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孝獻皇帝庚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69章 孝獻皇帝庚(1 / 1)

漢紀五十七,從公元206年丙戌年)到公元208年戊子年),共三年。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丙戌年)

春天,正月,有彗星出現在北鬥星附近。

曹操親自帶兵去攻打高乾,留下他的世子曹丕鎮守鄴城,還讓彆駕從事崔琰輔佐曹丕。曹操包圍了壺關,到三月,壺關投降。高乾自己跑到匈奴去求救,可單於不答應。高乾沒辦法,隻能帶著幾個騎兵逃走,打算往南投奔荊州,結果在上洛被都尉王琰抓住殺了,並州就此全部平定。

曹操讓陳郡的梁習以彆部司馬的身份兼任並州刺史。當時剛經曆戰亂,匈奴、羯族等勢力強盛,很多官吏和百姓逃亡,加入他們的部落,一些地方豪強也聚眾為寇,到處搞破壞。梁習到任後,通過誘導、曉喻、招撫等手段,以禮相待那些部落首領和地方豪強,還逐漸推薦他們到曹操的幕府任職。等豪強都被調走後,接著征發那些丁強的人,讓他們組成“義從”;又趁著大軍出征,讓將領們挑選他們充當勇力之士。等這些吏兵離開後,梁習又逐漸把他們的家屬遷到鄴城,前後送去了好幾萬口人。對於那些不聽從命令的,就出兵討伐,殺了上千人,投降歸附的數以萬計。匈奴單於變得恭順,各部落有名的首領都來叩拜,像普通編戶一樣為朝廷效力。邊境安定下來,百姓在田野裡辛勤勞作,梁習鼓勵大家發展農桑,做到令行禁止。當地的老人都稱讚他,說自己聽說和見識過的刺史,沒有一個比得上梁習。

梁習還向朝廷推薦當地名士,像在並州避難的河內人常林、楊俊、王象、荀緯以及太原的王淩等人,曹操把他們都任命為縣長,後來這些人在世上都很有名。

當初,山陽的仲長統到並州遊學,拜訪高乾,高乾對他很好,還向他請教天下大事。仲長統對高乾說:“您有遠大誌向,但缺乏雄才大略,喜歡招攬士人卻不會選人,這一點您可要特彆注意。”高乾向來自負,聽了仲長統的話很不高興,仲長統就離開了。高乾死後,荀彧舉薦仲長統擔任尚書郎。仲長統寫了《昌言》,裡麵談到國家治亂的觀點,大概意思是:那些順應天命的豪傑,一開始並沒有擁有天下的名分,正因為沒有名分,所以各路爭雄的人紛紛興起。鬥智的人智謀窮儘,鬥力的人也失敗了,各方勢力疲憊不堪,再也無力爭鬥,這才乖乖歸順,聽從強者的指揮。等到繼承君位的時候,豪傑們爭奪天下的心思已經斷絕,士人和百姓的誌向也已安定,富貴有了固定的家族,尊位集中在一人身上。在這個時候,就算是才智低下的人坐在君位上,也能讓自己的恩德如同天地般廣大,威嚴如同鬼神般莫測,周公、孔子這樣的聖賢數千人也無法與之比拚聖明,孟賁、夏育這樣的勇士數百萬也無法再施展他們的勇猛。那些後世的愚蠢君主,看到天下沒人敢違抗自己,就以為自己像天地一樣不會滅亡。於是放縱自己的私欲,肆意胡為,君臣一起荒淫無度,上下都作惡,荒廢各種政務,不關心人才。所信任親近的,全是那些阿諛奉承、花言巧語的人;所寵愛尊崇的,都是後妃姬妾的家族。以至於榨乾天下百姓的財富,敲骨吸髓,百姓怨恨到極點,禍亂紛紛而起,中原地區動蕩不安,四方少數民族入侵反叛,國家土崩瓦解,一下子就衰敗了。過去那些像子孫一樣受我養育的人,如今都成了喝我鮮血的仇敵。直到大勢已去,還不醒悟,這難道不是富貴滋生了不仁,沉溺享樂導致了愚蠢嗎?國家的存亡就這樣交替,治亂也如此循環,這是天道運行的規律啊。

秋天,七月,武威太守張猛殺了雍州刺史邯鄲商,州裡的軍隊前去討伐,把張猛殺了。張猛是張奐的兒子。

八月,曹操往東去討伐海賊管承,到了淳於,派將領樂進、李典把管承打敗,管承逃到海島上。

昌豨又反叛了,曹操派於禁去討伐,把昌豨殺了。

這一年,封已故琅邪王劉容的兒子劉熙為琅邪王。齊、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濟陰、平原這八個封國,都被廢除。

烏桓趁著天下大亂,擄掠了漢朝百姓十多萬戶。袁紹把他們的首領都封為單於,還把自己家的女子認作女兒,嫁給他們。遼西烏桓的蹋頓勢力尤其強大,袁紹對他也很好,所以袁尚兄弟就去投奔他。蹋頓多次帶兵進入邊塞劫掠,還想幫袁尚恢複以前的領地。曹操準備攻打烏桓,就開鑿了平虜渠、泉州渠,以便運輸糧草。

孫權攻打山賊占據的麻屯和保屯,把這兩個地方平定了。

評論

建安十一年,是東漢末年亂世中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北方的政治格局在刀光劍影中悄然重塑,曹操集團通過軍事征伐與製度革新,逐步夯實了統一北方的基礎,而隱藏在勝利背後的治理智慧與社會矛盾,更值得後人深思。

在軍事層麵,曹操親自率軍平定並州高乾之亂,標誌著其對北方袁紹殘餘勢力的肅清進入收尾階段。高乾作為袁紹外甥,憑借並州地理優勢負隅頑抗,最終在匈奴拒援、南奔無門的絕境中被斬殺,這一戰役不僅消除了曹操西側的軍事威脅,更打通了中原與北方邊境的戰略通道。值得注意的是,曹操在軍事勝利後並未簡單依賴武力管控,而是選擇梁習擔任並州刺史,這一人事安排展現了其“以文治武”的治理思路——用文官的柔性治理鞏固軍事征服的成果,這種剛柔並濟的策略成為曹魏政權擴張中的典型模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梁習治理並州的實踐,堪稱亂世中的治世典範。麵對“胡狄雄張、吏民亡叛”的混亂局麵,他采取了層次分明的治理策略:先是以禮相待招納地方豪強,通過薦舉入仕將其納入幕府體係,瓦解潛在的反抗力量;繼而征發丁壯編入軍隊,削弱地方武裝基礎;最終通過遷徙家眷至鄴城的方式,徹底消除割據隱患。這種“胡蘿卜加大棒”的策略成效顯著,不僅使單於恭順、名王臣服,更實現了“邊境肅清、百姓布野”的安定局麵。尤為可貴的是,梁習在恢複生產的同時,注重發掘人才,將常林、王淩等避亂名士薦舉為官,這種“亂世重才”的眼光,為曹魏政權儲備了大量治世人才,體現了超越時代的治理智慧。

與梁習的成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高乾的失敗,而仲長統對高乾“有雄誌而無雄才,好士而不能擇人”的評價,恰是亂世群雄興衰的精準注解。仲長統在《昌言》中提出的治亂循環論,更深刻揭示了封建王朝興衰的本質規律:創業之君在戰亂中憑借實力贏得天下,繼位者卻往往因富貴而滋生腐敗,最終導致“君臣宣淫、上下同惡”的敗亡結局。這種對權力異化的警惕,不僅是對高乾之流的批判,更預言了後世王朝更迭的曆史宿命。曹操將仲長統舉薦為尚書郎,既體現了其對人才的重視,也暗示了曹魏政權對治亂規律的深刻認知。

在邊疆治理方麵,梁習的舉措打破了傳統“華夷之防”的僵化思維。他通過“送家眷至鄴”的移民政策削弱胡狄部落的人口基礎,以“興兵致討”的強硬手段震懾反抗勢力,最終實現“單於恭順、名王稽顙”的治理效果。這種將少數民族納入編戶齊民體係的做法,既保障了邊境安全,又促進了民族融合,為後世王朝的邊疆治理提供了重要借鑒。而曹操集團在並州推行的“勤勸農桑、令行禁止”政策,則通過恢複農業生產穩定了社會秩序,使戰亂後的百姓得以休養生息,這正是曹魏政權能夠獲得民心支持的關鍵所在。

建安十一年發生的另兩件事同樣值得關注:武威太守張猛殺雍州刺史的叛亂迅速被平定,顯示中央對地方控製力的增強;曹操東討海賊管承、斬殺複叛的昌豨,則體現了其對地方割據勢力的零容忍態度。這些軍事行動與並州治理形成呼應,共同構建了曹操集團“南拒孫劉、北定邊疆”的戰略格局。而琅邪王的冊立與八國的廢除,更標誌著曹魏政權在政治體製上逐步擺脫東漢舊製的束縛,為後續的代漢自立埋下伏筆。

縱觀建安十一年的曆史進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亂世中秩序重建的艱難軌跡:軍事征服為治理提供前提,人才選拔為製度注入活力,民族融合為邊疆帶來穩定,而對治亂規律的認知則為政權延續提供了思想基礎。梁習治並州的成功與仲長統《昌言》的警示,共同構成了曹操集團治理智慧的一體兩麵——既要有務實的治理手段,也要有清醒的危機意識。正是這種在亂世中堅持的理性與遠見,使得曹魏政權能夠在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變革奠定了重要基礎。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超神:工業克蘇魯不相信外星人 生命體的世界 靖難攻略 主播單手壓ak,震驚了全網 撕夜 被趙王趕走,始皇拜我為丞相 咬夏棠 農民小神醫 鎧甲:朝九晚五?可我是幽冥魔啊 讓你裝傻,你把皇帝逼退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