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412章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

第412章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1 / 1)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庚戌年)

春天的時候,吳國老大派將軍衛溫、諸葛直帶著一萬精兵,乘船漂洋過海,想去尋找夷洲和亶洲,打算抓點當地人回來擴充自己的人手。陸遜和全琮都勸說道:“當年桓王創業的時候,手下也就那麼點人。現在咱江東的兵力,足夠乾大事了,沒必要跑那麼老遠去那種鳥不拉屎的地方,跑萬裡之外去攻打彆人,海上風浪啥的太難預測了。而且士兵們換了水土,肯定容易生病,本想增加人手,結果反而損失了;本想撈好處,結果反而有害。再說了,那些地方的人跟禽獸差不多,就算抓回來也沒多大用,沒有他們也不影響咱啥。”但吳國老大根本不聽。

這邊呢,尚書琅邪人諸葛誕和中書郎南陽人鄧颺等人互相拉幫結派,還互相吹捧。他們把散騎常侍夏侯玄等四人稱為“四聰”,諸葛誕他們這八個人稱為“八達”。夏侯玄是夏侯尚的兒子。中書監劉放的兒子劉熙、中書令孫資的兒子孫密、吏部尚書衛臻的兒子衛烈,這三個人都比不上前麵那些人,但因為他們老爸有權有勢,就勉強把他們列為“三豫”。代理司徒事務的董昭給皇帝上書說:“凡是統治天下的人,沒有不看重那些質樸、忠誠、講信用的人,而特彆討厭那些虛偽不實在的人,因為這些虛偽的人破壞教育、擾亂治理、敗壞風氣。之前建安末年魏諷被處死,黃初初年曹偉被斬殺。想想前後皇帝的詔書,對這種浮誇虛偽的行為那是深惡痛絕,一心想打散這些歪門邪道的團夥,恨得牙癢癢。但執法的官員呢,都害怕這些人的權勢,沒人敢去揭發他們,結果風氣越來越差,不良行為越來越嚴重。我發現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把做學問當回事兒了,專門一門心思搞社交。那些所謂的名士,也不把孝順、友愛、品德修養當首要的,反而把追名逐利放在第一位。他們拉幫結派,互相吹捧,誰要是說他們壞話,就像受到懲罰一樣;誰要是跟他們一夥,就像得到獎賞一樣。對自己人那是誇得天花亂墜,對不跟自己一夥的,就找各種毛病。甚至還說:‘現在這世道還怕過不下去?隻要會搞人際關係,隨便混混就行;還怕彆人不了解自己?給他灌點迷魂湯,哄著就行。’又聽說還有人讓奴仆冒充在職官員家屬,偷偷進出宮廷禁地,傳遞書信,刺探消息。這些事兒啊,法律絕對不能容忍,犯了就得嚴懲,就算是魏諷、曹偉的罪行,也不過如此了!”皇帝覺得他說得很對。二月,下詔說:“社會風氣的質樸和浮誇,會隨著教化而改變。戰亂以來,經學都荒廢了,年輕人學習都不按照經典來。這到底是教育沒做到位,還是選拔人才不看品德呢!從今以後,郎吏要是精通一部經典,又有治理百姓的才能,經過博士考核,成績優秀的,趕緊提拔任用;那些華而不實、不務正業的,就辭退!”於是諸葛誕、鄧颺等人就被免官了。

夏天四月,定陵成侯鐘繇去世。

六月戊子日,太皇太後卞氏去世。秋天七月,安葬武宣皇後。

大司馬曹真提議:“蜀漢老是來侵犯,咱不如從斜穀去討伐他們。讓各路將領分幾路一起進攻,肯定能大獲全勝。”皇帝同意了,還下詔讓大將軍司馬懿沿著漢水從西城進發,到漢中與曹真會合,其他將領有的從子午穀進軍,有的從武威進軍。司空陳群勸說道:“太祖當年去陽平攻打張魯的時候,收了好多豆子麥子來補充軍糧,結果張魯還沒拿下,糧食就不夠吃了。現在咱去討伐蜀漢,沒地方補充糧食,而且斜穀地勢險要,進退都困難,運送糧草肯定會被攔截。要是多留兵把守險要之地,又會減少打仗的士兵,這事兒可得好好考慮啊。”皇帝聽取了陳群的建議。曹真又上表說要從子午道進軍,陳群又指出這條路的不便之處,還算了算軍事開支啥的。皇帝把陳群的建議發給曹真,曹真卻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出發了。

八月辛巳日,皇帝往東巡視;乙未日,到了許昌。

評論

這段史料記錄了三國時期太和四年公元230年)魏、吳兩國的重要事件,從中可窺見當時的政治、軍事與社會風貌,其背後反映的問題在曆史語境中具有典型意義:

吳國的海外探索與決策困境

孫權派遣衛溫、諸葛直率軍赴夷洲今台灣)、亶洲的行動,是中國古代官方首次大規模對台灣地區的探索,具有一定曆史突破性。但從決策邏輯看,其動機是“俘其民以益眾”的實用主義擴張,忽視了陸遜、全琮關於“遠涉不毛風險高、土著難同化”的諫言。這一事件既體現了吳國開拓疆域的嘗試,也暴露了君主集權下“個人意誌淩駕於理性建議”的局限——最終衛溫等人雖抵達夷洲,卻因“士卒疫死大半”無功而返,印證了諫言的合理性。

魏國的“浮華案”與政治整肅

諸葛誕、鄧颺等人結黨標榜“四聰”“八達”,形成以交遊、虛名相標榜的政治小圈子,本質是東漢以來“清議”風氣的變異,演變為權力攀附的工具。董昭的上疏直擊要害:這類群體以“趨勢遊利”為先,將學問、孝悌拋諸腦後,甚至通過奴客勾結禁中傳遞消息,破壞了官僚體係的嚴肅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魏明帝的應對頗具針對性:一方麵認同董昭對“浮偽毀教”的批判,另一方麵以“經學取士”為抓手,通過“博士課試擢高第、罷退浮華者”,將整頓落到製度層麵。這不僅是對結黨行為的打擊,更是對曹魏政權“以儒立國”傳統的回歸——曹操雖重刑名,但曹丕、曹叡均強調經學教化,此次罷黜諸葛誕等人,實質是通過規範選官標準,遏製門閥勢力抬頭,維護中央集權。

曹魏的對蜀戰略分歧

曹真主張從斜穀伐蜀,試圖以多路並進突破蜀漢防線,而陳群以“太祖攻張魯時糧乏”為由反對,強調秦嶺地形對後勤的製約。這場爭論折射出曹魏對蜀戰略的核心矛盾:主戰派希望以國力優勢速戰速決,保守派則忌憚蜀地險峻與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最終曹真堅持出兵,卻因“大雨三十餘日、棧道斷絕”被迫撤軍,印證了陳群的擔憂。這一事件說明,地理環境與後勤保障仍是三國時期軍事行動的關鍵製約因素,即便強如曹魏,也難以僅憑國力硬撼天險。

其他事件的象征意義

鐘繇之死標誌著曹魏開國功臣集團的逐漸凋零鐘繇為“三公”之一,是曹操時代重要謀臣);

卞太後曹操之妻)的去世,則象征著曹魏皇室“創業一代”的落幕,政權逐漸進入“守成期”。

整體而言,太和四年的曆史事件集中反映了三國中期的態勢:吳國嘗試對外擴張卻受製於現實條件,魏國通過整肅內政鞏固統治、但對蜀戰略仍存分歧,各方在相持中積累著決定最終走向的力量。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 重生後撲到權臣懷裡哭,他紅溫了 朕,廢物皇帝,開局直升陸地神仙! 盜墓:滿級黎簇重回新手村 灼灼沉溺 於他懷中輕顫 不中了!八零禁欲新廠長是我前夫 一拳轟穿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