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漢紀五十五 孝獻皇帝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357章 漢紀五十五 孝獻皇帝戊

第357章 漢紀五十五 孝獻皇帝戊(1 / 1)

漢紀五十五,從公元199年己卯年)到公元200年庚辰年),一共二年。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己卯年)

春天,三月,黑山軍首領張燕和公孫續帶著十萬大軍,分三路去救公孫瓚。還沒趕到,公孫瓚就偷偷派使者送信給公孫續,讓他帶領五千精銳騎兵埋伏在城北的低濕之地,看到起火就作為信號,公孫瓚準備從城裡殺出去接應。結果袁紹的偵察兵截獲了這封信,按照約定的時間點火。公孫瓚以為救兵到了,就出城迎戰。沒想到袁紹設下埋伏,公孫瓚被打得大敗,隻能又退回城裡堅守。

袁紹派人挖地道,挖到公孫瓚城樓的下麵,用木柱撐住,估計地道挖到城樓一半的時候,就把木柱燒斷,城樓隨即倒塌,就這樣逐漸逼近公孫瓚所在的中京。公孫瓚自己覺得肯定沒活路了,就把姐妹、妻子兒女都勒死,然後放火自焚。袁紹趕忙派兵登上城樓,把公孫瓚殺了。田楷也在這場戰事中戰死。關靖感歎道:“之前要是不阻攔將軍公孫瓚)突圍,說不定還有轉機。我聽說君子讓彆人陷入危險,自己也得同擔患難,我哪能獨自偷生呢!”說完就策馬衝入袁紹軍中,戰死了。公孫續則被屠各部落的人殺死。

漁陽人田豫勸太守鮮於輔說:“曹操奉天子的命令來號令諸侯,最終肯定能平定天下,咱們應該早點歸附他。”鮮於輔聽了,就帶著手下人聽從朝廷的命令。朝廷下詔任命鮮於輔為建忠將軍,都督幽州六郡。

當初,烏桓王丘力居去世,他兒子樓班年紀小,侄子蹋頓有軍事謀略,就接替他成為首領,統領上穀大人難樓、遼東大人蘇仆延、右北平大人烏延等人。袁紹攻打公孫瓚的時候,蹋頓帶領烏桓人幫忙。公孫瓚被滅後,袁紹按照朝廷的製度,賜給蹋頓、難樓、蘇仆延、烏延等人單於的印綬。又因為閻柔深得烏桓人心,就對他加以籠絡安撫,以穩定北方邊境。後來難樓、蘇仆延尊奉樓班為單於,蹋頓為烏桓王,但實際上還是蹋頓掌握著大權,負責出謀劃策。

眭固駐軍在射犬。夏天,四月,曹操進軍到黃河邊,派將軍史渙、曹仁渡河去攻打眭固。曹仁是曹操的堂弟。眭固親自帶兵往北去袁紹那兒求救,在犬城和史渙、曹仁碰上了,史渙、曹仁把眭固殺了。曹操隨後渡過黃河,包圍了射犬。射犬的守軍投降,曹操就把軍隊撤回到敖倉。

當初,曹操在兗州的時候舉薦魏種為孝廉。後來兗州發生叛亂,曹操說:“隻有魏種肯定不會拋棄我。”等聽說魏種也跑了,曹操生氣地說:“魏種這小子,除非他往南逃到越地,往北逃到胡地,不然我絕不放過他!”攻下射犬,活捉魏種後,曹操又說:“就因為他有才能啊!”說完就解開他的綁繩,任用他為河內太守,把河北的事務交給他處理。

朝廷任命衛將軍董承為車騎將軍。

袁術稱帝以後,生活更加奢侈荒淫,他的姬妾有幾百人,個個都穿著綾羅綢緞,吃膩了精米魚肉,可下麵的老百姓卻饑寒交迫,他也不管不顧。沒多久,錢財物資就用光了,自己都快維持不下去了。沒辦法,他隻好燒掉宮殿,跑到灊山投奔他的部下陳簡、雷薄,結果又被陳簡等人拒絕接納,這下可徹底陷入絕境了,手下的士兵紛紛逃走,他又憂愁又煩悶,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他派使者把皇帝的尊號歸還給堂兄袁紹,說:“漢室早就失去天命了!袁氏承受天命,應當稱王,各種祥瑞都很明顯。現在您擁有四個州,百姓上百萬,我鄭重地把稱帝的使命交給您,您就承擔起來吧!”

袁譚從青州來迎接袁術,打算從下邳北邊經過。曹操派劉備和將軍清河人朱靈去半路攔截,袁術過不去,隻好又退回壽春。六月,袁術走到江亭,坐在竹席編的床上歎息道:“我袁術怎麼落到這步田地啊!”由於又氣又急,他得了重病,吐血而死。袁術的堂弟袁胤害怕曹操,不敢在壽春待著,就帶著部下護送袁術的靈柩,以及袁術的妻子兒女,跑到皖城投靠廬江太守劉勳。原廣陵太守徐璆得到了傳國玉璽,把它獻給了朝廷。

袁紹打敗公孫瓚以後,心裡越來越驕傲,給朝廷進貢的東西也越來越少。主簿耿包偷偷跟袁紹說,您應該順應天命和人心,稱帝即位。袁紹就把耿包說的事給軍府的人看。下屬們都說耿包這是妖言惑眾,太荒謬了,應該殺了他。袁紹沒辦法,為了給自己開脫,就把耿包殺了。

袁紹挑選了十萬精兵、一萬騎兵,打算去攻打許縣。沮授勸他說:“最近討伐公孫瓚,軍隊出征好幾年了,百姓疲憊不堪,倉庫裡也沒有積蓄,現在還不是動兵的時候。咱們應該先鼓勵百姓務農,讓百姓休養生息,先派使者把勝利的消息報告給天子。要是使者過不去,就上表說曹操阻隔了我們向天子進貢的道路,然後咱們進兵駐紮在黎陽,逐漸經營黃河南岸,多造些戰船,修繕武器裝備,再派精銳騎兵去騷擾曹操的邊境,讓他們不得安寧,咱們則以逸待勞。這樣,就能穩穩地取得勝利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郭圖、審配卻說:“以您的英明神武,率領河朔的強大兵力去討伐曹操,就像翻轉手掌一樣容易,何必這麼麻煩!”沮授說:“拯救亂世、討伐暴君的軍隊,叫做義兵;倚仗人多勢眾、強大兵力的,叫做驕兵。正義之師無敵,驕兵則最先滅亡。曹操奉天子的命令來號令天下,現在咱們舉兵南下,從道義上就說不過去。而且決定勝負的謀略,並不在於兵力的強弱。曹操法令嚴明,士兵訓練有素,可不是像公孫瓚那樣坐著被動挨打。現在您放棄萬無一失的辦法,卻發動沒有正當理由的戰爭,我真為您感到擔憂!”

郭圖、審配反駁道:“周武王討伐商紂王,不算不義吧。何況咱們是去攻打曹操,怎麼能說沒有正當理由呢?再說以您現在的強大實力,將士們都想奮勇作戰,如果不抓住時機成就大業,就像人們說的,上天給的機會不抓住,反而會遭受災禍,當年越國就是因為抓住時機稱霸,吳國就是因為錯過時機滅亡。監軍沮授)的計策太保守了,不懂把握時機隨機應變。”

袁紹聽了郭圖的話,覺得有道理。郭圖等人趁機詆毀沮授,說:“沮授監管內外事務,威震三軍,如果他的勢力越來越大,怎麼控製得了!臣子和君主權勢相同,就會導致滅亡,這是《黃石公三略》裡忌諱的。而且在外統領軍隊的人,不應該再掌管內部事務。”袁紹聽了,就把沮授統領的軍隊分成三個都督,讓沮授、郭圖、淳於瓊各統領一軍。

騎都尉清河人崔琰勸袁紹說:“天子在許縣,民心都向著順從天子的人,咱們不能去攻打啊!”袁紹根本不聽。

許縣的將領們聽說袁紹要攻打許縣,都很害怕。曹操說:“我了解袁紹的為人,他誌向很大,可腦子不靈光,外表強硬,膽子卻很小,心胸狹窄又沒什麼威嚴,兵雖然多,但指揮調度不明確,將領驕橫,政令又不統一,他土地雖然廣闊,糧食雖然豐富,但這些剛好都給我準備的。”

孔融對荀彧說:“袁紹地盤大,兵力強,田豐、許攸都是有智謀的人,給他出謀劃策;審配、逄紀是忠誠的臣子,為他處理事務;顏良、文醜是勇猛的將領,統領軍隊。恐怕很難戰勝他吧!”荀彧說:“袁紹的兵雖然多,但軍法不整,田豐性格剛直,容易冒犯上級,許攸貪婪,不能好好治理,審配專斷卻沒什麼謀略,逄紀果斷但剛愎自用,這幾個人,勢必不能相容,肯定會發生內亂。顏良、文醜,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一戰就能把他們抓住。”

秋天,八月,曹操進軍黎陽,派臧霸等人帶領精兵進入青州,防守東邊,留下於禁駐紮在黃河邊。九月,曹操回到許縣,分派兵力駐守官渡。

評論

建安四年的曆史舞台上,各路勢力的交鋒與抉擇猶如一盤錯綜複雜的棋局,每一步都牽動著未來的走向。這一年裡,公孫瓚的覆滅、曹操的崛起、袁紹的驕縱以及袁術的敗亡,不僅勾勒出亂世的殘酷圖景,更深刻揭示了領袖格局對勢力興衰的決定性作用。

公孫瓚之敗:戰略短視與剛愎自用的代價

公孫瓚困守孤城時,本有黑山帥張燕與公孫續率領十萬大軍三路救援的機會。然而,他在傳遞軍情時不夠謹慎,密信被袁紹截獲。袁紹巧妙利用這一情報,設下埋伏,以火光為誘餌引公孫瓚出戰,最終使其大敗而歸。此役暴露了公孫瓚在軍事謀略上的不足,他未能充分考慮情報安全的重要性,輕易相信外界信號,缺乏對局勢的冷靜判斷。

更致命的是,在袁紹采用地道戰術攻城,樓櫓逐漸傾倒的危急情況下,公孫瓚不是積極尋求突圍或尋找其他破局之法,而是選擇了極端的方式——縊殺姊妹、妻子後自焚。這種絕望中的毀滅行為,不僅終結了自己的生命,也徹底斷送了勢力存續的可能。相比之下,其部下關靖在臨終前感歎若當初不阻止公孫瓚自行出戰或許還有轉機,並策馬赴敵而死,展現出的忠義與擔當更顯公孫瓚的剛愎自用與懦弱。公孫瓚的失敗,本質上是戰略短視與性格缺陷共同作用的結果,他未能在困境中保持理智,也未能凝聚人心共渡難關。

曹操的用人之道:格局決定氣度,氣度成就事業

曹操在這一年的表現則儘顯其卓越的領袖才能,尤其是在用人方麵的格局令人稱道。當年曹操在兗州舉薦魏種為孝廉,兗州叛亂時,他曾堅信魏種不會背棄自己。但當聽到魏種逃走的消息後,曹操憤怒地表示若魏種不逃到偏遠之地,絕不放過他。然而,當攻下射犬生擒魏種後,曹操卻因欣賞其才能而赦免了他,還任命其為河內太守,將河北事務托付於他。

這種“不念舊惡,唯才是舉”的用人理念,體現了曹操非凡的氣度與遠見。在亂世之中,人才是爭奪天下的關鍵資源,曹操能夠放下個人恩怨,看重人才的實際價值,這使得許多有識之士願意為其效力。相比之下,那些心胸狹隘、對叛將趕儘殺絕的勢力,往往難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最終在競爭中逐漸落後。曹操的用人之道,為其勢力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也為他日後統一北方奠定了人才基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袁紹的驕縱:勝利後的迷失與戰略誤判

袁紹在消滅公孫瓚後,勢力達到頂峰,但他卻因此變得日益驕縱。主簿耿包建議他順應天意稱帝,袁紹雖因僚屬反對而殺耿包以自解,但內心的野心已逐漸膨脹,對朝廷的貢禦變得稀少簡略。這種心態上的變化,直接影響了他的戰略決策。

當他計劃攻打許都時,沮授勸諫指出,連年征戰已使百姓疲敝、倉庫空虛,應先務農息民,遣使向天子獻捷,若受阻再尋找出兵理由,采取漸進式的策略消耗曹操。這一建議極具戰略眼光,既考慮到了自身的實際情況,又注重師出有名的重要性。然而,袁紹卻聽信郭圖、審配的意見,認為憑借自身強大的兵力攻打曹操易如反掌,不顧潛在的風險執意出兵。

更嚴重的是,袁紹因郭圖等人的讒言,對沮授產生猜忌,將其統領的軍隊分為三部分,由沮授、郭圖、淳於瓊各掌一軍。這種削弱核心謀士權力的做法,不僅破壞了軍隊的指揮體係,也寒了忠臣之心。袁紹的驕縱使其喪失了清醒的判斷能力,看不到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也忽視了自身內部存在的問題,為日後官渡之戰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袁術的覆滅:荒淫無道與背離民心的必然結局

袁術稱帝後的表現則完全暴露了其昏庸無能的本質。他稱帝後生活愈發淫侈,擁有數百名姬妾,她們都穿著華麗的絲綢,享用精美的食物,而部下卻饑餓困窘,袁術對此毫不過問。這種不顧百姓死活、隻顧自身享樂的統治方式,必然導致民心離散、眾叛親離。

當資財耗儘無法自立時,袁術先是投奔部曲陳簡、雷薄,卻遭到拒絕,陷入走投無路的境地。他試圖將帝號歸還給袁紹,想借袁紹的勢力苟延殘喘,卻在途中被曹操派遣的劉備和朱靈攔截,最終在江亭憤慨而死。袁術的敗亡是曆史的必然,他違背民心稱帝,又無治國理政之才,隻顧追求奢華生活,失去了立足的根本。他的結局警示後人,脫離群眾、荒淫無道的統治者,無論曾經擁有多大的勢力,最終都難逃覆滅的命運。

建安四年的這些曆史事件,如同一麵鏡子,映照出不同領袖的格局與智慧。公孫瓚的剛愎自用、袁紹的驕縱自負、袁術的荒淫無道,都將各自的勢力推向了衰敗的深淵;而曹操憑借其在用人、戰略等方麵的卓越表現,逐漸在亂世中嶄露頭角。這一年的風雲變幻告訴我們,在激烈的競爭中,領袖的格局、眼光和用人之道,往往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而順應民心、保持清醒、善用人才,才是立足亂世、成就大業的根本所在。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混跡娛樂圈之我是巨星 順應天擇 下輩子換我先說喜歡你 超神:工業克蘇魯不相信外星人 生命體的世界 靖難攻略 主播單手壓ak,震驚了全網 撕夜 被趙王趕走,始皇拜我為丞相 咬夏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