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琮的將領王威勸劉琮說:“曹操聽說將軍你已經投降,劉備也逃走了,肯定放鬆警惕,沒什麼防備,說不定會輕率地隻帶少數人先往前推進。要是給我幾千奇兵,在險要的地方截擊他,就能抓住曹操。抓住曹操,那可就威震天下了,可不光是保住現在這點局麵。”但劉琮沒聽他的。
曹操因為江陵有很多軍用物資,擔心被劉備占了,就扔下笨重的裝備,輕裝趕到襄陽。到了後聽說劉備已經過去了,曹操就帶著五千精銳騎兵拚命追,一天一夜跑了三百多裡,在當陽的長阪坡追上了。劉備沒辦法,隻好扔下老婆孩子,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幾十個人騎馬逃走,曹操繳獲了大量的人馬和輜重。
徐庶的老媽被曹操抓住了,徐庶隻好向劉備辭行,他指著自己的心說:“本來我想跟將軍一起成就一番霸業,靠的就是這顆心。現在老媽沒了,我心都亂了,留下來也幫不上啥忙,隻能跟您告彆了。”說完就去投奔曹操。
張飛帶著二十個騎兵留在後麵斷後,他站在河邊,把橋一拆,瞪大眼睛,橫著長矛大喊:“我就是張益德,有種的過來跟我拚命!”曹操的兵沒人敢靠近。有人跟劉備說:“趙雲往北跑了。”劉備拿起手戟就扔過去,說:“子龍不會扔下我跑掉的。”沒過多久,趙雲抱著劉備的兒子劉禪,和關羽的船會合,一起渡過沔水,又碰到劉琦帶著一萬多人,大家就一起到了夏口。
曹操進軍江陵,任命劉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蒯越等人也都封侯,一共有十五個人。曹操還把韓嵩從監獄裡放出來,用朋友的禮節對待他,讓他品評荊州人才的優劣,然後都提拔任用。任命韓嵩做大鴻臚,蒯越做光祿勳,劉先做尚書,鄧羲做侍中。
荊州大將南陽人文聘,本來在彆的地方駐守,劉琮投降的時候,叫文聘一起。文聘說:“我沒能保住荊州,隻能等著被治罪。”曹操渡過漢水後,文聘才去見曹操。曹操問他:“怎麼來得這麼晚?”文聘說:“以前我沒能輔佐劉荊州為國家效力。荊州雖然沒了,但我一直想守住漢川,保住荊州的土地。活著不辜負那些孤兒寡母,死了也無愧於地下的人。可事情不是我能決定的,才落到這地步,我實在又悲痛又慚愧,沒臉早點來見您。”說著就抽泣流淚。曹操聽了也很感慨,稱呼著他的字說:“仲業,你真是個忠臣啊!”用優厚的禮節對待他,讓他統領自己原來的部隊,還任命他為江夏太守。
當初,袁紹在冀州的時候,派人去邀請汝南的一些士大夫。西平人洽覺得冀州地勢平坦,百姓強悍,是英雄豪傑都想爭奪的地方,而且四麵受敵。相比之下,荊州地勢險要,百姓柔弱,更容易依靠,就去投奔劉表。劉表用上等賓客的禮節招待他。洽說:“我之所以不跟袁紹,是為了避開爭鬥之地。亂世的君主,不能太親近,待久了不離開,讒言和邪惡就會興起。”於是又往南到了武陵。
劉表征召南陽人劉望之做從事,劉望之有兩個朋友都因為被人說壞話,被劉表殺了,劉望之因為直言進諫,和劉表意見不合,就辭官回家。劉望之的弟弟劉廙對他說:“當年趙國殺了鳴犢,孔子就掉轉車頭。現在哥哥你既然不能像柳下惠那樣,在亂世中隨波逐流,那就應該學學範蠡,離開是非之地。要是坐著不動,和時代脫節,恐怕不行。”劉望之沒聽他的,不久後又被殺害,劉廙就逃到揚州。
南陽人韓暨為了躲避袁術的任命,搬到山都山居住。劉表又征召他,他就跑到孱陵隱居。劉表特彆恨他,韓暨害怕,隻好接受任命,做了宜城的縣長。河東人裴潛也受到劉表的禮遇和重用,裴潛私下對王暢的兒子王粲和河內人司馬芝說:“劉牧指劉表)沒有稱霸稱王的才能,卻想以周文王自居,他很快就要失敗了!”於是往南到了長沙。
後來曹操任命韓暨為丞相士曹屬,裴潛參與丞相軍事,和劉廙、王粲都做了屬官,司馬芝做了菅縣縣令,這都是順應了眾人的期望。
冬天,十月,癸未初一這天,發生了日食。
當初,魯肅聽說劉表死了,就對孫權說:“荊州和咱們東吳挨著,江山險要堅固,土地肥沃,縱橫萬裡,百姓富足。要是能占了荊州,那可是成就帝王大業的資本。現在劉表剛死,他兩個兒子又不和睦,軍隊裡的將領也分成兩派。劉備是天下出了名的厲害人物,和曹操有仇,暫時在劉表這兒落腳,劉表又嫉妒他的才能,沒重用他。要是劉備和荊州那些人齊心,上下團結,那咱們就安撫他們,和他們結盟;要是他們內部有矛盾,咱們就另想辦法,好成就大事。我請求您讓我去慰問劉表的兩個兒子,順便慰勞他們軍隊裡管事的人,再勸劉備去安撫劉表的舊部,大家齊心協力對抗曹操,劉備肯定樂意聽從。要是這事能成,天下就有平定的希望了。現在不趕緊去,恐怕就被曹操搶先了。”孫權馬上派魯肅出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魯肅到了夏口,聽說曹操已經向荊州進軍,就日夜趕路。等他到了南郡,劉琮已經投降,劉備往南逃跑。魯肅就直接去迎劉備,在當陽長阪坡和劉備碰上了。魯肅傳達了孫權的意思,分析了天下形勢,表達了孫權的關切,還問劉備:“豫州指劉備,劉備曾任豫州牧)您現在打算去哪兒?”劉備說:“我和蒼梧太守吳巨有點交情,想去投奔他。”魯肅說:“孫討虜指孫權,孫權曾被封為討虜將軍)聰明仁厚,敬重賢才,禮待士人,江東的英雄豪傑都歸附他,他已經占據了六個郡,兵強馬壯,糧草充足,完全有能力成就一番事業。現在我給您出個主意,您不如派個貼心的人去和東吳結交,一起成就大業。您要是想去投奔吳巨,吳巨就是個普通人,又在偏遠的地方,很快就會被彆人吞並,哪能靠得住呢!”劉備聽了很高興。魯肅又對諸葛亮說:“我是子瑜的朋友。”於是和諸葛亮交了朋友。子瑜就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他為了躲避戰亂到了江東,在孫權手下做長史。劉備聽從了魯肅的計策,進駐鄂縣的樊口。
評論
這段史料生動還原了東漢末年荊州易主、赤壁之戰前夕的關鍵曆史片段,其中人物的抉擇與命運浮沉,不僅勾勒出亂世爭霸的殘酷邏輯,更折射出人性在權力漩渦中的複雜麵相。
在荊州降曹的變局中,各方勢力的戰略短視與清醒形成鮮明對比。劉琮麵對王威“設伏擒操”的奇策時,選擇了沉默拒絕。這一決策背後,是投降者對自身處境的恐懼,更是對曹操軍事威懾的過度放大。他或許忘了,亂世之中,“保守今日”的幻想往往是最脆弱的泡沫。而曹操則展現出頂級軍事家的敏銳——當得知劉備可能占據江陵時,他果斷“釋輜重,輕軍疾追”,以五千精騎創造“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的速度奇跡,最終在長阪坡大破劉備,儘顯其“兵貴神速”的用兵哲學。
當陽長阪的混戰,成為檢驗人性的試金石。劉備“棄妻子”而逃的狼狽,與趙雲“身抱備子禪”的忠勇形成強烈反差。劉備擲戟怒斥“子龍棄我”傳言的細節,既可見其識人之力,也暗藏亂世中“人心維係”的生存智慧。張飛“據水斷橋”的怒吼,則將武將的悍勇與威懾力演繹到極致——二十騎嚇退千軍萬馬,與其說是武力震懾,不如說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心理博弈。徐庶因母降曹而辭備的抉擇,更道儘亂世中人的無奈:“方寸亂矣”四字,道儘忠孝難全的撕裂感。
曹操入主荊州後的人事布局,堪稱“收服人心”的經典案例。他對蒯越等十五人封侯、重用韓嵩、劉先等舊臣,展現出“唯才是舉”的政治胸襟;而對文聘的態度尤為耐人尋味——當文聘哭訴“無顏早見”時,曹操非但未加斥責,反而以“仲業真忠臣”相稱並委以兵權。這種“尊重對手忠誠”的姿態,比單純的武力征服更能瓦解敵方抵抗意誌。相比之下,劉表生前對人才的錯失令人扼腕:和洽避亂南投卻“懼讒遠走”,劉望之因直諫遇害,裴潛斷言其“敗無日矣”,這些人才的流失早已為荊州的覆滅埋下伏筆。
魯肅渡江聯絡劉備的舉動,則在亂世中點亮戰略遠見的微光。他敏銳洞察到荊州的地緣價值,更精準判斷出“劉備與操有隙”的結盟基礎。當劉備迷茫於“投吳巨”的退路時,魯肅直指“江表六郡足以立事”的現實,既展現出江東的實力自信,也為孫劉聯盟奠定了心理基礎。而他與諸葛亮“因兄瑾定交”的細節,更暗示著政治聯盟背後往往需要私人情感的紐帶。
這段曆史最深刻的啟示,或許在於亂世生存的法則:劉琮的妥協換不來安穩,曹操的進取贏得了先機,劉備的仁厚留住了人心,魯肅的遠見開啟了新局。在“天下未定”的混沌中,每個抉擇都在重塑權力格局——有人因短視而墜落,有人因勇毅而突圍,有人因忠誠而被銘記,有人因遠見而開創未來。荊州的易手,不僅是一塊土地的歸屬變更,更是一套生存邏輯的殘酷驗證: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下,唯有清醒的認知、果決的行動與真誠的人心維係,才能在亂世中站穩腳跟。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