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孝宗穆皇帝上之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585章 孝宗穆皇帝上之上

第585章 孝宗穆皇帝上之上(1 / 1)

永和元年公元345年,乙巳年)

春天,正月初一,皇太後在太極殿設了白色紗帳,抱著皇帝來到殿前。

趙國義陽公石鑒鎮守關中,徭役繁重賦稅多。要是看到文武官員有長頭發的,直接拔下來做冠纓,剩下的給宮裡人。長史把這事報告給趙王石虎,石虎就把石鑒召回鄴城,讓樂平公石苞代替他鎮守長安,還征調雍州、洛州、秦州、並州十六萬人去修建長安的未央宮。

石虎喜歡打獵,年紀大了後,身體胖得騎不了馬,就造了一千輛獵車,定期打獵。從靈昌津往南到滎陽,東邊到陽都,這片區域都成了獵場,還派禦史監督獵場裡的禽獸,誰要是冒犯了這些動物,那可是死罪。老百姓家裡有美女,或者好的牛馬,禦史要是沒索要到,就誣陷人家冒犯禽獸,因此被處死的有一百多人。又征調各州二十六萬人去修建洛陽宮,征調老百姓的兩萬頭牛,配給朔州的牧官。還增加了女官,分成二十四等,東宮十二等,公侯七十多個封國也各有九等,大規模征選民間女子三萬多人,分成三等來分配;太子和各個王公私下又征選了將近一萬人。郡縣官員一心找美女,好多都是強行搶奪彆人的妻子,導致那些女子的丈夫被殺或者自殺的有三千多人。這些女子送到鄴城後,石虎親自到殿前挑選,覺得哪個使者能乾,就封十二個使者為侯。結果荊楚、揚州、徐州的百姓幾乎都流亡反叛了;那些地方官員因為沒能安撫好百姓,被關進監獄處死的有五十多人。金紫光祿大夫逯明趁著侍奉石虎的時候懇切勸諫,石虎大怒,讓龍騰衛士把他給弄死了。

燕王慕容皝把牛借給貧苦百姓,讓他們在皇家園林裡耕種,要收八成的稅,要是百姓自己有牛,也要收七成的稅。記室參軍封裕上書勸諫,說:“古代收十分之一的稅,這是天下最公正的稅率。到了魏、晉時期,仁政衰弱,借官府田地和牛的,最多收十分之六的稅,自己有牛的,收成對半分,也不會收七八成。自從永嘉之亂以來,天下動蕩,武宣王用仁德安撫百姓,中原和周邊各族的百姓,從萬裡之外趕來,像小孩子投奔父母一樣帶著家小歸附。所以現在戶口比以前多了十倍,沒工作的人占了三四成。殿下您繼位後,向南打敗強大的趙國,向東兼並高句麗,向北拿下宇文部,開拓了三千裡土地,增加了十萬戶百姓,現在應該把園林都開放,分給新歸附的百姓,沒牛的官府賜給他們牛,不應該再收這麼重的稅。再說,用殿下您的百姓,耕殿下您的牛,牛不還是殿下您的嘛!要是這樣做,等咱們軍隊向南進軍的時候,百姓誰不會拿著吃的喝的來迎接王師,石虎還能跟誰混呢!那些荒廢堵塞的河流溝渠,都應該疏通,乾旱的時候可以灌溉,發大水的時候能排水。一個人不耕種,就可能挨餓。何況現在遊手好閒吃閒飯的有好幾萬,怎麼能讓家家戶戶都富足呢?現在官府機構繁雜,白白浪費俸祿,要是才能不行,都應該清理淘汰。工商業這些次要行業,應該設定固定的人員數量。學生學了三年沒成果,隻會堵住優秀人才的上升之路,都應該讓他們回去務農。殿下您聖德寬厚英明,廣泛聽取各種意見。參軍王憲、大夫劉明都因為提意見違背了您的旨意,主管官員要判他們死罪,殿下您雖然饒恕了他們的性命,但還是免去官職並禁止他們做官。想要彆人提意見,卻懲罰直言的人,這就像想去南方卻往北走,肯定達不到目的啊!右長史宋該等人阿諛奉承,隨意彈劾提意見的人,自己沒骨氣,還嫉妒彆人有,蒙蔽您的視聽,這是最不忠誠的表現。”

慕容皝看了之後就下令說:“看了封記室的勸諫,我真的很害怕。國家以百姓為本,百姓以糧食為命,可以把園林都開放,分給沒田的百姓。實在貧困的,官府給他們牛;有能力又想要官府牛的,都按照魏、晉的舊製度來。溝渠要是真的有好處,要按時修整。現在戰事正興起,立功的人多,今年還不能減少賦稅,等中原統一了,再慢慢商議。工商業者和學生都要進行裁減和挑選。臣子向君主提意見,是非常困難的事,就算言辭狂妄,也應該選擇好的意見聽從。王憲、劉明雖然按罪應該罷黜,但也是因為我沒有度量,現在讓他們官複原職,繼續留在諫官的位置。封裕直言敢諫,很符合臣子的本分,賜給他五萬錢。向內外宣告,要是有人想指出我的過錯,不管貴賤,都不要有所忌諱!”慕容皝向來喜歡文學,經常親自到學校講學,考核的學生多達一千多人,其中有不少濫竽充數的,所以封裕才提到這些事。

【內核解讀】

這段關於東晉永和元年公元345年)的曆史記載,如同一麵雙麵鏡,映照出亂世中兩種截然不同的統治邏輯——一邊是石虎的暴虐失道,一邊是慕容皝的納諫圖治,兩者的對比不僅揭示了政權興衰的密碼,更留下了深刻的治理啟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暴虐統治的“自我毀滅”:石虎的權力狂歡與民本崩塌

趙主石虎的統治堪稱“暴政教科書”。他任兒子石鑒鎮守關中時,竟允許其將文武官員的長發拔作冠纓、充作宮用,這種對人格的踐踏已突破治理底線;而他本人為滿足私欲,征發十六萬人修未央宮、二十六萬人建洛陽宮,甚至因河橋石料隨流而斬殺工匠,將“權力即真理”的邏輯發揮到極致。

更荒誕的是其“獵場治國”——劃定千裡區域作為私人獵場,以“犯獸”罪名誅殺百餘人,實則是借“護獸”之名行勒索之實;強征三萬民女充實後宮,逼死三千餘名女子的丈夫,卻對掠奪者封侯嘉獎。這種“以民為草芥”的統治,徹底背離了“君舟民水”的基本邏輯:當百姓被剝奪得“流叛略儘”,當守令因“不能綏懷”而遭誅殺,看似強大的政權早已失去根基。金紫光祿大夫逯明因直諫被虐殺,更堵死了最後的糾錯通道,讓暴政陷入“愈暴虐愈恐懼,愈恐懼愈暴虐”的惡性循環。

納諫圖治的“清醒嘗試”:慕容皝的自我革新與民本覺醒

與石虎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燕王慕容皝對封裕勸諫的接納。這段君臣互動堪稱亂世中的“治理典範”:封裕直擊燕國弊政——稅收過重私牛稅七、官牛稅八)、苑囿占地、冗員泛濫、學生冒濫,句句切中要害;而慕容皝的回應更顯難得:不僅全盤接納建議,罷苑囿給無田之民、賜牛給貧者,還反思自身“無大量”,恢複直諫者官職,甚至懸賞五萬鼓勵批評。

這種“聞過則改”的姿態,背後是對“國以民為本,民以穀為命”的深刻認知。慕容皝明白:在政權林立的亂世,民心是最珍貴的資源。他將“稅重”“遊食”視為亡國之兆,通過“罷苑給田”“裁汰工商學生”釋放生產活力,本質上是通過讓利換取百姓支持。尤其難得的是他對“諫言”的態度——承認“人臣關言至難”,即使意見狂妄也擇善而從,這種胸襟在“拒諫者昌,納諫者亡”的亂世中,成為燕國崛起的關鍵伏筆。

兩種統治邏輯的碰撞:民本與私欲的終極較量

石虎與慕容皝的統治形成尖銳對比:前者將權力視為滿足私欲的工具,以“掠奪鎮壓”為核心手段,最終導致“民流政崩”;後者將權力視為整合資源的紐帶,以“納諫讓利”為治理思路,實現“民心凝聚”。這種差異並非個人性格使然,而是統治理念的根本分野——石虎代表“強權即正義”的原始統治邏輯,慕容皝則隱約觸及“民為邦本”的治理智慧。

封裕的勸諫與慕容皝的回應,更揭示了“良性互動”的重要性:封裕敢於直諫,源於對政權的認同;慕容皝樂於納諫,源於對長治久安的追求。這種“臣敢言、君肯聽”的機製,讓燕國能夠及時修正錯誤,避免重蹈趙的覆轍。而慕容皝“俟中原平一再議減稅”的務實,“裁汰妄濫學生”的清醒,更顯其治理的理性——既不空談理想,也不固守錯誤,在現實約束中尋找最優解。

亂世啟示:政權存續的“核心算法”

永和元年的這段曆史,最深刻的啟示在於:無論時代多麼混亂,“民心向背”始終是政權存續的核心算法。石虎的失敗不在於疆域不夠遼闊、武力不夠強大,而在於他將百姓視為對立麵,用暴力透支信任;慕容皝的成功也不在於一時的軍事勝利,而在於他懂得“讓利換認同”,通過尊重民力、接納批評構建政權合法性。

此外,“糾錯機製”的有無決定了政權的生命力。石虎通過殺諫者堵死糾錯通道,讓小錯釀成大禍;慕容皝通過重獎諫言打開糾錯窗口,讓問題在萌芽階段得到解決。這兩種選擇印證了一個永恒規律:任何政權如果失去自我修正的能力,無論一時多麼強盛,終將被曆史拋棄;而那些能傾聽批評、回應民需的政權,即便起步艱難,也能在亂世中找到生機。

從石虎的獵場到慕容皝的庠序,從百姓的流叛到燕民的歸心,永和元年的曆史碎片拚湊出一個清晰的答案:統治的本質不是權力的炫耀,而是責任的承擔——對百姓的責任,對時代的責任,對曆史的責任。這或許正是亂世中最珍貴的治理智慧。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海洋求生:全服就我擁有物品提示 我們小區又穿越了 末日序列車隊:我能升級物資 我,隨身軍火庫,鑄就盛唐帝國 物價瘋貶,她做惡毒女配日入千元 末世:我的列車無限升級 說唱:從地下開始崛起 綜網:從速刷打灰開始的戰鬥天選 無趣的白月光 惡女嬌嬈,誘哄陰鷙大佬為她癡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