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上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646章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上

第646章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上(1 / 1)

晉紀二十八,從公元385年乙酉年)到公元386年丙戌年),共二年。

太元十年公元385年,乙酉年)

這年春天正月,前秦皇帝苻堅宴請群臣,可當時長安鬨饑荒,都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那些將領們回去後,把吃的肉吐出來喂給自己的老婆孩子。

慕容衝在阿房城稱帝,改年號為更始。這慕容衝一當上皇帝就有點飄飄然,賞罰全憑自己心情。慕容盛才十三歲,他對慕容柔說:“就算當個小頭目,那才能也得超過手下人,這樣位置才能穩。現在中山王慕容衝)才能也就那樣,啥大功還沒立呢,就已經驕傲得不行,這恐怕很難成事啊!”

後秦皇帝姚萇留下一些將領攻打新平,自己帶兵去攻打安定,抓住了前秦的安西將軍勃海公苻珍,嶺北各個城池都投降了後秦。

甲寅日,苻堅和西燕皇帝慕容衝在仇班渠大戰,苻堅把慕容衝打得大敗。乙卯日,又在雀桑打了一仗,苻堅再次獲勝。甲子日,雙方在白渠交戰,這次前秦軍隊大敗。西燕的士兵包圍了苻堅,殿中將軍鄧邁等人拚了命抵抗,苻堅才得以脫身。壬申日,慕容衝派尚書令高蓋在夜裡偷襲長安,打進了南城,左將軍竇衝、前禁將軍李辯等人奮力反擊,打敗了高蓋,還砍了八百人的腦袋,把這些人的屍體分了吃掉這也太狠了)。乙亥日,高蓋又帶兵攻打渭北的各個營壘,太子苻宏和成貳壁的敵軍交戰,把對方打得大敗,殺了三萬人。燕國的帶方王慕容佐和寧朔將軍平規一起攻打薊城,王永的軍隊老是吃敗仗。二月,王永派宋敞燒了和龍以及薊城的宮殿,帶著三萬人逃到壺關;慕容佐等人就進了薊城。

慕容農帶兵到中山和慕容麟會合,一起攻打翟真。麟、農兩人先帶著幾千騎兵到承營查看情況。翟真看到他們,趕緊擺開陣勢出來迎戰。將領們一看這架勢,都想撤,慕容農說:“丁零人雖然勇猛,但翟真這人膽小懦弱。咱們挑些精銳,衝著翟真所在的地方衝過去,他一跑,手下肯定就亂了,咱們再在營門口截住他們,就能把他們都乾掉。”於是派驍騎將軍慕容國帶著一百多騎兵衝過去,翟真果然掉頭就跑,他的手下都往營門擠,互相踩踏,死了一大半,燕軍就拿下了承營的外城。

癸未日,苻堅和慕容衝在長安城西又打了一仗,苻堅再次把慕容衝打得大敗,一路追到阿城。將領們請求乘勝進城,苻堅擔心被慕容衝反偷襲,就帶兵回來了。

乙酉日,前秦益州刺史王廣任命蜀人江陽太守李丕為益州刺史,鎮守成都。己醜日,王廣帶著自己的部下逃回隴西,去投靠他哥哥秦州刺史王統,跟著他一起走的蜀人有三萬多。

劉牢之帶兵到了枋頭。楊膺、薑讓的密謀泄露,長樂公苻丕把他們抓起來殺了。劉牢之聽說這事兒後,就猶豫著不敢前進了。

前秦平原悼公苻暉老是被慕容衝打敗,苻堅就責備他說:“你可是我眼中的才子啊,帶著這麼多人和慕容衝那小子打仗,還老是輸,活著還有啥用!”三月,苻暉又氣又惱,自殺了。前禁將軍李辯、都水使者隴西人彭和正擔心長安守不住,召集西州人在韭園駐紮;苻堅召他們回來,他們也不聽。

西燕主慕容衝在驪山攻打前秦高陽湣公苻方,把苻方殺了,還抓住了前秦尚書韋鐘,讓韋鐘的兒子韋謙當馮翊太守,讓他去召集三輔地區的百姓。馮翊壘主邵安民等人責備韋謙說:“你可是雍州的名門望族,現在卻跟著賊人,乾這種不忠不義的事兒,還有啥臉活在世上?”韋謙把這話告訴韋鐘,韋鐘就自殺了,韋謙則跑來投奔前秦。前秦左將軍苟池、右將軍俱石子和慕容衝在驪山交戰,打了敗仗。西燕將軍慕容永殺了苟池,俱石子逃到鄴城。慕容永是慕容廆弟弟慕容運的孫子;俱石子是俱難的弟弟。苻堅派領軍將軍楊定攻打慕容衝,把慕容衝打得大敗,俘虜了一萬多鮮卑人回來,然後全都活埋了。楊定是楊佛奴的孫子,也是苻堅的女婿。

滎陽人鄭燮帶著滎陽郡投降了東晉。

燕王慕容垂攻打鄴城,打了好久都沒打下來,就打算往北去冀州,於是命令撫軍大將軍慕容麟屯兵信都,樂浪王慕容溫屯兵中山,召回驃騎大將軍慕容農回鄴城。這消息一傳出去,大家都覺得燕國不行了,好多人都在猶豫要不要繼續跟著燕國乾。

慕容農到了高邑,派從事中郎眭邃出去辦事,結果眭邃超過約定時間還沒回來。長史張攀就對慕容農說:“眭邃作為您身邊的參佐,居然敢欺騙您不回來,咱得回去收拾他。”慕容農沒搭理他,讓人準備好空白委任狀,任命眭邃為高陽太守,那些家在趙北的參佐,都給他們安排了官職,讓他們回家。慕容農一共任命了三個太守,二十多個長史,完事了才對張攀說:“你想錯啦,現在這時候哪能自己人窩裡鬥!等我往北走,眭邃他們肯定會在路邊迎接,你就等著瞧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樂浪王慕容溫在中山,兵力很弱,丁零人分散在各個地方,占據了不少城池。慕容溫對手下將領說:“就咱們這點人,進攻不夠,但防守還是沒問題的。驃騎將軍慕容農)和撫軍將軍慕容麟),咱們首尾呼應,早晚能消滅敵人,現在隻要囤好糧食,訓練好士兵,等著時機就行。”於是他安撫舊部,招攬新人,鼓勵大家種地養蠶,老百姓一個接一個來歸附,郡縣和各個營壘都爭著送軍糧,倉庫都堆滿了。翟真夜裡來偷襲中山,慕容溫把他打敗了,從那以後翟真就不敢再來了。慕容溫還派一萬人去給慕容垂送糧食,順便營建中山的宮室。

劉牢之在孫就柵攻打燕國黎陽太守劉撫,燕王慕容垂留下慕容農繼續圍攻鄴城,自己帶兵去救援劉撫。前秦長樂公苻丕聽說這事兒,就出兵趁著夜色偷襲燕軍營地,結果被慕容農打敗了。劉牢之和慕容垂交戰,沒打贏,就退到黎陽駐紮。慕容垂又回到鄴城。

呂光覺得龜茲這地方又富饒又安樂,就想留下來。天竺的和尚鳩摩羅什對呂光說:“這地兒不吉利,待不得。將軍您隻要往東走,半道上自然會有好地方可以安身。”呂光就大擺宴席,和將士們商量是走還是留,大家都想回去。於是呂光就用兩萬多頭駱駝馱著外國的珍寶和稀奇玩意兒,趕著一萬多匹駿馬往回走。

夏天四月,劉牢之帶兵到了鄴城。燕王慕容垂迎戰,結果打輸了,就撤了對鄴城的包圍,退到新城駐紮。乙卯日,又從新城往北跑了。劉牢之也不告訴前秦長樂公苻丕,就直接帶兵去追慕容垂。苻丕聽說後,也派兵跟著前進。庚申日,劉牢之在董唐淵追上了慕容垂。慕容垂說:“前秦和東晉就像瓦片湊在一起,互相依靠才顯得強大。打贏了就都神氣,打輸了就都完蛋,根本不是一條心。現在他們兩支軍隊前後跟著,還沒會合,咱們得趕緊攻擊。”劉牢之的軍隊急行軍二百裡,到了五橋澤,都去搶燕國的輜重;慕容垂趁機出擊,把劉牢之打得大敗,砍了好幾千人的腦袋。劉牢之單槍匹馬逃走,正好前秦的救兵到了,他才撿回一條命。

燕國冠軍將軍宜都王慕容鳳每次打仗都不要命地往前衝。前前後後打了二百五十七場仗,就沒有沒立功的時候。慕容垂就告誡他說:“現在大業才剛開始有起色,你可得先學會愛惜自己!”讓他給車騎將軍慕容德當副手,壓壓他這猛勁兒。

鄴城裡麵饑荒嚴重,前秦長樂公苻丕帶著眾人到枋頭去吃東晉的糧食。劉牢之進駐鄴城,收攏那些逃散的士兵,軍隊又稍微振作了一些;但因為之前吃了敗仗,劉牢之還是被朝廷召回了。

【內核解讀】

公元385年的北方大地,正處在前秦瓦解、群雄逐鹿的“權力真空期”。這段史事裡,沒有絕對的“勝者”,卻處處藏著政權興衰的密碼——從帝王的決策失誤到將領的生存智慧,從民心的離散到人性的掙紮,共同勾勒出亂世中“適者生存”的殘酷法則。

前秦崩塌:領導力失效與民心潰散的連鎖反應

前秦的覆滅在這一年已進入倒計時,而苻堅的統治失誤正是壓垮帝國的核心推手。開篇“長安饑荒人相食,將領吐肉喂妻兒”的細節,堪稱帝國崩塌的生動注腳:當糧食危機擊穿生存底線,即便是皇帝的宴席也淪為“象征性儀式”,朝廷對百姓、軍隊的控製力已蕩然無存。

苻堅的領導力缺陷在戰事中暴露無遺:他既能兩敗慕容衝卻因多疑不敢乘勝追擊,又能因苻暉戰敗便以“活著何用”的苛責逼死將領——這種“時而保守、時而剛愎”的矛盾決策,徹底寒了將士之心。更致命的是,他對核心圈層的掌控力早已瓦解:李辯、彭和正屯兵韭園拒不歸朝,益州刺史王廣棄蜀逃亡,地方官紛紛降晉,昔日統一北方的帝國,最終淪為“各自為戰的散沙”。

前秦的悲劇印證了一個樸素的道理:政權的根基從來不是軍事霸權,而是“民心凝聚”與“領導力共識”。當皇帝既無法解決民生疾苦,又不能贏得將領信任,再龐大的疆域也會在瞬間分崩離析。

新勢力博弈:格局與務實者的生存優勢

與前秦的混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後燕、西燕等新勢力的“分化軌跡”——其興敗的關鍵,全在“格局”二字。

西燕主慕容衝的崛起與衰落,堪稱“權力短視者”的樣本。剛在阿房稱帝便“賞罰任情”,十三歲的慕容盛都能點破“才不及部下,驕而無功,難成大事”的本質。他的失敗不是輸在軍事,而是輸在“權力認知”:亂世中,“皇帝”的頭銜從來不是終點,而是需要用功業、民心支撐的“責任”,僅憑一時兵勢便驕縱自滿,注定是曇花一現。

而後燕的崛起,則靠“務實派”的步步為營。慕容農處理眭邃“逾期未歸”的方式極具智慧:不追責反授官,用“止內鬥、安人心”的格局穩住核心團隊,精準拿捏了“亂世中人心比規矩更重要”的關鍵;慕容溫在中山“撫舊招新、勸課農桑”,用囤糧練兵、擊退翟真的實績,把“弱城”打造成後燕的穩固後方,甚至能為慕容垂輸送糧草、營建宮室——這正是“根據地建設”的樸素實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慕容垂對慕容鳳的告誡“大業初興,當自愛其身”,更顯後燕領導層的長遠眼光:比起“孤膽英雄”的一時戰功,“核心力量的存續”才是亂世爭雄的根本。後燕能在紛爭中站穩腳跟,靠的從來不是僥幸,而是“人心管理+後方穩固+戰略克製”的組合拳。

東晉北伐:“聯盟虛火”與個體決策的困境

東晉的北伐行動,在這一年成了“理想與現實脫節”的縮影。劉牢之的表現極具代表性:初到枋頭因“楊膺之死”猶豫不前,後又在未與苻丕通氣的情況下貿然追擊慕容垂,最終在五橋澤因“搶輜重失警惕”慘敗——他的失誤,本質是東晉北伐的“先天性缺陷”。

慕容垂對“秦晉聯盟”的判斷一針見血:“如瓦合之,勝則驕,敗則散,非同心也”。東晉與前秦的合作本就基於“共同敵人”,而非“利益共識”,這種“臨時拚湊”的聯盟,注定難以形成協同作戰的合力。更關鍵的是,東晉將領的決策缺乏全局觀:劉牢之的“冒進”與“猶豫”,既暴露了其個人能力的局限,也反映了東晉朝廷對北伐軍的“管控失效”——沒有統一戰略、缺乏協同意識,即便有局部勝利,也難改“割據自保”的本質。

亂世抉擇:個體命運中的氣節與務實

在宏大的政權博弈之外,個體的選擇更顯亂世的複雜底色。前秦尚書韋鐘被擒後,因兒子受西燕任命遭人斥責“不忠不義”,最終以自殺踐行氣節,這是傳統士大夫在“家國崩塌”時的悲壯堅守;而呂光放棄龜茲東歸,則是“務實派”的理性選擇——聽從鳩摩羅什的建言、順應將士“歸鄉之心”,用兩萬頭駱駝馱載珍寶東行,既避開了異域的未知風險,也為後涼政權埋下了伏筆。

即便是“食人”的殘酷細節,也不能簡單歸為“人性本惡”:當長安、鄴城的饑荒到了“人相食”的地步,道德倫理早已讓位於生存本能。這種“文明底線的崩塌”,既是亂世的悲劇,也是所有政權必須麵對的警示——“倉廩實而知禮節”,沒有基本的民生保障,再堅固的統治也會淪為空中樓閣。

結語:亂世的“生存公式”

公元385年的曆史,本質是一套“亂世生存公式”的演練:政權存續=領導力格局+務實)+民心民生+信任)+戰略後方+協同)。前秦輸在“領導力失效+民心潰散”,西燕輸在“格局狹隘+根基淺薄”,後燕贏在“民心管理+後方穩固”,東晉困在“聯盟虛火+決策混亂”。

這一年沒有“終局贏家”,卻為後續十六國的格局埋下了所有伏筆。而那些散落其中的細節——苻堅的多疑、慕容農的睿智、韋鐘的氣節、劉牢之的冒進——早已說明:亂世爭雄,從來不是“誰的兵更多”,而是“誰更懂人心、更有格局、更能務實”。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懷了主母兄長的孩子後 魯魯修淩駕於諸天 混沌天靈 背靠大理寺發放手工活 諸天領主 主播失憶後:大佬們全都火葬場了 八零草台科研班子作妖日常 綜藝:我人氣不行,但我氣人很行 資本家小姐覺醒,掏空家產去隨軍 盜墓:不是吧,高三生也盜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