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九年公元204年,甲申年)
春天,正月,曹操帶兵渡過黃河,堵住淇水,讓它流入白溝,以便打通運糧的通道。
二月,袁尚又跑到平原去攻打袁譚,留下他的將領審配、蘇由守鄴城。曹操進軍到洹水,蘇由想當曹操的內應,結果計劃泄露,隻好出城投奔曹操。曹操接著進軍到鄴城,又是堆土山,又是挖地道,猛攻鄴城。袁尚的武安縣長尹楷駐守在毛城,負責連通上黨郡的糧道。夏天,四月,曹操留下曹洪繼續攻打鄴城,自己帶兵去打尹楷,打敗尹楷後就回來了。之後,曹操又去邯鄲攻打袁尚的將領沮鵠,順利拿下邯鄲。易陽縣令韓範、涉縣縣長梁岐,都帶著全縣投降了曹操。徐晃對曹操說:“袁譚和袁尚還沒徹底打敗,那些還沒被攻下的城池都在觀望呢,咱們應該表彰賞賜這兩個縣,給其他城看看。”曹操覺得有道理,就賜給韓範、梁岐關內侯的爵位。黑山賊的首領張燕派使者來表示願意幫忙,曹操封他為平北將軍。
五月,曹操放棄土山和地道戰術,而是挖壕溝把鄴城圍起來,壕溝周長四十裡。剛開始挖得很淺,看起來好像很容易就能跨過去。審配看到後,還笑話曹操,也不派兵出來爭奪有利地形。結果曹操趁夜把壕溝加深加寬,有兩丈深,還引來漳河水灌進城裡,城裡餓死的人超過一半。
秋天,七月,袁尚帶著一萬多兵馬回來救援鄴城。還沒到鄴城,他想先讓審配知道外麵的動靜,就先派主簿、巨鹿人李孚進城通報。李孚砍了根問事用的木杖,係在馬邊,自己頭戴平上幘,帶著三個騎兵,傍晚的時候到了鄴城邊。他自稱是都督,沿著北邊的包圍圈,順著標記向東走,一路上不停地嗬斥守圍的士兵,根據過錯大小對他們進行懲罰。就這樣,李孚順利穿過曹操的營地,來到南邊的包圍圈,到了章門,他又裝作很生氣地斥責守圍的人,還把他們捆綁起來。接著,他打開包圍圈的一處,騎馬衝到城下,大聲呼喊城上的人,城上的人用繩子把他拉了進去。審配等人見到李孚,又悲又喜,城上的士兵都歡呼萬歲。守圍的士兵把這情況報告給曹操,曹操笑著說:“他不光能進去,還會再出來呢。”李孚知道城外的包圍圈越來越緊,沒辦法再冒險出去,就建議審配把城裡的老弱病殘都放出去,節省糧食。夜裡,他們挑選出幾千人,讓這些人都拿著白旗,從三個門一起出去投降。李孚又帶著三個騎兵,換上投降者的衣服,跟著那些投降的人在夜裡出城,成功突圍離開了。
袁尚的援兵到了之後,曹操的將領們都覺得:“這是回救的軍隊,人人都會為了活命拚命,咱們不如先避開。”曹操說:“要是袁尚從大道來,咱們就避開;要是他沿著西山來,那他就會被咱們活捉。”結果袁尚真的沿著西山來了,向東到了陽平亭,離鄴城十七裡的地方,靠著滏水紮營。夜裡,袁尚點火向城裡示意,城裡也點火回應。審配帶兵從城北出城,想和袁尚一起衝破包圍圈。曹操迎麵攻擊,審配戰敗退回城裡,袁尚也被打敗逃走,在曲漳紮營,曹操緊接著就包圍了袁尚。包圍圈還沒完全合攏,袁尚害怕了,派使者來請求投降,曹操不答應,反而把包圍圈圍得更緊。袁尚趁夜逃跑,退守祁山,曹操又追上去包圍了他。袁尚的將領馬延、張顗等人在陣前投降,袁尚的軍隊徹底崩潰,他隻好逃到中山。曹操繳獲了袁尚的所有輜重,還得到他的印綬、符節和衣物,把這些展示給城裡的人看,城裡的人心立刻就散了。審配卻對手下的士兵說:“大家堅守,拚死一戰!曹操的軍隊已經疲憊不堪了,幽州的援兵馬上就到,還怕沒有主公嗎!”曹操出來巡視包圍圈的時候,審配埋伏好弓弩手射他,差一點就射中了。審配哥哥的兒子審榮是東門校尉,八月戊寅日,審榮夜裡打開城門,放曹操的軍隊進城。審配在城裡抵抗,被曹操的士兵活捉。辛評一家被關在鄴城的監獄裡,辛毗趕緊跑去想救他們,結果都已經被審配殺了。曹操的士兵把審配押到營帳前,辛毗拿著馬鞭抽打審配的頭,罵道:“你這奴才,今天你可真要死了!”審配瞪著他說:“你這狗東西,就是因為你們這些人,我冀州才失守,真恨不得殺了你!你以為今天你就能決定我的生死嗎?”過了一會兒,曹操來見審配,對他說:“以前我巡視包圍圈的時候,你放的箭可真不少啊!”審配回答:“我還嫌放得少了呢!”曹操說:“你對袁氏忠心耿耿,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曹操本來想饒審配一命。但審配慷慨激昂,始終不屈服,也不討饒,而辛毗等人又在一旁哭個不停,曹操最後還是把審配殺了。冀州人張子謙之前就投降了曹操,他向來和審配關係不好,這時笑著對審配說:“正南審配字正南),你現在怎麼樣,比得上我嗎?”審配大聲嗬斥道:“你是個投降的俘虜,我審配是忠臣。我就算死,也不會羨慕你活著!”臨刑前,審配還大聲喝令行刑的人讓他麵朝北方,說:“我的主公在北邊!”曹操隨後親自到袁紹墓前祭祀,痛哭流涕。他還去慰問了袁紹的妻子,歸還了袁家的財寶,賜給他們各種絲織品和棉絮,還供應他們糧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初,袁紹和曹操一起起兵的時候,袁紹問曹操:“要是事情辦不成,我們可以占據哪個地方呢?”曹操反問:“你覺得怎麼樣好呢?”袁紹說:“我想南麵占據黃河,北麵依靠燕、代之地的險阻,再聯合戎狄的兵力,然後向南爭奪天下,這樣大概能成功吧!”曹操說:“我依靠天下人的智慧和力量,用正確的方法來駕馭他們,到哪兒都能行得通。”
九月,皇帝下詔書讓曹操兼任冀州牧,曹操把兗州牧的職位讓了回去。
當初,袁尚派從事、安平人牽招到上黨督運軍糧,牽招還沒回來,袁尚就逃到了中山。牽招勸說高乾,讓他以並州為依托迎接袁尚,兩人合力,觀察局勢變化,高乾不聽。牽招於是向東去投奔曹操,曹操讓他繼續擔任冀州從事。曹操又征召崔琰為彆駕,對崔琰說:“昨天我查看戶籍,發現冀州可以征到三十萬兵,真是個大州啊。”崔琰回答說:“如今天下大亂,九州分裂,袁氏兄弟自相殘殺,冀州的百姓屍骨遍野。沒聽說您的軍隊去關心百姓的生活,拯救他們於水火之中,反而先算計著能有多少兵力,這難道是冀州百姓對您的期望嗎?”曹操聽後,臉色一變,趕緊向崔琰道歉。許攸自恃有功,驕橫無禮,曾經在眾人麵前直呼曹操的小名說:“阿瞞,要不是我,你可得不到冀州!”曹操笑著說:“你說得沒錯。”但心裡很不高興,後來還是把許攸殺了。
冬天,十月,有彗星出現在東井星宿附近。
高乾獻出並州投降曹操,曹操又讓高乾擔任並州刺史。
曹操圍攻鄴城的時候,袁譚又背叛了他,攻占了甘陵、安平、勃海、河間等地。袁譚還到中山去攻打袁尚,袁尚戰敗,逃到故安,投奔袁熙。袁譚把袁尚的軍隊都收編了,回到龍湊駐紮。曹操給袁譚寫信,指責他違背約定,還和他解除婚約,把袁譚的女兒送回去,然後準備進兵討伐。十二月,曹操的軍隊到了袁譚駐地的門口,袁譚放棄平原,逃到南皮據守,在清河邊上紮營。曹操進入平原,平定了各個縣。
曹操上表推薦公孫度為武威將軍,封永寧鄉侯。公孫度說:“我在遼東稱王,要什麼永寧鄉侯!”說完就把印綬藏到倉庫裡。這一年,公孫度去世,他的兒子公孫康繼承了他的位置,公孫康把永寧鄉侯的爵位封給了弟弟公孫恭。曹操因為牽招曾經為袁氏統領烏桓,就派他到柳城去安撫烏桓。正好峭王嚴領著五千騎兵打算去援助袁譚,而且公孫康也派使者韓忠給峭王嚴送來了單於的印綬。峭王嚴召集各部落首領開會,韓忠也在座。峭王嚴問牽招:“以前袁公說受天子的命令,封我為單於;現在曹公又說會向天子報告,封我為真正的單於;遼東公孫康又派人送印綬來。這到底誰給的才是真的呢?”牽招回答說:“以前袁公秉承天子旨意,可以進行封拜。但後來他違背了天子的命令,曹公取代了他,說會向天子報告,重新封你為真正的單於,這是對的。遼東隻是一個郡,怎麼能擅自封拜呢!”韓忠說:“我們遼東在滄海東邊,擁兵一百多萬,還有扶餘、濊貊為我們效力。現在這形勢,誰強誰說了算,曹操憑什麼就一定對呢!”牽招嗬斥韓忠說:“曹公恭敬英明,輔佐天子,討伐叛逆,安撫順服的人,讓天下太平。你們君臣頑固不化,如今仗著地勢險要偏遠,違背天命,想擅自封拜,褻瀆天子的權威。早晚要被消滅,你還敢如此傲慢,詆毀曹公!”說完就抓住韓忠的頭往地上撞,還拔出刀要殺他。峭王嚴嚇壞了,光著腳跑過去抱住牽招,替韓忠求饒,周圍的人都嚇得臉色大變。牽招這才回到座位,給峭王嚴等人分析成敗的道理,以及禍福的後果。大家都離開座位,跪地拜伏,恭敬地接受牽招的指教,隨後就辭退了遼東的使者,讓準備去援助袁譚的騎兵解散了。
丹楊大都督媯覽、郡丞戴員殺了太守孫翊。將軍孫河駐守在京城,趕緊騎馬趕到宛陵,媯覽、戴員又把孫河殺了。他們派人去迎接揚州刺史劉馥,讓他到曆陽,打算以丹楊郡響應劉馥。媯覽住進了軍府,還想逼迫孫翊的妻子徐氏。徐氏騙他說:“請等到月底,我設祭除服之後,就聽從你的安排。”媯覽答應了。徐氏偷偷讓親信告訴孫翊的舊將孫高、傅嬰等人,和他們一起商量對付媯覽。孫高、傅嬰流著淚答應了,還秘密召集了二十多個曾經侍奉孫翊的人,一起盟誓合謀。到了月底,徐氏設祭。她哭得非常傷心,祭祀完後,就脫下喪服,熏香沐浴,說說笑笑,看起來很高興。大家都覺得很奇怪,這麼悲傷的時候她怎麼這樣。媯覽偷偷觀察,也不再懷疑。徐氏把孫高、傅嬰藏在屋裡,讓人去叫媯覽進來。徐氏出門拜見媯覽,剛拜了一下,就大喊:“二位可以動手了!”孫高、傅嬰一起衝出來,殺了媯覽,其他人立刻到外麵殺了戴員。徐氏又穿上喪服,捧著媯覽、戴員的首級到孫翊墓前祭祀,全軍上下都大為震驚。孫權聽說丹楊發生叛亂,從椒丘趕回來。到了丹楊,孫權把媯覽、戴員的餘黨全部滅族,提拔孫高、傅嬰為牙門,其他人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賞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孫河的兒子孫韶,當時十七歲,收攏了孫河的殘餘部隊,駐守在京城。孫權帶兵從吳郡出發,夜裡到了京城下紮營,試著攻城,想驚嚇他們一下。城上的士兵都登上城牆,傳遞檄文,準備警戒,歡呼聲震動大地,還向城外射箭。孫權派人去說明情況,他們才停止。第二天,孫權見到孫韶,封他為承列校尉,讓他統領孫河的部隊。
評論
建安九年是東漢末年政治軍事格局發生重大轉折的一年。這一年,曹操曆經數月苦戰攻克冀州鄴城,徹底摧毀了袁氏集團的核心統治根基,為其統一北方奠定了決定性基礎。這一係列事件不僅展現了曹操卓越的軍事謀略與政治手腕,更折射出亂世中權力更迭的殘酷邏輯與人性百態。
鄴城之戰:軍事智慧與戰略定力的典範
鄴城作為袁氏集團的政治中心,其攻防戰堪稱三國時期城市攻堅戰的經典案例。曹操從正月“遏淇水入白溝以通糧道”的戰前準備,到四月分兵掃清外圍糧道、孤立鄴城的戰略部署,展現了其“先為不可勝”的軍事哲學。尤為精妙的是五月“示敵以弱”的戰術運用——先築淺塹麻痹審配,再趁夜浚深至二丈並引漳水灌城,瞬間扭轉戰局,使“城中餓死者過半”,這種虛實結合的指揮藝術,將心理戰與實戰完美融合。
麵對袁尚回師救援時,曹操精準預判敵軍路線:“尚從大道來,當避之;若循西山來者,此成禽耳。”這種對敵軍心理與地理環境的深刻把握,體現了其超越同時代將領的戰略眼光。最終袁尚“循西山來”的選擇,印證了曹操的判斷,也注定了其失敗結局。而李孚“斫問事杖”詐入城中的驚險情節,則從側麵反映了鄴城守衛戰的慘烈與雙方智謀的激烈交鋒。
人物群像:亂世中的忠誠與背叛
鄴城之戰不僅是軍事對抗,更是人性的試煉場。審配作為袁氏忠臣的代表,在城破被俘後展現出驚人的氣節:麵對辛毗的辱罵毫無懼色,直言“汝為降虜,審配為忠臣。雖死,豈羨汝生邪!”臨行刑前“叱持兵者令北向”的細節,將其對袁氏的忠誠推向極致。曹操雖讚其“忠於袁氏”欲活之,卻終因政治現實將其斬殺,這種“敬其節而誅其身”的矛盾,恰是亂世中政治理性對個人情感的碾壓。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攸的結局。這位為曹操破冀州立下大功的謀士,因“恃功驕嫚”直呼曹操小字,最終落得被殺的下場。這一事件深刻揭示了封建權力結構中“功高震主”的永恒困境——即便如曹操這般求賢若渴的統治者,也無法容忍對其權威的直接挑戰。而崔琰當麵駁斥曹操“校計甲兵”的諫言被接納,則體現了曹操在剛愎自用之外,亦有納諫容人的政治胸襟,這種複雜性正是其能成就大業的重要原因。
政治布局:從軍事勝利到統治鞏固
曹操在攻克鄴城後的一係列舉措,展現了其遠超單純軍事將領的政治遠見。他“臨祀紹墓,哭之流涕;慰勞紹妻,還其家人寶物”,通過優撫袁氏舊部與家屬,有效緩和了冀州士民的抵觸情緒;表奏公孫度、安撫烏桓、接受高乾投降,則是對周邊勢力的分化與拉攏;而“領冀州牧,讓還兗州”的操作,既強化了對新征服地區的控製,又彰顯了“謙退”姿態,政治手腕極為老練。
對地方治理的重視同樣值得關注。徐晃建議“旌賞二縣以示諸城”,通過封賞韓範、梁岐樹立投降範例,迅速穩定了新占領區的秩序;崔琰的諫言促使曹操調整統治策略,從單純軍事征服轉向“存問風俗,救其塗炭”的民生關懷,為曹魏在河北的長期統治奠定了基礎。這些舉措表明,曹操集團已從單純的軍事力量,逐漸轉變為具備係統治理能力的政治集團。
曆史轉折:袁氏衰亡與曹魏崛起的分水嶺
建安九年的一係列事件,標誌著北方霸權的正式轉移。袁紹生前“南據河,北阻燕、代”的戰略構想徹底破滅,而曹操“任天下之智力,以道禦之”的理念則在實踐中得到驗證。袁譚複叛、袁尚投奔袁熙,兄弟相殘的內耗加速了袁氏集團的覆滅,反襯出曹操集團內部相對穩固的凝聚力。
曹操與袁紹早年“爭天下”理念的對話在此刻形成鮮明對照:袁紹依賴地理與兵力優勢的保守策略,終究不敵曹操“任智禦道”的開放姿態。這種理念差異不僅決定了個人命運,更塑造了此後數十年的曆史走向。冀州的平定使曹操獲得了“可得三十萬眾”的人力基礎與富庶的根據地,為其後續統一北方提供了堅實支撐。
餘論:亂世中的秩序重構
建安九年的曆史還展現了亂世秩序重構的複雜麵相:丹楊徐氏智除叛將的壯舉,彰顯了女性在亂世中的智慧與勇氣;公孫度“我王遼東”的宣言,預示著地方割據勢力的持續存在;牽招對烏桓的安撫,則揭示了中原政權與邊疆民族關係的重要性。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共同構成了東漢末年社會大動蕩中的多元圖景。
總體而言,建安九年是曹魏集團發展史上的關鍵節點。鄴城之戰的勝利不僅是軍事上的輝煌成就,更是政治治理模式的成功實踐。曹操在這一年展現的軍事謀略、政治智慧與用人藝術,使其在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為三國鼎立格局的形成埋下了重要伏筆。而袁氏集團的衰亡則警示後人:權力的維係不僅需要軍事力量,更需要內部團結、政治智慧與民心所向,三者缺一不可。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