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漢紀四十六 孝桓皇帝上之下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303章 漢紀四十六 孝桓皇帝上之下

第303章 漢紀四十六 孝桓皇帝上之下(1 / 1)

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己亥年)

春天二月,鮮卑侵犯雁門。

蜀郡的夷人攻打蠶陵。

三月,又禁止刺史、俸祿二千石的官員服三年喪。

夏天,京城發了大水。

六月,鮮卑又來進犯遼東。

梁皇後仗著姐姐太後)和哥哥梁冀的勢力,生活那叫一個奢侈糜爛,比之前的皇後奢靡程度翻了好幾倍。她獨占皇帝寵愛,還特彆善妒,後宮其他妃子都沒機會見到皇帝。等到太後去世,她的恩寵一下子就沒了。梁皇後一直沒生孩子,每次有宮女懷孕,很少有能保住孩子的。皇帝雖然害怕梁冀,不敢對梁皇後發怒,但去她那兒的次數也越來越少,梁皇後心裡又愁又氣。秋天七月丙午日,梁皇後去世。乙醜日,把她安葬在懿陵,諡號懿獻皇後。梁冀一家,前前後後出了七個侯爺,三個皇後,六個貴人,兩個大將軍,夫人、女兒食邑稱君的有七人,娶公主的有三人,其他卿、將、尹、校等官職的有五十七人。梁冀獨攬大權,一天比一天凶狠放肆,皇宮的侍衛和皇帝身邊的近侍,都是他安插的親信,皇帝在宮中的一舉一動,他都了如指掌。各地征調物資,每年按時進貢的東西,都得先把最好的送給梁冀,皇帝隻能拿到次一等的。官員和百姓帶著財物來求官或者請罪的,在道路上排得滿滿的。百官升遷或者被征召,都得先到梁冀家門口送上書信表示感謝,然後才敢去尚書台辦理手續。下邳人吳樹要去宛縣當縣令,上任前向梁冀辭行,梁冀的賓客在宛縣境內到處都是,梁冀就托吳樹照顧他們。吳樹說:“這些小人奸惡,家家都該殺。將軍您處在上將的高位,應該推崇賢良,來彌補朝廷的缺失。自從我陪您坐著談話以來,沒聽您稱讚過一個德高望重的人,卻囑托我照顧這麼多不稱職的人,我實在不敢聽從!”梁冀聽了,心裡很不高興,沒說話。吳樹到了宛縣,就把梁冀那些禍害百姓的賓客殺了幾十人。後來吳樹升任荊州刺史,又去向梁冀辭行,梁冀就用毒酒害死了他,吳樹剛出門,就死在了車上。遼東太守侯猛剛被任命,沒去拜見梁冀,梁冀就找了個彆的理由把他腰斬了。郎中汝南人袁著,年僅十九歲,到皇宮上書說:“四季交替運行,完成使命就會過去,地位高、受厚寵的人,很少有不招來災禍的。現在大將軍已經位極人臣、功成名就,這可是最大的警戒,應該遵循辭官回家的禮節,安享清福。古話說:‘果實太多會壓壞樹枝,傷害樹心。’如果不削減手中的大權,恐怕沒法保全自己!”梁冀聽說後,秘密派人去抓捕袁著,袁著就改名換姓,假裝生病死了,還紮了個草人,買了棺材出殯。梁冀知道他是裝的,抓到他後,把他鞭打致死。太原人郝絜、胡武,喜歡發表激烈正直的言論,和袁著關係很好,郝絜、胡武曾經聯名向三公府上奏,推薦天下的高士,卻沒去拜見梁冀。梁冀回想起來很生氣,下令讓京城的官員發文追捕他們,結果把他們兩家都殺了,死了六十多人。郝絜一開始逃亡,知道逃不掉,就帶著棺材到梁冀家門口上書,信送進去後,就服毒自殺了,這樣他的家人才能保全。安帝的嫡母耿貴人去世,梁冀向耿貴人哥哥的兒子林慮侯承索要耿貴人的珍玩,沒要到,梁冀大怒,把承一家十幾口人都殺了。涿郡的崔琦因為文章寫得好,被梁冀欣賞,崔琦寫了《外戚箴》《白鵠賦》來委婉地勸誡梁冀,梁冀很生氣。崔琦說:“以前管仲輔佐齊國,喜歡聽批評勸諫的話;蕭何輔佐漢朝,還專門設立記錄自己過錯的官員。現在將軍您幾代人都位居三公宰輔之位,責任等同於伊尹、周公,卻沒聽說您施行什麼德政,老百姓生活困苦,您不結交賢良來挽救即將到來的災禍,反而想堵住士人嘴巴,蒙蔽皇帝的視聽,難道要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嗎!”梁冀無話可說,就打發崔琦回家。崔琦害怕,就逃跑躲起來了,梁冀把他抓回來後,殺了他。

梁冀掌權將近二十年,權勢在朝廷內外通行無阻,皇帝都隻能拱手相讓,不能親自參與政事,皇帝心裡早就不滿了;等到陳授因為說日食的過錯在梁冀而死,皇帝就更加憤怒。和熹皇後堂兄的兒子郎中鄧香的妻子宣,生了個女兒叫猛,鄧香死後,宣改嫁給梁紀;梁紀是梁冀妻子孫壽的舅舅。孫壽覺得猛長得漂亮,就把她帶進皇宮,成為貴人,梁冀想認猛做自己女兒,把猛的姓改成梁。梁冀擔心猛的姐夫議郎邴尊會破壞宣讓猛改姓梁的想法,就派刺客殺了邴尊。之後又想殺宣,宣家緊挨著中常侍袁赦家,梁冀的刺客爬上袁赦家屋頂,想進入宣家,袁赦發覺後,敲鼓召集眾人並告訴了宣。宣趕緊跑去告訴皇帝,皇帝聽後大怒,借上廁所的機會,單獨叫來小黃門史唐衡,問:“我身邊和外戚合不來的人,有誰?”唐衡回答:“中常侍單超、小黃門史左悺和梁不疑有矛盾;中常侍徐璜、黃門令具瑗一直私下裡痛恨外戚驕橫跋扈,隻是嘴上不敢說。”於是皇帝把單超、左悺叫進屋裡,對他們說:“梁將軍兄弟把持朝政,威脅朝廷內外,公卿以下的官員都聽他們的,現在我想殺了他們,你們覺得怎麼樣?”單超等人回答:“他們確實是國家的奸賊,早就該殺了;隻是我們能力薄弱,不知道陛下您是怎麼想的。”皇帝說:“確實如此,你們秘密謀劃這件事。”單超等人說:“謀劃不難,就怕陛下您心裡猶豫不決。”皇帝說:“奸臣威脅國家,就應該治他們的罪,有什麼可猶豫的!”於是又把徐璜、具瑗等人叫來,五個人一起商定計策,皇帝咬破單超的手臂,歃血為盟。單超等人說:“陛下現在主意已定,就彆再說了,免得被人懷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梁冀心裡懷疑單超等人,八月丁醜日,派中黃門張惲進宮值班,以防發生變故。具瑗命令官吏逮捕張惲,罪名是“擅自從宮外進宮,想要圖謀不軌”。皇帝來到前殿,召集尚書們進宮,宣布這件事,讓尚書令尹勳拿著符節帶領丞、郎以下的官員都拿著兵器守住宮門,把各種符節都收集起來送到宮中,讓具瑗率領左右馬廄的騎士、虎賁、羽林、都候等帶劍戟的士兵共一千多人,和司隸校尉張彪一起包圍梁冀的府第,讓光祿勳袁盱拿著符節沒收梁冀的大將軍印綬,改封他為比景都鄉侯。梁冀和妻子孫壽當天就自殺了;梁不疑、梁蒙之前已經去世。把梁氏、孫氏家族內外的宗親都抓起來送到詔獄,不論老少都被處死;其他受牽連的公卿、列校、刺史、二千石官員,死了幾十人。太尉胡廣、司徒韓演、司空孫朗都因為依附梁冀,沒有保衛皇宮,停留在長壽亭,被判處比死刑低一等的刑罰,免去官職成為平民。梁冀的舊部、賓客被免職的有三百多人,朝廷幾乎都空了。當時,事情突然從宮中發起,使者們跑來跑去,公卿們都慌了神,官府和集市一片混亂,過了好幾天才安定下來;老百姓沒有不拍手稱快的。沒收梁冀的財物,由官府變賣,總共三十多億,用來充實皇家府庫,還把天下的稅租減少了一半,把梁冀的園林、獵場分給窮困百姓,讓他們有謀生的手段。

評論

延熹二年的曆史,以梁冀集團的覆滅為核心,展現了東漢外戚專權的巔峰與崩塌。這場權力風暴既是皇權與外戚的終極對決,也暴露了王朝深層的製度痼疾,其過程與影響極具曆史警示意義:

梁冀專權的極致:權力失控下的“家族帝國”

梁冀集團的權勢達到了中國曆史上外戚專權的頂點:“七侯、三皇後、六貴人、二大將軍”的家族陣容,“四方調發先輸冀第,乘輿次之”的財富壟斷,“百官遷召先謝冀門”的官場控製,構成了一個淩駕於皇權之上的“國中之國”。其統治的殘酷性體現在:

對異己的絕對碾壓:宛令吳樹拒絕為其黨羽牟利,遭毒殺;遼東太守侯猛未登門拜謁,被腰斬;十九歲的郎中袁著上書勸其退隱,竟被“笞殺”並牽連六十餘人。這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邏輯,讓權力徹底淪為鏟除異己的工具。

對皇權的全麵架空:皇帝的“宮衛近侍皆樹所親”,連起居細節都被監視;後宮嬪妃“孕育者鮮得全”,梁皇後甚至通過墮胎控製皇嗣。桓帝形同傀儡,“拱手不得有所親與”,皇權被壓縮到僅剩“皇帝”的虛名。

對社會的無度掠奪:從“吏民齎貨求官請罪者道路相望”的官場腐敗,到“歲時貢獻先輸上第於冀”的財富截留,整個國家機器成了梁氏家族的斂財工具。其積累的“三十餘萬萬”家產相當於全國半年稅租),正是無數百姓的血淚結晶。

梁冀的覆滅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當權力失去任何約束,貪婪與暴虐就會無限膨脹,最終必然觸碰所有階層的底線,包括曾經縱容它的皇權。

倒冀之變的真相:皇權與宦官的“黑箱聯盟”

桓帝誅殺梁冀的過程,絕非“正義戰勝邪惡”的簡單敘事,而是一場充滿陰謀與算計的權力博弈:

聯盟的脆弱基礎:桓帝與單超、左悺等宦官的結盟,源於共同的“敵人”而非共同的“理想”。皇帝恨梁冀“迫脅內外”,宦官怨梁冀壟斷權力,二者在“廁所密議”“齧臂為盟”,本質是利益交換——皇帝借宦官之手奪權,宦官借皇帝之勢上位。

手段的詭秘與殘酷:從“收張惲以圖不軌”的先發製人,到“勒尚書操兵守省閣”的宮廷戒嚴,再到“千餘人圍冀第”的雷霆行動,整個過程如同一出精心策劃的政變。而“梁氏、孫氏宗親無長少皆棄市”“連及死者數十人”的清洗,既顯決絕,也露殘忍——權力鬥爭從來沒有“溫情”可言。

士大夫的集體缺席:這場倒冀行動中,士大夫群體幾乎完全缺位。此前因反抗梁冀而死的陳龜、袁著等人,並未成為變革的推動者;幸存的官員或如胡廣般“阿附冀”,或如李膺般沉默觀望。這說明士大夫階層在長期高壓下已喪失行動力,隻能被動接受權力更迭的結果。

梁冀的覆滅,本質是“外戚專權”被“宦官專權”取代,而非製度的革新。桓帝打破了一個權力壟斷者,卻扶持了另一個更隱蔽的壟斷集團,為後來的“黨錮之禍”埋下伏筆。

短暫的狂歡與深層的危機

“收冀財貨減天下稅租之半”“散苑囿以業窮民”的舉措,讓百姓“莫不稱慶”,但這種狂歡難以掩蓋王朝的深層危機:

權力結構的惡性循環:從外戚專權到宦官專權,東漢的權力結構並未改善,隻是“惡”的形式發生了變化。宦官單超等人後來“封列侯,權傾朝野”,其腐敗與專橫不亞於梁冀,證明皇權依賴“近臣”的痼疾從未解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官僚體係的崩塌風險:“故吏賓客免黜者三百餘人,朝廷為空”的局麵,雖清除了梁冀黨羽,卻也導致行政癱瘓。而“太尉胡廣等免為庶人”的處理,看似公正,實則株連——當“不衛宮”都成為罪名,說明政治清洗已超越“罪行”本身,淪為權力洗牌的工具。

社會矛盾的延續:減租、散苑囿等惠民政策,隻是“治標不治本”的權宜之計。梁冀雖死,但“群小競進,秉國之位”的現象並未改變,百姓“饑無所食”的困境依然存在。鮮卑寇邊、蜀郡夷叛等問題,也不會因一場宮廷政變而消失。

曆史的鏡鑒:權力失控的永恒困局

延熹二年的這場巨變,揭示了專製王朝的致命悖論:

絕對權力必然導致絕對腐敗:梁冀從“輔政大臣”演變為“跋扈將軍”,根源不在於個人品質,而在於缺乏製衡的權力結構。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與“世襲罔替”的特權結合,任何道德說教都蒼白無力。

“惡惡相濟”的曆史循環:桓帝用宦官倒外戚,無異於“以毒攻毒”。此後宦官專權愈演愈烈,最終引發“黨錮之禍”,證明“用一種專權取代另一種專權”,隻會讓王朝在惡性循環中加速墜落。

民心向背的終極裁判:百姓對梁冀覆滅的“稱慶”,並非擁護桓帝或宦官,而是對“苛政猛於虎”的反抗。當一個政權的存在隻為少數人牟利時,其崩塌隻是時間問題——梁冀的財富、權勢曾如日中天,最終卻落得“自殺棄市”的下場,恰是“多行不義必自斃”的生動注腳。

延熹二年的這場風暴,吹散了外戚專權的陰霾,卻也開啟了宦官亂政的新篇章。東漢王朝並沒有因此“中興”,反而在權力的頻繁更迭中,一步步走向了終點。曆史的吊詭之處正在於此:人們往往期待一場巨變能解決所有問題,卻忘了“權力”本身,才是需要被馴服的猛獸。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 重生後撲到權臣懷裡哭,他紅溫了 朕,廢物皇帝,開局直升陸地神仙! 盜墓:滿級黎簇重回新手村 灼灼沉溺 於他懷中輕顫 不中了!八零禁欲新廠長是我前夫 一拳轟穿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