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425章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

第425章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1 / 1)

青龍四年公元236年,丙辰年)

春天的時候,吳國開始鑄造大錢,一枚大錢相當於五百枚普通錢。

三月份,吳國的張昭去世了,享年八十一歲。張昭這人長相莊重嚴肅,很有威嚴,從吳王孫權往下,整個吳國的人都有點怕他。

夏天四月,蜀漢皇帝到了湔這個地方,登上觀阪,看汶水的水流,玩了十天就回去了。

武都氐族的首領符健請求向蜀漢投降;但他弟弟不同意,帶著四百戶人家來投降蜀漢。

五月乙卯日,樂平定侯董昭去世。

冬天十月己卯日,魏國皇帝回到洛陽宮。

甲申日,有彗星出現在大辰星附近,接著又在東方出現。高堂隆趕緊上書說:“一般帝王遷都或者建立城邑,都會先確定天地、社稷神位的地方,恭恭敬敬地供奉祭祀。要修建宮殿的話,也是先修宗廟,再修馬廄和倉庫,最後才修自己住的地方。可現在圜丘、方澤、南北郊、明堂以及社稷神位都還沒確定好,宗廟的修建也不符合禮製,卻一門心思裝修自己住的地方,搞得老百姓都沒工作,沒飯吃了。外麵的人都說‘宮裡人的花費跟軍隊和國家大事的花費差不多’,老百姓日子過不下去,心裡都有怨氣,直冒火。《尚書》裡說:‘上天的視聽來自於百姓的視聽,上天的明威來自於百姓的明威。’這就是說上天的賞罰,是跟著老百姓的言論走,順著老百姓的心意來的。用柞木做椽子,住低矮的房子,這是唐堯、虞舜和大禹留下的好風氣;蓋玉台瓊室,這是夏桀、商紂冒犯上天的做法。現在宮殿修得太豪華了,天上彗星這麼明顯,這就好比是慈父在急切地教訓咱們呢。咱們應該像孝順的兒子那樣,恭恭敬敬地對待,可彆不當回事,再惹老天爺生氣。”高堂隆老是這麼直白地提意見,皇帝心裡就有點不高興。侍中盧毓趕緊出來打圓場說:“我聽說君主英明,大臣就正直,古代那些聖明的帝王就怕聽不到自己的過錯,這就是我們比不上高堂隆的地方啊。”皇帝聽他這麼一說,氣才消了點。盧毓是盧植的兒子。

十二月癸巳日,潁陰靖侯陳群去世。陳群前前後後多次向皇帝陳述國家政策的得失,每次寫好上奏的文書,過後就把草稿銷毀,當時的人包括他自己的子弟都不知道他具體說了啥。有人就吐槽陳群,說他占著位置不說話,不作為。到正始年間,皇帝下詔整理大臣們的上書,編成《名臣奏議》,朝廷裡的官員們這才看到陳群提的那些意見,都忍不住感歎。

袁子評論說:有人問:“少府楊阜難道不是忠臣嗎?看到君主做得不對,馬上就直接指出來,跟人聊天也總說這事。”回答是:“仁愛就是關愛他人,對君主關愛叫忠誠,對父母關愛叫孝順。現在作為臣子,看到君主行為不當,直接指責他的錯誤,還到處宣揚,這隻能說是個直率的人,算不上真正的忠臣。像司空陳群就不一樣,他整天跟人聊天,從來不說君主的不是;但他給皇帝上書幾十次,外人卻都不知道。君子覺得陳群這樣才是有長者風範啊。”

乙未日,魏國皇帝前往許昌。

皇帝下詔讓公卿大臣每人推舉一個才德兼備的人,司馬懿推薦了兗州刺史、太原人王昶。王昶這人為人謹慎厚道,他給哥哥的兒子取名叫王默、王沈,給自己的兒子取名叫王渾、王深,還專門寫了文章告誡他們說:“我用這四個字給你們取名,就是想讓你們看到名字就能想到它的含義,不敢違背。一般來說,東西速成的往往很快就衰敗,慢慢成長的才能有好結局。早上開花的草,晚上就凋零了,鬆柏長得茂盛,嚴寒也不會枯萎,所以君子都以闕黨那兒的人為戒。能把委屈當成伸展的機會,把謙讓當成收獲,把弱小當成強大的開始,這樣的人很少有不成功的。詆毀和讚譽,是產生愛憎的根源,也是禍福的關鍵。孔子說:‘我對於彆人,不輕易詆毀,也不輕易讚譽。’以聖人的品德都還這樣,何況咱們這些普通人,哪能隨隨便便就去詆毀或者讚譽彆人呢!要是有人詆毀自己,就應該退一步反省自身。如果自己確實有讓人詆毀的行為,那人家說得就沒錯;要是自己沒什麼可詆毀的,那人家就是亂說。說得對,就彆埋怨人家;亂說的,對自己也沒什麼實質傷害,又何必報複呢!俗話說:‘要想不冷就得穿厚皮襖,要想不被人說壞話,就得加強自身修養。’這話太對了!”

評論

青龍四年公元236年)是三國時期充滿政治張力與社會變革的一年,魏、蜀、吳三國的重要舉措與人物言行,折射出亂世中政權治理的深層邏輯與曆史啟示。

從經濟層麵看,吳國“鑄大錢,一當五百”的貨幣政策具有鮮明時代特征。這種虛值貨幣的發行,本質上是通過貨幣貶值掠奪民間財富,短期內可緩解財政壓力,卻會導致通貨膨脹與民生凋敝,暴露了孫權政權在資源調配中的急功近利。相比之下,蜀漢對氐族部落的招撫政策則體現了柔性擴張策略,武都氐王符健兄弟的分裂投降,反映出邊疆民族在大國博弈中的生存選擇,也為蜀漢增添了人口與戰略緩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政治舞台上,三國都經曆了重要政治人物的更迭。吳國重臣張昭以八十一歲高齡去世,其“舉邦憚之”的威嚴形象,印證了江東士族在政權中的特殊地位;魏國董昭、陳群的相繼離世,則標誌著曹丕時代核心政治班底的逐步淡出。陳群“每上封事輒削其草”的行事風格,展現了傳統士大夫“進思儘忠,退思補過”的政治智慧,其諫言在身後才被世人知曉的典故,與楊阜“直詆其非而播揚其惡”的風格形成鮮明對比,揭示了古代政治生態中忠臣標準的複雜性——既要堅守原則,又需講究策略。

魏國宮廷的爭議尤為引人深思。魏明帝沉迷宮室建設,忽視天地社稷神位與宗廟禮製,導致“士民失業”“民不堪命”。高堂隆以彗星出現為契機的切諫,將天人感應思想與民生疾苦相結合,直指“宮人之用與軍國之費略齊”的嚴重問題。他引用“天聰明自我民聰明”的古訓,強調民心向背與天命得失的關聯,體現了傳統政治哲學中民本思想的深刻內涵。盧毓“君明則臣直”的巧妙勸解,既維護了君主權威,又保護了直諫大臣,展現了政治溝通的藝術。

司馬懿舉薦王昶及王昶的家訓,傳遞出亂世中的生存智慧。“顧名思義”的命名寓意與“毀譽者,愛惡之原而禍福之機”的告誡,反映了儒家修身立德的價值追求。“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的諺語,至今仍具有現實意義,提醒人們在複雜環境中應注重內在修養而非外在辯駁。

這一年的曆史事件揭示了三國時期的共性困境:如何在戰爭壓力下平衡民生與統治需求,如何在皇權集中下構建有效的諫言機製,如何在道德理想與政治現實間尋找平衡點。高堂隆的諫言雖未能完全改變魏明帝的行為,卻留下了“天人感應”思想下民本意識的珍貴記錄;陳群的政治智慧則證明,真正的忠誠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維護政治生態的理性與擔當。這些曆史經驗,對理解中國傳統政治文明的演變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靠,女主怎麼有追追啊 謀春 我媽是年代文早逝原配 歡迎來到神明的遊戲 從海灣風暴開始 覺醒十倍返利,我手撕極品親戚! 主母生存指南 引誘清冷權臣後 克係末日擺攤,邪神被我喂成萌寵 亡妻回歸的方式不太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