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顯宗成皇帝上之下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561章 顯宗成皇帝上之下

第561章 顯宗成皇帝上之下(1 / 1)

陶侃、溫嶠他們和蘇峻僵持了老半天,一直沒個結果。蘇峻派手下將領四處出擊,東邊西邊一頓打,還老是打贏,搞得人心惶惶。那些跑到西邊聯軍這邊的朝廷官員都說:“蘇峻這人又狡猾又有膽量,決策果斷,他手下的人也都勇猛得很,簡直所向無敵。要是上天來懲罰這個有罪的人,那蘇峻早晚得完蛋;但光從人力這方麵說,還真不容易除掉他。”溫嶠一聽就火了,說:“你們這些人也太膽小懦弱了,居然還誇起賊來了!”可打了好幾仗都沒贏,溫嶠自己心裡也有點怕蘇峻了。

溫嶠的軍隊糧食吃完了,就找陶侃借糧。陶侃生氣地說:“你之前還說不愁沒有好將領和糧草,就想讓我來當盟主。現在打了好幾仗都輸了,你說的好將領在哪呢!荊州挨著胡人、蜀人這兩個敵人,得時刻防備著突發情況。要是再沒糧食,我就想往西回去,重新想想辦法。慢慢再來消滅賊寇,也不算晚。”溫嶠說:“打仗能贏靠的是團結一心,這可是自古以來的道理。就像光武帝劉秀在昆陽獲勝,曹操在官渡取勝,都是以少勝多,靠的就是正義。蘇峻、祖約這倆小毛賊,罪惡滔天,還怕滅不了他們!蘇峻最近老是打勝仗,驕傲得不行,覺得自己天下無敵了。現在去挑戰他,一鼓作氣就能把他抓住。怎麼能放棄眼看就要成功的事,還想著撤退呢!而且現在天子被囚禁,國家危險得很,正是天下臣子該拚命的時候。我和您都受了國家的大恩,如果事情能成功,那君臣都有福;要是不成功,就該粉身碎骨來報答先帝。現在這形勢,從道義上根本沒有回頭的餘地,就好比騎在老虎背上,哪能中途下來呢!您要是不顧大家反對自己回去,人心肯定就散了。人心一散,事情就搞砸了,到時候大家的義旗可就指向您了。”毛寶對溫嶠說:“我有辦法留下陶公。”於是就跑去勸陶侃說:“您本來應該鎮守蕪湖,作為南北兩邊的後援。之前既然已經來了,從形勢上就回不去了。而且行軍打仗講究的是勇往直前,不能後退,這不光是為了讓軍隊紀律嚴明,向大家表明有必死的決心,也是因為後退就沒有立足之地,最後還是得滅亡。以前杜弢勢力也不弱,您最後不也把他滅了,怎麼到蘇峻這兒,就覺得破不了他呢!賊寇也怕死,又不是個個都勇猛,您可以給我一些兵,讓我上岸去切斷賊寇的糧草。要是我沒成效,您再走,大家心裡也就沒啥怨言了。”陶侃覺得有道理,就給毛寶加了個督護的官職,派他去了。竟陵太守李陽也勸陶侃說:“要是現在這大事辦不成,您就算有糧食,又怎麼能吃得安穩呢!”陶侃這才分了五萬石米給溫嶠的軍隊。毛寶去燒了蘇峻在句容、湖孰囤積的糧草,蘇峻的軍隊沒了糧食,陶侃就留下來不打算走了。

張健、韓晃等人猛攻大業營壘,營壘裡沒水了,大家隻能喝糞汁。郭默害怕了,偷偷突圍跑出去,留了些兵守著。郗鑒在京口,士兵們聽說這事兒都嚇得臉色大變。參軍曹納說:“大業營壘是京口的屏障,一旦守不住,賊兵就直接打過來了,根本擋不住。咱們還是回廣陵吧,以後再找機會。”郗鑒把下屬們都召集起來,責備曹納說:“我受先帝托付的重任,就算死了埋到九泉之下,都報答不了這份恩情。現在強敵就在眼前,大家心裡都很害怕,你作為我的心腹,卻說出這種動搖人心的話,以後還怎麼帶領大家,穩定軍心呢!”說著就要斬了曹納,過了好久才把他放了。

陶侃打算去救大業營壘,長史殷羨說:“咱們的兵不擅長陸地作戰,要是去救大業沒成功,那大事就完了。不如趕緊攻打石頭城,這樣大業的圍困自然就解除了。”陶侃聽了他的建議。殷羨是殷融的哥哥。

庚午日,陶侃率領水軍向石頭城進發。庾亮、溫嶠、趙胤帶著一萬步兵從白石往南前進,打算挑戰蘇峻。蘇峻帶著八千人迎戰,派他兒子蘇碩和將領匡孝先分兵攻打趙胤的軍隊,把趙胤打敗了。蘇峻正在犒勞將士,喝醉了酒,看見趙胤逃跑,就說:“匡孝能打敗敵人,我難道還不如他!”於是撇下眾人,帶著幾個騎兵向北衝去,想突破敵軍陣地,沒衝進去,正打算往回跑到白木陂的時候,馬被絆倒了。陶侃的部將彭世、李千等人用矛刺他,蘇峻從馬上摔下來,眾人上去把他斬首,還把屍體切碎,燒了骨頭,三軍將士都高呼萬歲。蘇峻的其他部下見狀,大敗而逃。蘇峻的司馬任讓等人一起擁立蘇峻的弟弟蘇逸為主,關閉城門堅守。溫嶠就設立了臨時朝廷,向遠近發布公告,以前兩千石以下的官員,都讓他們到臨時朝廷報到,於是來的人多得像雲彩一樣。韓晃聽說蘇峻死了,帶兵趕往石頭城。管商、弘徽攻打庱亭營壘,督護李閎、輕車長史滕含把他們打敗了。滕含是滕修的孫子。管商跑去庾亮那投降了,剩下的人都歸附了張健。

冬天,十一月,後趙王石勒想親自帶兵去救洛陽,手下的官員程遐等人堅決勸阻說:“劉曜孤軍深入千裡,這種形勢撐不了多久。大王您不適合親自去,去了也不一定能保證萬無一失。”石勒聽了大怒,手按著劍把程遐等人罵了出去。然後赦免了徐光,把他叫來問:“劉曜打了一場勝仗,就去圍攻洛陽,一般人都覺得他氣勢太猛,擋不住。可他帶著十萬大軍,攻打一座城,一百天都沒打下來,軍隊疲憊,士氣低落。我帶著剛集結的精銳部隊去打他,一戰就能把他抓住。要是洛陽守不住,劉曜肯定會打到冀州來,從黃河以北,就會像卷席子一樣席卷而來,那咱們可就完了。程遐他們不想讓我去,你覺得怎麼樣?”徐光回答說:“劉曜借著在高候獲勝的氣勢,都沒敢直接進攻襄國,反而去守金墉城,就知道他沒什麼本事了。憑大王您的威望和謀略去攻打他,他肯定望風而逃。平定天下,就看這一次了,不能錯過機會。”石勒笑著說:“徐光你說得對。”於是命令內外戒嚴,誰再敢勸阻就斬首。他命令石堪、石聰還有豫州刺史桃豹等人各自率領現有部隊在滎陽會合;中山公石虎進駐石門,石勒自己率領四萬步兵騎兵向金墉城進發,從大堨渡河。石勒對徐光說:“劉曜要是在成皋關布置重兵,那是上策;要是憑借洛水抵抗,這是中策;要是就守在洛陽,那他就等著被抓吧。”十二月乙亥日,後趙各路軍隊在成皋集結,步兵六萬,騎兵兩萬七千。石勒看到前趙在這沒派兵防守,高興壞了,一邊舉手朝天,一邊又摸摸額頭,說:“這是上天幫忙啊!”於是讓士兵卷起鎧甲,嘴裡銜著枚,抄小路日夜兼程,從鞏縣、訾縣之間穿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前趙皇帝劉曜整天就知道跟寵臣喝酒賭博,也不關心士兵。身邊有人勸他,他還生氣,說人家說的是妖言,直接砍了。聽說石勒已經渡過黃河,才開始商量增加滎陽的守軍,封鎖黃馬關。沒過多久,在洛水巡邏的士兵和後趙的前鋒交上了火,還抓了個羯族人送來。劉曜問:“石勒親自來了嗎?他帶了多少人?”這個羯族人說:“大王親自來了,軍隊陣容可強大了。”劉曜一聽臉色都變了,趕緊下令解除對金墉城的包圍,在洛水西邊擺開陣勢,有十多萬人,南北綿延十多裡。石勒遠遠望見,更高興了,對手下說:“可以祝賀我啦!”石勒率領四萬步兵騎兵進入洛陽城。

己卯日,中山公石虎帶著三萬步兵從城北向西,攻打前趙的中軍;石堪、石聰等人各帶八千精銳騎兵從城西向北,攻擊前趙的前鋒,雙方在西陽門展開大戰。石勒親自穿上鎧甲,從閶闔門出擊,前後夾擊。劉曜年輕的時候就愛喝酒,到了晚年更是厲害。要打仗了,還喝了好幾鬥酒。他平時騎的紅馬無緣無故停住不走,沒辦法就換了匹小馬。等出來的時候,又喝了一鬥多酒。到了西陽門,指揮軍隊擺好陣勢。石堪趁機進攻,前趙軍隊一下子就崩潰了。劉曜喝得迷迷糊糊,轉身就跑,馬陷進石渠,他自己摔倒在冰麵上,身上受了十多處傷,有三處是穿透身體的重傷,最後被石堪抓住了。石勒就此大破前趙軍隊,斬首五萬多級。石勒下令說:“我就想抓住劉曜一個人,現在已經抓住了。告訴將士們彆再窮追猛打了,給他們留條活路。”

劉曜見到石勒,說:“石王,還記得咱們在重門結盟的事嗎?”石勒讓徐光對他說:“今天這事兒,都是天意,還有什麼可說的!”乙酉日,石勒班師回朝。派征東將軍石邃帶兵護送劉曜。石邃是石虎的兒子。劉曜傷勢很重,就用馬車拉著他,還讓醫生李永跟他坐同一輛車。己亥日,到了襄國,把劉曜安置在永豐小城,給他安排了歌女侍妾,派兵嚴密看守。石勒讓劉嶽、劉震等人穿著華麗的衣服,帶著家眷去見劉曜。劉曜說:“我以為你們早就變成灰土了,沒想到石王這麼仁厚,竟然一直留你們到現在!我殺了石佗,心裡愧疚得很。今天遭這報應,也是我活該。”留下他們吃了一整天飯才讓他們走。石勒讓劉曜給太子劉熙寫信,勸他趕緊投降。劉曜卻隻囑咐劉熙和大臣們“要好好維護國家,彆因為我就改變主意。”石勒看到信後很生氣,過了很久,就把劉曜殺了。

這一年,成漢的獻王李驤去世,他兒子征東將軍李壽因為奔喪回到成都。成漢國主李雄任命李玝為征北將軍、梁州刺史,代替李壽駐守晉壽。

【內核解讀】

這段史料生動還原了東晉蘇峻之亂與後趙滅前趙兩大曆史事件,其中蘊含的軍事謀略、人心向背與決策邏輯,至今仍具深刻啟示意義。

蘇峻之亂:從危局困守到破局轉機

蘇峻叛軍初期勢如破竹,不僅憑借軍事優勢“東西攻掠,所向多捷”,更在心理層麵對晉軍形成壓製——朝士奔逃者竟稱叛軍“驍勇無敵”,連主將溫嶠也一度“憚之”。這種彌漫的畏敵情緒,比戰場失利更具破壞性。

陶侃與溫嶠的矛盾堪稱危機焦點。陶侃以“軍食儘”為由欲西歸,看似務實,實則暴露了聯軍指揮核心的動搖。溫嶠的反駁堪稱經典:他以“光武昆陽之戰”“曹公官渡之戰”為例,點出“師克在和”的本質;用“天子幽逼,社稷危殆”激發道義責任;更以“騎虎難下”的比喻戳破退縮的危險性,最終從政治高度綁架了陶侃的決策。

毛寶與李陽的勸諫則從實操層麵挽救危局。毛寶“斷賊資糧”的承諾給出了可驗證的解決方案,李陽“雖有粟,安得而食諸”的質問直擊陶侃利益痛點。這種“道義感召+利益捆綁+戰術破局”的組合策略,最終使陶侃轉變態度,為聯軍注入關鍵活力。而毛寶焚燒敵軍積聚的行動,更印證了“釜底抽薪”戰術在持久戰中的決定性作用。

郗鑒斬曹納的情節同樣耐人尋味。在大業壘危急時,曹納主張“還廣陵以俟後舉”,實則是動搖軍心的投降主義。郗鑒的處置不僅維護了軍紀,更彰顯了“臨危不避”的政治立場,成為穩定東線的關鍵。

洛陽決戰:驕縱與清醒的生死對決

後趙石勒與前趙劉曜的洛陽之戰,堪稱“性格決定命運”的戰爭範本。石勒的決策展現了卓越軍事家的清醒:麵對劉曜十萬大軍圍攻洛陽百日不克的局麵,他精準判斷敵軍“帥老卒怠”,力排眾議親征;更以“成皋關設防洛水阻敵坐守洛陽”三策預判敵軍動向,顯示出對戰場態勢的絕對掌控。

反觀劉曜,其表現堪稱反麵教材。戰前“專與嬖臣飲博,不撫士卒”,對勸諫者“以為妖言,斬之”,暴露了驕縱自大的致命缺陷;聽聞石勒親征才倉促設防,已然失了先機;決戰前“飲酒數鬥”“複飲酒鬥餘”的昏聵行為,更是將全軍置於萬劫不複之地。戰場上“赤馬無故停頓”的細節,恰似其國運衰微的隱喻。

石勒的勝利並非偶然,其軍事部署環環相扣:石堪、石聰的騎兵牽製,石虎的中軍強攻,自身親率主力夾擊,形成立體攻勢;戰後“抑鋒止銳,縱其歸命之路”的命令,更體現了瓦解敵軍的政治智慧。而劉曜被俘後仍稱“重門之盟”,臨終前“敕太子勿以吾易意”,雖有末路英雄的悲壯,卻難掩其治國無能、治軍無方的本質。

亂世啟示:成敗的底層邏輯

兩段曆史共同揭示了亂世爭雄的核心法則:人心凝聚比兵力強盛更重要——陶侃聯軍因“和”而存,劉曜大軍因“散”而亡;決策清醒比軍事優勢更關鍵——石勒以“銳擊疲”取勝,蘇峻因“驟勝而驕”埋下隱患;道義立場比現實利益更持久——溫嶠以“君臣大義”說服陶侃,郗鑒以“先帝顧托”穩定軍心,而背離道義的劉曜、蘇峻雖盛極一時,終難逃覆滅。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蘇峻之亂中晉廷的艱難平叛,展現了東晉門閥政治下“共禦外侮”的脆弱平衡;而石勒滅劉曜,則標誌著北方民族政權從“野蠻征服”向“戰略經營”的轉型。曆史的吊詭之處正在於此:看似偶然的戰場勝負,實則早已在人心向背、決策優劣的較量中埋下伏筆。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冰汽領主:主教剛上任 今天也沒有被顧客吃掉 你犯賤我發癲!真千金爆火娛樂圈 我靠,女主怎麼有追追啊 謀春 我媽是年代文早逝原配 歡迎來到神明的遊戲 從海灣風暴開始 覺醒十倍返利,我手撕極品親戚! 主母生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