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五十九,從公元214年甲午年)到公元216年丙申年),共三年。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甲午年)
春天,馬超向張魯請求派兵,打算向北奪取涼州,張魯就派馬超回去圍攻祁山。薑敘等人趕緊向夏侯淵告急,將領們商量著要等魏公曹操下達指示。夏侯淵說:“曹公在鄴城,來回有四千裡路,等收到指示,薑敘他們肯定已經戰敗了,這可不是救急的辦法。”於是夏侯淵就直接出兵了,他派張合率領五千步兵和騎兵作為先頭部隊。馬超抵擋不住,戰敗逃走。韓遂當時在顯親,夏侯淵想著去偷襲他,結果韓遂得知消息也跑了。夏侯淵追到略陽城,距離韓遂隻有三十多裡。將領們有的說要直接攻打韓遂,也有人說應該去攻打興國的氐人。夏侯淵考慮後認為:“韓遂的兵很精銳,興國城又堅固,一時半會兒攻打不下來,不如去襲擊長離的那些羌人。長離的羌人大多在韓遂軍中,他們肯定會回去救自己的家。如果韓遂舍棄羌人獨自堅守,他就會孤立無援;要是去救長離,我們就能和他們在野外作戰,肯定能打敗他們。”於是夏侯淵留下督將看守輜重,自己率領輕裝部隊來到長離,攻打並燒毀了羌人的營地。韓遂果然趕來救援長離。將領們看到韓遂的兵很多,就想先紮營挖戰壕,再和他們交戰。夏侯淵說:“我們輾轉作戰千裡,現在要是再紮營挖戰壕,士兵們就會疲憊不堪,沒法再好好打仗了。敵人雖然人多,但並不難對付。”說完就擊鼓進軍,把韓遂的軍隊打得大敗。接著夏侯淵又去圍攻興國。氐王千萬逃去投奔馬超,其餘的氐人都投降了。夏侯淵又轉而進攻高平、屠各,也都把他們打敗了。
三月,漢獻帝下詔,讓魏公曹操的地位在諸侯王之上,還改授給他金印、紅色綬帶和遠遊冠。
夏天,四月,發生旱災。五月,又下起了雨。當初,魏公曹操派廬江太守朱光駐守皖城,大規模開墾稻田。呂蒙對孫權說:“皖城的田地肥沃,要是稻子豐收了,曹操那邊的兵力肯定會增加,我們應該早點除掉他們。”閏五月,孫權親自帶兵攻打皖城。將領們想堆土山,準備攻城器械,呂蒙說:“製作攻城器械和堆土山,肯定得花好些天才能完成;等我們準備好了,敵人城防也修好了,外麵的救兵也該到了,那時候就沒法拿下皖城了。而且我們是趁著雨水漲水的時候進來的,如果停留好些天,水肯定會退儘,回去的路就艱難了,我實在擔心這種情況。現在看這座城,防守也不是特彆堅固,憑借我們三軍的銳氣,從四麵一起進攻,用不了多久就能攻克;然後趁著水還沒退就回去,這才是全勝的辦法。”孫權聽從了呂蒙的建議。呂蒙推薦甘寧擔任升城督,甘寧手持白色熟絹,親自攀城,衝在士兵前麵;呂蒙帶著精銳部隊跟在後麵,手裡拿著鼓槌擊鼓,士兵們都奮勇向前。天剛亮就發起進攻,到吃早飯的時候就把城攻破了,俘虜了朱光以及幾萬男女。不久後張遼趕到夾石,聽說皖城已經被攻下,就退兵了。孫權任命呂蒙為廬江太守,讓他回去駐守尋陽。
諸葛亮留下關羽鎮守荊州,自己和張飛、趙雲帶兵逆江而上,攻克巴東。到了江州,打敗了巴郡太守嚴顏,並活捉了他。張飛大聲嗬斥嚴顏:“大軍都到了,你為什麼不投降,還敢抵抗!”嚴顏回答:“你們這群人太不像話,侵占我們的益州,我們益州隻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張飛聽了很生氣,命令手下把嚴顏拉出去砍頭。嚴顏神色不變,說:“砍頭就砍頭,發什麼火!”張飛佩服他的膽量,就放了他,還把他當作賓客對待。之後,他們兵分幾路,趙雲從外水出發平定江陽、犍為,張飛則去平定巴西、德陽。
劉備圍攻雒城快一年了,龐統被流箭射中,不幸去世。法正寫信給劉璋,向他分析當前形勢誰強誰弱,還說:“左將軍劉備自從起兵以來,一直對您懷著舊情,真心實意,沒有什麼惡意。我覺得您可以考慮改變策略,這樣才能保住您家族的地位。”劉璋沒有回應。後來雒城被攻破,劉備接著進軍圍攻成都。諸葛亮、張飛、趙雲也帶兵前來會合。馬超知道張魯這個人沒什麼謀略,不值得一起成就大事,而且張魯的將領楊昂等人多次嫉妒他的才能,馬超心裡一直很鬱悶。劉備派建寧督郵李恢去勸說馬超,馬超就從武都逃到氐人部落中,還秘密寫信給劉備請求投降。劉備派人去接應馬超,還悄悄給他提供兵力。馬超到了之後,劉備讓他帶兵駐紮在成都城北,這可把城裡的人嚇壞了。劉備圍城幾十天後,派從事中郎涿郡人簡雍進城勸說劉璋投降。當時城裡還有三萬精兵,糧食和布帛還能支撐一年,官員和百姓都願意拚死一戰。劉璋卻說:“我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沒有給百姓什麼恩德。百姓們打了三年仗,很多人都死在荒野,這都是因為我,我怎麼能心安呢!”於是打開城門,和簡雍同乘一輛車出城投降,他的下屬們都忍不住流淚。劉備把劉璋遷到公安,歸還了他所有的財物,還讓他佩戴振威將軍的印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備進入成都後,擺下酒宴,犒勞士兵。他拿出蜀城中的金銀,分給將士們,把糧食和布帛也歸還給百姓。劉備擔任益州牧後,任命軍師中郎將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益州太守南郡人董和為掌軍中郎將,一起處理左將軍府的事務,任命偏將軍馬超為平西將軍,軍議校尉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裨將軍南陽人黃忠為討虜將軍,從事中郎麋竺為安漢將軍,簡雍為昭德將軍,北海人孫乾為秉忠將軍,廣漢縣長黃權為偏將軍,汝南人許靖為左將軍長史,龐羲為司馬,李嚴為犍為太守,費觀為巴郡太守,山陽人伊籍為從事中郎,零陵人劉巴為西曹掾,廣漢人彭羕為益州治中從事。
評論
建安十九年是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格局發生關鍵轉折的一年。這一年,曹操、孫權、劉備三大勢力在不同戰場展開激烈角逐,軍事謀略的碰撞、政治格局的調整與人物命運的沉浮交織在一起,為三國鼎立的最終形成埋下了重要伏筆。
夏侯淵西北破敵:靈活用兵奠定曹魏西北霸權
在西北地區,夏侯淵展現出的軍事才能成為曹魏穩定西北的關鍵。麵對馬超圍攻祁山的緊急局勢,他力排眾議,拒絕等待曹操的遠程調度,果斷出兵救援,以張合為先鋒擊潰馬超,體現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戰場智慧。當時信息傳遞緩慢,若坐等曹操指令,薑敘等部必然潰敗,夏侯淵的當機立斷避免了曹魏在西北的勢力收縮。
在追擊韓遂的戰役中,夏侯淵的戰略眼光更為凸顯。他沒有選擇直接攻打韓遂主力或堅固的興國城,而是采用“圍點打援”的思路,襲擊長離羌屯。這一決策精準抓住了韓遂軍隊的構成特點——其部眾多為長離羌人,家眷被攻必然引發軍心動搖。當韓遂被迫回援時,夏侯淵又拒絕“結營作塹”的保守建議,趁敵軍立足未穩發起猛攻,最終大破韓遂軍。這種“出其不意、直擊要害”的戰術,展現了他對敵軍心理和戰場形勢的深刻把握。戰後夏侯淵乘勝追擊,收服興國氐眾、擊破高平屠各,進一步鞏固了曹魏在關中及涼州的統治,為後來西北邊疆的穩定奠定了基礎。
曹操晉位諸侯王上:政治權力的實質性躍升
三月,漢獻帝下詔讓曹操“位在諸侯王上”,並改授金璽、赤紱、遠遊冠,這一事件看似隻是禮儀性的調整,實則是曹操政治地位的實質性躍升。在封建等級製度森嚴的漢代,“位在諸侯王上”意味著曹操在名義上已超越劉氏宗室諸王,成為僅次於皇帝的最高統治者。金璽、赤紱、遠遊冠等禮器的更換,更是從禮製層麵確認了這一地位變化。
這一舉措是曹操集團多年政治經營的結果,也是東漢皇權進一步旁落的標誌。自“挾天子以令諸侯”以來,曹操通過軍事征服與政治改革逐步掌控中央政權,此次晉位是其權力從“挾製”走向“名正言順”的關鍵一步,為後來曹丕代漢建魏鋪平了道路。但這一行為也加劇了士大夫階層的分裂,部分擁漢派勢力對曹操的不滿情緒進一步積累,成為後來曹魏政權內部潛在的矛盾隱患。
孫權皖城破敵:呂蒙奇襲展現江東軍事智慧
在東線戰場,孫權與呂蒙的合作上演了一場經典的閃電戰。曹操派朱光在皖城大規模屯田,試圖通過發展農業增強淮南地區的軍事實力。呂蒙敏銳察覺到這一威脅,力勸孫權趁稻田未熟及早奪取皖城,避免曹魏勢力在此坐大。
在攻城戰術上,呂蒙再次展現出卓越的軍事判斷力。他否定了“作土山、添攻具”的常規打法,指出這種方法耗時過長,會給敵軍加固城防和等待救援的機會;同時結合雨季作戰的特點,強調拖延會導致水位下降、退路艱難。最終采用“趁銳強攻”的策略,以甘寧為先鋒奮勇登城,呂蒙親自擂鼓助威,全軍士氣大振,從清晨進攻到早飯時分便攻破皖城,創造了三國時期快速攻城的經典戰例。
此戰的勝利不僅摧毀了曹操在淮南的屯田基地,削弱了其東線軍事實力,更鞏固了孫權對廬江地區的控製,為江東政權贏得了戰略緩衝空間。張遼援軍行至夾石聽聞城破而退,也從側麵反映出此次奇襲的時效性價值。戰後孫權任命呂蒙為廬江太守,進一步凸顯了對這位軍事奇才的信任與倚重。
劉備定蜀:三分天下格局的關鍵落子
建安十九年最具戰略意義的事件,當屬劉備攻克成都、占據益州。這場曆時數年的軍事行動,在這一年迎來了決定性轉折。諸葛亮、張飛、趙雲溯江而上,分兵平定巴東、江州等地,其中張飛義釋嚴顏的故事成為千古佳話。嚴顏那句“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展現了益州軍民的抵抗意誌,而張飛“壯而釋之”的舉動,則體現了劉備集團爭取益州人心的政治智慧,為後續統治減少了阻力。
劉備圍攻雒城近一年,付出了龐統中箭身亡的慘重代價,最終破城後直逼成都。此時馬超的歸降成為壓垮劉璋的最後一根稻草。馬超因在張魯麾下受排擠而心懷不滿,劉備派李恢遊說其歸降,隨後令馬超駐軍城北,利用其威名震懾成都軍民。儘管城中尚有三萬精兵、一年糧草,且吏民願死戰守城,但劉璋在“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的愧疚中選擇開城投降,避免了更多生靈塗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占據益州後,劉備論功行賞,構建起核心統治團隊:以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總攬政務,法正為蜀郡太守治理核心區域,馬超、黃忠等武將各有封賞,許靖、劉巴等益州本地及流亡士人也得到任用。這種“外來精英+本地人才”的結構,既保證了核心權力的穩定,又試圖整合益州各方勢力。劉備定蜀標誌著其“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初步實現,與曹操、孫權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為三國時代的正式到來奠定了基礎。
結語:時代洪流中的命運抉擇
建安十九年的曆史事件,深刻反映了三國時期的時代特征:軍事上,奇正相生、靈活應變成為取勝關鍵,夏侯淵的遠程奔襲、呂蒙的閃電攻城、劉備的分進合擊,都展現了不同風格的軍事智慧;政治上,權力格局正在發生深刻重構,曹操晉位諸侯王上加速了漢室衰微,劉備占據益州則重塑了天下三分的力量對比;人物命運上,馬超的輾轉歸降、嚴顏的堅守與被釋、劉璋的無奈投降,都在亂世洪流中演繹著各自的悲歡。
這一年的風雲變幻,不僅改變了各方勢力的實力對比,更塑造了此後數十年的政治格局。劉備得蜀後,終於擁有了穩固的根據地,與曹操、孫權形成均勢;曹操鞏固西北、晉位增重,進一步向代漢之路邁進;孫權守住江東、拓展淮南,確保了三足鼎立中的一席之地。建安十九年,作為三國曆史的重要節點,見證了英雄豪傑的智勇博弈,也書寫了亂世之中權力更迭與民生抉擇的沉重篇章。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