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漢紀五十六 孝獻皇帝己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366章 漢紀五十六 孝獻皇帝己

第366章 漢紀五十六 孝獻皇帝己(1 / 1)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癸未年)

春天,二月,曹操攻打黎陽,在城下和袁譚、袁尚交戰,袁譚和袁尚戰敗逃走,退回鄴城。夏天,四月,曹操追到鄴城,收割了那裡的麥子。將領們都想乘勝直接攻打鄴城,郭嘉卻說:“袁紹生前寵愛這兩個兒子,一直沒確定該立誰當繼承人。現在他倆權力相當,各自都有一幫擁護的人。咱們逼得太緊,他們就會抱團互相扶持;要是鬆一鬆,他們就會為了爭權產生矛盾。不如咱們往南進軍荊州,等著他們內部起變化,等變化發生了再攻打,就能一下子搞定。”曹操說:“好主意!”五月,曹操回到許縣,留下將領賈信駐守黎陽。

袁譚對袁尚說:“之前我打敗仗,就是因為鎧甲不夠精良。現在曹操的軍隊退走了,他們都想著回家,趁他們還沒渡過黃河,咱們出兵突襲,肯定能把他們打得大敗,這個機會可不能錯過。”袁尚心裡懷疑,既沒給袁譚增兵,也沒給他換好鎧甲。袁譚氣壞了,郭圖和辛評趁機對袁譚說:“當初讓先公把您過繼給兄長,讓您離開冀州,這都是審配出的主意。”袁譚聽了,立刻帶兵攻打袁尚,在鄴城外打了起來。結果袁譚戰敗,帶兵退回南皮。彆駕、北海人王修帶著官吏和百姓從青州趕來救袁譚。袁譚還想回頭再去攻打袁尚,王修勸他說:“兄弟就像人的左右手。就好比一個人要打架,卻先砍斷自己右手,還說‘我肯定能贏’,這怎麼可能呢?拋棄兄弟不親近,天下還有誰會跟你親近!那些說壞話的人挑撥你們兄弟關係,就是為了一時的利益,希望您彆聽他們的。要是您能殺幾個這種奸臣,和兄弟重歸於好,一起抵禦外敵,那就能在天下暢行無阻了。”袁譚根本不聽。

袁譚的部將劉詢在漯陰起兵反叛袁譚,各個城池紛紛響應。袁譚歎息說:“現在整個州都反叛我了,難道是我德行不夠嗎?”王修說:“東萊太守管統,雖然在海邊偏遠之地,但這個人不會反叛,肯定會來幫您。”十幾天後,管統果然拋下妻子兒女來投奔袁譚,他的妻子兒女都被賊人殺害。袁譚就讓管統當了樂安太守。

秋天,八月,曹操出兵攻打劉表,軍隊駐紮在西平。

袁尚親自帶兵攻打袁譚,把袁譚打得大敗。袁譚逃到平原,據城堅守。袁尚圍攻得很猛烈,袁譚沒辦法,隻好派辛評的弟弟辛毘到曹操那裡求救。劉表寫信勸袁譚說:“君子遇到危難不會去投靠敵人,就算和人絕交也不會說難聽的話,更何況你們是忘了先人的仇恨,拋棄親戚間的情誼,這會成為千秋萬代的教訓,讓同盟的人都感到羞恥啊!要是袁尚對兄長不恭敬,您作為仁德之人,應該放下架子,委屈自己,以成就大事為重。等事情平定了,再讓天下人來評判是非曲直,這不是很高尚的道義嗎?”劉表又給袁尚寫信說:“金、木、水、火這些元素,要剛柔相互配合,才能達到和諧,為百姓所用。現在袁譚性情急躁,分不清是非。您度量大,寬容有餘,應該以大容小,包容他的不足。先一起除掉曹操,了卻先公的遺恨,等事情解決了,再商量誰對誰錯,這不挺好嗎?要是你們執迷不悟,連少數民族都會嘲笑你們,更何況咱們這些同盟,又怎麼還能齊心協力為你們效力呢?這就像韓盧和東郭逡互相爭鬥,最後讓農夫撿了便宜啊。”袁譚和袁尚都不聽劉表的勸。

辛毘到西平見到曹操,轉達了袁譚求救的意思。曹操手下很多人覺得劉表勢力強大,應該先平定劉表,袁譚和袁尚不值得擔憂。荀攸卻分析說:“現在天下大亂,劉表卻坐守在江、漢之間,一看就知道他沒有爭奪天下的誌向。袁氏占據四個州的地盤,軍隊幾十萬,袁紹生前因為寬厚贏得了民心。要是他這兩個兒子能和睦相處,守住這份家業,那天下的戰亂就沒個頭。現在他倆鬨矛盾,勢不兩立,如果一方吞並了另一方,力量就集中了,到時候再想對付就難了。趁他們內亂的時候拿下他們,天下就平定了,這個機會不能錯過。”曹操覺得荀攸說得有道理,就聽從了他的建議。

過了幾天,曹操又想先去平定荊州,讓袁譚和袁尚先互相消耗。辛毘觀察曹操的臉色,察覺到他想法有變,就把這事告訴了郭嘉。郭嘉又去勸曹操,曹操就問辛毘:“袁譚這人可信嗎?袁尚肯定能被打敗嗎?”辛毘回答說:“您不用管袁譚是真心還是假意,隻需要考慮當前的形勢。袁氏兄弟本來是自相殘殺,他們覺得彆人插不上手,都認為天下能由自己平定。現在袁譚向您求救,這就說明他沒辦法了。袁尚眼看袁譚被困,卻不能拿下他,這說明袁尚也沒多少力氣了。他們在外麵打仗失敗,內部又誅殺謀臣,兄弟之間互相猜忌爭鬥,把一個國家分成兩半。連年打仗,將士們的鎧甲頭盔上都生了虱子,再加上旱災和蝗災,饑荒也跟著來了。上天降災,下麵民生艱難,不管是聰明的還是愚笨的老百姓,都知道袁氏已經到了土崩瓦解的時候,這正是老天要滅亡袁尚啊。現在您去攻打鄴城,如果袁尚不回救,鄴城就守不住;他要是回救,袁譚就會在後麵追擊。憑您的威望,對付陷入困境的敵人,打擊疲憊不堪的賊寇,就像狂風掃落葉一樣容易。這是老天把袁尚送到您手裡,您不抓住機會,反而去攻打荊州,荊州現在富足安樂,沒有內亂可乘之機。仲虺說過,‘奪取混亂之國,侵侮將亡之國’。現在袁譚和袁尚不考慮長遠戰略,反而在內部互相算計,這就是混亂;老百姓在家沒飯吃,出門沒乾糧,這就是要滅亡的跡象。他們現在朝不保夕,百姓性命都難以維係,您要是不趁機安撫,還想等以後。萬一以後他們醒悟過來,改正錯誤,修養德行,您就失去用兵的好時機了。現在趁著袁譚求救去安撫他,這是最大的好處。而且天下的敵人,沒有比河北的袁氏更強大的了,河北平定了,咱們的軍隊就更強大,天下都會為之震動。”曹操說:“說得好!”於是答應了袁譚的求救。冬天,十月,曹操到達黎陽。袁尚聽說曹操渡過黃河,就放棄圍攻平原,回師鄴城。袁尚的部將呂曠、高翔背叛他,歸附了曹操,袁譚又偷偷刻了將軍印,送給呂曠和高翔。曹操知道袁譚耍心眼,為了穩住他,就給兒子曹整聘了袁譚的女兒,然後帶兵回去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孫權往西攻打黃祖,打敗了黃祖的水軍,隻是城池還沒攻下,這時山裡的賊寇又鬨事了。孫權隻好回軍,路過豫章,派征虜中郎將呂範去平定鄱陽、會稽,蕩寇中郎將程普去征討樂安,建昌都尉太史慈兼任海昏縣令,讓彆部司馬黃蓋、韓當、周泰、呂蒙等人分彆駐守重要縣的縣令、縣長之位,去討伐山越,把這些地方都平定了。建安、漢興、南平的百姓作亂,各自聚集了一萬多人,孫權派南部都尉、會稽人賀齊去征討,把叛亂都平定了,重新設立縣邑,挑選出一萬士兵。孫權任命賀齊為平東校尉。

評論

建安八年的曆史片段,如同一幅濃縮的亂世畫卷,將三國初期的權力博弈、人性掙紮與戰略智慧展現得淋漓儘致。這一年的風雲變幻,不僅深刻影響了袁氏集團的命運走向,更成為曹操統一北方進程中的關鍵節點,其中蘊含的政治邏輯與人性規律至今仍發人深省。

戰略博弈:曹操集團的精準布局

曹操在黎陽擊敗袁譚、袁尚後,麵臨著乘勝追擊還是暫緩攻勢的戰略抉擇。郭嘉提出的“緩攻待變”策略,堪稱洞察人性弱點的經典決策。他精準把握袁紹死後二子“權力相侔、各有黨與”的權力格局,預見“急之則相保,緩之則爭心生”的必然結局,為曹操提供了以靜製動的戰略藍圖。這一決策跳出了“乘勝追擊”的常規思維,將政治分化置於軍事打擊之上,體現了三國時期“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高級謀略。

當曹操轉向荊州時,局勢果然如郭嘉所料。袁譚、袁尚的兄弟反目,本質上是權力繼承矛盾的總爆發。袁紹生前“莫適立也”的猶豫,為兄弟相殘埋下伏筆,而郭圖、辛評等謀士的挑唆,則成為衝突的催化劑。這場內鬥不僅消耗了袁氏集團的核心力量,更暴露了其內部缺乏凝聚力的致命缺陷。

人性掙紮:兄弟相殘的悲劇內核

袁譚與袁尚的兄弟鬩牆,是這段曆史中最令人唏噓的篇章。王修“兄弟者,左右手也”的勸諫,以樸素的比喻揭示了親情對於政治聯盟的基石作用,卻未能喚醒沉迷權力鬥爭的袁譚。袁譚在“舉州皆叛”時的自我懷疑,以及對管統忠誠的意外,形成了對人性複雜性的深刻注解——亂世之中,背叛或許常見,但總有堅守道義者,這正是支撐人心的微光。

劉表的勸和書信,雖未奏效,卻留下了“交絕不出惡聲”的君子準則,與二袁的“忘先人之仇,棄親戚之好”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道德底線在權力遊戲中的脆弱與珍貴。而辛毗對曹操的進言,從“取亂侮亡”的政治哲學高度,剖析了袁氏集團“內相圖”的亂局與“民無食”的亡兆,將軍事決策與天道人心相結合,展現了三國時期政治智慧的深度。

曆史啟示:時勢與抉擇的交織

建安八年的諸多事件,本質上是“時勢”與“抉擇”的互動結果。曹操的成功,在於他能審時度勢,在郭嘉、荀攸、辛毗等謀士的輔佐下,做出符合戰略邏輯的選擇;而袁氏的敗亡,則源於內部決策的短視與人性弱點的失控。呂曠、高翔的叛逃與管統的忠誠,譚尚的相殘與曹操的聯姻安撫,構成了亂世中生存法則的多重麵相——實力固然重要,但對人心向背的洞察、對戰略時機的把握,往往更具決定性。

這段曆史也揭示了權力繼承的重要性:袁紹未能妥善解決繼承人問題,導致集團分裂;而曹操通過“為子整娉譚女”的政治聯姻,暫時穩定局勢,展現了成熟的政治手腕。同時,“河北平則天下震”的判斷,點明了地理戰略的關鍵——控製河北這一核心區域,是統一天下的基礎,這一戰略眼光最終指引曹操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建安八年的風雲變幻,如同一麵鏡子,映照出亂世中人性的光明與幽暗、謀略的高明與短視。在權力的漩渦中,每一個抉擇都牽動著命運的走向,而那些基於人性洞察與長遠戰略的決策,終將在曆史長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記。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 重生後撲到權臣懷裡哭,他紅溫了 朕,廢物皇帝,開局直升陸地神仙! 盜墓:滿級黎簇重回新手村 灼灼沉溺 於他懷中輕顫 不中了!八零禁欲新廠長是我前夫 一拳轟穿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