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顯宗成皇帝上之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557章 顯宗成皇帝上之上

第557章 顯宗成皇帝上之上(1 / 1)

鹹和二年公元327年,丁亥年)

春天,正月的時候,朱提太守楊術和成漢將領羅恒在台登乾了一仗,楊術沒打過,掛了。

夏天,五月甲申初一,發生了日食。

趙國的武衛將軍劉朗帶著三萬騎兵去仇池偷襲楊難敵,沒成功,搶了三千多戶人家就撤回去了。

張竣聽說趙兵被後趙打敗了,就把趙國封給他的官爵都扔一邊,又自稱晉的大將軍、涼州牧。他派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岩、揚烈將軍宋輯等人,帶著好幾萬人馬,往東和韓璞會合,去攻打趙國秦州的各個郡。趙國的南陽王胤帶兵來迎戰,在狄道駐紮。枹罕護軍辛晏趕緊向張竣告急。秋天的時候,張竣派韓璞、辛岩去救辛晏。韓璞帶著部隊走到沃乾嶺。辛岩想趕緊開打,韓璞說:“從夏末開始,天上的日月星辰變了好幾次,可不能輕舉妄動。而且劉曜和石勒正打得火熱,胤肯定沒辦法長時間跟咱們耗著。”於是就和胤隔著洮水對峙了七十多天。冬天,十月,韓璞派辛岩去金城督運糧草,胤知道後說:“韓璞的人是咱們的十倍。咱糧食不多,耗不起。現在他們分兵去運糧,這是老天爺給咱機會啊。要是打敗辛岩,韓璞他們自己就亂套了。”於是帶著三千騎兵在沃乾嶺偷襲辛岩,把辛岩打敗了,接著就逼近韓璞的營地,韓璞的軍隊一下子就崩潰了。胤乘勝追擊,渡過黃河,攻下令居,殺了兩萬人,又占領了振武,這下河西的人都嚇壞了。張閬、辛晏帶著幾萬人向趙國投降,張竣就這麼丟了黃河以南的地盤。

庾亮覺得蘇峻在曆陽,遲早得整出亂子,就想下詔把他召回來,還去問司徒王導的意見。王導說:“蘇峻這人又多疑又陰險,肯定不會聽詔,不如先忍著他。”庾亮卻在朝堂上說:“蘇峻這人心腸壞得很,早晚得反。現在召他回來,就算他不聽話,造成的危害也小;要是再拖幾年,就更管不住他了,就像漢朝時的七國之亂一樣。”大臣們都不敢反駁,隻有光祿大夫卞壼站出來反對說:“蘇峻手裡握著強兵,離京城又近,半天就能打到這兒。一旦出事,很容易就局勢失控,可得好好想想啊!”庾亮不聽。卞壼知道這事兒肯定得搞砸,就給溫嶠寫信說:“元規庾亮字元規)召蘇峻的主意已定,這可是國家大事。蘇峻已經有反心了,還召他,這不是加速災禍到來嘛,他肯定會對朝廷下狠手。朝廷雖然看起來威風,但不知道能不能抓住他;王公王導)也是這麼想的。我跟庾亮爭得可激烈了,但是沒辦法。本來指望你在外能當外援,現在卻後悔你不在這兒,沒辦法一起勸他停下來,說不定我也得跟著遭殃了。”溫嶠也多次寫信勸庾亮彆這麼乾。滿朝上下都覺得不行,庾亮就是不聽。

蘇峻聽說這事兒後,派司馬何仍去跟庾亮說:“讓我去外麵帶兵打賊,不管多遠我都聽指揮,但是讓我回朝廷輔政,我真乾不了。”庾亮不答應,還召北中郎將郭默回來當後將軍,兼任屯騎校尉,讓司徒右長史庾冰當吳國內史,都帶著兵防備蘇峻。庾冰是庾亮的弟弟。然後朝廷下了個看起來挺優厚的詔書,召蘇峻回來做大司農,還加封散騎常侍,賜位特進,讓他弟弟蘇逸代替他統領部隊。蘇峻上奏表說:“以前明皇帝親自拉著我的手,讓我去北邊打胡人。現在中原還沒平定,我哪敢就貪圖安逸!求您給我青州地界的一個荒郡,讓我能繼續為朝廷效力。”庾亮還是不答應。蘇峻裝備都準備好了,準備接受征召,但又有點猶豫。參軍任讓對蘇峻說:“將軍您請求去荒郡都不答應,現在這形勢,恐怕沒活路了,不如帶兵自保。”阜陵令匡術也勸蘇峻造反,蘇峻就決定不聽朝廷的命令了。

溫嶠聽說後,馬上想帶著人去保衛建康,三吳地區也有人想組織義兵。庾亮都沒同意,還寫信給溫嶠說:“我擔心西邊的敵人,比擔心蘇峻還厲害,你可彆越過雷池一步。”朝廷派使者去勸蘇峻,蘇峻說:“朝廷說我要造反,我還能有活路嗎!我寧願在山頭看著廷尉,也不能讓廷尉在山頭看著我。以前國家危險得像累起來的雞蛋,要不是我,根本撐不下去;現在狡兔死了,就該烹獵犬了。我隻能拚死報複出主意的人!”

蘇峻知道祖約對朝廷一肚子怨氣,就派參軍徐會去拉攏祖約,邀請他一起討伐庾亮。祖約高興壞了,他的侄子祖智、祖衍也都勸他答應。譙國內史桓宣對祖智說:“本來是因為強大的胡人還沒消滅,咱們應該齊心協力去討伐。要是使君祖約)你想當霸主,為啥不幫著國家去討伐蘇峻,這樣威名不就有了。現在卻要和蘇峻一起造反,這能長久嗎!”祖智不聽。桓宣去找祖約,說要見他,祖約知道他是來勸自己的,就拒絕不見。桓宣就和祖約斷絕關係,不跟他一起乾了。十一月,祖約派哥哥的兒子沛內史祖渙、女婿淮南太守許柳帶兵和蘇峻會合。祖逖的老婆是許柳的姐姐,她堅決勸阻,祖約也不聽。朝廷又任命卞壼為尚書令,兼任右衛將軍,讓會稽內史王舒代行揚州刺史的職責,吳興太守虞潭都督三吳等幾個郡的軍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尚書左丞孔坦、司徒司馬丹楊人陶回跟王導說:“趁著蘇峻還沒到,趕緊切斷阜陵,守住長江以西當利那些渡口,他們人少咱們人多,打一仗就能決定勝負。要是蘇峻還沒來,咱們還能去逼他的城。現在不先下手,蘇峻肯定先到,他一到,人心就慌了,就很難跟他打仗了。這機會可不能錯過。”王導覺得有道理,庾亮卻不聽。十二月辛亥這天,蘇峻派他的將領韓晃、張健等人偷襲並占領了姑孰,搶走了鹽和糧食,庾亮這才後悔。

壬子這天,彭城王司馬雄、章武王司馬休叛變,投奔蘇峻。司馬雄是司馬釋的兒子。

庚申這天,京城戒嚴,授予庾亮符節,讓他都督征討諸軍事;任命左衛將軍趙胤為曆陽太守,派左將軍司馬流帶兵據守慈湖抵擋蘇峻。讓以前的射聲校尉劉超當左衛將軍,侍中褚翜主管征討軍事。庾亮讓弟弟庾翼以平民身份帶著幾百人防守石頭城。

丙寅這天,把琅邪王司馬昱改封為會稽王,吳王司馬嶽改封為琅邪王。

宣城內史桓彝想起兵去救朝廷,他的長史裨惠覺得郡裡兵又少又弱,山裡的老百姓還容易被驚擾,覺得應該按兵不動,等著看情況。桓彝臉色一板說:“‘見到對國君無禮的人,就應該像鷹鸇追逐鳥雀一樣去對付他。’現在國家都危險成這樣了,從道義上說,不能貪圖安逸。”辛未這天,桓彝進軍駐紮在蕪湖。韓晃把他打敗了,接著進攻宣城,桓彝退到廣德防守,韓晃在各個縣大肆搶掠一番就回去了。徐州刺史郗鑒想帶著自己的部隊去救朝廷的急,朝廷下詔說北方有敵人,沒同意。

這一年,後趙中山公石虎攻打代王紇那,在句注陘北邊打了一仗,紇那沒打過,就把都城遷到大寧,躲開石虎。

代王鬱律的兒子翳槐住在他舅舅賀蘭部,紇那派人去要他,賀蘭部落的首領藹頭保護著翳槐,不給。紇那就和宇文部一起去打藹頭,沒打贏。

【內核解讀】

鹹和二年公元327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極具標誌性的一年,這一年裡各方勢力的軍事衝突與政治博弈此起彼伏,不僅深刻影響了東晉王朝的統治根基,更在亂世中書寫了權力鬥爭的殘酷與人性的複雜。從邊疆戰事到中樞動蕩,曆史的齒輪在各方勢力的拉扯中艱難轉動,為我們留下了諸多值得深思的曆史鏡鑒。

邊疆烽火:多方勢力的拉鋸與消耗

這一年的邊疆並不平靜,各方勢力圍繞地盤與資源展開了激烈爭奪。

在南方,成漢政權與東晉的衝突率先爆發。正月,朱提太守楊術與成將羅恒在台登交戰,最終楊術兵敗身亡。這場戰役雖規模不大,卻拉開了這一年邊疆戰事的序幕,也反映出東晉對西南邊疆的控製力已然減弱,成漢政權在局部地區具備了一定的軍事優勢。

北方的後趙與前趙此處“趙”指前趙)同樣動作頻頻。五月,前趙武衛將軍劉朗率領三萬騎兵襲擊據守仇池的楊難敵,雖未攻克仇池,卻掠走三千多戶百姓而歸。這場戰役看似前趙未達主要軍事目標,但掠奪人口的行為實則是當時亂世中“以人口為資源”的典型表現,通過掠奪人口增強自身實力,也給對手造成了實質性削弱。

而涼州的張駿則上演了一場“政治站隊”與軍事冒險的大戲。當張駿得知前趙軍隊被後趙擊敗後,立刻果斷去除前趙授予的官爵,重新歸附東晉,恢複晉大將軍、涼州牧的稱號。這一政治抉擇背後,是對天下局勢的判斷與自身利益的考量——前趙實力受損,依附強者以求自保並擴張勢力成為必然選擇。隨後,張駿派遣多路將領率軍數萬東進,與韓璞會合,攻打前趙的秦州諸郡。然而,這場看似有備而來的軍事行動,最終卻以慘敗告終。

韓璞與前趙南陽王劉胤在洮水兩岸相持七十餘日,韓璞因迷信“日星有變”而錯失戰機,最終被劉胤抓住分兵運糧的弱點,以少勝多擊潰晉軍。劉胤乘勝追擊,不僅斬殺兩萬晉軍,還攻占令居、進據振武,導致張駿失去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這場戰役的失敗,暴露了東晉地方勢力軍事指揮的保守與僵化,也反映出亂世中“戰機稍縱即逝”的殘酷現實——猶豫不決與迷信空談,最終隻能換來喪師失地的結局。

中樞動蕩:庾亮削藩與蘇峻之亂的爆發

如果說邊疆戰事是王朝外部的“皮肉之傷”,那麼東晉中樞的權力鬥爭則是動搖統治根基的“心腹之患”,鹹和二年最重大的曆史事件當屬庾亮強製征調蘇峻引發的“蘇峻之亂”。

時任東晉權臣的庾亮將駐守曆陽的蘇峻視為心腹大患,認為其“狼子野心,終必為亂”,執意下詔征調蘇峻入朝,企圖通過削奪其兵權消除隱患。這一決策遭到了司徒王導、光祿大夫卞壼等重臣的反對。王導指出蘇峻“猜險,必不奉詔”,主張暫時包容;卞壼則更直接地警示:“峻擁強兵,逼近京邑,路不終朝。一旦有變,易為蹉跌”,強調蘇峻兵強馬壯且距離京城過近,強行征調極易引發叛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庾亮剛愎自用,對所有反對意見置若罔聞。他不僅忽視了蘇峻在平定王敦之亂中建立的功勳與威望,更低估了蘇峻對自身軍權的重視程度。蘇峻起初試圖妥協,請求外放青州荒郡以保留兵權,卻被庾亮斷然拒絕。在參軍任讓“恐無生路,不如勒兵自守”的勸說下,蘇峻最終選擇拒不從命,走上了反抗之路。

更值得玩味的是庾亮在危機爆發後的應對策略。溫嶠得知蘇峻拒命後,欲率軍東下保衛建康,三吳地區也想起義兵響應,卻都被庾亮阻止。他甚至在給溫嶠的信中說:“吾憂西陲,過於曆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這種對局勢的誤判與對異見的壓製,徹底斷送了和平解決危機的可能。蘇峻在絕望中喊出“我寧山頭望廷尉,不能廷尉望山頭”“狡兔既死,獵犬宜烹”的悲憤之語,雖是叛亂者的自辯,卻也道出了亂世中武將“功高震主”的無奈與恐懼。

聯盟與分裂:叛亂擴大化的連鎖反應

蘇峻深知僅憑一己之力難以對抗朝廷,於是積極尋求盟友,將目光投向了同樣對朝廷心懷不滿的祖約。祖約因朝廷未滿足其權力訴求而心懷怨恨,蘇峻的結盟請求正中其下懷,兩人一拍即合,共同舉起了反旗。祖約派遣侄子祖渙、女婿許柳率軍與蘇峻會合,叛亂規模進一步擴大。

在這場聯盟與分裂的博弈中,也不乏清醒者與堅守者。譙國內史桓宣曾苦勸祖約的從子祖智:“今乃與峻俱反,此安得久乎!”在勸說無果後,桓宣毅然與祖約斷絕關係,不與其同流合汙。宣城太守桓彝更是在郡兵寡弱的情況下,堅持起兵赴援朝廷,他怒斥“今社稷危逼,義無宴安”,即便被韓晃擊敗退保廣德,也堅守了忠臣義士的氣節。這些人物的選擇,在亂世的黑暗中點亮了一絲道義的微光,也反襯出蘇峻、祖約等人因私怨而叛亂的狹隘與短視。

曆史啟示:權力平衡與政治智慧的缺失

鹹和二年的曆史事件,本質上是東晉初年權力結構失衡與政治智慧匱乏的集中爆發。庾亮的削藩之舉,看似是為了鞏固朝廷權威,實則違背了當時“藩鎮與中樞相互製衡”的政治現實,缺乏對武將心理的基本洞察與安撫手段,最終激化矛盾,引發大亂。蘇峻、祖約等人則以私怨對抗朝廷,不顧外敵環伺的嚴峻局勢,將個人權力訴求置於國家安危之上,加劇了東晉的分裂與動蕩。

從邊疆到中樞,從軍事決策到政治博弈,鹹和二年的曆史充滿了遺憾與警示:在亂世中,迷信武力與強權往往適得其反,政治智慧的核心在於平衡各方利益、凝聚共識;而個人的選擇與堅守,即便在黑暗的時代,也依然能彰顯人性的光輝與曆史的溫度。這一年的動蕩,不僅為隨後的“蘇峻之亂”全麵爆發埋下伏筆,更深刻影響了東晉王朝的國運走向,成為十六國時期“亂中求存”的典型縮影。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空間係統穿七零,肥妻暴瘦暴富樣樣行 哈利波特之薩滿巫師也是巫師 敲骨吸髓?重生另選家人寵我如寶 重生後撲到權臣懷裡哭,他紅溫了 朕,廢物皇帝,開局直升陸地神仙! 盜墓:滿級黎簇重回新手村 灼灼沉溺 於他懷中輕顫 不中了!八零禁欲新廠長是我前夫 一拳轟穿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