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463章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

第463章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1 / 1)

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己醜年)

春天,正月,吳國皇帝立兒子孫瑾為皇太子。

二月,從雍州、涼州、梁州分出一部分設置秦州,任命胡烈當刺史。之前,鄧艾接收了好幾萬投降的鮮卑人,把他們安置在雍州和涼州之間,跟老百姓混居在一起。朝廷擔心時間長了會出亂子,因為胡烈在西部一直名聲響亮,所以派他去鎮守安撫。

青州、徐州、兗州這三個州發大水。

晉武帝有滅掉吳國的想法。壬寅日,任命尚書左仆射羊祜統領荊州各項軍事,鎮守襄陽;任命征東大將軍衛瓘統領青州各項軍事,鎮守臨菑;任命鎮東大將軍東莞王司馬伷統領徐州各項軍事,鎮守下邳。

羊祜對遠近的百姓都很安撫關懷,特彆得江漢地區百姓的心。他對吳國人也坦誠講信用,投降過來的人要是想走,都隨便他們。他還減少了巡邏防守的士兵,讓他們去開墾了八百多頃田地。他剛到的時候,軍隊的糧食不夠吃一百天,到了後期,竟然有了夠吃十年的儲備。羊祜在軍隊裡,常常穿著輕便的皮衣,係著寬鬆的帶子,身上不穿鎧甲,他住的地方,侍衛也就十幾個人。

濟陰太守巴西人文立上奏說:“以前蜀漢那些名臣的子孫流落到咱們這兒的,應該根據他們的才能安排官職任用,這樣能安撫巴蜀地區的人心,也能讓吳國人看到咱們的誠意。”晉武帝聽從了他的建議。己未日,下詔說:“諸葛亮在蜀漢的時候,儘心儘力,他兒子諸葛瞻在危難時為忠義而死,他孫子諸葛京應該根據才能安排官職。”又下詔說:“蜀漢將領傅僉父子為他們的君主戰死。天下的忠義都是一樣的,哪能因為是敵國就區彆對待呢!傅僉的兒子傅著、傅募被沒收到官府做奴隸,應該赦免他們成為平民。”

晉武帝任命文立為散騎常侍。蜀漢原來的尚書犍為人程瓊,品德高尚、很有學問,和文立交情深厚。晉武帝聽說了他的名聲,就問文立,文立回答說:“我很了解這個人,但是他快八十歲了,性格謙遜退讓,也沒有當年的聲望了,所以就沒向您彙報。”程瓊聽說後,說:“文立可以說是不結黨營私啊,這就是我欣賞他的原因。”

秋天,九月,有彗星出現在紫微星附近。

冬天,十月,吳國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建衡。

晉武帝封皇子司馬景度為城陽王。

當初,汝南人何定曾經是吳大帝孫權的侍從,等到現任吳國皇帝即位,何定上表說自己是先帝的舊人,請求回到宮裡做內侍。吳國皇帝就讓他當了樓下都尉,負責掌管買酒和糧食的事兒,這何定就開始作威作福。吳國皇帝特彆信任他,好多事兒都交給他辦。左丞相陸凱當麵指責何定說:“你看看前前後後那些侍奉君主不忠心、擾亂國家政事的人,有幾個能善終的?你為啥非要乾這些奸邪的事兒,讓皇上被蒙蔽!你應該改過自新,不然,很快你就會有大禍臨頭。”何定對陸凱那是恨得牙癢癢。陸凱一心為國家,忠心誠懇發自內心,上奏的表疏都是直指事情,不做粉飾。等到他生病的時候,吳國皇帝派中書令董朝去問他有啥想說的,陸凱說“何定這個人不能信任重用,應該給他個外職。奚熙就是個小官,他提議開墾浦裡田,這事兒也不能聽。姚信、樓玄、賀邵、張悌、郭逴、薛瑩、滕修,還有我族弟陸喜、陸抗,他們有的清白忠誠、勤奮努力,有的才能卓越,都是國家的好幫手,希望陛下多留意,跟他們探討當下的事務,讓他們都能儘忠,或許能補救一些萬一。”賀邵是賀齊的孫子;薛瑩是薛綜的兒子;樓玄是沛人;滕修是南陽人。不久陸凱就去世了。吳國皇帝一直對陸凱的直率心裡有氣,而且天天聽何定說陸凱的壞話,時間長了,最後把陸凱的家人流放到了建安。

吳國皇帝派監軍虞汜、威南將軍薛珝、蒼梧太守丹楊人陶璜從荊州方向出發,派監軍李勖、督軍徐存從建安走海路出發,都到合浦會合,去攻打交趾。

十二月,有關部門上奏說太子對兩位老師表示敬意的禮儀,應該有所不同。晉武帝說:“崇敬老師,是為了尊重道和重視教育。怎麼能說這關乎臣子不像臣子呢!就讓太子行跪拜禮。”

泰始六年公元270年庚寅年)

春天,正月,吳國丁奉帶兵進入渦口,揚州刺史牽弘把他打跑了。

吳國萬彧從巴丘回到建業。

夏天,四月,吳國左大司馬施績去世。任命鎮軍大將軍陸抗統領信陵、西陵、夷道、樂鄉、公安等地的軍事,治所設在樂鄉。陸抗覺得吳國皇帝處理政事有很多不足,就上疏說:“我聽說品德相當的時候,人多的一方能戰勝人少的;力量相等的時候,安定的一方能製服危險的一方,這就是六國為啥被秦國吞並、西楚為啥被漢朝打敗的原因。現在敵人占據的地方,可不隻是關右、鴻溝以西,而咱們國家對外沒有聯合他國的援助,對內也沒有西楚那麼強大,各種政務都在衰敗,老百姓也沒過上好日子。大家討論時依靠的,不過是長江和險峻的山嶺作為邊界。但這隻是守衛國家最基礎的事兒,不是有智慧的人首先考慮的。我每次想到這些,半夜都睡不著,摸著枕頭發愁,吃飯都忘了滋味。侍奉君主的道義,就是敢於冒犯但不能欺騙,我謹慎地陳述當前應該做的十七件事,希望您能知道。”吳國皇帝沒采納他的建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勖覺得走建安這條路不利,就殺了帶路的將領馮斐,帶兵返回。當初,何定曾經想給兒子向李勖家求婚,李勖沒答應,於是何定就說李勖冤枉殺了馮斐,還擅自撤軍回來,結果李勖和徐存都被殺了,家屬也沒能幸免,李勖的屍體還被焚燒。何定又讓將領們各自獻上供皇帝玩賞的狗,一隻狗價值幾十匹細絹,狗的纓帶值一萬錢,用這些狗去抓兔子供廚房用。吳國人都覺得這事兒的罪魁禍首是何定,可吳國皇帝卻認為何定忠誠勤懇,還賜給他列侯的爵位。陸抗上疏說:“小人不懂道理,見識又短淺,就算讓他們竭儘全力、儘忠守節,都不一定能勝任,更何況他們一直心懷奸邪,而且愛憎無常呢!”吳國皇帝不聽他的。

六月戊午日,胡烈在萬斛堆討伐鮮卑的禿發樹機能,戰敗被殺。都督雍州、涼州各項軍事的扶風王司馬亮派將軍劉旗去救援,劉旗卻在那兒觀望,不敢前進。司馬亮因此被貶為平西將軍,劉旗按罪當斬。司馬亮上奏說:“指揮調度的過錯,是我造成的,請求饒劉旗一死。”晉武帝下詔說:“要是罪過不在劉旗,那肯定得有人承擔。”於是就罷免了司馬亮的官職。派尚書樂陵人石鑒代理安西將軍,都督秦州各項軍事,去討伐禿發樹機能。禿發樹機能兵力強盛,石鑒讓秦州刺史杜預出兵攻打。杜預認為敵人正乘勝追擊,馬匹肥壯,而官軍糧草缺乏,應該集中力量大量運輸糧草,等春天再去征討。石鑒就上奏說杜預拖延時間,耽誤軍事行動,用囚車把杜預押到廷尉那兒治罪,杜預用財物贖罪才免了罪。後來石鑒去討伐禿發樹機能,最終也沒能取勝。

秋天,七月乙巳日,城陽王司馬景度去世。

丁未日,任命汝陰王司馬駿為鎮西大將軍,都督雍州、涼州等州的各項軍事,鎮守關中。

冬天,十一月,立皇子司馬柬為汝南王。

吳國皇帝的堂弟、前將軍孫秀擔任夏口督,吳國皇帝討厭他,民間都傳言孫秀要被收拾。正好吳國皇帝派何定帶五千人到夏口打獵,孫秀害怕了,夜裡帶著妻子兒女和幾百個親兵來投奔晉國。十二月,晉國封孫秀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會稽公。

這一年,吳國大赦天下。

當初,魏國把南匈奴的五個部落安置在並州的各個郡,和中原的百姓混居在一起。這些匈奴人自稱他們的祖先是漢朝皇室的外孫,所以改姓劉。

【內核解讀】

泰始五年至六年公元269年至270年),是西晉王朝建立初期與東吳政權對峙的關鍵階段。這兩年間,西晉蓄力謀吳、整頓內政,東吳卻深陷權臣亂政、決策失誤的泥潭,南北雙方的國力差距與政治格局在此過程中逐漸明晰,為西晉日後統一全國埋下了重要伏筆。

西晉:戰略布局與內政調整的雙重推進

西晉在這一時期展現出明確的統一戰略和務實的內政舉措,為其崛起奠定了基礎。

在軍事布局上,晉武帝司馬炎將滅吳列為核心目標,精心部署邊防力量。泰始五年二月,朝廷分雍、涼、梁州置秦州,以名將胡烈為刺史,強化對西北鮮卑部族的控製,解決伐吳的後顧之憂;同年二月,又任命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衛瓘都督青州諸軍事、司馬伷都督徐州諸軍事,形成對東吳的三麵威懾。尤其是羊祜在荊州的治理堪稱典範——他推行懷柔政策,贏得江漢民心;開放邊境信任,允許降者自由來去;削減戍卒開墾荒地,短短數年便將軍隊糧食儲備從“無百日之糧”提升至“十年之積”。這種“以德服人”與“以力備敵”相結合的策略,不僅增強了西晉的軍事實力,更在心理上瓦解著東吳的抵抗意誌。

在內政方麵,西晉著力化解三國遺留的民族與階級矛盾。濟陰太守文立提出的“量才敘用蜀漢名臣子孫”的建議被晉武帝采納,朝廷不僅赦免諸葛亮之孫諸葛京、恢複其官職,還免除了蜀將傅僉家屬的奴籍。這一係列舉措打破了“敵友有彆”的狹隘觀念,體現了“天下之善一也”的治國理念,既安撫了巴蜀地區的民心,也向天下展示了西晉政權的包容性,為統一戰爭爭取到更多支持。晉武帝對程瓊等隱賢的尊重、對文立“不黨”品格的認可,也反映出初期西晉朝廷對人才的重視與清明的政治風氣。

東吳:權臣亂政與決策失據的衰落軌跡

與西晉的積極進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吳在這一時期深陷內部危機,政治腐敗與決策失誤不斷加劇。

吳主孫皓的統治堪稱東吳由衰轉亡的關鍵推手。他重用奸佞何定——一個憑借“先帝舊人”身份上位的宦官,使其掌握糧食專賣等核心權力。何定專擅威福、敲詐勒索,甚至通過“上貢禦犬”等荒誕方式斂財,一匹犬的價值竟達數十匹絹,韁繩更是標價一萬錢。麵對如此亂象,左丞相陸凱雖挺身而出,直言勸諫並列舉何定的罪狀,卻遭到孫皓的猜忌與何定的報複。陸凱臨終前推薦的姚信、樓玄、賀邵等賢臣未被重用,其家族反而在他死後被流放建安,這種“忠而被謗”的結局徹底寒了東吳士人的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軍事決策上,東吳的表現同樣令人堪憂。泰始五年冬,東吳派遣多路大軍進攻交趾,卻因內部協調混亂收效甚微;次年,李勖因行軍路線不利便擅殺向導馮斐撤軍,最終被何定借機報複滅族,暴露出東吳軍隊紀律渙散、政軍勾結的嚴重問題。陸抗作為東吳最後的名將,雖敏銳指出“長江天險非守國之本”,上疏提出十七條治國建議,卻被孫皓束之高閣。這種對忠言的漠視與對權臣的縱容,使得東吳在與西晉的對峙中逐漸喪失優勢。更具象征意義的是,吳主孫皓的堂兄、前將軍孫秀因恐懼被殺,率部投奔西晉,這一事件不僅削弱了東吳的軍事力量,更凸顯了其統治集團的離心離德。

民族問題:南北政權共同麵臨的挑戰

這一時期,民族問題成為影響南北政權穩定的重要因素。西晉方麵,鄧艾曾收納數萬鮮卑降者置於雍、涼之間,泰始五年朝廷因擔心其“久而為患”,特意任命胡烈為秦州刺史鎮撫。但這一隱患最終在泰始六年爆發——鮮卑禿發樹機能在萬斛堆擊敗晉軍,斬殺胡烈,隨後又挫敗石鑒、杜預的征討。這場持續的西北戰亂暴露出西晉對邊疆民族政策的缺陷,也牽製了其南下伐吳的力量。

在北方,南匈奴五部已定居並州諸郡,與漢族雜居,並以“漢氏外孫”自居改姓劉氏。這一群體雖暫時未引發大規模衝突,但其民族認同與聚居狀態已為日後的“五胡亂華”埋下伏筆,反映出三國末年民族融合與矛盾並存的複雜局麵。

曆史啟示:治國者的格局決定政權的命運

泰始五年至六年的曆史事件,清晰展現了治國者的格局與決策對政權命運的決定性影響。晉武帝雖非完美君主,但他能采納忠言、布局長遠、包容異己,通過戰略準備與內政調整凝聚國力;而吳主孫皓則沉溺於權力遊戲,寵信奸佞、排斥忠良、漠視民生,最終使東吳在短短數年間由強轉弱。

羊祜在荊州的“輕裘緩帶”與陸抗在樂鄉的“中夜撫枕”,兩位名將的不同境遇恰是南北政權命運的縮影——一個在清明政治中積蓄力量,一個在腐朽統治中獨木難支。曆史的吊詭之處在於,當西晉在解決內部矛盾中不斷成長時,東吳卻在自我消耗中加速衰落,這種此消彼長的態勢,早已注定了三分歸晉的最終結局。

這兩年的曆史也印證了一個永恒的真理:國家的強大從來不是依靠天險或武力,而是取決於民心向背、吏治清明與戰略遠見。西晉的崛起與東吳的衰落,不過是這一真理在三國末年的生動演繹。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末世:我的列車無限升級 說唱:從地下開始崛起 綜網:從速刷打灰開始的戰鬥天選 無趣的白月光 惡女嬌嬈,誘哄陰鷙大佬為她癡狂 重生八零:在小漁村發家手劄 開局穿成蘿莉,本體是把嗜血魔劍 閨蜜齊穿書,你離,我隔一天! 重生歸來當道士 改嫁高冷硬漢後,黑心竹馬心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