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丁酉年)
春天,正月庚申日,大司徒侯霸去世。
戊子日,劉秀下詔說:“各郡國以後彆再進獻那些稀罕的美味了,太官也彆再接受這類東西!但那些用來祭祀宗廟的遠方特產,還是按照舊製進獻。”當時有彆的國家進獻了一匹名馬,這馬一天能跑一千裡,還送來了一把寶劍,價值百金。劉秀下詔把寶劍賜給了騎士,讓那匹馬去拉鼓車。劉秀向來不喜歡聽音樂,手裡也從不把玩珠寶玉器。有一次他出去打獵,晚上才回宮,上東門的守將汝南人郅惲緊閉城門,不讓他進去。劉秀讓隨從在門縫中露出臉來證明身份,郅惲說:“火光太遠,看不清楚。”就是不接受劉秀要進城的詔令。劉秀沒辦法,隻好繞路從東中門進城。第二天,郅惲上書勸諫說:“以前周文王都不敢沉迷於遊玩打獵,一心隻為百姓提供正常的供奉。可陛下您卻跑到山林中遠獵,日夜連續,這樣怎麼對得起國家和宗廟呢!”劉秀看完奏書,賞賜給郅惲一百匹布,把東中門的守將貶為參封尉。
二月,劉秀派遣捕虜將軍馬武駐紮在虖沱河,以防備匈奴入侵。
盧芳攻打雲中,很久都沒能攻下來。他的將領隨昱留守九原,打算脅迫盧芳投降漢朝;盧芳得知後,帶著十幾名騎兵逃到匈奴那邊去了,他的部眾都歸附了隨昱,隨昱就到朝廷投降。劉秀下詔任命隨昱為五原太守,封鐫胡侯。
朱祜上奏說:“古時候臣子受封,不會加封王爵。”丙辰日,劉秀下詔將長沙王劉興、真定王劉得、河間王劉邵、中山王劉茂都降為侯爵。丁巳日,封趙王劉良為趙公,太原王劉章為齊公,魯王劉興為魯公。當時,宗室以及恢複封國被封侯的一共有一百三十七人。富平侯張純,是張安世的四世孫,經曆了王莽時期,因為行事謹慎、遵守規矩,得以保全之前的封爵;建武初年,他最先到朝廷朝拜,依舊被封為侯。於是有關部門上奏說:“不是宗室的列侯不應該恢複封國。”劉秀說:“張純在宮中擔任警衛十多年,就彆廢除他的封國了!”改封他為武始侯,食邑為富平侯時的一半。
庚午日,封紹嘉公孔安為宋公,承休公姬常為衛公。
三月辛未日,任命沛郡太守韓歆為大司徒。
丙子日,代理大司空的馬成又恢複為揚武將軍。
吳漢從蜀地整頓軍隊返回,到了宛城,劉秀下詔讓他回家祭掃祖墳,賞賜給他兩萬斛穀物;夏天,四月,吳漢回到京城。於是劉秀大宴將士,給功臣們增加封邑、重新封爵,一共有三百六十五人,外戚以及因皇帝恩澤受封的有四十五人。確定封鄧禹為高密侯,食邑為四個縣;李通為固始侯,賈複為膠東侯,食邑為六個縣;其他人也各有不同的封賜。已經去世的功臣,就給他們的子孫增加封邑,或者改封他們的旁支子孫。劉秀在軍隊裡待了很長時間,對打仗的事已經很厭煩了,而且他知道天下百姓疲憊不堪,國家損耗嚴重,希望能讓大家都過上安寧的日子。自從隴地和蜀地平定後,不是遇到緊急情況,他就不再提打仗的事。皇太子曾經問他打仗的事,劉秀說:“以前衛靈公問孔子作戰的陣法,孔子沒有回答。這不是你該操心的事。”鄧禹、賈複知道劉秀想要停止戰爭,推行文治,不希望功臣們在京城擁兵自重,於是就放棄了兵權,專心研究儒家學問。劉秀也考慮到,想保全功臣們的爵位和封地,不讓他們因為擔任官職而犯錯,於是就撤銷了左、右將軍這兩個官職。耿弇等人也上交了大將軍、將軍的印綬,都以列侯的身份回家,加封特進的職位,可以參加朝會。鄧禹在家裡為人淳樸完備,有十三個兒子,他讓每個兒子都學習一種技藝,整治家風,教養子孫,這些做法都可以成為後世的榜樣。他的生活費用都來自封國的賦稅,不經營產業來獲利。賈複為人剛毅正直,很有氣節,回到家中後,閉門修養,保持威嚴莊重。朱祜等人推薦賈複適合做宰相,可劉秀當時正用處理政務的標準來要求三公,所以功臣們都沒有被任用為宰相。當時,列侯中隻有高密侯鄧禹、固始侯李通、膠東侯賈複能和公卿們一起參議國家大事,受到的恩寵待遇特彆優厚。劉秀雖然控製著功臣,但常常能寬容他們,原諒他們的小過錯。遠方進貢的珍貴美味,一定會先遍賜給諸侯,以至於太官都沒有剩餘,所以功臣們都能保住自己的福祿,沒有被誅殺或譴責的。
益州把公孫述的盲人樂師、郊廟祭祀用的樂器、有裝飾的車子以及皇帝乘坐的輦等都送了過來,從此朝廷的禮儀器物才開始完備。當時戰爭已經停止,天下太平,各種文書和徭役,都力求簡化減少,竟然減少到原來的十分之一。
甲寅日,任命冀州牧竇融為大司空。竇融覺得自己不是劉秀的舊臣,一下子進入朝廷,地位還在功臣之上,每次參加朝會進見劉秀,他的神態、言辭都極為謙卑恭敬,劉秀因此對他越發親近厚待。竇融心裡一直小心翼翼,總覺得不安,多次辭去爵位,上疏說:“我有兒子,每天用經藝教導他們,不讓他們去研究天文,看讖記之類的東西,就是真心想讓他們恭敬嚴肅,做事謹慎,老老實實遵守正道,不希望他們有什麼特彆的才能,更何況還要把大片的封地傳給他們,讓他們享受原來諸侯王國的待遇呢!”接著他又請求找個機會單獨麵見劉秀,劉秀沒有答應。後來一次朝會結束後,竇融在座位後麵徘徊,劉秀知道他又想辭讓,就讓左右侍從把他傳出去。後來又一次見麵時,劉秀迎著竇融說:“前些日子知道你想辭去官職,歸還封地,所以當時讓你在暑熱的時候先隨意一些。今天見麵,咱們應該說點彆的事,彆再提這件事了。”竇融不敢再反複陳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五月,匈奴侵犯河東。
評論
建武十三年,劉秀政權在諸多方麵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與調整。
在政治製度與人事變動上,大司徒侯霸離世,韓歆接任,馬成職務變更,這些官員的更替反映出政權機構的正常調整。劉秀對宗室封爵進行了規範,降低部分王爵為侯,同時對一些特殊情況如張純的封國予以保留並調整,展現出其在封爵製度上既遵循古製又兼顧實際的考量。竇融被任命為大司空,他因自身非舊臣卻居高位而深感不安,多次辭讓,劉秀則對他愈發親厚,體現出君臣間微妙的關係以及劉秀對竇融這樣有影響力的地方勢力的安撫與拉攏。
在對待功臣方麵,劉秀的策略頗為巧妙且深遠。他深知百姓疲敝,厭棄戰爭,於是偃武修文,不希望功臣擁兵於京城,鄧禹、賈複等功臣也能識趣地放棄兵權,轉而鑽研儒學。劉秀撤銷部分將軍官職,讓功臣以列侯身份就第,同時給予高密、固始、膠東三侯參議國事的特權以及優厚待遇,既保全了功臣的爵位與富貴,又避免了功臣因權力過大而可能產生的隱患,還能利用他們的影響力穩定政權,實現了對功臣的有效控製與合理安置,營造了相對和諧的君臣關係。
在生活與政務風格上,劉秀倡導節儉,拒絕郡國進獻異味,自身不喜音樂、珠玉,打獵晚歸被拒城門後能接受勸諫並有所表示,體現出他克己自律、善於納諫的品質。同時,在戰爭結束後,劉秀致力於簡化文書調役,減輕百姓負擔,恢複國家經濟,為國家的休養生息和長治久安奠定基礎。然而,邊疆局勢仍不樂觀,匈奴侵犯河東,表明東漢在邊境防禦上仍麵臨挑戰,需要持續關注和應對。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