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孝惠皇帝中之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496章 孝惠皇帝中之上

第496章 孝惠皇帝中之上(1 / 1)

太安元年公元302年,壬戌年)

春天,三月,皇太孫司馬尚去世。

夏天,五月,乙酉日,梁孝王司馬肜去世。

朝廷任命右光祿大夫劉寔為太傅,沒過多久,劉寔因為年老多病被免職。

河間王司馬顒派督護衙博討伐李特,軍隊駐紮在梓潼。朝廷又任命張微為廣漢太守,駐軍德陽。羅尚派督護張龜駐軍繁城。李特派他兒子鎮軍將軍李蕩等人去襲擊衙博,自己則帶兵攻打張龜,並把張龜打敗。李蕩在陽沔擊敗衙博的軍隊,梓潼太守張演棄城而逃,巴西縣丞毛植獻出郡縣投降。李蕩又在葭萌進攻衙博,衙博逃走,他的部下全部投降。河間王司馬顒改任許雄為梁州刺史。李特自稱大將軍、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所有軍事事務。

大司馬司馬冏想長期獨攬大權,因為皇帝的子孫都沒了,按順序大將軍司馬穎有繼位的可能。清河王司馬覃是司馬遐的兒子,才八歲,司馬冏就上表請求立司馬覃為太子。五月癸卯日,朝廷立司馬覃為皇太子,任命司馬冏為太子太師,東海王司馬越為司空,兼任中書監。

秋天,八月,李特攻打張微,卻被張微打敗,張微接著就進攻李特的營地。李蕩帶兵救援,山路又險又窄,李蕩奮力作戰,向前推進,最終打敗了張微的軍隊。李特想撤回涪城,李蕩和司馬王幸勸說道:“張微的軍隊已經戰敗,智謀和勇氣都耗儘了,我們應該趁著銳氣把他抓住。”李特便再次進攻張微,把張微殺了,活捉了張微的兒子張存,然後把張微的屍體還給張存。

李特讓部將碩駐守德陽。李驤駐軍在毗橋,羅尚派兵攻打,卻多次被李驤打敗,李驤於是進攻成都,還燒了成都的城門。李流駐軍在成都以北,羅尚派一萬精銳勇猛的士兵攻打李驤,李驤和李流聯合反擊,把羅尚的軍隊打得大敗,能活著回去的士兵隻有十分之一二。許雄多次派兵攻打李特,都沒取勝,李特的勢力越來越強大。

建寧的大姓李睿、毛詵趕走太守杜俊,朱提的大姓李猛趕走太守雍約,以此響應李特,他們各自聚集了幾萬人。南夷校尉李毅出兵討伐並打敗了他們,殺了毛詵。李猛獻上書信投降,但言辭並不恭順,李毅就把他誘騙來殺了。冬天,十一月,丙戌日,朝廷重新設置寧州,任命李毅為寧州刺史。

齊武閔王司馬冏得勢之後,變得特彆驕橫奢侈,還獨攬大權。他大規模修建自己的府第,拆毀的公私房屋多達上百處,修建規格和皇宮一樣,朝廷內外的人都很失望。侍中嵇紹上疏說:“活著的時候不忘記可能滅亡的危險,這是《易經》裡很好的告誡。我希望陛下不要忘記被囚禁在金墉城的日子,大司馬不要忘記在潁水作戰的經曆,大將軍不要忘記黃橋之戰,這樣禍亂的萌芽就不會出現。”嵇紹又給司馬冏寫信,說:“唐堯、虞舜住茅草屋,夏禹的宮殿也很簡陋。現在您大規模修建房舍,還為三位王爺建造住宅,這難道是現在最要緊的事嗎?”司馬冏用謙遜的言辭表示感謝,但並沒有聽從勸告。

司馬冏沉迷於吃喝玩樂,都不去上朝拜見皇帝。他隨意對百官封官授爵,還直接對尚書台發號施令。選拔人才也不公平,寵信的人掌握權力。殿中禦史桓豹上奏事情,沒有先經過司馬冏的府第,就被抓起來嚴刑拷打致死。南陽的隱士鄭方給司馬冏上書進諫說:“現在大王您平安的時候不考慮危險,過度地宴飲作樂,這是第一個失誤;宗室骨肉之間,本不該有一點隔閡,現在卻不是這樣,這是第二個失誤;蠻夷地區不安定,大王您卻覺得功業已經完成,不放在心上,這是第三個失誤;戰爭之後,老百姓窮困潦倒,卻沒聽說您進行救濟,這是第四個失誤;大王您和義軍立下盟約,說事情平定之後,及時獎賞,可到現在還有功勞沒被評定的人,這是第五個失誤。”司馬冏道歉說:“要不是您,我都不知道自己的過錯。”

孫惠也上書說:“天下有五難、四不可,而您都占全了。冒著刀劍衝鋒陷陣,這是一難;招集天下英雄豪傑,這是二難;和將士們同甘共苦,這是三難;以弱勝強,這是四難;複興皇室大業,這是五難。巨大的名聲不能長久承受,偉大的功勞不能長久擁有,重大的權力不能長久把持,崇高的威望不能長久保持。大王您做這些難事卻不覺得難,處在這些不該處的位置卻認為可以,我實在很擔憂。您應該想想功成身退的道理。尊崇並親近皇室宗親,推舉並信任身邊的人,把重任交給長沙王和成都王,拱手作揖,回到自己的封國,這樣您就能像太伯、子臧一樣美名流傳了。現在您卻忘了身處高位的危險,貪圖權勢而遭人猜疑,雖然您在高台上遊玩,在重重城牆內逍遙自在,但我私下覺得,您現在麵臨的危亡之憂,比在潁水、陽翟作戰的時候還要嚴重。”司馬冏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孫惠便稱病離職。司馬冏問曹攄:“有人勸我交出權力回到封國,你覺得怎麼樣?”曹攄說:“事物發展到極盛就會走向衰落,大王您要是真能身處高位而考慮到危險,果斷辭官離去,那可就再好不過了。”司馬冏不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翰和顧榮都擔心會遭遇災禍。張翰因為秋風起,想起了家鄉的菰菜、蓴羹和鱸魚膾,感歎道:“人生貴在順遂自己的心意,要富貴有什麼用呢!”說完就離職離開了。顧榮故意整天喝得爛醉,不理府中的事務,長史葛旟因為他不履行職責,就告訴司馬冏,把顧榮調任為中書侍郎。潁川的隱士庾袞聽說司馬冏一年都不去上朝,歎息道:“晉朝王室要衰落了,禍亂就要興起了!”於是帶著妻子兒女逃到林慮山中。

【內核解讀】

西晉太安元年公元302年),是“八王之亂”與巴蜀動蕩交織的關鍵年份。這一年的曆史記載,如同一麵棱鏡,折射出西晉王朝在政治、軍事、社會等層麵的全麵危機,也為後續的王朝崩潰埋下了伏筆。

皇權旁落與儲位之爭:西晉統治核心的動搖

這一年的儲位變動極具政治象征意義。晉惠帝司馬衷子孫凋零,大司馬司馬冏為鞏固權力,刻意立年僅八歲的清河王司馬覃為皇太子,自己則進位太子太師,形成“挾幼主以專權”的格局。這種操作看似穩固了司馬冏的地位,實則暴露了西晉皇權的空心化——皇帝淪為傀儡,儲位成為權臣博弈的工具,宗室內部的權力平衡被徹底打破。

司馬冏的專權模式並非孤例,而是西晉“八王之亂”的典型特征。從賈南風亂政到趙王倫篡位,再到司馬冏起兵“興複皇業”,權力始終在宗室諸王手中流轉,卻無人真正維護中央權威。這種“誰掌權誰專斷”的惡性循環,讓西晉的官僚體係與統治根基不斷被侵蝕。

巴蜀動蕩升級:流民起義與地方失控

在西晉中央陷入內鬥的同時,巴蜀地區的流民起義呈現燎原之勢。李特率領的流民武裝在這一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先是擊潰河間王司馬顒派遣的督護衙博,攻占梓潼、巴西等地;繼而擊敗廣漢太守張微、益州刺史羅尚的多路圍剿,甚至一度進攻成都,焚燒城門。至年末,李特已自稱大將軍、益州牧,控製了巴蜀核心區域,其勢力“眾各數萬”,連南中地區的大姓李睿、毛詵等也起兵響應。

李特起義的背後,是西晉對邊疆與流民政策的徹底失敗。自元康年間公元291年至公元299年)關中大旱以來,大量流民湧入巴蜀求生,卻遭到當地官府的殘酷壓榨如羅尚曾下令驅逐流民,限期返鄉)。官府的冷漠與宗室諸王的內鬥,讓流民群體徹底失去了對西晉朝廷的信任,最終走向武裝反抗。而中央朝廷在平叛過程中調度混亂如河間王司馬顒、益州刺史羅尚、梁州刺史許雄各自為戰),進一步助長了起義軍的氣焰。

司馬冏專權與統治集團的腐化:危機的根源

司馬冏在“興複晉室”後迅速腐化,成為西晉統治集團墮落的縮影。史載其“頗驕奢擅權,大起府第,壞公私廬舍以百數,製與西宮等”,生活奢靡程度堪比皇宮;又“耽於宴樂,不入朝見;坐拜百官,符敕三台”,將行政權力完全私人化。更嚴重的是,他任人唯親、賞罰不公,甚至對不先向其府衙報備的禦史直接“考竟”嚴刑致死),徹底破壞了官僚體係的運行規則。

這種腐化並非個人品德問題,而是西晉門閥政治的必然結果。西晉建立之初便推行“九品中正製”,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格局,宗室與士族壟斷了政治資源與經濟特權。當權力集中到司馬冏手中時,缺乏製約的特權必然滋生腐敗——他大修府第、宴樂無度的行為,本質上是門閥士族“以權謀私”的集體寫照。

侍中嵇紹、處士鄭方、孫惠等人的勸諫,直擊司馬冏的五大過失:“安不慮危、骨肉相疑、蠻夷不靜、百姓窮困、賞罰失期”,但司馬冏僅“遜辭謝之,然不能從”。這種“知過不改”的態度,印證了統治集團的麻木與短視——他們沉溺於權力帶來的利益,卻對即將到來的危機視而不見。

邊疆失控與製度修補:寧州複置的無奈

在巴蜀動蕩的同時,南中地區今雲南、貴州一帶)也爆發了叛亂。建寧、朱提的大姓李睿、李猛等驅逐太守,響應李特起義。西晉雖派南夷校尉李毅鎮壓了叛亂,但不得不通過“複置寧州”將南中從益州劃出,單獨設州)來強化控製。這一舉措看似加強了邊疆管理,實則反映了西晉對地方控製力的衰退——當中央無力統籌全局時,隻能通過拆分行政區域來維持表麵統治,卻無法解決根源問題。

李毅在平叛中的手段如誘殺降將李猛)也暴露了邊疆治理的暴力化傾向。這種“以殺立威”的方式雖能暫時穩定局麵,卻加深了少數民族與地方豪強對西晉朝廷的怨恨,為後續的“五胡亂華”埋下了民族矛盾的伏筆。

士人避世與社會失望:西晉精神支柱的崩塌

麵對王朝的混亂與腐敗,西晉士人的反應極具象征意義。張翰因“秋風起,思菰菜、蓴羹、鱸魚鱠”而棄官歸隱,留下“人生貴適誌耳,富貴何為”的感歎;顧榮則“酣飲不省府事”,以消極怠工逃避現實;庾袞更是帶著家人逃入林慮山中,徹底與亂世隔絕。這些行為背後,是士人階層對西晉統治的集體失望——曾經承載“魏晉風度”的知識分子,在目睹權力鬥爭的殘酷與統治集團的墮落後,放棄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轉向個人避世。

嵇紹“存不忘亡”的勸諫與孫惠“五難四不可”的警示,如同亂世中的清醒之音,卻無人聽取。當一個王朝的精英階層要麼同流合汙,要麼選擇逃離時,其崩潰隻是時間問題。

結語:亂世前夜的縮影

太安元年的曆史事件,看似是零散的政治鬥爭與地方叛亂,實則是西晉王朝係統性危機的集中爆發。中央層麵,宗室專權與皇權衰落形成惡性循環;地方層麵,流民起義與邊疆失控動搖統治根基;社會層麵,士族腐化與士人避世瓦解了精神支柱。這一年,李特在巴蜀的崛起與司馬冏在中央的專權,如同兩條平行線,共同指向一個結局——西晉的統一局麵已無法維係,更大的動蕩“永嘉之亂”與“五胡亂華”)正在醞釀。

曆史的吊詭之處在於,司馬冏曾以“興複皇業”為名起兵,卻在掌權後重蹈前人覆轍;李特的起義本是流民求生的無奈之舉,卻最終成為摧毀西晉統治的重要力量。太安元年的亂局,正是西晉王朝“製度性失敗”的生動注腳——當一個政權失去了對權力的約束、對民生的關懷、對精英的凝聚力時,其滅亡隻是曆史的必然。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塵世迷城 雷劈後!女殺手在古代瘋狂搞錢 TNT:燃燒少年的夏天 那年夏,我與光的相逢 重生80:靠趕海帶嬌妻奔小康 天命陰陽師,請叫我陰司大人! 不想當大將的我選擇佛係 我的落魄千金大小姐 死神:學醫拯救不了屍魂界 CS:最後一舞,舞成職業通天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