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孝獻皇帝庚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72章 孝獻皇帝庚(1 / 1)

當初啊,前將軍馬騰和鎮西將軍韓遂拜了把子,結為異姓兄弟,可後來因為各自部隊之間互相侵犯,就成仇人了。朝廷派司隸校尉鐘繇和涼州刺史韋端去給他們調解,還征召馬騰到槐裡駐紮。曹操打算征討荊州的時候,讓張既去勸說馬騰,讓他解散部隊,回到朝廷,馬騰答應了。但沒過多久,馬騰又猶豫起來。張既擔心他反悔鬨事,就通知各縣趕緊準備物資,還讓郡太守們到郊外迎接馬騰。馬騰沒辦法,隻好往東出發。曹操上表推薦馬騰做衛尉,任命他兒子馬超為偏將軍,統領馬騰的部隊,還把馬騰的家屬都遷到鄴城。

秋天,七月,曹操南下攻打劉表。

八月丁未日,任命光祿勳山陽人郗慮為禦史大夫。

壬子日,太中大夫孔融被處死,屍體被棄於街市示眾。孔融仗著自己有才華、有聲望,好幾次戲弄、侮辱曹操,說話偏激離譜,經常和曹操對著乾。曹操因為孔融在天下名氣大,表麵上忍著他,心裡卻特彆討厭他。孔融還上書說:“應該按照古代京城周圍的製度,京城千裡範圍內不能分封諸侯。”曹操懷疑孔融這是在逐漸擴大議論範圍,對自己不利,就越發忌憚他。孔融和郗慮有矛盾,郗慮按照曹操的意思,羅織孔融的罪名,讓丞相軍謀祭酒路粹上奏說:“孔融以前在北海的時候,看到朝廷不安定,就召集人馬,企圖謀反。和孫權的使者交談時,還誹謗朝廷。之前他和平民禰衡言行放蕩,互相吹捧。禰衡說孔融是‘孔子再世’,孔融回應禰衡是‘顏回重生’,這簡直大逆不道,應該嚴懲。”曹操就把孔融抓起來,連同他的妻子兒女都殺了。當初,京兆人脂習和孔融關係好,每次都勸孔融,說他太剛直了,肯定會招來災禍。孔融死後,許昌沒人敢去收屍。脂習卻跑去撫著孔融的屍體說:“文舉孔融字文舉)丟下我死了,我活著還有啥意思!”曹操把脂習抓起來,想殺了他,後來又赦免了他。

當初,劉表有兩個兒子,劉琦和劉琮。劉表給劉琮娶了後妻蔡氏的侄女,蔡氏就喜歡劉琮,討厭劉琦。劉表的妻弟蔡瑁和外甥張允,都很受劉表寵信,他們整天在劉表麵前說劉琦的壞話,誇劉琮的好。劉琦心裡不安穩,就找諸葛亮商量怎麼才能自保,諸葛亮不回應他。後來劉琦拉著諸葛亮一起登上高樓,然後讓人把梯子撤了,對諸葛亮說:“現在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話從你嘴裡說出來,就隻有我能聽見,總可以說了吧?”諸葛亮說:“你沒看到申生在國內就很危險,重耳在國外反而安全嗎?”劉琦聽了恍然大悟,心裡就開始謀劃外出的辦法。正好黃祖死了,劉琦請求接替黃祖的職位,劉表就任命劉琦為江夏太守。劉表病重的時候,劉琦回來探望病情。蔡瑁和張允怕劉琦見到劉表後,父子倆感情深厚,劉表又改變主意把後事托付給劉琦,就對劉琦說:“將軍讓你鎮守江夏,責任重大。你現在放下事務擅自回來,肯定會惹將軍生氣。讓老人家不高興,加重他的病情,這可不是孝順的做法。”於是把劉琦擋在門外,不讓他進去見劉表。劉琦隻能流著淚離開。劉表去世後,蔡瑁、張允等人就擁立劉琮為繼承人。劉琮讓人給劉琦送去侯印,劉琦生氣地把侯印扔在地上,打算借著奔喪的機會鬨事。這時曹操的大軍來了,劉琦隻好逃到江南。

章陵太守蒯越和東曹掾傅巽等人勸劉琮投降曹操,他們說:“叛逆和歸順得看大道理,強大和弱小有固定的形勢。以臣子的身份抗拒君主,這是違背道義;以剛剛建立的楚地來抵禦中原,肯定危險;用劉備去對抗曹公,也不合適。這三條都是短處,拿什麼來對付敵人呢?而且將軍你自己想想,你和劉備比怎麼樣?要是劉備都抵擋不了曹公,那就算整個楚地都在你手裡,也沒法自保;要是劉備能抵擋曹公,那劉備也不會聽你指揮啊。”劉琮聽了他們的話。九月,曹操到了新野,劉琮就獻出整個荊州投降,還拿著符節去迎接曹操。曹操的將領們都懷疑劉琮有詐,婁圭說:“天下大亂,大家都想借著朝廷的任命來抬高自己的地位。現在他拿著符節來,肯定是真心投降。”曹操就繼續進兵。當時劉備駐紮在樊城,劉琮不敢把投降的事告訴劉備。過了好久劉備才發覺,就派親近的人去問劉琮,劉琮讓他的屬官宋忠去給劉備傳達旨意。那時曹操已經到了宛城,劉備聽了大驚失色,對宋忠說:“你們這些人做事怎麼這樣,不早點告訴我,現在大禍臨頭了才說,這也太過分了吧!”說著就拔出刀對著宋忠,又說:“現在砍了你的頭,都難解我心頭之恨,但我也不屑於在臨彆時殺你這種人。”就把宋忠打發走了。然後劉備召集部下一起商量。有人勸劉備攻打劉琮,這樣就能拿下荊州。劉備說:“劉荊州臨死前把他的遺孤托付給我,我要是背信棄義,隻為自己打算,這種事我做不出來。我死後有什麼臉麵去見劉荊州呢!”劉備就帶著他的人馬離開,經過襄陽的時候,停下馬來呼喊劉琮,劉琮嚇得都站不起來。劉琮身邊的人和很多荊州人都歸附了劉備。劉備經過劉表的墓,上去拜彆,流著淚離開了。等走到當陽的時候,跟隨劉備的有十多萬人,還有幾千車的輜重,每天隻能走十幾裡路。劉備另外派關羽帶著幾百艘船,讓他到江陵會合。有人對劉備說:“應該趕快去保住江陵,現在雖然人多,但能打仗的沒幾個,要是曹公的兵追上來,怎麼抵擋啊!”劉備說:“成就大事必須以人為本,現在大家都來歸附我,我怎麼忍心扔下他們不管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習鑿齒評論說:劉玄德劉備字玄德)哪怕處境艱難、四處奔波,他的信義卻更加彰顯,形勢危急的時候說話也不違背道義。他追念劉表的托付,這份情義感動了三軍;他關愛那些為正義而來的人,甘願和他們共患難。他最終成就大業,不也是理所當然的嘛!

評論

這段史料宛如一幅濃縮的漢末政治畫卷,將權力博弈的殘酷、人性的複雜與道義的微光展現得淋漓儘致。在群雄逐鹿的大背景下,每個人物的選擇都如投入湖麵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最終彙聚成曆史的洪流。

權力棋局中的妥協與算計

馬騰與韓遂的關係變遷,堪稱漢末地方勢力關係的縮影。從異姓兄弟到兵戎相見,再到在朝廷調解下的被迫妥協,折射出亂世中地方豪強“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的生存法則。曹操對馬騰的征召與安置,更顯其權謀老道——以衛尉之職籠絡其心,以偏將軍之位穩住其眾,最終通過遷徙家屬至鄴城實現人質控製,步步為營將這股西北勢力納入掌控範圍,為南征解除後顧之憂。這種“軟枷鎖”式的控製手段,儘顯封建政治中權力製衡的殘酷邏輯。

文人悲劇:才名與權力的碰撞

孔融之死是漢末文人命運的典型悲劇。他恃才傲物,以“建安七子”的文壇地位屢屢戲侮曹操,其“千裡寰內不以封建諸侯”的奏議,觸動了曹操集權的核心利益,成為殺身之禍的導火索。表麵上,孔融因“謗訕朝廷”“大逆不道”獲罪,實則是專製權力對異見聲音的無情碾壓。路粹的彈劾奏章更像精心編織的羅網,將文人的狂放言論上綱上線為政治罪。脂習撫屍痛哭的舉動,在人人自危的許都猶如一束微光,以生命扞衛友情的真摯,與曹操的權謀形成鮮明對比。孔融的悲劇印證了封建時代文人“才高見嫉,道直逢害”的宿命,也暴露了曹操“外寬內忌”的政治性格。

荊州易主:親情與權力的扭曲

劉表集團的內部分裂,深刻揭示了權力對親情的腐蝕。蔡氏因姻親關係偏愛劉琮,蔡瑁、張允等外戚集團順勢構陷劉琦,形成鮮明的派係對立。劉琦“去梯問計”的典故,既顯其求生之切,也暴露了封建家庭中“儲位之爭”的凶險。諸葛亮以申生、重耳的典故點撥,不僅是智慧的體現,更暗含對封建倫理中“嫡庶之爭”的深刻洞察。劉表臨終前父子不得相見的淒涼,與劉琮降曹後劉琦投印於地的憤怒,構成權力鬥爭中親情異化的悲哀圖景。蒯越、傅巽勸降時的“逆順論”“強弱論”,看似理性分析,實則是地方士族在亂世中“擇主而事”的現實選擇,將荊州從“劉氏基業”降格為政治交易的籌碼。

劉備的道義抉擇:亂世中的人性光輝

在荊州易主的混亂中,劉備的選擇成為道義的標杆。當得知劉琮降曹時,他雖有“斷宋忠頭”的憤怒,卻最終克製衝動;麵對“攻琮奪荊州”的誘惑,他堅守“臨亡托孤”的信義,拒絕背信棄義;即便曹軍迫近,他仍堅持“以人為本”,帶著十萬百姓緩緩南行。這種在生死關頭對道義的堅守,與曹操的權謀、劉琮的苟且形成鮮明對比。習鑿齒的評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精準道出劉備成功的精神密碼——在亂世中,道義不僅是倫理選擇,更是凝聚人心的政治資本。正是這種“甘與同敗”的擔當,讓劉備在屢敗之後仍能聚攏人心,為日後蜀漢基業埋下伏筆。

這段曆史如同一麵多棱鏡,折射出漢末亂世的複雜麵相:權謀者的算計、文人的悲劇、親情的異化與道義的堅守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波瀾壯闊的時代圖景。在權力與人性的博弈中,每個人物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而這些選擇共同書寫了三國時代的開篇史詩,也為後世留下了關於權力、道義與人性的永恒思考。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謀春 我媽是年代文早逝原配 歡迎來到神明的遊戲 從海灣風暴開始 覺醒十倍返利,我手撕極品親戚! 主母生存指南 引誘清冷權臣後 克係末日擺攤,邪神被我喂成萌寵 亡妻回歸的方式不太對 穿成病嬌反派的小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