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孝懷皇帝下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21章 孝懷皇帝下(1 / 1)

彭仲蕩的兒子彭天護帶著一幫胡人去攻打賈疋,彭天護假裝打不過就跑,賈疋追上去,結果夜裡掉進山澗裡,彭天護抓住他就給殺了。漢這邊就讓彭天護當了涼州刺史。大家推選始平太守麹允兼任雍州刺史。閻鼎和京兆太守梁綜爭權,閻鼎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梁綜給殺了。麹允聯合撫夷護軍索綝、馮翊太守梁肅一起發兵攻打閻鼎,閻鼎沒辦法,逃到雍地,結果被氐族人竇首給殺了。

廣平的遊綸、張豺聚集了好幾萬人,占著苑鄉,接受王浚任命的官職。石勒派夔安、支雄等七個將領去攻打他們,把他們的外城給攻破了。王浚派督護王昌帶著各路軍隊,還有遼西公段疾陸眷、段疾陸眷的弟弟段匹磾、段文鴦,堂弟段末柸,總共五萬人,到襄國去攻打石勒。

段疾陸眷在渚陽紮營,石勒派將領們出去迎戰,結果都被段疾陸眷打敗了。段疾陸眷開始大規模製造攻城器械,準備攻城,石勒這邊的人都很害怕。石勒召集將領和謀士商量,說:“現在咱們城牆和護城河還沒修好,糧食儲備也不多,敵人人多咱人少,外麵又沒救兵,我想帶著所有人跟他們拚了,你們覺得咋樣?”將領們都說:“不如堅守,把敵人耗疲了,等他們退的時候再出擊。”張賓和孔萇說:“鮮卑族裡,段氏最勇猛剽悍,而段末柸又是段氏裡最猛的,他們的精銳都在段末柸那兒。聽說段疾陸眷定好日期要攻打北城,他們大老遠跑來,連著打了好幾天仗,覺得咱們勢單力薄,不敢出戰,肯定鬆懈了。咱們先彆出去,裝出害怕的樣子,在北城挖二十多個突門,等他們來了,還沒擺好陣勢,咱們出其不意,直接衝向段末柸的營帳,他們肯定嚇懵,來不及反應,咱們肯定能打敗他們。段末柸一敗,其他人不用打就自己潰散了。”石勒覺得有道理,就偷偷挖突門。過了一會兒,段疾陸眷攻打北城,石勒登上城牆一看,發現他們的將士有的把兵器扔一邊睡覺呢,就命令孔萇帶著精銳士兵從突門衝出去攻擊,城上的人敲鼓助威。孔萇去攻打段末柸的營帳,沒打下來就退回來了。段末柸追出來,衝進石勒軍隊的營門,結果被石勒的人抓住了,段疾陸眷他們的軍隊都往後退。孔萇乘勝追擊,敵人的屍體躺了三十多裡地,繳獲了五千匹戰馬和鎧甲。段疾陸眷收拾剩下的人馬,退回渚陽駐紮。

石勒把段末柸當人質,派使者去跟段疾陸眷求和,段疾陸眷答應了。段文鴦勸說道:“就因為段末柸一個人,咱們就放過快被消滅的敵人,不怕王浚埋怨,給自己招來後患嗎?”段疾陸眷不聽,又用鎧甲、戰馬、金銀財寶賄賂石勒,還把段末柸的三個弟弟送來當人質,要贖回段末柸。石勒的將領們都勸石勒殺了段末柸,石勒說:“遼西鮮卑是個強大的部落,跟咱們向來沒仇,他們就是被王浚指使的。現在殺一個人,卻跟一個部落結仇,這不是好辦法。放他回去,他肯定感激咱們,以後就不會再聽王浚的了。”於是給段疾陸眷送了很多金銀財寶作為回禮,還派石虎和段疾陸眷在渚陽結盟,結拜為兄弟。段疾陸眷帶著人回去了,王昌等人沒辦法單獨留下,也帶兵回薊城了。石勒把段末柸叫來,一起喝酒吃飯,還發誓當父子,然後送他回遼西。段末柸在路上,每天都朝著南方拜三次。從此,段氏一門心思歸附石勒,王浚的勢力就開始衰落了。

遊綸、張豺向石勒請求投降。石勒攻打信都,殺了冀州刺史王象。王浚又讓邵舉當冀州刺史,駐守信都。

這一年,鬨起了大瘟疫。

王澄年輕的時候,和他哥哥王衍在國內那是相當有名。劉琨對王澄說:“你表麵看著灑脫開朗,其實內心浮躁衝動,就你這樣混社會,怕是不得好死。”王澄到了荊州後,特彆欣賞成都內史王機,覺得王機僅次於自己,讓他對內當自己的心腹,對外當得力幫手。王澄好幾次被杜苾打敗,威望和名聲都受損了,可他還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一點不擔心害怕,整天就和王機喝酒賭博,搞得上下離心離德。南平太守應詹多次勸他,他都不聽。

王澄親自帶兵去攻打杜苾,在作塘駐軍。原來山簡的參軍王衝帶著人來迎接應詹,想讓他當刺史,應詹覺得王衝不靠譜,就沒答應,回南平去了,王衝就自己稱刺史。王澄害怕了,派部將杜蕤守江陵,自己把治所搬到孱陵,沒多久又逃到遝中。彆駕郭舒勸他說:“您治理荊州雖然沒啥突出政績,但好歹是一州人心之所係,現在咱們往西收攏華容的兵力,足夠收拾王衝這個小角色,您為啥要自己放棄,急著逃跑呢!”王澄不聽,還想帶著郭舒往東走。郭舒說:“我身為您的下屬,沒能幫您改正錯誤,現在讓您逃跑,我實在不忍心跟您渡江。”於是留在沌口駐守。琅邪王司馬睿聽說這事,征召王澄當軍諮祭酒,讓軍諮祭酒周顗接替他的位置,王澄就去應召了。

周顗剛到荊州,建平的流民傅密等人就叛變,去迎接杜苾,杜苾的部將王真偷襲沔陽,周顗一下子就亂了陣腳,丟了地盤。征討都督王敦派武昌太守陶侃、尋陽太守周訪、曆陽內史甘卓一起攻打杜苾,王敦自己進駐豫章,給各路軍隊做後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澄路過的時候去拜訪王敦,他覺得自己名氣一直比王敦大,還像以前那樣輕視王敦。王敦火了,誣陷他和杜苾通信,派個壯漢把他給勒死了。王機聽說王澄死了,害怕自己遭殃,因為他父親王毅、哥哥王矩都當過廣州刺史,就去找王敦,想當廣州刺史,王敦沒答應。正好廣州將領溫邵等人背叛刺史郭訥,迎接王機當刺史,王機就帶著一千多奴仆、門客和學生進了廣州。郭訥派兵阻攔,可那些將士都是王機父兄以前的部下,沒打仗就投降了,郭訥沒辦法,隻好讓位,把廣州讓給王機。

王如的軍隊裡沒吃的了,官軍來征討,他的手下好多人都投降了。王如沒辦法,隻好向王敦投降。鎮東軍司顧榮、前太子洗馬衛玠都去世了。衛玠是衛瓘的孫子,風度翩翩,特彆擅長清談。他覺得彆人有做不到的地方,要以情原諒;彆人無意冒犯自己,要用理開導,所以一輩子都沒讓人看出他高興或者生氣。

江陽太守張啟,殺了代理益州刺史王異,自己取而代之。張啟是張翼的孫子,沒過多久就病死了。三府的文武官員一起上表,推舉涪陵太守向沈代理西夷校尉,往南駐守涪陵。

南安赤亭的羌族人姚弋仲往東遷到榆眉,好幾萬戎族和漢族人都背著孩子跟著他。姚弋仲自稱護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風公。

【內核解讀】

西晉末年亂世風雲:權謀、戰爭與人性的多維博弈

這段史料勾勒出西晉末年天下分崩離析的亂世圖景,其中的戰爭謀略、權力傾軋與人性抉擇,既展現了時代的殘酷底色,也暗含著曆史演進的深層邏輯。從政治格局到個體命運,從軍事博弈到族群關係,諸多維度共同編織出一幅動蕩時代的生動畫卷。

權力漩渦中的生存博弈

西晉末年的權力場如同一個巨大的漩渦,各方勢力在其中激烈碰撞,每個人都在生死邊緣掙紮。彭仲蕩之子天護利用戰術偽裝,設下陷阱斬殺賈疋,隨後被漢政權任命為涼州刺史,這一事件儘顯亂世中“以武力定官位”的叢林法則。權力交替不再遵循傳統禮法,而是取決於軍事勝負,這種無序狀態加速了原有統治秩序的崩塌。

閻鼎與梁綜的權力之爭更具典型性。為爭奪雍州控製權,閻鼎直接誅殺對手,卻引發麹允、索綝等勢力的聯合反擊,最終身死氐人之手。這揭示出亂世權力鬥爭的殘酷邏輯:暴力手段或許能暫時解決對手,卻難以贏得人心,更無法構建穩定的統治基礎。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麹允被眾人推舉領雍州刺史,雖未詳述其德行,但“眾推”二字暗示著在亂局中,仍存在基於威望的權力認同方式。

王澄的命運則演繹了名士在亂世的生存困境。他憑借出身與名聲一度身居高位,卻因“縱酒博弈”“傲然自得”的行事風格失去人心,最終在與王敦的權力較量中被誣殺。劉琨對他“內實動俠,難得其死”的評價精準預言了其結局,這反映出西晉末年士族階層空談誤事、缺乏實際治理能力的群體弊病,他們在亂世中仍固守清談風尚,最終被時代無情淘汰。

軍事智慧與戰略抉擇的經典演繹

石勒與段部鮮卑的襄國之戰,堪稱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其中蘊含的戰略思維至今仍具啟示意義。麵對段部五萬大軍的圍攻,石勒軍“城塹未固,糧儲不多”,處於絕對劣勢。在諸將主張堅守疲敵的常規思路下,張賓、孔萇提出的“突門戰術”展現了卓越的軍事洞察力。

他們精準把握敵軍心理:段部大軍遠來,連續作戰後必然產生懈怠情緒,尤其輕視“孤弱不敢出戰”的石勒軍。基於此,他們設計了完整的戰術鏈條:先“示之以怯”麻痹對手,再秘密開鑿二十餘道突門作為奇襲通道,最終鎖定敵軍精銳所在的末柸營帳作為突破口。這種“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戰術思想,完美體現了《孫子兵法》中“兵者詭道”的軍事哲學。

戰鬥過程中的細節更顯雙方博弈的精彩。石勒登城望見敵軍“釋仗而寢”的懈怠狀態,抓住戰機下令出擊;孔萇進攻末柸營帳雖初戰不利,卻在敵軍追擊過程中反敗為勝,最終俘獲末柸。這場戰役的轉折不僅在於戰術執行,更在於對戰場瞬息萬變形勢的精準把握。

戰後石勒對末柸的處置更顯戰略遠見。在諸將主張誅殺末柸以絕後患時,石勒清醒認識到“殺一人而結一國之怨,非計也”,選擇釋放末柸並結為盟友。這一決策徹底瓦解了王浚與段部的聯盟,使“段氏專心附勒,王浚之勢遂衰”,展現了政治軍事一體化的戰略思維——軍事勝利隻是手段,通過外交手段轉化勝利成果、構建有利政治格局才是根本目的。這種將戰場勝利轉化為政治優勢的智慧,遠超單純的軍事層麵考量。

族群關係與勢力重組的時代特征

西晉末年的亂局本質上是一場多族群參與的權力重構過程,這段史料清晰展現了漢族與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之間複雜的互動關係。段部鮮卑作為“勇悍”的少數民族勢力,最初被王浚利用攻擊石勒,卻在利益權衡中最終倒向石勒,這反映出亂世中族群關係的本質是利益聯盟,而非固定的民族對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石勒對段部的策略極具示範意義。他沒有將少數民族視為天然敵人,而是根據實際利益決定外交政策:對作戰被俘的末柸“與之燕飲,誓為父子”,厚禮遣返;與段部盟於渚陽“結為兄弟”,通過人格化的結盟方式構建政治信任。這種超越民族隔閡的務實策略,使其成功爭取到段部支持,為日後發展奠定基礎。相比之下,王浚試圖依靠外力維持霸權,卻缺乏穩固的利益聯結機製,最終導致勢力衰落。

羌人姚弋仲的崛起同樣值得關注。他“東徙榆眉,戎、夏繈負隨之者數萬”,自稱護羌校尉等職,展現了少數民族領袖在亂世中凝聚力量、建立政權的過程。“戎、夏”民眾共同追隨的現象,打破了傳統的民族界限觀念,說明在生存壓力下,普通民眾更關注領導者的治理能力而非民族身份,這為後來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民族融合埋下伏筆。

亂世中的人性百態與社會困境

史料中穿插的各類人物命運,展現了亂世中人性的複雜麵相。衛玠“美風神,善清談”,秉持“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乾,可以理遣”的處世哲學,終身“不見喜慍之色”,這種在亂世中堅守內心秩序的名士風範,與王澄等人的狂放形成鮮明對比,成為黑暗時代中的一抹亮色,卻也難逃早逝命運,暗示著美好品格在亂世中的脆弱性。

“是歲大疫”四字看似平淡,卻蘊含著沉重的社會現實。戰爭與瘟疫往往如影隨形,大規模疫病的爆發加劇了社會崩潰,不僅導致人口銳減,更動搖了民眾對政權的信心。這種自然災難與人為戰亂的疊加,使西晉末年的社會陷入更深重的危機,普通民眾成為最大受害者。

王如“軍中饑乏,其黨多降”的結局,反映了流民武裝的脆弱性。缺乏穩定後勤保障的流民勢力,在官軍征討下難以持久,最終隻能選擇投降,這揭示出亂世中生存資源的重要性——軍事力量的維係離不開經濟基礎,任何政權若不能解決糧食問題,終將走向覆滅。

曆史啟示:亂世中的生存邏輯

這段史料所呈現的西晉末年亂局,蘊含著深刻的曆史啟示。在秩序崩塌的時代,單純的道德說教或軍事蠻力都無法持久,唯有將戰略遠見、軍事智慧與政治手腕相結合,才能在亂世中立足。石勒的成功恰恰在於他兼具軍事家的戰術素養與政治家的戰略眼光,既善於抓住戰場戰機,又懂得通過外交手段鞏固勝利成果。

同時,這段曆史也警示後人:權力鬥爭若失去道德約束,終將陷入“以暴易暴”的惡性循環。閻鼎殺梁綜、王敦殺王澄等事件,雖暫時解決了權力衝突,卻加劇了社會信任的崩塌,使整個時代陷入無序狀態。而石勒對段部的懷柔政策,則提供了另一種可能——通過構建利益共享的合作機製,實現不同勢力的共存共贏。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這段曆史是中華民族融合進程中的重要片段。漢族與少數民族在戰爭與合作中不斷互動,最終推動了文化融合與民族認同的形成。姚弋仲帶領羌人東遷、段部鮮卑與石勒結盟等事件,都表明中華民族的形成並非單一民族的自我延續,而是多民族長期交流融合的結果。

西晉末年的亂世風雲雖已遠去,但其中蘊含的權力博弈規律、軍事戰略智慧與民族融合邏輯,仍在深刻影響著曆史的走向,為後人提供了理解中國古代社會變遷的重要視角。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混跡娛樂圈之我是巨星 順應天擇 下輩子換我先說喜歡你 超神:工業克蘇魯不相信外星人 生命體的世界 靖難攻略 主播單手壓ak,震驚了全網 撕夜 被趙王趕走,始皇拜我為丞相 咬夏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