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下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 > 第658章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下

第658章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下(1 / 1)

太元十五年公元390年,庚寅年)

開春正月,譙敬王司馬恬去世。

西燕老大慕容永帶兵往洛陽衝,朱序從河陰北邊渡河,把他揍得滿地找牙,慕容永灰溜溜跑回上黨。朱序追到白水,聽說翟遼也想打洛陽的主意,趕緊掉頭把翟遼趕跑,留下鷹揚將軍朱黨守石門,讓兒子朱略盯著洛陽,派參軍趙蕃幫忙,自己回了襄陽。

琅邪王司馬道子仗著皇帝寵信,那叫一個囂張,宴會上喝大了就沒大沒小,皇帝心裡越來越不爽,想找幾個有威望的人去當地方大佬,偷偷牽製道子。問太子左衛率王雅:“我想用王恭、殷仲堪,咋樣?”王雅說:“王恭看著高冷有範兒,脾氣剛;殷仲堪做事細,文采不錯。但這倆都特軸,還沒啥真本事,太平年月守守攤子還行,真有事絕對掉鏈子!”皇帝不聽。王恭是王蘊的兒子,殷仲堪是殷融的孫子。二月,任命中書令王恭為青、兗、幽、並、冀五州軍事總管,兼任兗、青二州刺史,坐鎮京口。

三月,大赦天下,相當於給犯人發“新春大禮包”。

後秦老大姚萇去新羅堡攻打前秦的扶風太守齊益男,拿下了,齊益男跑路。前秦老大苻登在隴東攻打後秦的天水太守張業生,姚萇帶兵救援,苻登撤了。

夏天四月,前秦鎮東將軍魏揭飛自稱衝天王,帶著氐人、胡人在杏城圍攻後秦的安北將軍姚當成;鎮軍將軍雷惡地也反水,在李潤攻打鎮東將軍姚漢得。姚萇想親自去平事兒,大臣們都懵了:“陛下不愁近在六十裡的苻登,反倒操心六百裡外的魏揭飛,為啥啊?”姚萇說:“苻登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搞定的,我的城池他也打不下來。雷惡地這人力氣大想法多,要是南邊勾著魏揭飛,東邊結著董成,占了杏城、李潤,長安東北就不是咱們的了。”於是偷偷帶了1600精兵過去。魏揭飛、雷惡地手下好幾萬人,氐人、胡人投奔他們的絡繹不絕。姚萇每次見一支新隊伍來,還挺高興。大臣們一臉問號,姚萇解釋:“魏揭飛這幫人煽動了一堆同夥,種類複雜,就算我乾掉帶頭的,剩下的也不好收拾。現在他們紮堆兒來,我趁勝一波帶走,能一次性清乾淨!”魏揭飛等人見後秦兵少,全員出擊。姚萇死守營壘不打,裝出慫樣,偷偷派兒子中軍將軍姚崇帶幾百騎兵繞到後麵。魏揭飛的兵瞬間亂套,姚萇派鎮遠將軍王超等人出兵,砍了魏揭飛和一萬多將士的腦袋。雷惡地求饒,姚萇還跟以前一樣待他,雷惡地跟人說:“我以為自己智勇雙全天下第一,結果每次碰到姚老頭兒就歇菜,果然是命啊!”

姚萇讓姚當成在打仗的地方,每個柵欄孔裡插根木頭記戰功。過了一年多,問姚當成,姚當成說:“營地太小,我給擴了。”姚萇說:“我打小打仗,從沒這麼爽過,用一千多兵乾翻三萬多人,營地就該小才厲害,大啥用?”

吐穀渾視連派使者去見金城王乞伏乾歸,乞伏乾歸封他當沙州牧、白蘭王。

丙寅日,魏王拓跋珪在意辛山跟燕趙王慕容麟碰頭,聯手揍賀蘭、紇突鄰、紇奚三部,贏了,紇突鄰、紇奚都投降北魏了。

秋天七月,馮翊人郭質在廣鄉起兵響應前秦,發朋友圈喊話三輔:“姚萇太不是東西,人神共憤。咱們祖上都受過上先帝的恩,不是大官後代就是高管子孫,與其窩囊活著,不如硬剛到底!”於是三輔的堡壘都響應他,就鄭縣人苟曜不搭理,聚了幾千人投靠後秦。前秦封郭質為馮翊太守,後秦封苟曜為豫州刺史。

劉衛辰派兒子直力鞮打賀蘭部,賀訥快頂不住了,向北魏投降。丙子日,拓跋珪帶兵救援,直力鞮撤退。拓跋珪把賀訥的部落遷到東邊安置。

八月,劉牢之在鄄城揍翟釗,翟釗跑到河北;又在滑台打敗翟遼,張願來投降。

九月,北平人吳柱聚了一千多人,擁立和尚法長當皇帝,占了北平郡,又去搶廣都,進了白狼城。燕幽州牧高陽王慕容隆正在給夫人辦葬禮,郡縣官員都來了。大夥聽說吳柱反了,勸慕容隆回城派兵平叛。慕容隆說:“現在老百姓過得好好的,不想作亂。吳柱這是騙傻子,成不了事。”接著辦完葬禮,派廣平太守、廣都令先回去,再派安昌侯進帶一百多騎兵去白狼城。吳柱的人一聽,全散了,最後被抓起來砍了。

任命侍中王國寶為中書令,沒多久又兼任中領軍。

丁未日,任命吳郡太守王珣為尚書右仆射。

吐穀渾視連去世,兒子視羆繼位。視羆覺得老爹爺爺太佛係,總被鄰居欺負,於是搞強軍計劃,想乾番大事業。冬天十月,金城王乞伏乾歸派使者封視羆為沙州牧、白蘭王,視羆不接這茬。

十二月,郭質和苟曜在鄭東開打,郭質輸了,跑到洛陽。

越質詰歸占了平襄,背叛金城王乞伏乾歸。

【內核解讀】

公元390年,正值中國曆史上的十六國與東晉並立時期。這一年的史事,如同一麵多棱鏡,折射出分裂時代各方勢力在軍事、政治、外交領域的複雜博弈,也展現了亂世中個體與政權的生存智慧與局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東晉:內憂外患中的權力平衡困境

東晉朝廷在這一年陷入了典型的“內憂外患”雙重壓力。外部層麵,西燕主慕容永與翟遼先後威脅洛陽,名將朱序雖兩次擊退敵軍,但疲於奔命的防禦態勢暴露了東晉對中原控製力的薄弱。朱序最終留子鎮守洛陽、自還襄陽的安排,暗示了東晉在北伐與守境之間的無奈抉擇——保住現有疆土已屬不易,收複故土更顯乏力。

內部層麵,晉孝武帝與權臣司馬道子的矛盾逐漸激化。孝武帝試圖以王恭、殷仲堪為籓鎮牽製道子,卻無視王雅“峻狹自是,乾略不長”的預警。這一決策埋下了深刻隱患:王恭出身名門卻器量狹小,殷仲堪文名在外卻缺乏軍事才能,將地方軍政大權托付此類人物,實則是用新的風險替代舊的威脅。這種“以藩製藩”的權謀設計,本質上反映了東晉皇權衰弱、士族專權的結構性困境——皇帝既無法直接掌控權力,又缺乏真正能統籌全局的政治人才,隻能在士族博弈中尋求脆弱平衡。

後秦與前秦:強者的戰略遠見與戰術智慧

後秦主姚萇與前秦主苻登的持續對峙,構成了這一年北方戰場的主線,而姚萇在應對魏揭飛叛亂時的表現,堪稱亂世軍事指揮的經典案例。當群臣困惑於為何舍近求遠不顧六十裡的苻登,先討六百裡的魏揭飛)時,姚萇的分析展現了卓越的戰略眼光:他準確判斷苻登非短期可滅,而雷惡地與魏揭飛的聯合若成功,將直接威脅長安東北門戶。這種“先除近憂、再解遠慮”的決策邏輯,體現了亂世中“優先級管理”的生存法則。

在戰術層麵,姚萇“以弱示敵、集中破敵”的指揮藝術尤為精彩。麵對數萬叛軍時,他不僅不畏懼敵軍勢眾,反而因“烏集而至”而欣喜——深知一次性解決所有叛亂力量,比分散清剿更高效。最終以一千六百精兵大破三萬之眾,既靠奇兵突襲的戰術執行,更靠對敵軍心理的精準把握。戰後姚萇“營地惟小為奇”的感慨,更暗含深刻軍事哲理:真正的勝利不在於戰場規模,而在於以最小代價達成戰略目標。這種務實高效的軍事思想,正是後秦能在群雄環伺中崛起的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前秦殘餘勢力的掙紮則儘顯頹勢。魏揭飛自稱“衝天王”的叛亂,本質上是前秦解體後地方勢力的無序反彈,缺乏統一戰略與核心領導力,最終淪為姚萇“一舉無餘”的墊腳石。而郭質在三輔地區的起兵雖一度響應者眾,但麵對後秦與苟曜的聯合壓製迅速潰敗,反映了前秦複國運動已失去民心基礎與實際戰鬥力。

鮮卑與吐穀渾:邊疆勢力的擴張與覺醒

北方邊疆的鮮卑拓跋部與西北的吐穀渾,在這一年展現了不同的發展軌跡。魏王拓跋珪與後燕趙王慕容麟聯手擊破賀蘭等三部,既鞏固了拓跋部在代北的勢力,也體現了鮮卑內部“強者聯合”的務實策略——通過暫時合作消滅共同威脅,為後續崛起積蓄力量。這種“遠交近攻”的操作,為拓跋部後來統一北方埋下伏筆。

吐穀渾的權力交接則蘊含著民族覺醒的意味。視連去世後,其子視羆拒絕金城王乾歸的冊封,源於“父祖慈仁而遭侵侮”的曆史反思。這種拒絕依附、欲建功業的態度,標誌著吐穀渾從被動生存轉向主動發展的意識轉變,也反映了邊疆民族在中原戰亂中逐漸形成的自主意識。

亂世啟示:生存邏輯與曆史慣性

縱觀太元十五年的各類事件,可提煉出分裂時代的三大生存邏輯:

其一,戰略優先級高於短期利益,姚萇的決策與拓跋珪的擴張皆遵循此道;

其二,人才適配性決定成敗,東晉誤用王恭、殷仲堪與後秦重用姚崇、王超形成鮮明對比;

其三,務實主義戰勝理想主義,無論是姚萇的戰術欺騙還是拓跋珪的聯合策略,都印證了亂世中“結果導向”的行事原則。

同時,曆史的慣性也在悄然發揮作用:東晉的士族內耗持續消耗國力,為後來的桓玄之亂與劉裕崛起鋪墊了舞台;後秦雖勝卻未能徹底消滅苻登,預示著北方統一仍需時日;拓跋部的穩步擴張則開啟了鮮卑族主導中國北方的序幕。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實則都是魏晉南北朝大分裂時代的有機組成部分,共同推動著曆史向新的統一方向演進。

在這個英雄與梟雄並存、機遇與危機交織的年代,太元十五年的史事告訴我們:亂世之中,唯有兼具戰略遠見、務實手段與人才洞察力的勢力,才能在生存競爭中脫穎而出,最終改寫曆史的走向。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下輩子換我先說喜歡你 超神:工業克蘇魯不相信外星人 生命體的世界 靖難攻略 主播單手壓ak,震驚了全網 撕夜 被趙王趕走,始皇拜我為丞相 咬夏棠 農民小神醫 鎧甲:朝九晚五?可我是幽冥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