人反叛,打開城門迎接劉永,蓋延率領各位將領包圍睢陽。吳漢留下杜茂、陳俊守廣樂,自己帶兵去幫助蓋延包圍睢陽。
劉秀從小長安帶兵返回,命令岑彭率領傅俊、臧宮、劉宏等三萬多人向南攻打秦豐。五月己酉日,劉秀回到宮中。
五月乙卯日是月底,出現了日食。
六月壬戌日,實行大赦。
延岑攻打南陽,占領了幾座城。建威大將軍耿弇和他在穰縣交戰,把他打得大敗。延岑帶著幾個騎兵逃到東陽,和秦豐會合,秦豐把女兒嫁給了他。建義大將軍朱祜率領祭遵等人和延岑在東陽交戰,打敗了延岑,延岑又逃回秦豐那裡。朱祜就南下和岑彭等人的軍隊會合。延岑的護軍鄧仲況擁兵占據陰縣,劉歆、孫龔是他的主要謀士。前侍中扶風人蘇竟寫信勸說他們,鄧仲況和孫龔就投降了。蘇竟始終不誇耀自己的功勞,隱身修行,樂於遵循聖賢之道,最後在家中去世。秦豐在鄧縣抵禦岑彭,秋天,七月,岑彭打敗了他,進而把秦豐包圍在黎丘,另外派積弩將軍傅俊帶兵攻占江東,揚州地區全部平定。
蓋延包圍睢陽一百天,劉永、蘇茂、周建突圍而出,打算逃到酂縣。蓋延追擊得很急,劉永的部將慶吾砍下劉永的頭投降。蘇茂、周建逃到垂惠,一起擁立劉永的兒子劉紆為梁王。佼強逃到西防據守。冬天,十月壬申日,劉秀到春陵,祭祀園廟。
耿弇不慌不忙地對劉秀說,他請求北上召集上穀還沒征發的士兵,去平定漁陽的彭寵,拿下涿郡的張豐,回來再收拾富平、獲索的賊寇,向東攻打張步,平定齊地。劉秀覺得他誌向遠大,就答應了他。
十一月乙未日,劉秀從春陵返回。
這一年,李憲稱帝,設置了百官,擁有九座城,部眾十多萬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秀對太中大夫來歙說:“現在西州還沒有歸附,公孫述又稱帝了,路途遙遠,各位將領正在忙著對付關東的敵人,我想著對付西州的策略,卻沒有頭緒,這該怎麼辦呢?”來歙說:“我曾經在長安和隗囂見過麵。他剛開始起兵的時候,是以複興漢室為名的。我希望能奉陛下的威嚴詔令,向他表明我們的誠意,隗囂一定會乖乖歸順。這樣一來,公孫述就失去了依靠,很容易對付了!”劉秀覺得有道理,就派來歙去出使隗囂。隗囂對漢室有功,又接受了鄧禹授予的爵位和官職,他的心腹謀士大多勸他和京城互通使者,隗囂就派人帶著奏書到朝廷。劉秀用特殊的禮儀回複他,稱呼隗囂的字,用對待地位相等國家的禮儀,對他的撫慰非常優厚。
評論
這段曆史清晰展現了劉秀政權在建立初期麵臨的複雜局勢與多方勢力的角逐。劉秀麾下將領各有表現,馮異憑借智謀在與赤眉軍的戰鬥中先敗後勝,充分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與堅韌不拔的精神;鄧禹則因急於求成,導致戰事不利,反映出決策需審時度勢。赤眉軍雖曾勢大,但最終因戰略失誤、缺糧等問題走向敗亡,其投降後的安置,體現出劉秀的政治智慧,一定程度上穩固了政權。劉永、張步、彭寵、李憲等割據勢力各懷野心,給劉秀統一大業帶來諸多阻礙,然而劉秀審時度勢,合理調配兵力,針對不同勢力采取不同策略,逐步化解危機。同時,劉秀善於納諫,在對待鄧奉的處置上,起初因念舊情想赦免,但經岑彭、耿弇勸諫後,果斷誅殺以正軍法,維護了政權的威嚴與穩定。來歙主動請纓出使隗囂,為劉秀平定西州提供了新的思路,可見劉秀用人不疑,善於發揮臣子的主觀能動性。總體而言,劉秀在這三年間,雖困難重重,但憑借出色的領導才能、戰略眼光及用人策略,一步步朝著統一全國的目標邁進,為東漢政權的穩固奠定了堅實基礎。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