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孝獻皇帝辛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81章 孝獻皇帝辛(1 / 1)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癸巳年)

春天,正月,曹操進軍濡須口,號稱有步兵、騎兵四十萬,攻破了孫權在長江以西的營地,俘虜了孫權的都督公孫陽。孫權率領七萬大軍抵禦,雙方對峙了一個多月。曹操看到孫權的戰船、武器裝備以及軍隊陣容整齊嚴肅,不禁感歎道:“生兒子就該像孫仲謀這樣;像劉景升劉表)的兒子,簡直就是豬狗!”孫權給曹操寫了封信,說:“春天江水正要上漲,您最好趕緊離開。”在另一張紙上又寫道:“隻要您不死,我就沒法安心。”曹操對將領們說:“孫權沒騙我。”於是撤軍返回。

庚寅日,漢獻帝下詔合並十四個州,恢複為九州。

夏天,四月,曹操回到鄴城。

當初,曹操在譙縣的時候,擔心長江沿岸的郡縣被孫權攻占,想把百姓遷到內地,就問揚州彆駕蔣濟:“以前我和袁本初袁紹)在官渡對峙,遷移了燕縣、白馬縣的百姓,那些百姓沒亂跑,敵人也不敢來搶掠。現在我想遷移淮南的百姓,你覺得怎麼樣?”蔣濟回答說:“那時咱們兵力弱,敵人兵力強,不遷移百姓肯定會被敵人搶走。但自從打敗袁紹以來,您威名震懾天下,百姓沒有彆的心思,大家都眷戀故土,實在不願意遷移,強迫他們肯定會人心不安。”曹操沒聽他的。結果百姓們互相驚擾,從廬江、九江、蘄春、廣陵等地,十多萬戶人家都往東渡過長江,長江以西就變得空虛了,合肥以南,隻剩下皖城。後來蔣濟奉命到鄴城,曹操迎接他時,大笑著說:“我本來隻是想讓百姓躲避敵人,結果反倒把他們都嚇跑了!”於是任命蔣濟為丹陽太守。

五月丙申日,朝廷把冀州的十個郡封給曹操,封他為魏公,曹操依舊兼任丞相和冀州牧。還賜予曹操九錫之禮:大車、兵車各一輛,黑色公馬八匹;禮服禮帽一套,紅色鞋子一雙;三麵懸掛的樂器,六十四人規格的舞蹈樂隊;可以居住在朱紅大門的府邸;登殿時設置的台階;三百名虎賁衛士;斧鉞各一把;紅色的弓一張,紅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十張,黑色的箭一千支;美酒一壇,配上玉製的酒勺。

天下起了大雨。

益州從事廣漢人鄭度聽說劉備起兵,就對劉璋說:“左將軍劉備孤軍深入來襲擊我們,他的兵力不到一萬,民眾還沒有歸附他,軍隊又沒有輜重,隻能靠搶掠田野裡的莊稼來維持。對付他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巴西、梓潼的百姓全部驅趕到涪水以西,把倉庫裡的糧食和田野裡的莊稼都燒掉,加高壁壘,挖深壕溝,靜靜地等待。他來了,咱們不跟他交戰。時間一長,他沒了補給,不出一百天,肯定會自己撤退,等他撤退的時候咱們再追擊,一定能抓住他。”劉備聽說後很擔憂,就問法正怎麼辦。法正說:“劉璋肯定不會采用這個計策,不用擔心。”劉璋果然對他的下屬們說:“我隻聽說過抵禦敵人來安定百姓,沒聽說過驚動百姓來躲避敵人的。”就沒有采納鄭度的計策。劉璋派他的將領劉璝、冷苞、張任、鄧賢、吳懿等人抵禦劉備,結果都戰敗了,隻好退守綿竹;吳懿到劉備軍中投降。劉璋又派護軍南陽人李嚴、江夏人費觀統領綿竹的各路軍隊,李嚴、費觀也率領他們的部下向劉備投降。劉備的軍隊更加強大了,就分彆派遣將領去平定下屬各縣。劉璝、張任和劉璋的兒子劉循退守雒城,劉備進軍包圍了雒城。張任率兵在雁橋出戰,戰敗身亡。

秋天,七月,魏國開始建立社稷壇和宗廟。

魏公曹操將三個女兒送進皇宮封為貴人。

當初,魏公曹操追擊馬超到安定,聽說田銀、蘇伯造反,就率軍返回。參涼州軍事楊阜對曹操說:“馬超有韓信、英布那樣的勇猛,很得羌人、胡人的人心;如果大軍返回,不做好防備,隴上的各個郡縣就不歸國家所有了。”曹操撤軍後,馬超果然率領羌人、胡人攻打隴上的郡縣,那些郡縣紛紛響應,隻有冀城擁護州郡長官堅守。馬超兼並了隴右的全部兵力,張魯又派大將楊昂協助他,共有一萬多人,一起攻打冀城,從正月一直打到八月,救兵都沒有來。刺史韋康派彆駕閻溫出城,向夏侯淵告急,城外被圍了好幾層,閻溫趁夜從水裡偷偷遊出去。第二天,馬超的士兵發現了他的蹤跡,派人追上去抓住了他。馬超押著閻溫到城下,讓他告訴城裡的人說:“東邊沒有救兵了。”閻溫卻對著城上大喊:“大軍不出三天就到,大家加油!”城裡的人都感動得哭了,高呼萬歲。馬超雖然很生氣,但因為攻城很久都沒攻下,就慢慢勸誘閻溫,希望他改變主意。閻溫說:“侍奉君主,至死不變,你難道想讓我這個長輩說不義的話嗎!”馬超就殺了他。不久後,城外的救兵還是沒來,刺史韋康和太守打算投降。楊阜大哭著勸諫說:“我們率領父兄子弟,為了大義互相激勵,拚死守城,一心為您堅守這座城。現在怎麼能放棄眼看就要成功的事業,陷入不義的名聲中呢!”刺史、太守不聽,打開城門迎接馬超進城。馬超進城後,就殺了刺史和太守,自稱征西將軍、兼並州牧、督涼州軍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魏公曹操派夏侯淵救援冀城,還沒趕到冀城就淪陷了。夏侯淵距離冀城還有二百多裡時,馬超前來迎戰,夏侯淵的軍隊作戰不利。氐王千萬響應馬超,駐紮在興國,夏侯淵隻好領軍撤回。正好楊阜的妻子去世,他向馬超請假去安葬妻子。楊阜的表兄天水人薑敘擔任撫夷將軍,率兵駐紮在曆城。楊阜見到薑敘和他的母親,忍不住悲傷地抽泣。薑敘問:“你怎麼這樣?”楊阜說:“守城沒能守住,長官死了我又不能跟著去死,我還有什麼臉麵活在世上!馬超背叛父親,違抗君命,殘忍地殺害州裡的長官,這難道隻是我楊阜的責任和恥辱嗎?整個州的官員都覺得恥辱。你手握重兵,卻沒有討伐賊人的心思,就像當年趙盾被記載為弑君一樣暗指薑敘失職)。馬超雖然強大,但不講道義,有很多破綻,很容易對付。”薑敘的母親激動地說:“哼!伯奕薑敘字),韋伯君韋康)遇難,你也有責任,難道隻是義山楊阜字)的嗎!人誰能不死,為忠義而死,死得其所。你們應該趕緊行動,彆再顧慮我;我會為你承擔一切,不會因為我的餘生拖累你。”薑敘於是和同郡的趙昂、尹奉、武都人李俊等人合謀討伐馬超,又派人到冀城,聯合安定人梁寬、南安人趙衢作為內應。馬超把趙昂的兒子趙月抓去做人質,趙昂對妻子異說:“我已經定下這樣的計謀,事情肯定萬無一失,但趙月怎麼辦?”異大聲回答說:“為君父洗刷奇恥大辱,丟掉腦袋都不算什麼,何況是一個兒子呢!”

九月,楊阜和薑敘進兵,進入鹵城,趙昂、尹奉占據祁山,一起討伐馬超。馬超聽說後,大怒,趙衢趁機哄騙馬超,讓他親自出城迎擊。馬超出城後,趙衢和梁寬關閉冀城城門,把馬超的妻子兒女都殺了。馬超進退兩難,就去襲擊曆城,抓住了薑敘的母親。薑敘的母親罵他說:“你這個背叛父親的逆子,殺害長官的惡賊,天地怎麼會長久容你!你還不早點死,還有臉見人嗎!”馬超殺了她,又殺了趙昂的兒子趙月。楊阜和馬超交戰,身上受了五處傷。馬超戰敗,就往南投奔張魯。張魯任命馬超為都講祭酒,還想把女兒嫁給他。有人對張魯說:“像他這樣的人,連自己的親人都不愛,怎麼會愛彆人!”張魯就打消了這個念頭。曹操封賞討伐馬超的有功之人,封侯的有十一人,賜給楊阜關內侯的爵位。

冬天,十一月,魏國開始設置尚書、侍中、六卿等官職;任命荀攸為尚書令,涼茂為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為尚書,王粲、杜襲、衛覬、和洽為侍中,鐘繇為大理,王修為大司農,袁渙為郎中令並代理禦史大夫事務,陳群為禦史中丞。袁渙得到賞賜,都會分給彆人,家裡沒有積蓄,缺什麼就向彆人借,他不做那種故意表現清高的行為,但當時的人都佩服他的清廉。當時有傳言說劉備死了,大臣們都去祝賀,隻有袁渙沒有這麼做。

魏公曹操想恢複肉刑,下令說:“以前陳鴻臚陳紀,陳群父親)認為死刑中有可以施加仁愛恩典的情況,禦史中丞陳群)能申述你父親的觀點嗎?”陳群回答說:“我父親陳紀認為漢朝廢除肉刑,增加笞刑,本意是出於仁愛憐憫,結果死的人卻更多了,這就是所謂名義上減輕刑罰,實際上加重了。名義上刑罰輕就容易讓人觸犯,實際上刑罰重就會傷害百姓。而且殺人償命,這符合古代的製度;至於傷人,有的隻是殘害彆人身體,卻隻是剪剪頭發指當時刑罰),這不合理。如果采用古代的刑罰,讓犯淫罪的人接受宮刑,讓盜竊的人砍掉雙腳,那就永遠不會有淫亂和盜竊的惡行發生了。古代三千條刑罰,雖然不能全部恢複,但像這幾條,是當今社會所憂慮的,應該先施行。漢律中判處死刑的,是仁愛無法顧及的重罪,其餘那些罪不至死的,可以改為肉刑。這樣的話,所施加的刑罰和所保全的生命就能夠相抵了。現在用笞刑導致死亡的辦法,來代替不致死的刑罰,這是重視人的肢體而輕視人的生命啊。”當時參與討論的人,隻有鐘繇和陳群的意見相同,其他人都認為不可行。曹操因為戰事還沒結束,考慮眾人的意見後,就暫時擱置了這個想法。

評論

建安十八年是三國亂世中極具標誌性的一年。這一年裡,曹操集團、孫權集團、劉備集團以及涼州馬超勢力等多方力量展開激烈角逐,軍事衝突、政治變革與人性抉擇交織上演,為三國格局的形成埋下諸多伏筆。透過史冊簡練的記載,我們能清晰看到亂世中權力運作的邏輯與個體命運的浮沉。

軍事交鋒:實力較量與戰略博弈

這一年的軍事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曹操與孫權在濡須口的對峙。曹操號稱率領四十萬步騎兵進軍濡須口,雖攻破孫權江西營並俘獲都督公孫陽,但麵對孫權七萬軍隊的嚴密防禦,最終隻能感歎“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場戰役中,雙方展現出不同的軍事智慧:曹操倚仗兵力優勢發起強攻,卻在孫權“舟船器仗軍伍整肅”的嚴密部署下難有突破;孫權則以精準的戰略判斷與心理戰術應對,一句“春水方生,公宜速去”點破曹軍受製於自然條件的軟肋,而“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的直白表述,既顯坦誠又藏威懾,最終迫使曹操撤軍。這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博弈,體現了三國時期軍事對抗中“智鬥”的重要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與此同時,涼州戰場上演著另一場慘烈的較量。馬超憑借羌胡部族的支持與張魯的援助,對冀城展開長達八個月的圍攻。這場戰役中,人性的光輝與黑暗激烈碰撞:彆駕閻溫冒死突圍求救,即便被俘仍堅守忠義,向城中高呼“大軍不過三日至”,最終慷慨赴死;刺史韋康卻在困境中選擇投降,終遭馬超殺害;楊阜則在城破後隱忍謀劃,聯合薑敘、趙昂等人起兵複仇,其外母以“死於忠義,得其所也”的決絕態度支持討賊,趙昂之妻異更是以“喪元不足為重,況一子哉”的犧牲精神激勵丈夫,展現出亂世中忠義之士的硬核擔當。

政治變革:權力集中與製度調整

建安十八年的政治舞台上,曹操集團的權力鞏固成為核心線索。正月剛結束濡須口戰事,朝廷便“詔並十四州,複為九州”,這一行政區劃的重大調整,實則是為曹操進一步掌控地方權力鋪路。到了五月,曹操正式被封為魏公,獲冀州十郡封地,同時加授九錫——大輅、戎輅、袞冕之服、軒縣之樂等一係列象征最高權力的禮器儀仗,標誌著曹操的權力達到新高度,距離篡漢自立僅一步之遙。這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操作,既體現了曹操集團的權謀智慧,也反映出東漢王朝名存實亡的現實。

十一月,魏國“初置尚書、侍中、六卿”,建立起相對完整的行政體係,荀攸、鐘繇、陳群等謀士重臣各居要職,進一步完善了曹操集團的權力架構。值得注意的是,曹操試圖恢複肉刑的討論雖因“軍事未罷”而擱置,但從陳群“名輕則易犯,實重則傷民”的論述中,能看到亂世中統治者對嚴刑峻法的依賴傾向,也為後來曹魏的法律製度埋下伏筆。

決策得失:戰略誤判與民心向背

這一年的諸多事件中,曹操遷徙淮南民眾的決策堪稱典型的戰略失誤。當初在譙縣時,曹操擔心濱江郡縣被孫權攻占,計劃將淮南民眾內遷,揚州彆駕蔣濟明確反對:“人情懷土,實不樂徙,懼必不安。”但曹操固執己見,結果引發十餘萬戶民眾驚恐逃亡江東,導致“江西遂虛,合淝以南惟有皖城”,反而削弱了自身的防禦根基。曹操事後雖以“大笑”掩飾,實則暴露了其統治中“強權威壓”模式的局限性——即便“威震天下”,違背民心的決策終將反噬自身。

相比之下,劉璋在麵對劉備入侵時的決策則更顯昏聵。益州從事鄭度提出“驅民燒穀、高壘深溝”的堅壁清野策略,本是應對劉備“懸軍襲我、軍無輜重”的有效手段,但劉璋以“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為由拒絕,最終導致劉璝、冷苞等將接連戰敗,李嚴、費觀等重臣投降,自己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兩位統治者的決策失誤,印證了“民心向背”與“戰略遠見”在亂世爭霸中的關鍵作用。

人性百態:忠義與權謀的碰撞

建安十八年的曆史記載中,最動人的莫過於亂世中的人性抉擇。閻溫麵對馬超的威逼利誘,堅守“事君有死無二”的信念,以生命踐行忠義;楊阜在冀城失守後,以“何麵目以視息於天下”的自責之心,聯絡盟友複仇,即便“身被五創”仍堅持戰鬥;薑敘之母以“死於忠義,得其所也”的覺悟支持兒子討賊,展現出超越性彆與年齡的家國情懷。這些人物的選擇,在“勝者為王”的亂世法則中,築起了一道堅守道義的精神長城。

然而,亂世也催生了權謀與背叛。馬超雖勇卻“背父叛君,虐殺州將”,最終眾叛親離;韋康在關鍵時刻放棄抵抗,既辜負了楊阜等人的堅守,也未能換來自身安全;趙衢、梁寬以詐術誘騙馬超出城,隨後“閉冀城門,儘殺超妻子”,雖屬複仇之舉,卻也顯露出亂世鬥爭的殘酷無情。這些複雜的人性表現,讓這段曆史充滿張力。

建安十八年的風雲變幻,本質上是三國時期“秩序重構”過程中的縮影:曹操通過製度調整與權力集中強化統治根基,孫權憑借精準的戰略判斷鞏固江東基業,劉備則在益州逐步打開局麵,各方勢力在軍事、政治、民心的較量中此消彼長。而亂世中的忠義堅守與權謀博弈,不僅塑造了個體的命運,更在無形中推動著曆史走向三分天下的格局。這段曆史留給後人的,不僅是權力鬥爭的經驗教訓,更是關於人性、道義與家國情懷的深刻思考。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鎧甲:朝九晚五?可我是幽冥魔啊 讓你裝傻,你把皇帝逼退位了? 修行十三年,才獲得二郎真君傳承 大秦係列:穿越成嬴虔 剛進入六扇門,罪犯係統什麼鬼? 劍修,狗都不談 獸源史詩 貪戀她 一世豪權,一世月明 滿門儘滅的宇智波沒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