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漢紀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310章 漢紀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

第310章 漢紀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1 / 1)

延熹八年公元165年,乙巳年)

春天正月,皇帝派中常侍左悺到苦縣去祭祀老子。

勃海王劉悝,向來行事乖張,經常做出超越本分、傲慢不法的事。北軍中候陳留人史弼呈上奏章說:“我聽說帝王對待親戚,即便寵愛深厚,也一定要展示威嚴;身份即便尊貴,也必須用製度加以約束。這樣,和睦的關係才能建立,骨肉親情才能延續。我聽說勃海王劉悝,在外麵結交那些輕浮、心懷不軌的人,在府內沉迷於酒色享樂,出入沒有規律,跟他一起混的,都是家裡的不肖子孫、朝廷棄用的臣子,遲早會發生像羊勝、伍被那樣的叛亂。州裡的官員不敢彈劾糾正,輔佐的官員也無法對他進行匡正。陛下看重兄弟情誼,不忍心對他加以遏製,恐怕這樣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造成更大的危害。懇請陛下公開我的奏章,讓百官都知道,依法公正處理。等罪行判定後,陛下再下達不忍心嚴懲的詔書;大臣們堅持依法處置,然後陛下再稍微讓步。這樣,聖明的朝廷就不會有傷害親戚的指責,勃海王也能繼續享有封國。不然的話,恐怕會引發大的禍亂。”皇帝沒有聽從。劉悝果然圖謀叛亂,有關部門請求廢除他的王位,皇帝下詔將他貶為癭陶王,隻享有一個縣的封地。

丙申日月底,發生了日食。皇帝下詔讓三公、九卿、校尉舉薦賢良方正的人才。

千秋萬歲殿著火了。

中常侍侯覽的哥哥侯參擔任益州刺史,他殘暴貪婪,貪汙積累的錢財多達上億。太尉楊秉上奏請求用囚車把侯參押回京城,侯參在途中自殺。檢查他的車輛,有三百多輛,裡麵裝的全是金銀綢緞。楊秉趁機上奏說:“我查閱舊製,宦官本來的職責是在宮中聽候差遣,負責早晚開閉宮門等雜事;但如今他們卻過度受寵,執掌政權,那些依附他們的人,會因為他們而得到提拔,違背他們意願的人,就會被他們找借口陷害。他們的地位與王公相當,財富堪比國家,飲食極其奢華,仆人和妻妾都穿著華麗的絲綢。中常侍侯覽的弟弟侯參,是貪婪殘暴的首惡之人,如今自取滅亡。侯覽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心裡肯定也有所懷疑。我認為陛下不應該再親近他。從前,衛懿公砍掉邴歜父親的腳,又搶走閻職的妻子,卻還讓這兩人陪他乘車,最終在竹林中遭遇災禍。侯覽應該趕緊被撤職,把他打發到該去的地方。像他這樣的人,不應該得到恩赦,請陛下免去他的官職,讓他回到家鄉。”奏章呈上後,尚書召見楊秉的屬官,責問他們說:“朝廷設置官職,各有各的職責範圍。三公負責管理朝廷之外的事務,禦史負責監察朝廷內部。現在你們越級彈劾皇帝身邊的官員,依據哪部經典、哪條漢製?你們要公開詳細地回答!”楊秉讓屬官回答說:“《春秋傳》說:‘鏟除君主身邊的壞人,要儘全力。’當年鄧通傲慢懈怠,申屠嘉把鄧通召來責問,漢文帝還替鄧通求情。按照漢朝的慣例,三公的職責,是無所不統的。”尚書無法反駁,皇帝不得已,最終免去了侯覽的官職。司隸校尉韓演趁機上奏左悺的罪行,以及他哥哥太仆南鄉侯左稱勾結州郡官員,聚斂財物、為非作歹,他們的賓客肆意妄為,欺壓官吏百姓。左悺、左稱都自殺了。韓演又上奏中常侍具瑗的哥哥沛相具恭貪汙的罪行,具恭被押送到廷尉那裡。具瑗到獄中請罪,上繳東武侯的印綬,皇帝下詔將他貶為都鄉侯。單超以及唐衡、徐璜的繼承人,都被降為鄉侯,他們子弟被分封的爵位和土地,也都被剝奪。劉普等人被貶為關內侯,尹勳等人的爵位也都被剝奪。

皇帝有很多寵愛的妃子,宮女多達五六千人,加上驅使的隨從,人數又是宮女的兩倍。鄧皇後倚仗自己的尊貴地位,驕橫善妒,和皇帝寵愛的郭貴人相互誣陷指責。癸亥日,皇帝廢掉皇後鄧氏,把她送到暴室,鄧氏因憂憤而死。河南尹鄧萬世、虎賁中郎將鄧會都被關進監獄處死。

護羌校尉段熲攻打罕姐羌,把他們打敗了。

三月辛巳日,皇帝大赦天下。

宛陵的大族羊元群從北海郡卸任,他貪汙腐敗,名聲極壞。郡府廁所裡有精巧的裝置,他都拆下來帶回家。河南尹李膺上表彈劾他的罪行,羊元群卻賄賂宦官,結果李膺反而被治罪。單超的弟弟單遷擔任山陽太守,因犯罪被關進監獄,廷尉馮緄審訊時致使他死亡。宦官們相互勾結,一起上奏誣陷馮緄有罪。中常侍蘇康、管霸霸占天下的良田美宅,州郡官員都不敢過問,大司農劉佑發文給相關地方,依照規定將這些田產沒收。皇帝大怒,劉佑和李膺、馮緄都被送去左校署服勞役。

夏天四月甲寅日,安陵園寢著火。

丁巳日,皇帝下詔毀掉各郡國不合禮製的祭祀場所,隻保留洛陽王渙、密縣卓茂的兩座祠堂。

五月丙戌日,太尉楊秉去世。楊秉為人清正廉潔,欲望很少,他曾經說:“我有三不惑:不迷惑於酒、色、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楊秉去世後,他舉薦的賢良廣陵人劉瑜來到京城上書說:“宦官不應該和王公貴族一樣被分封土地,競相為自己的後代謀求繼承爵位。而且,宮中受寵的女子眾多,白白消耗宮中的糧食,既傷害百姓生計又耗費國家財力。再者,他們的宅第不斷增多,極其精巧,為了建造宅第,開山采石,還使用嚴刑峻法催促工期。州郡官府各自斷案,官員們把奸情和賄賂當作獲取私利的手段。百姓憂愁鬱悶,有的人加入盜賊團夥,官府就發兵征討治罪。貧困的百姓,甚至有人賣掉自己親人的首級來換取獎賞,父兄之間相互殘害身體,妻子兒女眼睜睜看著親人分離。另外,陛下喜歡微服私訪親近之人的家,私下到宦官的住所,他們的賓客在街市上買東西,氣勢囂張,在這種風氣下,各種惡行肆意泛濫。希望陛下廣開言路,多借鑒古代的經驗,遠離奸佞邪惡之人,摒棄靡靡之音,這樣政治就能走向和平,陛下的德行就能感召祥瑞之風。”皇帝下詔專門召見劉瑜,詢問災禍的征兆。執政的官員想讓劉瑜含糊其辭,於是換了其他問題來考問他,劉瑜又用心回答了八千多字,言辭比之前更加懇切,皇帝任命他為議郎。

評論

這段關於延熹八年的記載,如同一幅濃縮的東漢末年政治生態圖,既暴露了皇權頹勢下的製度潰爛,也展現了士大夫群體在黑暗中的抗爭。其中的權力博弈、人性掙紮與時代困局,至今仍具深刻的鏡鑒意義。

權力異化:宦官擅權與製度崩塌的惡性循環

東漢中後期的宦官專權,在侯覽兄弟身上體現得淋漓儘致。侯參作為益州刺史,“殘暴貪婪,累臧億計”,其財富之巨竟需三百輛車裝載;而中常侍侯覽本人“執政操權”,能隨意褒貶官員、富比國家。這種“宦官乾政”的荒誕,根源在於製度設計的崩壞——本應“給使省闥、司昏守夜”的宦官,卻憑借皇帝的寵信攫取了核心權力,形成“附會者得官、違忤者遭害”的畸形規則。

楊秉的彈劾雖暫時扳倒侯覽等人,卻暴露了更深層的危機:當尚書質問“三公為何越權彈劾近官”時,實則揭示了監察體係的失效——禦史本應“察內”,卻因宦官勢大而失語,迫使太尉不得不打破“內外分職”的慣例。這種“製度空轉”的現象,恰是王朝衰落的典型特征:規則淪為擺設,權力突破邊界,而糾錯機製隻能依賴個體的勇氣,而非製度的韌性。

士大夫的堅守與困境:以“三不惑”對抗“三重腐”

楊秉“酒、色、財”三不惑的自白,在腐敗成風的時代堪稱異類。他彈劾侯覽、追責單超弟,並非單純的權力鬥爭,而是試圖以“舊典”約束失控的權力。但他的結局也暗示了士大夫的無力:即便扳倒個彆宦官,也無法改變“中官比肩裂土”的整體格局。

劉瑜的上書則更直接地撕開了時代的瘡疤:宦官世襲爵位、宮女冗食空宮、權貴窮極土木、百姓賣首求生……這些指控直擊要害,卻隻能換來“更策它事”的敷衍。當執政者刻意回避核心問題,僅以“八千言”的對策稍作安撫時,士大夫的“諫言”已淪為權力場的點綴。這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悲壯,正是漢末清流的宿命。

人性的放縱與代價:從帝王到小民的連鎖悲劇

桓帝的“多內寵”“好微行”,看似是個人癖好,實則是權力失控的縮影。宮女五六千人、私幸宦官之家,不僅耗費民脂民膏,更助長了“賓客市買,熏灼道路”的亂象——當最高統治者沉溺私欲,整個權力體係便失去了道德標杆,各級官吏自然“奸情賕賂,皆為吏餌”。

而羊元群“載溷軒奇巧”、李膺反遭誣陷的細節,更道儘了是非的顛倒:貪官靠行賄脫罪,清官因彈劾獲刑;小民“賣首級以要酬賞”,父兄“相代殘身”。這種自上而下的道德潰敗,形成了“民愁入賊、官輒誅討”的惡性循環——當生存的希望被徹底剝奪,反抗便成了唯一的選擇。

曆史的警示:哪些教訓值得深思?

權力需要籠子:宦官專權的根源,在於皇權失去製約後被“近習”竊取。楊秉、劉瑜的抗爭雖勇,卻因缺乏製度性支持而難以為繼。這提醒我們:防止權力濫用,不能僅靠“君子”的自律,更需剛性的規則與監督。

糾錯不能依賴“英雄”:當整個官僚體係集體失語,僅靠個彆官員“越權彈劾”,恰是製度失效的信號。健康的政治生態,應讓“糾錯”成為常態,而非少數人的冒險。

民生是底線:從“掘山攻石,促以嚴刑”到“賣首要賞”,百姓的苦難從來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統治失序的最終承受者。任何時代,若將“民”視為工具而非目的,終將付出傾覆的代價。

楊秉去世後,東漢的“清流”力量再失支柱,而宦官與士大夫的矛盾愈發激化,為幾年後的“黨錮之禍”埋下伏筆。這段曆史的殘酷之處在於:它清晰地展示了一個王朝如何在“放縱”與“失語”中一步步走向崩塌——當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默認了腐敗、妥協於荒誕,毀滅便隻是時間問題。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 重生後撲到權臣懷裡哭,他紅溫了 朕,廢物皇帝,開局直升陸地神仙! 盜墓:滿級黎簇重回新手村 灼灼沉溺 於他懷中輕顫 不中了!八零禁欲新廠長是我前夫 一拳轟穿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