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漢紀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309章 漢紀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

第309章 漢紀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1 / 1)

一開始,黃允和漢中的晉文經都仗著自己有點才智,在遠近地方炫耀名聲,對於朝廷的征召,他們都拒絕前往。他們借口在京城養病,不跟賓客往來。那些公卿大夫就派自家門生早晚去問候病情,郎吏們在他們家門口亂坐一堆,還是見不到人。三公征召人才時,還得去詢問他倆的意見,他倆隨便評價,決定彆人是否被錄用。符融對李膺說:“這兩人沒聽說有什麼實際的品行和功業,卻把自己當成豪傑,搞得公卿去問候病情,大臣在門口坐等,我擔心他們用些旁門左道破壞大義,徒有虛名與實際不符,得好好考察一下。”李膺覺得有道理。從這之後,這兩人的名聲和談論他們的人逐漸減少,賓客門徒也慢慢散去,沒幾天,他倆羞愧歎息著逃走了,後來都因犯罪被廢棄不用。

陳留的仇香,品行高尚卻為人低調,同鄉人都不太了解他。四十歲時,他當上了蒲亭長。有個叫陳元的百姓,和母親單獨生活,母親到仇香那告狀,說陳元不孝順。仇香驚訝地說:“我最近路過陳元家,看到房屋整齊,耕種也按時節進行,這人不像是壞人,應該是還沒受到足夠的教化。您守寡撫養孤兒,辛苦到老,怎麼能因為一時生氣,就拋棄這麼多年的心血呢!而且您撫養彆人留下的孤兒,要是不能把他培養好,要是死去的人有知覺,等您百年之後,怎麼去見去世的親人!”陳元母親哭著起身。仇香就親自到陳元家,給他講人倫孝行的道理,還用禍福的說法來開導他,陳元受到觸動,最終成為了孝子。考城令河內人王奐任命仇香為主簿,對他說:“聽說你在蒲亭,沒懲罰陳元卻感化了他,是不是缺少點像鷹鸇那樣嚴厲的手段啊?”仇香說:“我覺得鷹鸇比不上鸞鳳,所以不那樣做。”王奐說:“枳棘那樣的樹林不是鸞鳳棲息的地方,小小的縣城也不是大賢施展才華的地方。”於是拿出一個月的俸祿資助仇香,讓他去太學學習。郭泰、符融拿著名帖去拜訪他,並留宿在他家。第二天早上,郭泰起床,下床就向仇香行禮說:“您是我的老師,不是我的朋友。”仇香學習結束回到家鄉,即使平常閒居,也一定穿戴整齊,妻子兒女像對待嚴厲的父親一樣侍奉他;妻子兒女要是有過錯,仇香就摘下帽子責備自己,妻子兒女在庭院中謝罪並反思過錯,仇香戴上帽子後,妻子兒女才敢進入廳堂,始終看不到他有喜怒聲色的變化。仇香不接受朝廷的征召,最後在家中去世。

三月癸亥日,鄠縣有隕石墜落。

夏天五月己醜日,京城下起冰雹。

荊州刺史度尚招募各蠻夷部落攻打艾縣城,大獲全勝,投降的有幾萬人。桂陽的老賊卜陽、潘鴻等人逃進深山。度尚追擊了幾百裡,攻破他們三個營寨,繳獲很多珍寶。卜陽、潘鴻的黨羽勢力仍然強大,度尚想繼續攻打,但士兵們因為繳獲財物變得驕縱富有,沒有了鬥誌。度尚心想,要是慢慢等,他們不會主動出戰,要是逼急了,肯定會逃跑。於是他宣稱:“卜陽、潘鴻做賊十年了,熟悉攻守之道,現在我們兵力少,不容易進攻,得等各郡派來的援兵都到了,再合力攻打他們。”他還下令軍中,讓士兵們隨意去打獵,士兵們很高興,不管大小都出去了。度尚就秘密派親信偷偷燒毀軍營,把積累的珍寶都燒光了。打獵的人回來,看到這場景沒有不落淚的。度尚挨個安慰士兵,還深深責備自己,接著說:“卜陽他們的財寶足夠讓好幾代人富貴,各位隻是不齊心協力罷了,咱們損失這點東西,有什麼好在意的!”眾人聽了都憤怒激昂起來。度尚下令讓士兵們喂飽馬,提前吃好飯,第二天一早就直接衝向賊人的營寨。卜陽、潘鴻等人覺得自己的營寨堅固,沒再設防,官兵們趁士氣正盛,就把他們打敗平定了。度尚出兵三年,把各路賊寇都平定了,被封為右鄉侯。

冬天十月壬寅日,皇帝到南方巡視;庚申日,到章陵;戊辰日,到雲夢,親臨漢水,回來時又到新野。當時公卿、貴戚的車馬數以萬計,向地方征調的費用和勞役,多得數不清。護駕從事桂陽人胡騰上奏說:“天子所到之處,就如同京城。我請求把荊州刺史和司隸校尉同等對待,我自己等同於都官從事。”皇帝同意了。從此秩序井然,沒人敢隨便騷擾郡縣。皇帝在南陽時,身邊的人都趁機謀取私利,皇帝下詔書任命了很多人做郎官,太尉楊秉上奏說:“太微垣的星宿,其中有代表郎官職位的,這些郎官入宮負責保衛,出宮管理百姓,陛下應該割舍不忍心拒絕的私情,斷絕那些人追求私欲的門路。”於是皇帝停止下詔任命郎官。

護羌校尉段熲攻打當煎羌,打敗了他們。

十二月辛醜日,皇帝回到宮中。

中常侍汝陽侯唐衡、武原侯徐璜都去世了。

當初,侍中寇榮是寇恂的曾孫,他性格清高,很少與人交往,因此被有權勢又受寵的人嫉恨。寇榮堂兄的兒子娶了皇帝的妹妹益陽長公主,皇帝又把寇榮堂兄的孫女納入後宮。皇帝身邊的人就更加忌恨他,一起誣陷他有罪,他和宗族成員被免官回到家鄉,地方官吏迎合上級的意圖,對他們逼迫得越來越緊。寇榮擔心自己躲不過去,就想去皇宮向皇帝申訴。還沒到,刺史張敬就彈劾他擅自離開邊境,皇帝下詔抓捕他。寇榮逃亡了幾年,遇到大赦,卻還是沒被赦免,一直窮困潦倒,於是在逃亡中上書說:“陛下治理天下,就像百姓的父母,從百姓出生起,都能蒙受您的恩澤;但我們兄弟卻無緣無故,被專權的大臣排擠,被小人聯合起來陷害,讓陛下忽視了慈母般的仁愛,像曾參母親聽到三次傳言就相信兒子殺人那樣發怒。那些殘酷諂媚的官吏,設下各種羅網,競相迫害我們,就像對待仇敵一樣,懲罰甚至牽連到死去的人,挖掘我們的祖墳,想讓嚴厲的朝廷濫施刑罰;所以我不敢冒犯天威,隻能逃進山林,等待陛下展現出神聖的聽聞,開啟獨到的明智,拯救可以救助的人,挽救將被淹沒的生命。沒想到陛下的憤怒不因季節變化而平息,怨恨不因時間推移而懈怠,還派使者通過驛站,向遠近發布嚴厲的文書,刻薄得比霜雪還冷酷,追捕我的人把我逼得走投無路。就算楚國懸賞捉拿伍子胥,漢朝搜捕季布,也不過如此了。我受罰以來,多次遇到赦免,那些沒有證據的罪名,本應該免除;但陛下對我的厭惡卻越來越深,有關部門也極力指責我,我停下就會被消滅,逃跑就像流亡的俘虜,活著就是個窮困的人,死了就成為冤鬼,天空廣闊卻沒有我能容身之處,大地深厚卻不能承載我,走在陸地上擔心沉淪,遠離高牆又怕被壓垮。如果我犯了不可饒恕的大罪,那也該把我的罪行公布於眾,用刑罰處置我,陛下應該公布我所犯的罪,來解除眾人的疑惑。我想進入京城,坐在肺石上,讓大臣們評判我的罪行,但皇宮重重宮門,到處是陷阱,抬腳就會碰到羅網,根本沒機會到陛下跟前,也永遠沒有被信任的時候。可悲啊,長久地活著又有什麼意思呢!忠臣不惜犧牲自己來化解君主的憤怒,孝子甘願舍棄生命來平息親人的怨恨,所以大舜不躲避修穀倉、淘水井時可能遭遇的危險,申生不逃避驪姬的讒言誹謗;我怎敢忘記這些道理,不自殺來解除朝廷的憤怒呢!我請求以死承擔責任,希望陛下赦免我死去兄弟的性命,讓我家族還有後人,來彰顯陛下寬厚的恩惠。我在死前陳述這些,對著奏章痛哭流淚!”皇帝看了奏章後更加憤怒,於是殺了寇榮,寇氏家族從此衰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評論

這段史料圍繞東漢末年的士人風骨、官場生態與社會矛盾展開,字裡行間藏著亂世中人性的複雜與時代的困局,即便以現代視角審視,仍能讀出深刻的警示與啟示。

虛名與實德的博弈:從“偽名士”到“真君子”

晉文經、黃允之流的興衰,像一麵鏡子照見“虛名”的泡沫性。他們“恃才智、曜名遠近”,靠擺架子、耍手段博取公卿追捧,甚至能左右官員任免,本質是利用了漢末士大夫群體對“名士”的盲目崇拜。而符融、李膺的揭穿,不過是戳破了一層窗戶紙——當一個人的“名聲”與“德行”“功業”完全脫節,再華麗的包裝也終將被現實戳穿。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仇香。他四十歲仍為鄉野亭長,卻以“化人”而非“罰人”的智慧,讓不孝子陳元幡然醒悟。麵對王奐“少鷹鸇之誌”的質疑,他一句“鷹鸇不若鸞鳳”道破真諦:治理的最高境界不是威懾,而是教化;君子的力量不在鋒芒畢露,而在潤物無聲。他居家時“正衣服”“自責過”的細節,更說明“德行”從不是做給外人看的表演,而是融入日常的自覺。這種“純嘿”中的堅守,恰是對“虛名”最有力的反擊。

權力場的荒誕與清醒:從“弄權者”到“守道者”

度尚平定叛亂的手段,堪稱古代版“權術教科書”。他明知士卒因“驕富”而無鬥誌,卻故意放言“緩攻”,縱容士兵射獵,再暗中焚營毀財,以“斷後路”激發鬥誌。這種“詭道”雖暫獲成功,卻暴露了封建治理的短視——靠操縱情緒、製造危機取勝,終究是飲鴆止渴。而他最終“封右鄉侯”的結局,更折射出漢末“隻看結果、不問手段”的官場邏輯,為後來的軍閥割據埋下伏筆。

相比之下,寇榮的悲劇則是權力碾壓個體的典型。他出身名門,卻因“性矜潔”得罪權貴,最終被羅織罪名、追殺亡命。其絕筆信中“天廣而無以自覆,地厚而無以自載”的悲鳴,道儘了專製皇權下個體的絕望:即便三赦之後,皇帝的“滯怒”仍能輕易摧毀一個家族;即便欲“坐於肺石之上”自辯,也連靠近朝堂的機會都沒有。這種“君怒即法”的荒誕,印證了東漢末年“法治”的名存實亡——當權力失去約束,再正直的人也可能成為刀下冤魂。

亂世中的生存哲學:堅守與妥協的邊界

郭泰對仇香“下床拜之”的舉動,藏著士人的價值判斷:在道德失序的時代,能堅守“教化”“修身”底線的人,比空談玄學的名士更值得敬重。而仇香拒絕征辟、終老鄉裡的選擇,與郭泰“隱不違親,貞不絕俗”的處世之道一脈相承——他們並非消極避世,而是在“大木將顛”的頹勢中,選擇以“育德”“守身”的方式延續文明的火種。

反觀寇榮的悲劇,則警示另一種困境:當個體直麵腐朽的權力機器時,“矜潔”可能成為催命符。他的抗爭越激烈,皇帝的怒火越熾烈,最終落得“一門衰廢”的結局。這並非否定堅守的意義,而是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在製度性的黑暗麵前,僅憑個體的“正直”往往難以對抗係統性的惡意。

曆史的鏡鑒:哪些道理從未過時?

關於“名聲”:晉文經、黃允的結局證明,靠炒作、依附權力得來的名聲,終會因根基不穩而崩塌;而仇香、郭泰的被尊崇,源於他們的“德”與“行”始終如一。

關於“治理”:度尚的“權術”或許能贏一時之勝,卻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仇香的“教化”雖慢,卻能喚醒人心——這恰如現代社會,“威懾”與“疏導”的平衡,仍是治理的核心命題。

關於“個體與時代”:郭泰的“獎訓士類”、仇香的“化民成俗”,展現了亂世中個體的建設性力量;而寇榮的遭遇則提醒我們,當製度失去糾錯能力,即便是“忠臣孝子”也可能成為犧牲品。

這段史料最動人的,是它沒有簡單的“善惡二元論”:有人在堅守中閃光,有人在權術中沉淪,有人在絕望中抗爭。而這些選擇背後,是人性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堅守——這或許就是曆史留給我們的永恒啟示。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一拳轟穿避難所 大秦:開局救始皇,手握人皇幡鎮天下 嬌嬌小撩精太軟,糙漢頂不住了 快穿:禁欲教官掐腰陪我玩轉三界 靈未央 鬥羅:收徒成神從截胡朱竹清開始 冒充太傅寡嫂後,他硬要兼祧兩房 攻略男配的正確方法 封界 靈墨踏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