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孝湣皇帝下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30章 孝湣皇帝下(1 / 1)

建興四年公元316年,丙子年)

春天,正月的時候,司徒梁芬提議追尊吳王司馬晏,但是右仆射索糸林等人引用魏明帝的詔書,覺得這事兒不行,最後就追贈司馬晏為太保,諡號是孝。

在漢國這邊,中常侍王沈、宣懷,還有中宮仆射郭猗這些人,都特彆受寵幸,掌握著大權。漢主劉聰整天在後宮吃喝玩樂,有時候三天都醉得醒不過來,有時候一百天都不出宮。從去年冬天開始就不上朝處理政務了,把政事一股腦都交給相國劉粲,隻有涉及到殺人、封官這些事兒,才讓王沈他們進宮去彙報。可王沈他們很多時候都不彙報,自己就按個人想法決定了。所以那些有功勞的老臣有的得不到提拔,而一些奸詐諂媚的小人,幾天之內就能當上俸祿二千石的大官。年年都打仗,可將士們連點錢和布帛的賞賜都沒有,但是後宮那些人的家裡,賞賜給奴仆的財物,動不動就好幾千萬。王沈他們的車馬、衣服、住宅比諸王的都好,他們子弟和親戚當郡守縣令的有三十多人,個個貪婪殘暴,成了老百姓的禍害。靳準全家都討好巴結他們。

郭猗和靳準都跟太弟劉乂有仇。郭猗就對相國劉粲說:“殿下您可是光文帝的嫡孫,主上的親兒子,天下人都向著您,怎麼能把天下讓給太弟呢!我聽說太弟和大將軍商量著在三月上巳節大宴群臣的時候造反,要是成了,就尊主上為太上皇,封大將軍為皇太子,還答應給衛軍大單於的位子。這三位王爺處在有權有勢的位置,又都掌握著重兵,他們要是造反,沒有不成功的。但這二位王爺隻貪圖一時的利益,根本不顧及父兄,事情辦成之後,主上哪還有活路?殿下您和其他兄弟就更不用說了;東宮太子、相國、單於這些位子,肯定是武陵王他們兄弟的,怎麼會讓給彆人呢!現在危險馬上就到了,您得早點想辦法。我跟主上說了好幾次,可主上太重兄弟情義了,覺得我是個宦官,根本不信我的話。希望殿下您彆泄露出去,悄悄地把這些情況上表給主上。殿下要是不信我,您可以把大將軍從事中郎王皮、衛軍司馬劉惇叫來,給他們點好處,答應他們自首就從輕發落,然後問問他們,肯定能知道實情。”劉粲答應了。郭猗又偷偷地對王皮、劉惇說:“二位王爺造反的事兒,主上和相國都知道了,你們參與了嗎?”這兩人嚇了一跳,說:“沒有啊。”郭猗說:“這事兒已經定了,我隻是可憐你們和你們的親戚都要被滅族啊!”說著就假裝哭了起來。這兩人嚇得趕緊磕頭求饒。郭猗說:“我給你們出個主意,你們能照做嗎?相國要是問你們,你們就說‘有這事兒’;要是怪你們不早點報告,你們就說‘我們知道自己罪該萬死。但是想著主上寬厚仁慈,殿下您也對兄弟友愛,要是說了不被相信,就會背上誣陷的罪名,被處死,所以不敢說啊。’”王皮、劉惇就答應了。劉粲把他們叫來問話,兩人雖然不是同時到的,但說的話一模一樣,劉粲就相信真有這事兒了。

靳準又勸劉粲說:“殿下您應該住進東宮,兼任相國,好讓天下人早點有個依靠。現在外麵都傳言說大將軍、衛將軍要擁戴太弟造反,時間就在春末;要是太弟得了天下,殿下您可就沒地方容身了。”劉粲說:“那該怎麼辦呢?”靳準說:“有人告發太弟造反,主上肯定不信。您應該放鬆對東宮的管製,讓賓客能自由往來;太弟向來喜歡招攬士人,肯定不會覺得有問題,那些輕浮的小人肯定會迎合太弟的心意,幫他出謀劃策。然後我再幫殿下表奏太弟的罪行,殿下您把那些和太弟有來往的賓客抓起來審問,隻要有了口供,主上就沒有不信的道理了。”劉粲就命令卜抽把軍隊從東宮撤了回去。

少府陳休、左衛將軍卜崇,為人清正耿直,向來討厭王沈他們,就算在公共場合,也不跟他們說話,王沈他們對他倆恨得牙癢癢。侍中卜乾就對陳休、卜崇說:“王沈他們勢力大得能翻天,你們自己想想,你們和竇武、陳蕃比,誰更親近皇上、更賢能呢?”陳休、卜崇說:“我們都五十多歲了,官職也不低了,就差一死而已!為忠義而死,那是死得其所;怎麼能低著頭、彎著眉去伺候那些宦官呢!卜公您走吧,彆再說了!”

二月,漢主劉聰到上秋閣,下令把陳休、卜崇,還有特進綦毋達、太中大夫公彧、尚書王琰、田歆、大司農朱諧都抓起來殺了,這些人都是宦官們討厭的。卜乾哭著勸劉聰說:“陛下您正四處求賢呢,可一下子就殺了七位卿大夫,他們都是國家的忠良之士,這樣恐怕不行吧!就算陳休他們有罪,陛下您也該交給有關部門,把罪狀公布出來,不然天下人怎麼知道呢!詔書還在我這兒,我都沒敢公布,希望陛下您好好想想啊!”說著就磕頭磕得流血。王沈卻罵卜乾說:“卜侍中你想違抗詔書嗎!”劉聰氣得一甩袖子就進去了,還把卜乾貶為平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太宰河間王司馬易、大將軍勃海王司馬敷、禦史大夫陳元達、金紫光祿大夫西河王司馬延等人都到宮門外上奏章勸諫說:“王沈他們假傳聖旨,欺上瞞下,在宮裡討好陛下您,在宮外諂媚相國,權力大得跟皇上差不多了,還到處安插奸黨,禍害全國。他們知道陳休這些人是忠臣,一心為國家儘忠,怕他們揭發自己的奸情,所以就故意誣陷他們。陛下您沒查清楚,就把他們殺了,這事兒讓天地都痛心,不管是賢人還是普通人都又傷心又害怕。現在西晉還沒滅掉,巴、蜀也不歸順,石勒還想著占據趙、魏地區,曹嶷想在齊地稱王,陛下您身邊到處都是隱患!您還讓王沈他們助長禍亂,這就好比殺了巫鹹、扁鵲這些良醫,我們擔心國家會病入膏肓,以後就算想救也來不及了。請陛下免去王沈他們的官職,交給有關部門治罪。”劉聰把奏章拿給王沈他們看,笑著說:“這群人被陳元達帶壞了,都變傻了。”王沈他們趕緊磕頭哭著說:“我們都是小人物,承蒙陛下錯愛,能在宮裡做事;可王公大臣、朝廷官員都把我們當仇人,還特彆怨恨陛下您。要是陛下把我們扔到鍋裡煮了,朝廷肯定就和睦了。”劉聰說:“他們說這種瘋話很正常,你們沒必要往心裡去!”劉聰又問相國劉粲對王沈他們的看法,劉粲一個勁兒地誇王沈他們忠誠清廉;劉聰很高興,就封王沈他們為列侯。

太宰司馬易又到宮門外上疏,狠狠地勸諫劉聰,劉聰氣得直接把奏章撕了。三月,司馬易又氣又恨,就去世了。司馬易向來忠誠正直,陳元達把他當作自己的依靠,才能暢所欲言地勸諫。司馬易一死,陳元達哭得特彆傷心,說:“‘賢人都沒了,國家也要衰敗了。’我既然不能再說話了,還默默苟活乾什麼呢!”回去就自殺了。

當初,代王拓跋猗盧特彆喜歡小兒子拓跋比延,想把他立為繼承人,就把大兒子拓跋六修趕到新平城去住,還把他母親也廢了。拓跋六修有一匹駿馬,一天能跑五百裡,拓跋猗盧把馬搶過來給了拓跋比延。拓跋六修來朝見的時候,拓跋猗盧讓他給拓跋比延行禮,拓跋六修不聽。拓跋猗盧就坐在步輦上,讓拓跋比延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讓人帶著出去巡遊。拓跋六修遠遠看見,以為是拓跋猗盧,就趕緊在路邊跪下拜見;等走近了,發現是拓跋比延,又羞又怒,扭頭就走。拓跋猗盧召他回來,他也不回來,拓跋猗盧大怒,就帶兵去討伐他,結果被拓跋六修打敗了。拓跋猗盧換了便裝逃到民間,有個貧賤的婦人認出了他,結果就被拓跋六修殺了。拓跋普根原本在外鎮守邊境,聽說國內出了事,就趕回來,攻打拓跋六修,把他消滅了。

拓跋普根繼承了代王之位,但是國內大亂,新人和舊人互相猜忌,不停地互相殘殺。左將軍衛雄、信義將軍箕澹,輔佐拓跋猗盧很久了,很得人心,他們商量著歸附劉琨,就對大家說:“聽說舊人忌憚新人勇猛能戰,想把我們都殺了,怎麼辦呢?”晉人和烏桓人都又驚又怕,說:“我們生死都跟著二位將軍!”於是他們就和劉琨留在代國的人質劉遵,帶著晉人和烏桓人三萬戶,還有馬牛羊十萬頭,歸附了劉琨。劉琨特彆高興,親自到平城安撫接納他們,劉琨的軍隊從此又振作起來了。

夏天,四月,拓跋普根去世了。他兒子剛出生,拓跋普根的母親惟氏就立這個嬰兒為王。

張實下令說:他管轄範圍內的官吏百姓,要是有人能指出他的過錯,就賞賜布帛、羊和糧食。賊曹佐高昌人隗瑾說:“現在您處理政務,不管大事小事,都自己決定,有時候出兵發令,官府朝廷都不知道;萬一有失誤,也沒人分擔責任。下麵的人都怕您的威嚴,隻知道接受命令而已。這樣的話,就算賞一千金,也沒人敢說話啊。我覺得您應該稍微收斂一下自己的聰明,各種政事都多問問下麵的人,讓他們把想法都說出來,然後再選擇好的意見去執行,這樣好的建議自然就來了,何必用賞賜來激勵呢!”張實聽了很高興,就照做了,還把隗瑾連升三級。張實派將軍王該率領五千步兵和騎兵去援救長安,還送去各郡的貢品和賬目。朝廷下詔任命張實為都督陝西諸軍事,任命張實的弟弟張茂為秦州刺史。

【內核解讀】

這段記載展現了西晉末年建興四年公元316年)多個政權的動蕩與權力鬥爭,其中折射出的政治邏輯與人性弱點,即便放在今天仍有強烈的警示意義。

漢趙政權:宦官專權與儲位之爭的惡性循環

漢主劉聰的統治堪稱“昏君模板”:沉迷後宮、荒廢朝政,將權力委於宦官王沈、宣懷等人,導致朝堂淪為私欲博弈的戰場。宦官集團通過壟斷信息、私斷政事,一邊打壓功臣舊部,一邊安插親信,甚至形成“子弟中表為守令者三十餘人,皆貪殘為民害”的腐敗網絡。這種“權力真空下的代理人亂政”,本質是君主放棄責任後的必然結果——當最高統治者逃避決策,權力自然會流向最接近權力核心的投機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儲位之爭更暴露了權力鬥爭的殘酷性。郭猗、靳準通過偽造證據、脅迫證人,一步步構陷太弟劉乂與宗室諸王,而相國劉粲則在野心與猜忌的驅使下,成為陰謀的推動者。這場鬥爭中,沒有是非對錯,隻有利益算計:宦官借構陷排除異己,劉粲借清洗鞏固儲位,最終導致“忠良被誅、朝野震恐”。太宰河間王易、禦史大夫陳元達的死諫,恰是對這種黑暗政治的無聲控訴——當正直者隻能以死明誌,政權的合法性已然崩塌。

代國:家庭倫理崩塌引發的政權解體

代王猗盧因偏愛幼子比延,強行剝奪長子六修的權力與尊嚴,最終引發父子相殘,堪稱“權力異化親情”的典型。從奪馬、逼拜到以步輦羞辱,猗盧的行為不僅違背人倫,更破壞了權力繼承的穩定性。而六修從“慚怒”到弑父,再到被拓跋普根剿滅,短短數月內政權更迭、內亂不止,本質是“家天下”體製的致命缺陷:當權力繼承完全依賴君主個人偏好,而非製度化規則,親情便會成為權力的祭品。

衛雄、箕澹率部歸附劉琨的事件,則揭示了亂世中“人心向背”的重要性。長期受民眾擁戴的重臣,在政權內亂時選擇“攜民歸附”,說明無論名號如何,失去人心的政權終將被拋棄。

前涼:亂世中的理性微光

與漢趙、代國的混亂相比,張實的統治展現出難得的清醒。他通過“懸賞求過”鼓勵批評,在隗瑾指出“獨斷專行則謗無所分”後,能虛心納諫、調整施政方式,體現了對權力邊界的認知——領導者的“聰明”不應是壟斷決策,而是彙聚群智。這種政治智慧,讓前涼在西晉末年的亂局中保持了相對穩定,也為其後來成為西北割據勢力奠定了基礎。

曆史鏡鑒:權力失控的共同邏輯

這段曆史中,三個政權的興衰殊途同歸地指向一個核心問題:權力如何被約束。漢趙因“君權失控+宦官擅權”而崩塌,代國因“繼承失控+親情異化”而分裂,前涼則因“有限度的權力開放”而存續。其中的教訓至今仍具現實意義:

權力若失去監督,無論掌握在君主、宦官還是權臣手中,都會滋生腐敗與暴政;

製度缺失時,親情、倫理都可能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傾聽民意、容納批評,是政權維持活力的最低成本方式。

西晉末年的亂局,本質是“無序權力”對社會秩序的摧毀。而曆史的價值,正在於讓我們看清:什麼樣的政治邏輯會導致毀滅,什麼樣的選擇才能走向穩定。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惡女嬌嬈,誘哄陰鷙大佬為她癡狂 重生八零:在小漁村發家手劄 開局穿成蘿莉,本體是把嗜血魔劍 閨蜜齊穿書,你離,我隔一天! 重生歸來當道士 改嫁高冷硬漢後,黑心竹馬心慌了 穿成殘次品?全星際大佬嗜我成癮 快穿:笨蛋美人拯救世界 快穿之哼!糯糯才不是孟婆家的呢 奧特:我靠模擬成就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