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戊戌年)
夏天,邛穀王任貴派使者前來上報過去三年的政績,劉秀隨即任命他為越巂太守。
秋天,會稽發生嚴重的瘟疫。
莎車王賢和鄯善王安都派使者來進獻貢品。西域地區深受匈奴沉重賦稅的困擾,都希望歸屬漢朝,恢複設置都護;但劉秀考慮到中原地區剛剛平定,沒有答應。
太中大夫梁統上疏說:“我留意到,元帝初元五年,減輕了三十四條對判處殊死刑的規定;哀帝建平元年,又減輕了八十一條殊死刑規定,其中有四十二條對親手殺人的罪犯,把死刑減為比死刑低一等的刑罰。從那以後,這些就成了固定的標準,所以人們輕易地觸犯法律,官吏也隨意殺人。我聽說設立君主的原則,是以仁義為主,仁就是愛護百姓,義就是端正法理。愛護百姓就要致力於消除殘暴,端正法理就要一心去除禍亂;刑罰要適中,不能一味從輕。高帝接受天命,製定法令,確實很恰當。文帝隻是廢除了肉刑和連坐的法律,其他的都遵循舊有的製度。到哀帝、平帝繼位,在位時間短,審理的案件也少。丞相王嘉輕易地對法律進行穿鑿附會,破壞先帝定下的舊約和既定法律,幾年間改動了一百多件事,有些不符合法理,有些不能讓民心滿意。我慎重地列舉出其中對國家體製危害特彆大的,寫在奏表左邊一並呈給您。希望陛下下詔給有關部門,仔細挑選好的建議,製定出不可更改的典章製度。”這件事交給公卿們討論。光祿勳杜林上奏說:“漢朝剛建立的時候,廢除了苛刻的政令,天下人都很高興;到後來,法令漸漸變得繁雜。像送點水果、蔬菜這類小禮物,也被歸集為貪汙,一些小事原本不影響大義,卻被處以重刑。以至於法律禁止不了,政令也製止不住,上下互相逃避,弊端越來越嚴重。我認為應該遵循舊有的製度,不適合更改變動。”梁統又上書說:“我上奏的內容,不是主張嚴刑峻法。《經》裡說:‘治理百姓,刑罰要適中。’適中的意思,就是既不輕也不重。從高祖到孝宣皇帝,天下太平,到初元、建平年間盜賊逐漸增多,這都是因為刑罰不適中,讓一些無知的人容易觸犯法律導致的。由此看來,減輕刑罰反而會產生大的禍患,對奸惡之人施惠,卻傷害了善良的百姓!”這件事被擱置,沒有得到回複。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己亥年)
春天,正月辛醜日,大司徒韓歆被免職。韓歆這人喜歡直言,說話從不避諱,劉秀常常容不下他。韓歆在劉秀麵前斷言當年將會出現饑荒,還指天畫地,言辭非常強硬急切,因此獲罪被免職,回到家鄉。劉秀還是不放過他,又派使者去宣讀詔書責備他;韓歆和兒子韓嬰都自殺了。韓歆向來名聲很大,死得又實在冤枉,很多人都對此不滿;劉秀於是追賜錢財穀物,以隆重的禮儀安葬了他。
臣司馬光說:從前高宗對傅說說:“如果吃了藥沒有頭暈目眩的反應,病就不會好。”那些懇切率直的話,對臣子來說不一定有好處,但卻是國家的福氣。所以君主日夜都在尋求這樣的話,就怕聽不到。可惜啊,在光武帝這樣的時代,韓歆卻因為直言進諫而死,這難道不是對光武帝仁愛明智形象的一種損害嗎!
丁未日,有彗星出現在昴宿。
劉秀任命汝南太守歐陽歙為大司徒。
匈奴侵擾搶掠日益嚴重,州郡都沒辦法製止。二月,劉秀派吳漢率領馬成、馬武等人向北攻打匈奴,把雁門、代郡、上穀的官吏百姓六萬多人遷徙到居庸關、常山關以東,來躲避匈奴的侵擾。匈奴左部於是又轉而居住到塞內,朝廷對此很擔憂,增加了邊境的兵力,每個地區部署幾千人。
夏天,四月丁巳日,劉秀封皇子劉輔為右翊公,劉英為楚公,劉陽為東海公,劉康為濟南公,劉蒼為東平公,劉延為淮陽公,劉荊為山陽公,劉衡為臨淮公,劉焉為左翊公,劉京為琅邪公。癸醜日,劉秀追諡兄長劉演為齊武公,追諡兄長劉仲為魯哀公。劉秀感慨劉演功業未成,於是撫育他的兩個兒子劉章、劉興,對他們感情深厚。因為他們年少時就地位尊貴,劉秀想讓他們體驗處理政務,就讓劉章試著代理平陰縣令,劉興代理緱氏縣令。後來劉章升任梁郡太守,劉興升任弘農太守。
劉秀發現天下開墾的田地大多沒有如實上報,而且戶口、年齡也有很多增減不實的情況,於是下詔讓州郡進行核查。結果刺史、太守很多都弄虛作假,隻是以丈量土地為名,把百姓聚集到田間,連房屋、村落都一起丈量,百姓們攔在路上痛哭呼喊;有的還偏袒豪強,欺淩弱小。當時各郡都派使者來奏報事務,劉秀看到陳留郡官吏的簡牘上寫著字,上麵寫著:“潁川、弘農可以問,河南、南陽不能問。”劉秀追問官吏這是什麼意思,官吏不肯承認,撒謊說“是在長奉街上撿到的”,劉秀很生氣。當時東海公劉陽十二歲,在帳幕後麵說:“官吏是接受了郡守的指令,想要拿開墾的田地數量相互比較。”劉秀問:“既然是這樣,為什麼說河南、南陽不能問?”劉陽回答說:“河南是京城,有很多皇帝的近臣;南陽是皇帝的家鄉,有很多皇帝的近親;他們的田宅超過了規定,不能作為標準。”劉秀讓虎賁中郎將追問那個官吏,官吏才如實招認,和東海公劉陽說的一樣。劉秀從此越發覺得劉陽奇特,對他格外喜愛。劉秀派謁者去核查那些處事不公、徇私枉法的郡守、縣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冬天,十一月甲戌日,大司徒歐陽歙因為之前擔任汝南太守時,丈量土地不實,貪汙罪涉案金額一千多萬,被關進監獄。歐陽歙家族世代傳授《尚書》,八代人都擔任博士,他的學生們守在宮門外為他求情的有一千多人,甚至有人為此剃光了頭發。平原人禮震年僅十七歲,請求代替歐陽歙去死。劉秀最終沒有赦免歐陽歙,歐陽歙死在了獄中。
十二月庚午日,劉秀任命關內侯戴涉為大司徒。盧芳從匈奴又進入內地,居住在高柳。這一年,驃騎大將軍杜茂因為指使軍吏殺人,被免職。劉秀派揚武將軍馬成代替杜茂,修繕防禦工事和關塞,每隔十裡設一個了望哨所,來防備匈奴。劉秀讓騎都尉張堪統領杜茂的軍營,在高柳打敗了匈奴。之後劉秀任命張堪為漁陽太守。張堪任職八年,匈奴不敢侵犯邊塞,他還鼓勵百姓耕種莊稼,讓當地變得富足。百姓們歌頌他說:“桑樹沒有多餘的枝條,麥穗分成兩岔。張君治理政務,我們快樂無比!”
安平侯蓋延去世。
交趾郡麊泠縣雒將的女兒征側,非常勇猛,交趾太守蘇定依法製裁她,征側心中忿恨。
評論
建武十四年至十五年,劉秀政權在政治、經濟、邊疆等多方麵經曆了諸多事件,反映出政權發展過程中的複雜情況。
在政治方麵,官員任免頻繁且影響深遠。韓歆因直言獲罪自殺,雖其名聲大且死因遭人不滿,但也顯示出劉秀對臣子言論尺度的把控。歐陽歙因度田不實入獄而死,可見劉秀對官員貪汙腐敗、欺瞞行為的零容忍態度。而戴涉接任大司徒,政權高層不斷更替,反映出劉秀在官員任用與監督上的持續調整。梁統與杜林關於刑罰輕重的討論,雖未得出定論,但體現了當時在法律製度建設上的思考與爭議,關乎政權的長治久安。
在經濟領域,劉秀針對墾田與戶口不實問題下令核查,卻引發地方官員諸多弊端,欺上瞞下、偏袒豪強等現象叢生,表明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嚴重漏洞,損害了百姓利益,也反映出地方治理的複雜性與難度,劉秀急需找到有效措施確保政策落地。
邊疆局勢依舊嚴峻,匈奴侵擾頻繁,劉秀先是派吳漢等將領出擊並遷徙邊民以避其鋒芒,後又加強邊境兵力部署,仍未能有效遏製匈奴。而張堪任漁陽太守期間,不僅抵禦匈奴,還勸民耕稼使當地殷富,成為地方治理的成功典範,凸顯出優秀官員對邊疆穩定與發展的重要作用。
在皇子分封上,劉秀封眾多皇子為公,對兄長劉演之子也關愛有加並讓其曆練政務,這一係列舉措旨在穩固皇室統治根基,構建有利於政權傳承的家族體係。
整體而言,這兩年劉秀政權在摸索中前行,在解決舊問題時又麵臨新挑戰,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完善製度建設、穩定邊疆,成為劉秀政權持續發展的關鍵課題。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