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漢紀五十五 孝獻皇帝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363章 漢紀五十五 孝獻皇帝戊

第363章 漢紀五十五 孝獻皇帝戊(1 / 1)

冀州很多城邑都向曹操投降了。袁紹逃到黎陽北岸,跑到他的將軍蔣義渠營中,拉著蔣義渠的手說:“我把自己的性命就交給你了!”蔣義渠趕忙讓出營帳給袁紹,讓他在這裡發號施令。士兵們聽說袁紹在這兒,漸漸又都歸附過來。

有人對田豐說:“這下你肯定會被袁紹重用啦。”田豐卻搖頭說:“袁公表麵上寬容,實際上心胸狹隘,他不明白我的忠心,我還多次因為直言相勸冒犯他。要是這次打勝仗,他高興了,說不定還能赦免我。可現在打了敗仗,他心裡正窩火,那股子小心眼肯定就冒出來了,我看我是活不成了。”袁紹的士兵們都捶胸頓足地哭著說:“要是田豐在這兒,咱們肯定不會敗得這麼慘。”袁紹對逄紀說:“冀州的人聽說我軍戰敗,肯定都很掛念我。隻有田彆駕之前勸我彆出兵,和彆人想法不一樣,我自己也覺得挺慚愧。”逄紀卻趁機說:“田豐聽說將軍戰敗撤退,拍手大笑,高興自己說對了。”袁紹聽了這話,就對手下的人說:“我沒聽田豐的話,果然被他笑話了。”於是就把田豐給殺了。

一開始,曹操聽說田豐沒跟著袁紹出征,就高興地說:“袁紹這次肯定要敗。”等袁紹大敗而逃,曹操又說:“要是袁紹聽了他那個彆駕的計策,結果還真不好說呢。”

審配的兩個兒子被曹操抓住了,袁紹的將領孟岱就對袁紹說:“審配掌權專政,家族勢力大,兵力又強,而且他兩個兒子在曹操那邊,恐怕他會心懷反意。”郭圖、辛評也覺得是這麼回事。袁紹就打算讓孟岱當監軍,代替審配守鄴城。護軍逄紀向來和審配不和,袁紹就去問他的意見。逄紀說:“審配天性剛直,一直仰慕古人的氣節,肯定不會因為兩個兒子在曹操那邊就做出不義之事。希望您彆懷疑他。”袁紹很驚訝:“你不是討厭他嗎?”逄紀說:“以前的矛盾是私人恩怨,現在說的可是國家大事。”袁紹聽了,說:“說得好!”就沒撤審配的職,審配從此和逄紀的關係反而更好了。袁紹又慢慢把冀州那些背叛他的城邑給平定了。

袁紹這人表麵上寬厚文雅,有風度,喜怒不輕易表現在臉上,但實際上驕傲自負,聽不進彆人的好建議,所以才落得失敗的下場。

冬天,十月辛亥日,有彗星出現在大梁的天空。

廬江太守李術殺了揚州刺史嚴象,廬江的梅乾、雷緒、陳蘭等人也各自聚集了幾萬人,在江淮之間活動。曹操上表推薦沛國的劉馥當揚州刺史。當時揚州隻剩下九江郡還在掌控之中,劉馥單人匹馬來到合肥空城,在這裡建立州府,招攬梅乾、雷緒等人,他們也陸續向劉馥進貢。幾年時間,劉馥的恩德教化廣泛推行,流亡的百姓數以萬計地回來。劉馥於是大規模開展屯田,興修水利設施。官府和百姓都有了積蓄後,他又召集學生,興辦學校。還把城牆修得高高的,儲備了很多木材和石頭,加強作戰和防守的準備。

曹操聽說孫策死了,就想趁著辦喪事的時候去攻打東吳。侍禦史張紘勸他說:“趁著彆人辦喪事去攻打,這不符合自古以來的道義。要是打不贏,就結下仇,丟了和好的機會,不如趁這個機會厚待東吳。”曹操聽了,就上表推薦孫權為討虜將軍,兼任會稽太守。曹操還想讓張紘去輔佐孫權,使孫權歸附朝廷,就任命張紘為會稽東部都尉。

張紘到了東吳,孫權的母親因為孫權年紀小,就把輔佐孫權的事托付給張紘和張昭。張紘儘心儘力,隻要是他知道該做的事,沒有不做的。孫權母親問揚武都尉、會稽人董襲:“江東能保住嗎?”董襲回答說:“江東有山川險要,而且已故的討逆將軍孫策)對百姓有恩德,討虜將軍孫權)繼承基業,無論大小官員都願意效命,張昭主持各項事務,我等充當得力助手,現在正是占儘地利人和的時候,沒什麼可擔心的。”

孫權派張紘去他的任職地,有人因為張紘本來是被北方朝廷任命的官員,就懷疑他的誌向不止於此,孫權卻不把這些話放在心上。

魯肅打算回北方去,周瑜勸住了他,還把魯肅推薦給孫權,說:“魯肅的才能適合輔佐您成就大業,您應該多找些像他這樣的人,一起成就一番事業。”孫權馬上召見魯肅,跟他一聊,特彆高興。等賓客都退下後,孫權單獨把魯肅拉到跟前,同榻對飲,說:“現在漢室危急,我想建立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功業,你有什麼辦法輔佐我呢?”魯肅說:“以前漢高祖想尊崇侍奉義帝,卻沒能做到,就是因為項羽從中作梗。現在的曹操,就像以前的項羽,將軍您怎麼能成為齊桓公、晉文公呢!依我看,漢室不可能複興了,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除掉。為將軍您考慮,隻有先保住江東,觀望天下局勢的變化。要是趕上北方曹操忙著處理其他事務,咱們就去剿滅黃祖,進而攻打劉表,占據整個長江流域,這可是成就帝王大業的基礎啊。”孫權說:“我現在隻是想在這一方儘力,希望能輔佐漢室,你說的這些我還沒考慮到呢。”張昭卻詆毀魯肅,說他年輕不懂事,做事粗疏,孫權卻更加看重魯肅,賞賜給他很多財物,魯肅一下子變得和以前一樣富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孫權把那些兵力少、待遇低的小將的隊伍合並起來。彆部司馬、汝南人呂蒙,軍隊軍容整齊,士兵訓練有素。孫權特彆高興,給他增加了兵力,對他十分寵信。功曹駱統勸孫權要尊重賢才,結交士人,經常思考得失,在犒賞賞賜的時候,要讓每個人都單獨進來,問問他們生活起居的情況,表達關心,引導他們說話,了解他們的誌向和興趣。孫權采納了他的建議。駱統是駱俊的兒子。

廬陵太守孫輔擔心孫權守不住江東,就偷偷派人給曹操送信,叫曹操來。送信的人把這事告訴了孫權,孫權把孫輔身邊親近的人都殺了,把他的部隊拆分,把孫輔遷到東邊安置。曹操下詔書征召華歆,讓他擔任議郎,參與司空府的軍事事務。

廬江太守李術不願意服從孫權,還收留了很多孫權這邊逃跑叛變的人。孫權把這些情況告訴曹操,說:“以前嚴刺史是被您任用的,卻被李術害死了,他如此肆意妄為,實在無道,應該趕緊把他滅了。現在李術肯定又會花言巧語地向您求救。您身負重任,天下人都看著呢,希望您下令給相關官員,彆再聽他那套。”說完就出兵到皖城攻打李術。李術向曹操求救,曹操沒理他。孫權於是血洗皖城,砍下李術的腦袋示眾,還把他的兩萬多部下遷走。

劉表攻打張羨,打了好幾年都沒打下來。曹操當時正和袁紹對峙,沒時間去救張羨。後來張羨病死了,長沙人又擁立他的兒子張懌。劉表接著攻打張懌以及零陵、桂陽,把這些地方都平定了。這下劉表的地盤方圓幾千裡,軍隊十多萬,他就不再向朝廷進貢,還舉行祭祀天地的儀式,日常生活的穿戴用度,都仿照皇帝的規格。

張魯覺得劉璋昏庸懦弱,就不再聽從他的命令,還襲擊彆部司馬張修,把他殺了,吞並了他的人馬。劉璋很生氣,殺了張魯的母親和弟弟,張魯就占據漢中,和劉璋成了敵人。劉璋派中郎將龐羲去攻打張魯,沒打贏。劉璋就讓龐羲當巴郡太守,駐紮在閬中抵禦張魯。龐羲擅自召集漢昌的賨民當兵,有人在劉璋麵前說龐羲的壞話,劉璋就開始懷疑他。趙韙多次勸諫劉璋,劉璋不聽,趙韙心裡也很惱火。

當初,南陽和三輔地區有幾萬戶百姓流入益州,劉焉把他們都收編為軍隊,叫東州兵。劉璋性格寬厚軟弱,沒什麼威嚴和謀略,東州兵經常侵犯欺壓當地百姓,劉璋也管不住。趙韙向來很得人心,就借著益州當地士人和百姓的怨恨,發動叛亂,帶著幾萬人攻打劉璋。他還送了很多財物給荊州,和荊州聯合。蜀郡、廣漢、犍為等地都響應趙韙。

評論

這段史料聚焦於官渡之戰後漢末群雄的動態與命運轉折,既展現了權力博弈的殘酷,也揭示了性格對成敗的深刻影響,更勾勒出亂世中各方勢力的生存策略與格局演變。

袁紹集團的潰敗與內耗:性格悲劇的必然

官渡戰敗後,袁紹集團陷入了“兵敗猜忌內鬥進一步衰敗”的惡性循環,而這一切的根源在於袁紹自身的性格缺陷。他表麵寬和雅量,實則“性矜愎自高,短於從善”,這種性格在戰敗後的表現尤為致命。

田豐之死堪稱典型悲劇。戰前田豐以“至言迕之”,精準預判了出戰的風險;戰敗後,袁紹本有反思“吾亦慚之”,卻因逢紀的構陷“豐拊手大笑”而惱羞成怒,最終誅殺田豐。這一事件不僅暴露了袁紹“貌寬而內忌”的本性,更讓河北集團失去了重要的戰略智囊。正如袁紹軍士所言“向令田豐在此,必不至於敗”,田豐之死既是個人悲劇,更是袁紹集團自毀長城的象征。曹操對田豐的評價“向使紹用其彆駕計,尚未可知也”,從側麵印證了袁紹“短於從善”的致命弱點。

而審配與逢紀的關係轉折,則在黑暗中透出一絲亮色。逢紀雖與審配素有私怨,但在孟岱、郭圖等人構陷審配時,卻能以國事為重,直言“先所爭者,私情也;今所陳者,國事也”,最終保住了審配。這種超越私怨的理性,在袁紹集團的內耗中顯得尤為珍貴,也讓袁紹暫時穩住了鄴城根基。但這種偶然的理性閃光,終究無法彌補袁紹集團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問題——領導者的剛愎自用與核心團隊的信任缺失。

曹操集團的戰略布局:穩健擴張與政治手腕

相較於袁紹的頹勢,曹操在官渡之戰後展現出清晰的戰略頭腦與成熟的政治手腕,通過“軍事打擊+政治拉攏+製度建設”多管齊下,鞏固並擴張勢力範圍。

在揚州的經營上,曹操任命劉馥為刺史,以合肥為據點展開建設。劉馥單馬入空城,通過“招懷流民、廣屯田、興陂堨、立學校”等舉措,數年之內使揚州從“獨有九江”的殘破局麵,發展為“流民歸者以萬數”的穩固地盤。這種“恩化大行”的治理模式,與單純的軍事征服形成鮮明對比,為曹操集團提供了穩定的後方與經濟支撐,體現了曹操在根據地建設上的長遠眼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在處理江東事務時,曹操的政治手腕更為凸顯。麵對孫策死後的江東局勢,他采納張紘建議,表孫權為討虜將軍,既避免了“乘人之喪”的道義指責,又以名義上的冊封爭取緩衝空間。在孫權攻李術時,曹操拒絕李術的求救,默許孫權擴張,既借孫權之手清除了不聽話的地方勢力,又維持了對江東的間接影響力,展現出“以夷製夷”的政治智慧。同時,征召華歆入朝,則是將地方精英納入中央體係,削弱地方割據基礎的典型手段。

江東孫氏的內部整合:權力鞏固與危機應對

孫權在繼承孫策基業後,麵臨著內憂外患的雙重挑戰,但其通過果斷手段與策略調整,逐步鞏固了江東統治。

對內,孫權展現出強硬的權力掌控力:嚴懲私通曹操的孫輔,“悉斬其親近,分其部曲”;強攻皖城誅殺李術,“屠其城,梟術首”,以鐵血手段震懾內部不穩定因素。同時,他又能采納駱統建議,通過“尊賢接士、問其燥濕、誘諭使言”等方式拉攏人心,提拔呂蒙等有能將領,形成“賞罰分明、恩威並施”的治理風格。魯肅的“江東王業論”雖被孫權表麵否定,實則成為江東集團的長期戰略藍圖,體現了年輕統治者在理想與現實間的平衡藝術。

但江東的整合並非一帆風順。孫輔的背叛、李術的叛亂,暴露出部分勢力對孫權的不信任;張昭對魯肅的質疑,則反映了元老派與新銳派的理念衝突。孫權通過“斬叛立威+納諫用賢”的組合拳,逐步化解內部矛盾,為江東的長期割據奠定基礎。其處理李術時“先告曹操、再舉兵攻伐”的操作,既借中央權威孤立對手,又避免了與曹操的直接衝突,展現出超越年齡的政治成熟。

南方勢力的動態:劉表的局限與張魯的崛起

在中原與江東之外,南方的劉表與益州的張魯、劉璋也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軌跡,揭示了地方割據勢力的局限性。

劉表在平定張羨叛亂後,雖坐擁“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的龐大勢力,卻陷入了“僭擬乘輿”的虛浮中。他既無進取中原之誌,又未能有效整合內部資源,滿足於當“荊州土皇帝”,最終淪為曹操與孫權夾縫中的被動存在。這種“守成有餘、開拓不足”的格局,使其雖能一時強盛,卻終究無法在亂世中爭奪霸權。

益州則陷入“內憂外患”的困境。張魯因劉璋暗懦而獨立,殺張修並其眾,與劉璋反目;劉璋既不能約束東州兵對舊民的侵暴,又猜忌功臣龐羲,導致趙韙以“士民之怨”發動叛亂。這種“主弱臣疑、民怨沸騰”的局麵,為後來劉備入蜀埋下伏筆。劉璋的“寬柔無威略”與袁紹的“矜愎自高”雖性格迥異,卻殊途同歸——都因領導者的能力缺陷,使集團陷入內部分裂與外部威脅的雙重危機。

亂世啟示:性格、製度與格局的較量

這段曆史深刻揭示了亂世競爭的核心邏輯:領導者的性格決定決策質量,製度建設決定發展潛力,戰略格局決定最終命運。

袁紹的失敗,本質是性格的失敗——剛愎自用導致戰略失誤,猜忌心重導致人才流失,最終在優勢局麵下崩盤;曹操的成功,則在於其“知人善任、戰略清晰、文武並用”的綜合能力,既能在軍事上擊敗強敵,又能在治理上紮根立足;孫權的崛起,印證了“亂世需鐵腕,治世靠仁心”的辯證法則,以強硬手段穩定權力,以恩威並施凝聚人心。

而劉表、劉璋的局限則說明:在天下分崩的亂世中,“守成”本身就是一種失敗。沒有清晰的戰略目標、有效的製度建設與強大的執行力,再龐大的地盤與兵力,也終將淪為他人的嫁衣。這段曆史中的人物命運與勢力興衰,為後世提供了永恒的啟示:權力的競爭,終究是人的競爭;而人的競爭,終究是格局與品格的競爭。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一拳轟穿避難所 大秦:開局救始皇,手握人皇幡鎮天下 嬌嬌小撩精太軟,糙漢頂不住了 快穿:禁欲教官掐腰陪我玩轉三界 靈未央 鬥羅:收徒成神從截胡朱竹清開始 冒充太傅寡嫂後,他硬要兼祧兩房 攻略男配的正確方法 封界 靈墨踏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