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孝獻皇帝庚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71章 孝獻皇帝庚(1 / 1)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戊子年)

春天,正月,司徒趙溫征召曹操的兒子曹丕。曹操就上表說“趙溫征召我的子弟,這選舉之舉並非出於真心,不符合實際”,於是朝廷就下令罷免了趙溫的官職。

曹操回到鄴城後,修建了玄武池,用來訓練水軍。

起初,巴郡的甘寧帶著八百名僮客去歸附劉表。劉表是個文人,不熟悉軍事。甘寧看劉表這形勢,覺得他終究成不了大事,擔心哪天隊伍散了,自己也跟著遭殃,就打算往東去投奔東吳。當時黃祖駐守在夏口,甘寧的隊伍過不去,就隻能留下來,依附黃祖三年。黃祖卻隻把甘寧當普通人看待。孫權攻打黃祖時,黃祖的軍隊戰敗逃跑,孫權的校尉淩操帶兵緊追不舍。甘寧箭術高超,他在後麵帶兵,一箭射死了淩操,黃祖這才得以逃脫。戰鬥結束回到營地,黃祖還是像以前一樣對待甘寧。黃祖的都督蘇飛多次推薦甘寧,黃祖都不重用。甘寧想離開,又怕逃不掉。蘇飛就向黃祖建議,讓甘寧去做邾縣縣長。甘寧這才借機逃到孫權那裡。周瑜和呂蒙一起向孫權推薦甘寧,孫權對甘寧很重視,把他當作老臣一樣對待。

甘寧向孫權獻計說:“如今漢朝的國運越來越衰弱,曹操早晚會篡權奪位。荊州這個地方,山川地勢很有優勢,實在是咱們東吳西邊的戰略要地。我看劉表,目光短淺,他的兒子們又沒什麼才能,不是能繼承家業、傳承基業的人。您應該早點謀劃,不能落在曹操後麵。要拿下荊州,應該先攻打黃祖。黃祖現在已經老糊塗了,錢財和糧食都匱乏,身邊的人還貪婪放縱,官兵們心裡都有怨氣。戰船和作戰裝備,都破舊廢棄沒人修理,農事也懈怠,軍隊毫無紀律。您現在去攻打,肯定能打敗他。打敗黃祖的軍隊後,咱們就大張旗鼓地往西推進,占據楚關,這樣勢力範圍就更大了,之後就可以慢慢謀劃奪取巴郡和蜀郡。”孫權覺得甘寧說得很有道理,非常認同。當時張昭也在場,提出反對意見說:“現在東吳這邊局勢還不太穩,如果真的出兵,恐怕會引發混亂。”甘寧對張昭說:“國家把蕭何那樣的重任交給您,您留守後方卻擔心出亂子,又怎麼能期望您像古人一樣有作為呢!”孫權舉起酒杯對甘寧說:“興霸甘寧字興霸),今年出征討伐黃祖的事,就這麼定了,就像這杯中的酒,我決定交給你去辦。你隻要好好謀劃策略,一定要打敗黃祖,那你的功勞,哪還用在意張長史張昭)說的話呢!”

於是孫權就往西去攻打黃祖。黃祖在沔口橫著擺了兩艘蒙衝戰船,守住沔口,用粗大的棕櫚繩係著大石頭當船錨,船上有一千人,用弩交叉射擊,箭如雨下,孫權的軍隊根本沒法前進。偏將軍董襲和彆部司馬淩統都擔任先鋒,各自帶領一百名敢死隊員,每人都穿兩層鎧甲,乘坐大船,衝進蒙衝戰船中間。董襲親自用刀砍斷兩根棕櫚繩,蒙衝戰船就橫在水上漂流,孫權的大軍這才得以繼續前進。黃祖命令都督陳就率領水軍迎戰。平北都尉呂蒙帶領前鋒部隊,親手斬殺了陳就,砍下他的首級。於是將士們乘勝追擊,水陸並進,逼近黃祖的城池,全力攻城,最後血洗了這座城。黃祖脫身逃跑,被追上後斬殺,還俘虜了城中男女幾萬人。

孫權事先準備了兩個木盒,打算用來裝黃祖和蘇飛的首級。孫權為將領們擺酒慶功,甘寧離開座位,向孫權叩頭,哭得滿臉是血和淚,向孫權訴說蘇飛過去對自己的恩情,說:“我甘寧要是沒有蘇飛,早就死在荒郊野外了,也不可能為您效力。現在蘇飛按罪應當被處死,我特意求您饒他一命。”孫權被他的話感動,問他:“我現在饒了他。要是他跑了怎麼辦?”甘寧說:“蘇飛能免去殺身之禍,得到重生的機會,就算趕他走他都不會跑,怎麼會想著逃跑呢!要是他真跑了,我的頭願意代替他放進木盒裡。”孫權就赦免了蘇飛。淩統因為甘寧殺了他父親淩操,一直想找機會殺甘寧。孫權下令讓淩統不許記仇,還讓甘寧帶兵駐紮到彆的地方。

夏天,六月,朝廷廢除三公官職,重新設置丞相和禦史大夫。癸巳日,任命曹操為丞相。曹操任命冀州彆駕從事崔琰為丞相西曹掾,司空東曹掾陳留的毛玠為丞相東曹掾,元城縣令河內人司馬朗為主簿,司馬朗的弟弟司馬懿為文學掾,冀州主簿盧毓為法曹議令史。盧毓是盧植的兒子。崔琰和毛玠一起負責選拔人才,他們舉薦任用的都是清正廉潔的人。那些當時名氣很大但行為不本分的人,根本得不到晉升。他們提拔老實敦厚的人,排斥華而不實、虛偽的人,推舉謙遜低調的人,抑製結黨營私的人。從這以後,天下的士人都用廉潔的操守來激勵自己,就算是那些備受寵信的大臣,車馬服飾也不敢太過奢華。甚至有些地方官員回來述職,滿臉汙垢,穿著破舊的衣服,獨自乘坐簡陋的柴車。軍中官員進入丞相府,都穿著朝服步行。上麵的官員廉潔,下麵的風氣也跟著改變。曹操聽說後,感歎道:“用人能做到這樣,讓天下人自我約束,我還有什麼可操心的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司馬懿,從小就聰明通達,很有謀略。崔琰對他哥哥司馬朗說:“你弟弟聰明過人,公正允當,剛毅果斷,才能出眾,不是你能比得上的。”曹操聽說後,就征召司馬懿,司馬懿借口有風痹病推辭。曹操生氣了,想逮捕他,司馬懿害怕,隻好去任職。

曹操派張遼駐紮在長社,出發前,軍中有人謀反。夜裡,營中驚慌混亂,燃起大火,全軍都受到驚擾。張遼對手下說:“彆慌!不是整個軍營的人都反了,肯定是有人製造變故,想借此驚擾大家。”於是他下令軍中:“沒參與謀反的人都安靜坐下!”張遼帶著幾十名親兵,站在營陣中間。過了一會兒,局勢就穩定下來,很快就抓到了帶頭謀反的人,把他殺了。張遼在長社,於禁駐紮在潁陰,樂進駐紮在陽翟,這三位將軍都很有個性,常常鬨矛盾。曹操派司空主簿趙儼同時參與這三支軍隊的事務,每件事都耐心教導勸諭,他們這才變得親近和睦。

評論

建安十三年是東漢末年格局劇變的關鍵節點,這一年的諸多事件不僅深刻影響了當時的政治軍事格局,更埋下了三國鼎立的伏筆。透過這段史料,我們能清晰看到亂世中各方勢力的博弈、人才的流動與抉擇,以及時代洪流中個體命運的浮沉。

曹操的權術與布局:鞏固權威與軍事準備

建安十三年正月,曹操以“選舉不實”為由彈劾司徒趙溫,罷免其官職,表麵理由是趙溫征召其子曹丕,實則是曹操削弱東漢朝廷舊有勢力、強化個人權威的政治操作。此時的曹操已非單純的權臣,而是通過一係列人事調整逐步架空漢室,為後續的權力擴張鋪路。

與此同時,曹操返回鄴城後修建玄武池訓練水軍,這一舉措極具戰略眼光。當時曹操已基本統一北方,南下荊州、揚州成為必然趨勢,而南方水戰頻繁,玄武池的訓練為曹軍後續的南下作戰提供了基礎。這一細節也暗示了曹操此時已將統一全國納入戰略規劃,軍事準備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

甘寧的抉擇與孫權的西進戰略:人才流動與霸業雄心

甘寧的人生軌跡是這段史料中極具戲劇性的篇章,他的選擇與被選擇深刻反映了亂世中人才的價值與歸宿。最初甘寧率部投奔劉表,卻因劉表“不習軍事”、缺乏雄才大略而失望;轉投黃祖後,雖立下射殺淩操的大功,卻仍被當作凡人對待,即便蘇飛多次舉薦仍不受重用。這種懷才不遇的經曆,讓甘寧最終選擇投奔孫權,而這一選擇成為其人生的轉折點。

甘寧投奔孫權後,迅速得到周瑜、呂蒙的共同舉薦,更獲得孫權“禮異舊臣”的待遇,這種君臣相知的際遇為其施展才華提供了舞台。甘寧向孫權提出的戰略規劃極具前瞻性:先取黃祖,再西進據楚關,進而圖謀巴蜀。這一規劃精準抓住了當時的局勢痛點——劉表集團的衰落與荊州的戰略價值,為孫權集團指明了西進擴張的方向,堪稱東吳版的“隆中對”。

麵對張昭的質疑,甘寧以“蕭何之任”反詰,展現出非凡的膽識與魄力;而孫權的回應更是點睛之筆,他舉酒明誌,將討伐黃祖的重任托付甘寧,既堅定了戰略方向,又安撫了核心謀士張昭,更激勵了甘寧等武將,展現出卓越的領導藝術。孫權的決策打破了保守派的顧慮,彰顯了其作為江東霸主的決斷力與霸業雄心。

討伐黃祖之戰:戰術突破與恩怨糾葛

討伐黃祖的戰役充分體現了古代水戰的戰術特點與東吳將士的勇猛。黃祖以蒙衝戰船橫守沔口,用繩索係石固定,上千士兵弓弩齊發,形成嚴密防線。董襲與淩統率領敢死隊身披雙重鎧甲,乘大艦突破防線,董襲親自斬斷繩索,為大軍開辟道路,展現了“敢死隊”在關鍵戰役中的決定性作用。呂蒙斬殺陳就、水陸並進屠城的細節,則凸顯了古代戰爭的殘酷性。

戰後的恩怨處理更顯孫權的領導智慧。甘寧為蘇飛求情時“血涕交流”,以自身性命擔保,既報答了昔日知遇之恩,又展現了江湖義氣;孫權最終赦免蘇飛,既成全了甘寧的忠義,又收攬了人心。而對於淩統與甘寧的殺父之仇,孫權明確下令禁止報複,並將甘寧調往彆處駐軍,既維護了內部穩定,又兼顧了將領的情感,這種平衡之術是維係集團凝聚力的關鍵。

曹操的丞相製度與人才治理:製度變革與治世理念

建安十三年六月,朝廷罷三公、複置丞相禦史大夫,曹操任丞相,這一製度變革標誌著東漢政治體製的重大轉折。三公製度的廢除意味著東漢傳統政治架構的瓦解,丞相權力的強化則為曹操進一步集權提供了製度保障。

在人才選拔上,曹操任命崔琰、毛玠主管選舉,二人秉持“拔敦實,斥華偽”的原則,推舉清正之士,形成了“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的風氣。即便是貴寵之臣也不敢逾越規矩,地方官員回京甚至“垢麵羸衣,獨乘柴車”,這種廉政風氣的形成與曹操的用人理念密不可分。曹操“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的感歎,既體現了對崔琰、毛玠的肯定,也反映了其“唯才是舉”與“以德修身”相結合的治理思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司馬懿的征召則展現了曹操用人的強硬手腕。司馬懿起初以風痹為由推辭,曹操以收捕相威脅,最終迫使司馬懿就職。這一細節既顯示了司馬懿的謹慎觀望態度,也體現了曹操在人才招攬上的強勢與不容拒絕,為日後司馬懿家族的崛起埋下伏筆。

張遼的治軍智慧:危機處理與團隊協調

張遼在長社駐軍時遭遇軍中謀反,他臨危不亂,判斷“非一營儘反,必有造變者”,隨即下令“不反者安坐”,並率親兵居中而立穩定局勢,迅速抓獲首謀者,展現了卓越的危機處理能力。亂世之中,軍隊的穩定至關重要,張遼的冷靜處置避免了局勢的擴大化,體現了優秀將領的心理素質與指揮才能。

而對於張遼、於禁、樂進三將“任氣不協”的問題,曹操派遣趙儼協調三軍,通過“每事訓諭”化解矛盾,最終使三將“相親睦”。這一安排凸顯了曹操在團隊管理上的智慧,深知將領不和會影響戰鬥力,通過第三方協調化解內部矛盾,確保軍事行動的高效執行。

結語:建安十三年的時代意義

建安十三年的這些事件串聯起一幅亂世爭霸的壯闊畫卷:曹操的集權之路與南下準備、孫權的西進擴張與人才吸納、各方勢力的戰略布局與戰術博弈,共同推動著曆史向三國鼎立的方向演進。其中既有政治權謀的交鋒、軍事戰略的碰撞,也有人才流動的選擇、恩怨情仇的糾葛。這些曆史片段不僅展現了個體在亂世中的掙紮與抉擇,更揭示了三國時代“時勢造英雄,英雄順時勢”的深刻邏輯,為理解整個三國曆史的走向提供了關鍵線索。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一拳轟穿避難所 大秦:開局救始皇,手握人皇幡鎮天下 嬌嬌小撩精太軟,糙漢頂不住了 快穿:禁欲教官掐腰陪我玩轉三界 靈未央 鬥羅:收徒成神從截胡朱竹清開始 冒充太傅寡嫂後,他硬要兼祧兩房 攻略男配的正確方法 封界 靈墨踏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