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漢紀五十一 孝靈皇帝下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332章 漢紀五十一 孝靈皇帝下

第332章 漢紀五十一 孝靈皇帝下(1 / 1)

當初,蔡邕被流放到朔方,遇上大赦得以返回。五原太守王智,是王甫的弟弟,他上奏說蔡邕誹謗朝廷。蔡邕沒辦法,隻好逃命,在江海邊躲了十二年。後來董卓聽說了蔡邕的名聲,征召他入朝為官,蔡邕稱病不去。董卓生氣地罵道:“我能滅他全族!”蔡邕害怕了,隻好接受任命。到了京城後,被任命為祭酒,很受董卓敬重。後來考核成績優異,三天之內,就接連升遷,曆任多個重要官職,最後升為侍中。

董卓對袁紹說:“這天下的君主,得是賢明的人來當才行。每次想到靈帝,都讓我氣得不行!董侯劉協)看著還可以,我現在想立他為帝,你覺得他能比史侯劉辯)強嗎?有些人看著有點小聰明,實際上卻很糊塗,也不知道董侯到底咋樣,先這麼著吧。反正劉氏的後代,也不值得再留著了!”袁紹說:“漢朝統治天下都四百多年了,給百姓的恩澤深厚,百姓都擁戴漢室。當今皇上年紀輕輕,也沒聽說他有啥惡行傳揚天下。您要是想廢掉嫡長子,改立庶子,恐怕大家不會同意您的提議啊。”董卓按著劍嗬斥袁紹:“你這小子,竟敢這樣!天下的事,難道不由我做主!我想這麼乾,誰敢不聽!你是不是覺得我董卓的刀不夠鋒利!”袁紹也激動起來,說:“天下有本事的人,難道隻有你董公!”說完,他拔出佩刀,作了個橫揖,徑直走了出去。董卓剛到京城,見袁紹出身名門望族,所以沒敢加害他。袁紹把符節掛在上東門,逃奔到冀州去了。

九月癸酉日,董卓召集百官,激昂地說:“當今皇帝昏庸懦弱,沒辦法供奉宗廟,當天下的君主。現在我想效仿伊尹、霍光的舊事,改立陳留王為帝,你們覺得咋樣?”公卿及以下官員都又驚又怕,沒人敢回應。董卓又高聲說:“以前霍光定下立帝的決策,田延年手持寶劍相助。誰敢阻攔這個大事,一律按軍法處置!”在座的人都被嚇到了,隻有尚書盧植說:“以前太甲即位後昏庸不明,昌邑王犯下一千多條罪過,所以才有廢立君主的事。現在的皇上年紀輕輕,行為也沒有失德之處,不能和以前的情況相提並論。”董卓聽了大怒,散了會。他打算殺了盧植,蔡邕為盧植求情,議郎彭伯也勸董卓說:“盧尚書是天下聞名的大學者,是眾人仰望的對象。現在要是先殺了他,天下人都會震驚害怕的。”董卓這才作罷,隻是免去了盧植的官職。盧植於是逃到上穀隱居起來。董卓把廢立皇帝的想法告訴太傅袁隗,袁隗表示同意這個提議。

甲戌日,董卓又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脅迫太後下詔書廢掉少帝,說:“皇帝在守喪期間,沒有一點為人子的孝心,言行舉止也不像個君主的樣子,現在把他廢為弘農王,立陳留王劉協為帝。”袁隗上前解下少帝的玉璽印綬,交給陳留王,扶著弘農王走下大殿,讓他向北稱臣。太後哽咽流淚,大臣們也都滿心悲痛,但沒人敢出聲。董卓又說:“太後曾經逼迫永樂宮的董太後,導致董太後憂慮而死,這違背了婆媳之間的禮數。”於是把太後遷到永安宮。接著大赦天下,把年號昭寧改為永漢。丙子日,董卓用毒酒害死了何太後。公卿及以下官員不用穿喪服,參加葬禮的時候,隻穿素色衣服就行。董卓還讓人挖出何苗的棺材,拖出屍體,肢解後一節節砍斷,扔在路邊。又殺了何苗的母親舞陽君,把屍體扔在園林的籬笆裡。

之後下詔書,任命公卿及以下官員的子弟為郎官,來填補宦官留下的職位,讓他們在殿上侍奉。

乙酉日,任命太尉劉虞為大司馬,封襄賁侯。董卓自己擔任太尉,兼領前將軍軍事,加賜符節、黃鉞和虎賁衛士,改封為郿侯。

丙戌日,任命太中大夫楊彪為司空。

甲午日,任命豫州牧黃琬為司徒。

董卓帶領各位公卿上書,為陳蕃、竇武以及那些黨人伸冤,恢複他們的爵位,派使者去他們的墓地祭奠,提拔任用他們的子孫。

從六月開始下雨,一直下到這個月。

冬天,十月乙巳日,安葬靈思皇後何太後)。

白波賊進犯河東,董卓派部將牛輔去攻打他們。

評論

這段記載聚焦於董卓入京後“廢立擅權”的關鍵轉折,展現了漢末權力更迭中最赤裸的暴力邏輯與士大夫群體的掙紮。從現代視角看,這段曆史堪稱“強權碾壓傳統”的典型樣本:

廢立:傳統禮法的崩塌與強權的登場

董卓與袁紹的衝突,本質是“武力奪權”與“傳統宗法”的正麵碰撞。董卓一句“天下之事,豈不在我!我欲為之,誰敢不從!”徹底撕碎了“君權神授”的麵紗——當權力的本質從“天命”變為“兵權”,四百餘年的漢室傳統便成了可隨意改寫的文本。

他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即漢獻帝)的操作,雖打著“伊尹、霍光故事”的旗號,卻暴露了致命的不同:伊、霍廢立有“太甲不明、昌邑千過”的明確依據,且依托朝廷共識;董卓的理由僅是“皇帝暗弱、威儀不類人君”,實質是通過廢立強化個人權威。袁隗袁紹叔父)的“報如議”與盧植的抗爭形成對比,前者代表士大夫集團的妥協,後者則是傳統禮法最後的堅守,但盧植最終“逃隱上穀”,說明在絕對暴力麵前,道義與學識已無足輕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更具象征意義的是何太後的結局:從被遷永安宮到被鴆殺,葬禮上“公卿不布服,素衣而已”,連何苗的屍骨都被掘出支解。這種對皇室成員的侮辱,徹底打破了“皇室尊嚴”的底線,宣告了“強權即真理”時代的到來。

士大夫的分化:妥協、反抗與逃離

麵對董卓的專權,士大夫群體呈現出三種選擇,預示著亂世中的生存邏輯:

蔡邕的妥協:這位因避禍流亡十二年的大儒,在董卓“我能族人”的威脅下應命,三日之內“周曆三台”。他的選擇折射出多數士人的無奈——在暴力脅迫下,“保全自身”往往壓倒“堅守氣節”。董卓對他的“敬重”,並非認同其才學,而是利用其名望裝點門麵,這種“合作”注定脆弱。

袁紹的反抗與逃離:袁紹“引佩刀橫揖徑出”,看似剛烈,實則是無力抗衡下的避禍。他逃奔冀州後,憑借“四世三公”的家族聲望號召天下,代表著地方士族對中央強權的反抗。這種反抗雖暫時無力撼動董卓,卻為“群雄討董”埋下伏筆。

盧植的隱退:盧植因反對廢立被免官後“逃隱上穀”,代表著不願妥協也無力反抗者的選擇。他的離去象征著傳統士大夫與中央政權的決裂——當朝廷淪為軍閥工具,“歸隱”便成了保持氣節的最後方式。

這三種選擇,勾勒出亂世中知識分子的困境:妥協者或被利用,反抗者需付代價,隱退者則意味著放棄社會責任,無論選哪條路,都難逃亡亂的裹挾。

權力鞏固的虛偽:拉攏與高壓並舉

董卓並非一味施暴,也懂得用“政治手段”鞏固權力:

平反黨錮:“追理陳蕃、竇武及諸黨人,悉複其爵位”,此舉旨在拉攏士大夫群體尤其是與黨錮相關的家族),洗刷自身“逆臣”形象。但這種“平反”出自權臣之手,而非朝廷共識,更像一場精心設計的政治表演。

封官許願:任命劉虞為大司馬、楊彪為司空、黃琬為司徒,看似延續舊製,實則是用高官厚祿收買人心。這些官員雖身居高位,卻無實權,淪為董卓操控的傀儡。

填補權力真空:“除公卿以下子弟為郎,以補宦官之職”,既是重建宮廷秩序,也是將士族子弟納入監控範圍,防止宦官集團覆滅後的權力真空被他人利用。

這些手段雖暫時穩定了局麵,卻無法掩蓋“武力奪權”的本質。當董卓同時進行“平反黨錮”與“鴆殺太後”時,其行為的矛盾性已暴露無遺:他試圖用傳統規則包裝強權,卻又不斷破壞規則,這種撕裂隻會加劇社會的不信任。

結語:從“漢廷”到“軍政府”的質變

這段曆史的核心是“質變”——董卓的廢立不是簡單的權力更迭,而是統治邏輯的徹底改變:

權力來源從“宗法傳承”變為“武力征服”;

統治基礎從“士大夫共識”變為“軍閥威權”;

社會秩序從“禮法約束”變為“暴力威懾”。

蔡邕的“三日周曆三台”、袁紹的“橫揖而出”、盧植的“逃隱上穀”,都是這場質變中的個體反應。而董卓對陳蕃、竇武的平反,更像是一種諷刺:黨錮之禍中士大夫們用生命扞衛的原則,最終由一個軍閥用強權“實現”,這本身就宣告了傳統政治的破產。

從這一刻起,“漢”隻是一個名義上的符號,真正的遊戲規則已變為“誰的兵多,誰的話就有理”。接下來的“群雄討董”與三國分裂,不過是這場質變的自然結果——當強權突破了所有底線,天下隻會陷入“以暴製暴”的循環,直到新的秩序在廢墟上重建。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快穿:笨蛋美人拯救世界 快穿之哼!糯糯才不是孟婆家的呢 奧特:我靠模擬成就至高 重生65,靠打獵,我把妻女寵上了天 星海於你 櫻盛時分 快穿攻略:點滿男主的撒嬌技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