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顯宗成皇帝中之下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575章 顯宗成皇帝中之下

第575章 顯宗成皇帝中之下(1 / 1)

趙王石虎因為燕王慕容皝沒跟趙兵一起攻打段遼,自己獨占好處,就想收拾慕容皝。太史令趙攬勸他說:“歲星守著燕國的分野,咱出兵肯定白搭。”石虎一聽就火了,拿鞭子抽他。慕容皝聽說這事兒,趕緊整頓軍隊,做好防禦。還把六卿、納言、常伯、冗騎常侍這些官職都撤了。趙國那邊幾十萬大軍要來,燕國這邊的人都嚇得不行。慕容皝就問內史高詡:“這可咋整啊?”高詡回答說:“趙兵雖說看著猛,但沒啥好怕的,咱就堅守陣地,他們也乾不了啥。”

石虎派人到處去忽悠,想拉燕國的老百姓和外族歸附。燕國成周內史崔燾、居就令遊泓、武原令常霸、東夷校尉封抽、護軍宋晃等人都響應他,一下子就拿下了三十六座城。遊泓是遊邃哥哥的兒子。冀陽那些流落在外的人一起把太守宋燭殺了,投降趙國。宋燭是宋晃的堂兄。營丘內史鮮於屈也派人去投降趙國。武寧令廣平人孫興跟手下的官吏和百姓說,一起把鮮於屈抓起來,列數他的罪狀後殺了,然後關閉城門死守。朝鮮令昌黎人孫泳帶著大夥抵抗趙國。當地大姓王清等人密謀響應趙國,孫泳把他們抓起來殺了;參與密謀的幾百人嚇得趕緊請罪,孫泳都把他們放了,和他們一起堅守。樂浪太守鞠彭看境內的人都叛變了,就選了二百多個家鄉的壯士,一起回棘城。

戊子這天,趙兵逼近棘城。燕王慕容皝嚇得想跑路,他帳下將領慕輿根勸他說:“趙國強,咱們弱,大王您要是抬腳就跑,那趙國的氣勢就起來了,他們把咱燕國的老百姓和物資一收,兵強馬壯糧食又多,咱以後更沒法跟他們對著乾了。我猜趙國就是盼著大王您這樣呢,咱可不能中他們的計啊!現在咱守著這堅固的城池,優勢能放大好幾倍,就算他們猛攻,咱也能扛得住,咱一邊守一邊觀察情況,瞅準機會還能出擊撈點好處。就算最後實在不行,再跑也不遲,為啥現在一聽到風聲就跑,這不是給自己找必敗的路嘛!”慕容皝這才打消跑路的念頭,但臉上還是難掩害怕。玄菟太守河間人劉佩說:“現在強敵就在城外,大夥心裡都慌得很,這局勢是安是危,全看您一個人了。大王您這時候可不能退縮,得給自己打氣,激勵將士們,不能露怯。現在情況緊急,我請求帶兵出去打他們,就算不能大勝,也能穩住大夥的心。”於是劉佩帶著幾百個敢死隊員,騎馬衝出去攻擊趙兵,那叫一個勇猛,所到之處趙兵紛紛敗退,劉佩斬獲不少敵人後回來,這下燕軍士氣大振,比之前強了百倍。慕容皝又問封弈有啥主意,封弈說:“石虎那家夥暴虐得太過分了,老百姓和神仙都恨他,他離倒黴的日子不遠啦!現在他傾巢而出,大老遠跑來,咱們守城,他們攻城,形勢對咱有利,他們騎兵雖然厲害,但也占不了啥便宜;他們在這耗得久了,自己內部就會出問題,咱就堅守著等他們出亂子就行。”慕容皝聽了,心裡才踏實點。有人勸慕容皝投降,慕容皝說:“我還想著取天下呢,說啥投降!”

趙兵從四麵像螞蟻一樣往城牆上爬,慕輿根等人日夜奮戰,打了十幾天,趙兵就是攻不下來。壬辰日,趙兵沒辦法,隻能撤退。慕容皝派他兒子慕容恪帶兩千騎兵去追,把趙兵打得大敗,殺了三萬多人。趙國各路軍隊都丟盔棄甲,四散而逃,隻有遊擊將軍石閔的部隊完好無損。石閔原名冉瞻,是內黃人,本來姓冉,當年趙主石勒打敗陳午,把他俘虜了,讓石虎收為養子。石閔這人勇猛又會打仗,還很有謀略。石虎特彆喜歡他,跟疼親孫子似的。

石虎回到鄴城,任命劉群為中書令,盧諶為中書侍郎。蒲洪因為這次立功,被封為使持節、都督六夷諸軍事、冠軍大將軍,還封了西平郡公。石閔跟石虎說:“蒲洪這人又厲害又有威望,將士們都願意為他賣命,他幾個兒子也都不是一般人,還手握五萬強兵,駐紮在離京城不遠的地方,得找機會悄悄把他乾掉,這樣國家才能安穩。”石虎說:“我還指望他們父子幫我拿下吳、蜀呢,乾嘛要殺他!”反而對蒲洪更好了。

燕王慕容皝分兵去討伐那些叛變的城池,全都收複了。還把地盤擴張到凡城。崔燾、常霸逃到鄴城,封抽、宋晃、遊泓逃到高句麗。慕容皝賞賜了鞠彭、慕輿根等人,同時整治那些叛變的人,殺了不少。功曹劉翔為很多人申辯,救了不少人的命。

趙國攻打棘城的時候,燕國右司李洪的弟弟李普覺得棘城肯定守不住,勸李洪趕緊出去躲禍。李洪說:“老天爺的事兒,玄得很,人間的事也不好琢磨。咱就聽天由命,彆輕易亂動,不然以後後悔都來不及。”李普一個勁兒地勸,李洪不耐煩了,說:“你要是主意這麼正,那就自己走唄。我受慕容家大恩,從道義上說,我不能走,我就在這兒拚死守護。”說完和李普流著淚告彆。李普就投降趙國,跟著趙軍往南走,結果死在戰亂裡;李洪反倒因為忠誠厚道出了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趙王石虎派渡遼將軍曹伏帶著青州的軍隊去守海島,運了三百萬斛糧食給他們;又用三百艘船運三十萬斛糧食到高句麗,還讓典農中郎將王典帶著一萬多人在海邊屯田;還命令青州造一千艘船,打算找機會攻打燕國。

趙國太子石宣帶著兩萬步兵和騎兵去攻打朔方的鮮卑斛摩頭,把人家打得大敗,殺了四萬多人。

冀州八郡鬨起了嚴重的蝗災,趙國司隸請求處罰那些地方官員。趙王石虎說:“這是我沒乾好,才導致這樣,你們卻想把責任推給地方官,這哪是我反省自己的意思啊!司隸你不跟我說點有用的,幫我彌補不足,還想亂冤枉好人,你就以平民身份繼續任職吧!”

石虎派襄城公石涉歸、上庸公石日歸帶著人去守長安。這倆人跑去跟石虎告狀,說鎮西將軍石廣私自給人好處,圖謀不軌。石虎把石廣追到鄴城,殺了他。

【內核解讀】

這段記載聚焦於後趙石虎與前燕慕容皝之間的棘城之戰,生動展現了十六國時期政權交鋒中的政治智慧、軍事謀略與人性抉擇。這場戰爭不僅是強弱力量的對抗,更是人心向背、戰略抉擇與個體擔當的綜合較量,其中蘊含的曆史啟示至今仍值得深思。

決策失誤:石虎的剛愎與戰略短視

石虎伐燕的動機源於對慕容皝“不會趙兵攻段遼而自專其利”的不滿,這種基於情緒而非戰略理性的決策,埋下了失敗的伏筆。太史令趙攬以“歲星守燕分,師必無功”勸諫,卻遭鞭打,暴露了石虎統治的殘暴與專斷。這種對不同意見的壓製,使得決策層失去了糾錯機製,為後續的軍事失利埋下隱患。

在戰爭準備階段,石虎雖動員數十萬兵力,形成“燕人震恐”的聲勢,卻未能構建穩固的戰略體係。他遣使招誘燕地官民,雖一時獲得三十六城響應,但這種依靠威逼利誘得來的歸附缺乏根基。從後續崔燾、常霸奔鄴,封抽、宋晃投高句麗的結局可見,這些降將並非真心歸趙,隻是迫於一時壓力的權宜之計。石虎未能區分“表麵歸附”與“真心臣服”的本質區彆,將戰略重心放在招降納叛上,忽視了對核心軍事力量的整合與攻堅能力的提升,導致大軍雖眾,卻未能形成有效戰鬥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石虎對內部人才的態度。石閔提醒他“蒲洪雄俊,得將士死力,諸子皆有非常之才,且握強兵五萬,屯據近畿,宜密除之”,石虎卻以“吾方倚其父子以取吳、蜀”為由拒絕,且“待之愈厚”。這種對潛在威脅的縱容與對眼前利益的盲目追求,展現了其政治遠見的缺失。後來蒲洪之子苻堅建立前秦並最終滅趙,印證了石閔預言的前瞻性,也反襯出石虎決策的短視。

危局求生:慕容皝的堅守與團隊力量

麵對石虎數十萬大軍的壓境,前燕內部經曆了從恐慌到鎮定的關鍵轉變,這一過程中展現的團隊凝聚力成為破局的核心力量。慕容皝最初“欲出亡”,反映了常人麵對絕境的本能反應,但慕輿根的勸諫點醒了他:“大王一舉足則趙之氣勢遂成,使趙人收略國民,兵強穀足,不可複敵”。這番話直指逃亡的致命後果,強調了“固守堅城,其勢百倍”的戰略價值,體現了清醒的局勢判斷能力。

在士氣提振方麵,劉佩的主動出擊起到了關鍵作用。他率領數百敢死騎“出衝趙兵,所向披靡,斬獲而還”,以局部勝利扭轉了“眾心恟懼”的局麵,印證了“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的軍事規律。封弈則從政治道義層麵分析局勢:“石虎凶虐已甚,民神共疾,禍敗之至,其何日之有!”這種對敵方失道寡助本質的洞察,為堅守策略提供了理論支撐,穩定了軍心。

前燕的守城之戰不僅是軍事對抗,更是民心向背的較量。武寧令孫泳在處理王清等謀反事件時,“收斬主謀,釋數百同謀,與同拒守”,展現了恩威並施的治理智慧,既震懾了潛在叛亂者,又團結了大多數力量。樂浪太守鞠彭“選鄉裡壯士二百餘人共還棘城”,體現了地方官對核心政權的忠誠。這些基層官員的堅守與智慧,構成了前燕抵禦強敵的堅實基礎。

人性抉擇:亂世中的忠義與背叛

棘城之戰不僅是軍事交鋒,更是對人性的嚴峻考驗,不同人物的選擇折射出亂世中的價值觀差異。李洪與弟弟李普的訣彆堪稱經典:李普認定“棘城必敗”勸兄避禍,李洪卻以“吾受慕容氏大恩,義無去就,當效死於此耳”拒絕,最終李普降趙“死於喪亂”,李洪則“以忠篤著名”。這段對比鮮明的命運軌跡,凸顯了忠義品格在亂世中的珍貴價值。

類似的抉擇也體現在其他人物身上:營丘內史鮮於屈遣使降趙,而武寧令孫興“曉諭吏民共收屈,數其罪而殺之,閉城拒守”;朝鮮令孫泳麵對大姓王清的密謀,果斷“收斬之”,對數百同謀則“皆釋之,與同拒守”。這些選擇形成了鮮明對比,展現了亂世中個體道德堅守的重要性。前燕最終能夠平定叛亂、拓境至凡城,正是因為有一批像孫興、孫泳這樣堅守道義的官員,他們構成了政權存續的脊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崔燾、常霸、封抽等降將的結局則警示後人:背叛雖能獲得一時苟安,卻終難逃脫命運的懲罰。他們或奔鄴或投高句麗,最終淪為政治流亡者,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基。這種結局印證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古訓,也為亂世中的為官者提供了深刻鏡鑒。

戰後餘波:政策得失與曆史影響

棘城之戰的結果對雙方後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慕容皝在戰後“分兵討諸叛城,皆下之,拓境至凡城”,通過軍事勝利鞏固了統治;同時“賞鞠彭、慕輿根等而治諸叛者,誅滅甚眾,功曹劉翔為之申理,多所全活”,這種恩威並施、寬嚴相濟的政策,既震懾了潛在反叛勢力,又避免了過度殺戮導致的民心流失,為前燕的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

石虎則在戰敗後仍未吸取教訓,繼續推行擴張政策:“遣渡遼將軍曹伏將青州之眾戍海島,運穀三百萬斛以給之;又以船三百艘運穀三十萬斛詣高句麗,使典農中郎將王典帥眾萬餘屯田海濱;又令青州造船千艘,以謀擊燕”。這種不顧國力消耗的窮兵黷武,加劇了後趙的統治危機。而他在處理冀州大蝗災時“不委咎守宰,令司隸白衣領職”的表現,雖展現了一定的擔當意識,卻未能改變其統治殘暴的本質,無法從根本上挽回民心。

此戰中還埋下了諸多曆史伏筆:石閔冉閔)的嶄露頭角預示著後趙內部權力鬥爭的暗流;慕容皝通過此戰凝聚了統治核心,為前燕日後的崛起奠定基礎;蒲洪父子的勢力膨脹則為前秦統一北方埋下伏筆。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實則相互關聯,共同推動著十六國時期的曆史進程。

結語:亂世生存的核心邏輯

棘城之戰作為十六國時期的經典戰役,揭示了亂世中政權生存的核心邏輯:領導者的戰略定力、團隊的凝聚力、民心的向背遠比兵力多寡更重要。石虎雖擁有數十萬大軍,卻因決策失誤、人心渙散而失敗;慕容皝雖處弱勢,卻憑借堅定的堅守決心、核心團隊的智慧與忠誠、基層官員的協力,最終逆轉戰局。

這段曆史也警示後人:權力的穩固不在於武力威懾,而在於道義支撐與民心歸附;決策的智慧不在於獨斷專行,而在於廣納諫言與理性判斷;個體的價值不在於趨利避害,而在於危難時刻的堅守與擔當。這些跨越時空的曆史啟示,正是我們研讀這段記載的意義所在。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火煉星空 生育值0?獸世大佬們全是我榜一 並肩,三尺高台 渣雌死遁五年回歸,黑化父子愛慘 仰望星河:地球少年的王者之路 失控夏潮 逍遙山水 超勇的我隨身帶著英雄世界 星穹列車的諸天旅行 玄學大佬攪動風雲,渣夫跪求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