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太宗簡文皇帝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30章 太宗簡文皇帝(1 / 1)

八月,秦國丞相王猛到了長安,又被加授“都督中外諸軍事”的頭銜。王猛推辭說:“宰相的權位夠重了,太子太傅的身份也夠尊榮了,尚書令事務繁雜,京兆尹責任重大,再加上總管軍事、傳達皇命,文武兩頭都得操心,大小事兒都沾邊。就算是伊尹、呂尚、蕭何、鄧禹那樣的賢人,都未必能一肩挑,何況我王猛這號沒本事的呢!”連著上了三四道奏章,秦王苻堅就是不準,說:“我正打算統一天下,除了你還能指望誰?你不能推辭宰相之位,就像我不能推辭治理天下一樣。”

王猛當宰相期間,苻堅在朝堂上輕鬆當甩手掌櫃,百官各司其職,軍政內外大小事,全由王猛說了算。王猛這人剛正不阿、清廉嚴肅,是非分明,把那些占著茅坑不拉屎的混子全踢走,提拔了一堆被埋沒的人才,鼓勵種地養蠶,抓緊軍事訓練,當官的個個稱職,判刑的都罪有應得。就這麼著,秦國富得流油,軍隊猛得不行,打誰滅誰,國家治理得那叫一個好。苻堅還特意叮囑太子苻宏和長樂公苻丕等人:“你們伺候王相公,就得像伺候我一樣。”

陽平公苻融在冀州當老大,挑了些厲害角色當助手,讓尚書郎房默、河間相申紹當治中彆駕,清河人崔宏當州從事,管記室。苻融年紀輕輕,搞政治喜歡玩新花樣,還愛雞蛋裡挑骨頭;申紹好幾次勸他彆這樣,多搞點寬和政策,苻融雖然敬重他,卻沒全聽。後來申紹被調到濟北當太守,苻融就老犯錯被捅到朝廷,還被苻堅罵了好幾回,這才後悔沒聽申紹的話。

有一次,苻融因為擅自建學校被有關部門彈劾,派主簿李纂去長安辯解;結果李纂嚇得在路上直接嗝屁了。苻融問申紹:“誰能去辦這事兒?”申紹說:“前燕的尚書郎高泰,腦子清楚口才好,又有膽識智謀,能派他去。”之前丞相王猛和苻融好幾次想招高泰當官,他都沒答應;這次,苻融對高泰說:“君子得幫人救急,你可不能再推辭了!”高泰這才答應。到了長安,丞相王猛見了他,笑著說:“高子伯現在才來,這也太慢了吧!”高泰說:“罪人來受罰,還問什麼快慢!”王猛說:“這話怎麼說?”高泰說:“當年魯僖公建泮宮,《詩經》裡都誇;劉宣王在稷下辦學,名聲傳千古。現在陽平公建學校,跟著劉、魯的腳步學,沒聽說朝廷下旨表揚,反倒麻煩有關部門來彈劾。您是朝廷的頂梁柱,這麼搞獎懲,底下的人還有哪兒能逃罪呢!”王猛說:“這是我的錯啊。”事兒就這麼了了。王猛感慨道:“高子伯哪能隻當陽平公的手下呢!”把這話告訴了秦王苻堅。苻堅召見高泰,一聊就喜歡上了,問他治國的根本是啥,高泰說:“治國根本在得人才,得人才在慎重推薦,慎重推薦在核實真才實學,沒聽說過官兒都稱職還治不好國家的。”苻堅說:“這話簡潔又在理!”任命他當尚書郎。高泰堅持要回冀州,苻堅答應了。

九月甲寅日,東晉追尊已故會稽王妃王氏為順皇後,尊皇帝的老媽李氏為淑妃。

冬天十月丁卯日,把簡文帝葬在高平陵。

彭城有個神棍叫盧悚,自稱“大道祭酒”,跟著他混的有八百多家。十一月,他派徒弟許龍去吳地,大清早跑到海西公門口,說太後有密詔,要接他回去複位;海西公一開始差點動心,被保姆勸住了。許龍說:“大事眼看要成,哪能聽婦孺之言!”海西公說:“我在這兒已經是戴罪之身,多虧朝廷寬恕,哪敢瞎折騰!再說太後有詔,該派官員來,怎麼就你一個?你肯定是來作亂的!”喊手下把許龍綁了,許龍嚇得撒腿就跑。甲午日,盧悚帶著三百人,大清早攻打廣莫門,謊稱海西公回來了,從雲龍門衝進皇宮,搶了武器庫的兵器,守衛們嚇得一臉懵。遊擊將軍毛安之聽說出事了,帶著人直接衝雲龍門,親手砍人;左衛將軍殷康、中領軍桓秘也帶兵進止車門,和毛安之一起把亂黨收拾了,砍死好幾百人。海西公嚇得夠嗆,天天喝酒泡妞,生了兒子也不養,當時人都覺得他挺可憐。朝廷見他這麼能忍,也就沒再提防他。

秦國都督北蕃諸軍事、鎮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朔方桓侯梁平老死了。梁平老在北方鎮守十幾年,鮮卑、匈奴人既怕他又服他。

三吳地區大旱,鬨饑荒,餓死好多人。

【內核解讀】

這段十六國與東晉並立時期的曆史片段,看似是零散的人物事件記錄,實則藏著古代治國、人際博弈與亂世生存的底層邏輯,用現代視角拆解,能讀出不少跨越時空的啟示:

君臣相得:頂級治理的“信任+能力”雙引擎

王猛與苻堅的互動,堪稱古代“君臣最佳搭檔”的範本。王猛拒絕“都督中外諸軍事”時,理由很實在:“就算是伊尹、呂尚古代頂級賢臣)都未必能一肩挑,何況我”——這不是謙虛,而是對“權力過載會導致治理失序”的清醒認知;而苻堅的回應更直接:“我要統一天下,除了你沒彆人”,本質是“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且給予絕對信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結果也印證了這種模式的有效性:王猛“踢走混子、提拔人才、抓生產練軍隊”,本質是“優化組織架構+激活人力+夯實民生軍事基礎”,最終實現“秦國富得流油、軍隊能打”。放到現在看,這就是“領導放權不甩鍋,下屬擔責不越界”的理想狀態——無論是企業還是行政部門,“決策者敢信任,執行者有能力”,都是突破複雜問題的核心。更難得的是,苻堅還讓太子“像伺候我一樣伺候王猛”,相當於給核心執行者“尚方寶劍”,避免了“下屬做事時被上層親屬掣肘”的內耗,這在權力密集型組織裡尤為關鍵。

納諫與用人:管理者最容易踩的“認知坑”

苻融的經曆,活脫脫是“年輕管理者成長手冊”裡的“反麵教材+修正案例”。他一開始“喜歡玩新花樣、愛挑刺”,不聽申紹“搞寬和政策”的建議,結果“老犯錯被苻堅罵”——這像極了現在有些剛上位的管理者:有衝勁但缺經驗,總覺得“新方法比老建議管用”,卻忽略了“治理需要平衡,而非激進”。直到申紹被調走、自己屢屢碰壁,才後悔“沒聽勸”,這也印證了一個現代管理常識:“下屬的諫言不是找茬,而是幫你補認知盲區”。

而他後來找高泰解決“彈劾危機”,則是“知錯就改”的關鍵一步。高泰的應對更值得琢磨:麵對王猛的調侃“怎麼才來”,他不繞彎子,直接用“魯僖公、劉宣王辦學受表揚,苻融辦學卻被彈劾”的曆史對比,點出“獎懲標準不一致”的核心問題——這不是硬杠,而是“用事實和先例說話”,既給了王猛台階,又解決了問題。放到現在,這就是“溝通中的‘數據案例支撐’比情緒化爭論更有效”。更難得的是高泰“拒絕尚書郎職位,堅持回冀州”,這種“不貪戀高位、隻選適合自己的位置”的心態,在“官本位”的古代尤為稀缺,放到現在,就是“不被名利綁架,保持職業清醒”。

亂世生存:權力邊緣人的“隱忍自保術”

海西公東晉被廢皇帝司馬奕)的故事,透著一股亂世權力遊戲的悲涼,卻也藏著“弱勢者的生存智慧”。盧悚派徒弟騙他“複位”,他沒衝動——先是聽保姆勸,再反問“太後有詔為啥隻來你一個人”,最後綁人,本質是“不抱不切實際的幻想,用理性判斷風險”。

更關鍵的是他後來“天天喝酒泡妞,生了兒子也不養”——這不是墮落,而是“自汙保身”。在皇權鬥爭裡,“廢帝”是最危險的角色:你越安分,彆人越怕你“有野心”;你主動把自己搞成“爛人”,反而讓掌權者放下戒心。這種“用自我貶值換生存空間”的做法,雖然無奈,卻也是亂世裡“弱勢者的最優解”。放到現在,類似“職場裡不卷入核心鬥爭、主動降低‘威脅感’”的策略,本質是同一種邏輯——隻是少了些生死攸關的殘酷。

民生與穩定:古代社會的“致命短板”

最後提的“三吳大旱、餓死好多人”,看似是“背景板”,實則是這段曆史裡最該被重視的“警示燈”。東晉這邊剛處理完皇帝喪葬、宮廷叛亂,那邊就鬨饑荒,暴露了古代農業社會的致命弱點:“抗災能力極差,民生根基脆弱”。

放到現在看,這就是“民生是底線,再複雜的權力博弈,也不能繞過‘老百姓吃飯’的問題”。無論是秦國靠“鼓勵種地”變強,還是東晉因“饑荒”動搖民心,都印證了一個永恒規律:“國家的穩定,永遠建立在‘民生有保障’的基礎上”——古代如此,現代亦然。

總結:這段曆史的“現代啟示錄”

其實這些人物事件,本質是“人性”與“治理規律”的具象化:王猛的“專業”、苻堅的“信任”、苻融的“成長”、高泰的“智慧”、海西公的“隱忍”,還有“民生為本”的底線,放到今天的職場、管理、社會治理裡,依然能找到對應。曆史從不是“過去的故事”,而是“幫我們看懂當下的鏡子”——看懂了這些人的選擇與結果,也就看懂了“做事、做人、做決策”的底層邏輯。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一拳轟穿避難所 大秦:開局救始皇,手握人皇幡鎮天下 嬌嬌小撩精太軟,糙漢頂不住了 快穿:禁欲教官掐腰陪我玩轉三界 靈未央 鬥羅:收徒成神從截胡朱竹清開始 冒充太傅寡嫂後,他硬要兼祧兩房 攻略男配的正確方法 封界 靈墨踏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