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肅宗明皇帝下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51章 肅宗明皇帝下(1 / 1)

晉紀十五,從公元324年甲申年)到公元327年丁亥年),共四年。

太寧二年公元324年,甲申年)

春季正月,王敦誣陷周嵩、周莛和李脫圖謀不軌,在軍中就把周嵩、周莛抓起來殺了。然後他派參軍賀鸞到吳地找沈充,把周劄哥哥的兒子們全給殺了,接著進兵攻打會稽,周劄抵抗戰死。

後趙的將兵都尉石瞻去攻打下邳、彭城,拿下了東莞、東海,劉遐沒辦法,隻能退到泗口防守。

司州刺史石生在新安攻打後趙河南太守尹平,把尹平斬了,還搶了五千多戶人口回去。從這以後,後趙和東晉算是結下梁子了,天天互相攻打搶掠,河東、弘農一帶的老百姓可就遭殃了,日子都沒法過了。

石生又去攻打許、潁,俘虜了好幾萬人。在陽翟攻打郭誦的時候,郭誦跟他打了一仗,把石生打得大敗,石生隻能退守康城。後趙汲郡內史石聰聽說石生敗了,趕緊跑去救援,接著進攻司州刺史李矩和潁川太守郭默,把他們都打敗了。

成漢主李雄,他的皇後任氏沒孩子,不過他有妾生的十幾個兒子。但李雄卻立他哥哥李蕩的兒子李班為太子,還讓任皇後把李班當親生兒子一樣對待。大臣們都勸李雄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李雄說:“我哥哥是先帝的嫡傳正統,有非凡的才能和大功勞,眼看大事要成功了卻早早去世,我一直很痛心。而且李班仁愛孝順,喜歡學習,肯定能承擔先輩的功業。”太傅李驤、司徒王達勸說道:“先王立繼承人一般都立自己的兒子,這樣才能明確名分,防止有人篡權奪位。看看宋宣公、吳餘祭的例子就知道了。”李雄不聽。李驤退出來流著淚說:“禍亂就要從這兒開始啦!”李班這人呢,對人謙恭,禮賢下士,一舉一動都遵循禮法,李雄每次有重大決策,都會讓李班參與。

夏季五月甲申日,張茂生病了,病情還挺嚴重。他拉著世子張駿的手哭著說:“我們家世代都以孝順友愛、忠誠順從出名,現在雖然天下大亂,但你要繼承這些品質,千萬不能丟啊。”還下命令說:“我的官職不是朝廷正式任命的,隻是為了方便做事,哪敢把這當成榮耀!我死的時候,就戴著白色便帽入棺,彆給我穿朝服收斂。”當天,張茂就去世了。當時湣帝的使者史淑正好在姑臧,左長史汜禕、右長史馬謨等人就讓史淑任命張駿為大將軍、涼州牧、西平公,還在境內大赦。前趙主劉曜也派使者來,追贈張茂為太宰,諡號成烈王,任命張駿為上大將軍、涼州牧、涼王。

王敦病得越來越厲害,就假傳詔書任命王應為武衛將軍,給自己當副手,任命王含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錢鳳就問王敦:“要是您有個三長兩短,後事是不是就交給王應啊?”王敦說:“這種不平常的事,不是平常人能乾得了的。而且王應年紀小,哪能承擔大事!我死之後,最好的辦法就是放下兵權,遣散眾人,向朝廷自首,這樣能保全家族;其次就是退回武昌,收兵自守,繼續給朝廷進貢;最下策就是趁我還活著,率領全部人馬東下,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錢鳳跟他的黨羽說:“王公說的下策,其實才是上策。”於是就和沈充商量好,等王敦一死就造反。又因為皇宮宿衛的人還挺多,就上奏讓他們分成三班,兩班休息。

當初,皇帝很信任中書令溫嶠,王敦就很討厭溫嶠,請求讓溫嶠到自己這兒當左司馬。溫嶠就假裝勤快恭敬,把王敦府裡的事兒都打理得好好的,時不時還獻上點密謀,順著王敦的心意來。他還和錢鳳關係處得特好,到處給錢鳳說好話,每次都說:“錢世儀錢鳳字)這人那是一肚子主意。”溫嶠向來有善於鑒彆人才的名聲,錢鳳聽了特高興,跟溫嶠關係好得不得了。正好丹楊尹這個職位空缺,溫嶠就跟王敦說:“京都的長官那可是關鍵職位,您最好自己選合適的人,不然朝廷任命的,可能不太靠譜。”王敦覺得有道理,就問溫嶠:“你覺得誰行?”溫嶠說:“我覺得沒人比錢鳳更合適。”錢鳳也推舉溫嶠,溫嶠假裝推辭,王敦沒聽他的。六月,王敦上表讓溫嶠當丹楊尹,還讓他去打探朝廷的情況。溫嶠怕自己走了之後錢鳳在後麵使壞阻攔,在王敦給他餞行的時候,溫嶠起來敬酒,敬到錢鳳這兒,錢鳳還沒來得及喝,溫嶠假裝喝醉了,用手板把錢鳳的頭巾給打下來了,生氣地說:“錢鳳你算老幾,我溫太真溫嶠字)敬酒你還敢不喝!”王敦以為他真醉了,就把兩人勸開了。溫嶠臨走的時候,跟王敦告彆,哭得鼻涕一把淚一把的,出了門又回來好幾次。溫嶠走了之後,錢鳳跟王敦說:“溫嶠跟朝廷關係很密切,還和庾亮交情不淺,這人可不能信。”王敦說:“太真昨天喝醉了,稍微有點失態,你怎麼就開始說他壞話啦!”溫嶠到了建康,把王敦要造反的陰謀全告訴了皇帝,還請求皇帝提前做好準備,又和庾亮一起商量討伐王敦的計劃。王敦聽說後,氣得大罵:“我居然被這小子給騙了!”還寫信給司徒王導說:“太真才走了幾天,就乾出這種事!我要找人把他活捉來,拔了他的舌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皇帝打算討伐王敦,就去問光祿勳應詹的意見,應詹勸皇帝動手,皇帝就下定決心了。丁卯日,皇帝任命司徒王導為大都督,兼任揚州刺史;任命溫嶠都督東安北部諸軍事,和右將軍卞敦一起守石頭城;任命應詹為護軍將軍,都督前鋒及朱雀橋南諸軍事;任命郗鑒代理衛將軍,都督隨駕諸軍事;任命庾亮兼任左衛將軍;任命吏部尚書卞壼代理中軍將軍。郗鑒覺得這些軍號對實際戰事沒什麼幫助,堅決推辭不接受,還請求皇帝召臨淮太守蘇峻、兗州刺史劉遐一起討伐王敦。皇帝就下詔征召蘇峻、劉遐,還有徐州刺史王邃、豫州刺史祖約、廣陵太守陶瞻等人來保衛京城。皇帝自己則駐紮在中堂。

【內核解讀】

太寧二年324年)是東晉初年政治格局劇烈震蕩的一年,皇權與權臣的終極對決、周邊政權的攻伐兼並、統治集團內部的繼承危機交織上演,勾勒出亂世中權力博弈的殘酷圖景。這一年的曆史事件不僅深刻影響了東晉的國運走向,更折射出魏晉南北朝時期“槍杆子出政權”與“禮法秩序崩壞”的時代特質。

權臣的末路:王敦之亂的終局前奏

王敦的政治清洗與篡逆圖謀構成了本年度的核心敘事。年初,他以“謀為不軌”為名誅殺周嵩、周莛兄弟,並借沈充之手屠戮周劄家族,徹底鏟除江南士族中的反對力量。這場屠殺延續了東晉初年“王與馬共天下”格局下的權力傾軋,周劄家族的覆滅標誌著江南本土士族在與北方僑姓士族的博弈中再次受挫,也暴露了王敦排除異己的狠辣手段。

王敦病重後的戰略抉擇更顯其梟雄本質。麵對繼承人問題,他雖清醒認識到養子王應“年少不堪大事”,卻在錢鳳的慫恿下選擇“悉眾而下”的冒險策略。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決策,既源於權臣對權力的本能執念,也反映了東晉初年“槍杆子決定話語權”的政治現實——一旦放棄兵權,王敦家族必將麵臨滅頂之災。溫嶠的反戈一擊則成為點燃決戰的導火索,其“偽醉擊幘”的表演與“涕泗橫流”的偽裝,生動展現了亂世中士大夫的生存智慧與政治投機,而王敦從信任到震怒的轉變,也印證了權力場中“沒有永恒盟友,隻有永恒利益”的鐵律。

晉明帝的反擊部署體現了皇權的絕地反擊。以溫嶠為眼線、庾亮為謀主、郗鑒為軍事依托的討敦聯盟,整合了朝廷內部的反對力量。特彆值得注意的是征召蘇峻、劉遐等流民帥入衛的決策,這既是對中央軍力不足的無奈補充,也為日後蘇峻之亂埋下伏筆,揭示了東晉皇權依賴流民武裝的結構性矛盾。

南北分裂中的邊疆烽火

後趙與前趙漢趙)的持續攻伐構成了本年度的另一重要線索。石瞻寇掠下邳、彭城,石生擊斬尹平,石聰大敗李矩、郭默,一係列軍事行動展現了石勒集團的擴張野心。河東、弘農地區“民不聊生”的記載,真實反映了胡漢政權拉鋸戰中底層民眾的悲慘境遇。這種長期戰亂不僅加劇了北方經濟的凋敝,更強化了“華夷之辨”的社會心理,為東晉政權的合法性提供了間接支撐。

成漢政權的繼承危機則凸顯了少數民族政權的漢化困境。李雄力排眾議立侄子李班為太子,表麵遵循“兄終弟及”的部族傳統,實則試圖以“仁孝好學”的標準構建宗法繼承秩序。太傅驤“亂自此始矣”的哀歎不幸言中,這場違背“父死子繼”儒家禮法的決策,為日後成漢的內亂埋下隱患,也印證了少數民族政權在漢化進程中麵臨的文化衝突與製度困境。

地方割據勢力的生存智慧

前涼張茂的臨終遺言展現了地方割據政權的生存哲學。“以白帢入棺,勿以朝服斂”的遺令,既標榜“忠順”以規避僭越之名,又實際維持割據狀態,這種“名實分離”的統治策略,成為十六國時期地方勢力的典型生存模式。張駿繼位後同時接受東晉湣帝使者與前趙劉曜的冊封,更是將“多邊外交”玩弄到極致,體現了弱小政權在強國夾縫中求生存的務實選擇。

曆史啟示:權力遊戲中的人性百態

太寧二年的曆史事件集中展現了亂世中的人性光譜:王敦的梟雄末路揭示了權力成癮者的非理性宿命;溫嶠的機變智謀反映了士大夫在忠奸之間的靈活選擇;李雄的固執己見暴露了統治者在傳統與現實間的決策困境;張茂的臨終安排彰顯了地方勢力的生存智慧。這些曆史片段共同構成了東晉初年“禮崩樂壞”卻又“暗流湧動”的政治生態——舊秩序已然崩塌,新秩序尚未建立,在這樣的權力真空中,人性的光明與幽暗都得到了充分釋放。

從更宏觀的曆史視角看,本年度的事件是魏晉南北朝“大分裂”時代的縮影:中央權威衰落與地方勢力崛起並存,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交織,儒家禮法與現實利益碰撞。這些矛盾的持續發酵,不僅塑造了東晉的政治格局,更深刻影響了此後三百年的曆史走向,成為中國曆史上一段充滿張力與變數的特殊時期。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媽是年代文早逝原配 歡迎來到神明的遊戲 從海灣風暴開始 覺醒十倍返利,我手撕極品親戚! 主母生存指南 引誘清冷權臣後 克係末日擺攤,邪神被我喂成萌寵 亡妻回歸的方式不太對 穿成病嬌反派的小青梅 糟!我老婆外麵有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