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漢紀三十九 漢孝和皇帝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259章 漢紀三十九 漢孝和皇帝上

第259章 漢紀三十九 漢孝和皇帝上(1 / 1)

永元元年公元89年,己醜年)

春天,迷唐想重新回到原來的地方。鄧訓征調湟中的六千士兵,命令長史任尚率領,把皮革縫製成船,放在木筏上渡河,突襲迷唐,把他打得大敗,先後斬首一千八百多級,俘獲兩千人,繳獲馬牛羊三萬多頭,迷唐的部落幾乎全被消滅。迷唐收拾剩下的部眾向西遷徙一千多裡,那些依附他的小部落都背叛了他。燒當羌的首領東號磕頭請罪,表示願意受死,其餘的人也都前來歸順,送上人質。於是鄧訓安撫接納這些歸附的人,威望和信譽大大提升,隨後便解散屯駐的軍隊,讓他們各自回到所屬郡縣,隻留下兩千多解除枷鎖的刑徒,分彆讓他們屯田、修繕堡壘。

竇憲即將出征匈奴,三公、九卿到朝堂上書勸諫,認為:“匈奴沒有侵犯邊塞,卻無緣無故讓軍隊長途跋涉,耗費國家錢財,到萬裡之外去求取功勞,這不是為國家著想的辦法。”奏書接連呈上,卻總是被擱置不理。宋由害怕了,就不敢再在奏書上署名,其他九卿也漸漸不再堅持。隻有袁安、任隗堅守正道,毫不退縮,甚至摘下官帽在朝堂上堅決諫爭,前後上書將近十次,眾人都為他們感到危險害怕,袁安、任隗卻神色嚴肅,鎮定自若。侍禦史魯恭上疏說:“國家剛剛遭遇皇帝駕崩的大喪,陛下還在守喪期間,百姓內心不安,三個季節都沒聽到皇帝出行的清道警戒聲,大家都憂心忡忡,好像有所求卻得不到滿足。如今卻在陽春三月征發兵役,攪得天下不得安寧,去對付戎狄,這實在不是對中原百姓施加恩澤、更改年號端正時運、從內到外治理國家的做法。萬民是上天所生;上天愛護自己所生之物,就像父母愛護子女一樣,一件事物如果不能處在合適的位置,天地間的正氣就會錯亂,更何況是人呢!所以愛護百姓的人一定會得到上天的報答。那些戎狄,是四方不同的氣所生,和鳥獸沒什麼區彆;如果讓他們與中原百姓雜居,就會擾亂天地間的正氣,玷汙善良的人,所以聖王的製度,隻是對他們加以籠絡,不絕其往來罷了。如今匈奴被鮮卑打敗,遠遠地躲在史侯河以西,距離邊塞幾千裡,卻想趁著他們虛弱損耗,占他們弱小的便宜,這不是正義之舉。如今剛剛征發軍隊,大司農的調度卻不足,上下互相逼迫,民間的困苦已經很嚴重了。大臣和百姓都說不行,陛下怎麼能隻因為一個人的想法,就不顧萬人的性命,也不體恤大家的話呢!向上觀察天心,向下考察民意,就足以知道事情的得失。我擔心這樣下去,中原就不再是原來的中原了,難道隻是匈奴的問題而已嗎!”尚書令韓棱、騎都尉朱暉、議郎京兆人樂恢,都上疏勸諫,太後不聽。太後又下詔讓使者為竇憲的弟弟竇篤、竇景一起修建府邸,使百姓勞累服役。侍禦史何敞上疏說:“我聽說匈奴凶暴叛逆已經很久了,平城之圍,匈奴送來傲慢書信的恥辱,這兩件事,作為臣子本應不惜犧牲生命去報仇雪恨,高祖、呂後忍住憤怒,咽下怨恨,放過匈奴沒有誅殺。如今匈奴沒有叛逆的罪行,漢朝也沒有值得羞愧的恥辱,卻在春天百姓忙於耕種的時候,發動大規模勞役,百姓怨恨,都心懷不滿。又隨意為衛尉竇篤、奉車都尉竇景修繕館舍府邸,占滿了街道裡巷。竇篤、竇景是親近的貴臣,應當成為百官的表率。如今大軍正在行軍途中,朝廷為此操心,百姓愁苦不堪,國家也沒有多餘的錢財,卻急忙修建大型府邸,裝飾玩賞之物,這不是留下美好品德、昭示後人的做法。應該暫且停止工匠的勞役,專心關注北方邊境,體恤百姓的困苦。”奏書呈上後,沒有被理會。

竇憲曾經派自己的門生帶著書信去見尚書仆射郅壽,有事情請他幫忙,郅壽立刻把這個門生送到詔獄。郅壽前後多次上書,陳述竇憲驕橫放縱的行為,引用王莽的例子來告誡國家;又趁著朝會的時候,指責譏諷竇憲等人討伐匈奴、修建府邸的事,聲音嚴厲,神色莊重,言辭旨意非常懇切。竇憲很生氣,誣陷郅壽購買公田、誹謗朝廷,把他交給官吏處置,判處死刑。何敞上疏說:“郅壽是參與機密事務的親近大臣,糾正補救朝政是他的職責,如果他心懷沉默不說話,那他的罪確實該殺。如今郅壽不顧眾人意見,堅持正確的主張,是為了使宗廟安寧,難道是為了他個人嗎!我之所以冒死直言,不是為了郅壽。忠臣儘忠守節,把死當作歸宿;我雖然不了解郅壽,但估計他會心甘情願。我實在不希望聖明的朝廷施行誅殺誹謗者的刑罰,從而損害安寧祥和的教化,堵塞忠誠正直的言論,留下無窮的譏諷。我何敞錯誤地參與機密事務,說了不該說的話,罪名明確,應當被關進牢獄,在郅壽之前死去,死一萬次都不夠。”奏書呈上後,郅壽得以免除死刑,改判流放合浦,還沒出發,就自殺了。郅壽是郅惲的兒子。

評論

永元元年的史事,集中展現了東漢中期朝堂權力失衡與邊疆治理的鮮明對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邊疆治理的“恩威之辨”:鄧訓的成功範式

鄧訓對迷唐的軍事打擊與後續安撫,構成了一套完整的邊疆治理策略。他先以“縫革為船”的奇襲大破迷唐,徹底摧毀其勢力基礎,再通過“綏接歸附、罷屯兵、置弛刑徒屯田”等舉措,以最小成本鞏固成果。這種“先威後恩”的模式,既展現了對叛亂勢力的強硬,又以安撫政策瓦解敵對陣營,最終實現“威信大行”。

鄧訓的成功,關鍵在於打破了張紆“欺詐誘殺”的惡性循環,用“恩信”重建與羌胡的信任。他釋放的信號清晰而堅定:對抗者必遭打擊,歸附者可得安寧。這種“賞罰分明”的治理邏輯,遠比單純的武力鎮壓或無原則妥協更有效,為後世邊疆治理提供了“以實力為基礎、以信任為紐帶”的經典範例。

朝堂抗爭的悲壯與無力:外戚專權下的綱紀崩壞

竇憲北伐匈奴的決策,遭到三公九卿集體反對,袁安、任隗“免冠固爭十上”,魯恭、何敞等以“天心民誌”“國計民生”力諫,卻被太後一概無視。這場抗爭的悲壯之處在於:反對者並非否定邊疆安全,而是質疑“無故勞師”的動機——北伐本質是竇憲“贖罪固權”的私人工具,卻被包裝成“國家利益”。

更令人痛心的是郅壽的結局:他拒絕竇憲請托、直言其“驕恣類王莽”,反遭誣陷致死。這揭示了外戚專權的核心危害——權力淩駕於法律與道義之上。當“私怨”可左右國法,“諫言”被視為“誹謗”,官僚體係的糾錯功能徹底失效,朝堂淪為權貴的遊樂場。宋由“不敢複署議”的退縮,則暴露了多數官員在強權麵前的妥協,加速了綱紀的崩塌。

“公私倒置”的政治危機:北伐與建宅的雙重荒誕

竇憲在北伐軍“在道、朝廷焦唇”之際,竟讓弟弟竇篤、竇景大修“彌街絕裡”的豪宅,這種“公私倒置”的荒誕,直指東漢中期的政治病灶:外戚將國家資源視為私產,把個人享樂置於民生疾苦之上。何敞怒斥其“非所以垂令德”,卻“書奏不省”,說明此時的皇權已被外戚綁架,失去了基本的是非判斷。

魯恭“臣恐中國不為中國”的警告,並非危言聳聽。當朝廷以“萬人之命”換“一人之計”,以“百姓愁苦”供“權貴享樂”,民心離散、國本動搖是必然結果。這種“權力私有化”的傾向,一旦突破底線,再強大的帝國也會從內部腐朽——東漢末年的亂世,在此已現端倪。

民族觀的局限與啟示:魯恭言論中的進步與偏見

魯恭將戎狄視為“與鳥獸無彆”,主張“羈縻不絕”,反映了古代中原王朝的典型民族偏見,這種“華夷之辨”的狹隘性,限製了對邊疆問題的深層認知。但他反對“乘虛耗、利微弱”的不義之戰,強調“愛民者有天報”,卻蘊含著“反對恃強淩弱”“重視民生為本”的進步思想。

這種矛盾提醒我們:曆史人物的觀念往往受製於時代,需辯證看待。魯恭的偏見不值得認同,但其“以民為本”“反對窮兵黷武”的主張,卻超越時代,成為中華民族治理思想中的寶貴財富。

永元元年的曆史,是一麵鏡子:它照見了邊疆治理的有效路徑,更照見了權力失控的可怕後果。鄧訓的局部成功,無法彌補朝堂的係統性崩壞——當公權力淪為私人工具,當忠直者遭迫害、妥協者得保全,即便有暫時的軍事勝利,也難以阻擋帝國滑向衰落的深淵。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惡女嬌嬈,誘哄陰鷙大佬為她癡狂 重生八零:在小漁村發家手劄 開局穿成蘿莉,本體是把嗜血魔劍 閨蜜齊穿書,你離,我隔一天! 重生歸來當道士 改嫁高冷硬漢後,黑心竹馬心慌了 穿成殘次品?全星際大佬嗜我成癮 快穿:笨蛋美人拯救世界 快穿之哼!糯糯才不是孟婆家的呢 奧特:我靠模擬成就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