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丁未年)
春天,正月,南郡的蠻人叛亂;劉秀派遣武威將軍劉尚前去討伐並打敗了他們。
夏天,五月丁卯日,大司徒蔡茂去世。
秋天,八月丙戌日,大司空杜林去世。
九月辛未日,劉秀任命陳留太守王況為大司徒。
冬天,十月丙申日,劉秀任命太仆張純為大司空。
武陵蠻的首領相單程等人造反,劉秀派遣劉尚率領一萬多人逆著沅水進入武谿攻打他們。劉尚輕敵冒進,深入敵境,蠻人憑借險要地勢攔截他,劉尚的軍隊全軍覆沒。
當初,匈奴單於輿的弟弟右穀蠡王知牙師,按照順序應當被立為左賢王,而左賢王接下來就會成為單於。但單於想把單於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就殺了知牙師。烏珠留單於有個兒子叫比,是右薁鞬日逐王,統領匈奴南邊的八個部落。比看到知牙師被殺,就口出怨言說:“論兄弟關係,右穀蠡王知牙師按順序應當被立為左賢王;論父子關係,我是前單於的長子,也應當由我來立為單於。”從此,他心裡又猜疑又害怕,很少參加單於庭的集會。單於對他起了疑心,就派兩個骨都侯去監督統領比所率領的軍隊。等到單於蒲奴即位,比更加怨恨,秘密派漢人郭衡帶著匈奴的地圖,到西河太守那裡請求歸附漢朝。那兩個骨都侯察覺到了比的心思,正好趕上五月的龍祠大會,就勸單於殺掉比。比的弟弟漸將王正在單於帳下,聽到這個消息,趕忙跑去告訴了比。比於是聚集了八部的四五萬兵力,等那兩個骨都侯回來,打算殺掉他們。骨都侯快到的時候,察覺到了比的計謀,就逃走了。單於派一萬騎兵攻打比,看到比的兵力強盛,不敢進攻,就撤回去了。
這一年,鬲侯朱祜去世。朱祜為人質樸正直,推崇儒學;作為將領,他經常接受敵人投降,把攻克平定城邑作為根本,不追求斬殺敵人首級的功勞。他還嚴禁士兵擄掠百姓。但士兵們喜歡肆意放縱,很多人因此埋怨他。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戊申年)
春天,正月乙亥日,劉秀大赦天下。
匈奴的八位部落首領一起商議,立日逐王比為呼韓邪單於,他來到五原塞,表示願意永遠作為漢朝的屏障,抵禦北方的匈奴。這件事交給公卿們討論,參與討論的人都認為:“天下剛剛安定,中原地區空虛,夷狄的心思真假難測,不能答應他們。”隻有五官中郎將耿國認為:“應該像漢宣帝時的做法一樣,接受他們。這樣可以讓他們在東邊抵禦鮮卑,在北邊抗拒匈奴,激勵四方夷族,恢複邊境郡縣。”劉秀聽從了耿國的建議。
秋天,七月,武陵蠻侵犯臨沅。劉秀派遣謁者李嵩、中山太守馬成前去征討,沒有成功。馬援請求出征,劉秀憐憫他年紀大,沒有答應,馬援說:“我還能穿上鎧甲,騎上馬。”劉秀讓他試試。馬援跨上馬鞍,左顧右盼,來表示自己還能用,劉秀笑著說:“這老頭精神矍鑠啊!”於是派遣馬援率領中郎將馬武、耿舒等人,帶領四萬多人,去征討五溪。馬援對朋友杜愔說:“我深受朝廷厚恩,年紀越來越大,日子越來越少,常常擔心不能為國家大事而死。如今能實現我的願望,就算死也甘心瞑目了,隻是擔心權貴子弟有的在我身邊,有的和我一起做事,很難協調共事,我唯獨討厭這個罷了!”
冬天,十月,匈奴日逐王比自立為南單於,派使者到朝廷,尊奉漢朝為宗主國,自稱臣子。劉秀就這件事詢問朗陵侯臧宮。臧宮說:“匈奴現在遭遇饑荒、瘟疫,內部紛爭不斷,我希望能帶領五千騎兵去建立戰功。”劉秀笑著說:“總是打勝仗的人,很難和他一起謀劃對付敵人,我自己再考慮考慮。”
評論
建武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劉秀政權在軍事、外交及官員變動等方麵呈現出複雜局麵。
軍事上,國內叛亂頻發,南郡蠻和武陵蠻先後造反。劉尚討伐南郡蠻雖成功,但在攻打武陵蠻時因輕敵全軍覆沒,暴露出軍事指揮上的問題。而馬援主動請纓征討武陵蠻,其老當益壯的精神可嘉,同時也流露出對與權貴子弟共事的擔憂,反映出軍隊內部人際關係對作戰的潛在影響。
外交層麵,匈奴內部權力鬥爭引發分裂。日逐王比因單於位繼承問題心懷不滿,最終自立為南單於並請求歸附漢朝。對於此事,公卿們意見不一,劉秀最終采納耿國建議接受歸附,這一決策不僅影響著漢匈關係,還對邊疆局勢產生了長遠影響,利用南匈奴製衡北方勢力,成為東漢邊疆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同時也反映出東漢在處理與少數民族關係時,需權衡各方利弊,謹慎決策。
官員變動上,大司徒蔡茂和大司空杜林離世,王況、張純接任,這種高層官員的更替,是政權機構正常新陳代謝的體現,新官員的任命也將對國家治理產生不同影響。
總體而言,這兩年劉秀政權在應對內憂外患中不斷調整策略,以維護國家的穩定與發展。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