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安皇帝乙_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79章 安皇帝乙(1 / 1)

殷仲堪接到詔書,氣到爆炸,催著桓玄、楊佺期趕緊出兵。桓玄這幫人倒是對朝廷的命令挺開心,想接了這活兒,可又拿不定主意。殷仲堪一聽說這情況,立馬從蕪湖南邊往回趕,還派人去蔡洲給士兵們放話:“你們要是不趕緊各回各家,等我到了江陵,把你們家裡剩下的人全給收拾了!”楊佺期的部將劉係帶著兩千人先溜了。桓玄他們嚇得不行,慌裡慌張地往西撤,追殷仲堪追到尋陽才追上。殷仲堪這時候已經沒了實權,隻能靠著桓玄他們當靠山,桓玄他們也得借著殷仲堪的兵力,雖說心裡互相提防,但形勢逼得他們不得不抱團。於是就把自家子弟互相送過去當人質,壬午那天,在尋陽結盟,全都不接朝廷的命令,還聯名上奏替王恭辯解,要求乾掉劉牢之和譙王尚之,順便說殷仲堪沒罪,卻被降職罷官。朝廷被他們嚇得不輕,裡裡外外都亂成一鍋粥。隻好又把桓修給罷了,把荊州還給殷仲堪,還下了道語氣特好的詔書安撫他們,想和解,殷仲堪他們這才接了詔。禦史中丞江績彈劾桓修光為自己打算,坑了朝廷,朝廷就下詔把桓修的官給免了。

當初,桓玄在荊州的時候,那叫一個囂張放縱。殷仲堪的親信都勸他把桓玄乾掉,殷仲堪不聽。到了尋陽,因為桓玄名氣大、背景硬,就推他當盟主,桓玄這下更得意忘形了。楊佺期性格又驕橫又凶悍,桓玄老拿他出身低來打壓他。楊佺期恨得牙癢癢,偷偷跟殷仲堪說桓玄早晚是個禍害,想在結盟的壇場那兒偷襲他。殷仲堪顧忌楊佺期兄弟太能打,怕殺了桓玄之後管不住他們,就苦苦攔住了。之後他們就各自回了自己的地盤。桓玄也知道楊佺期的陰謀,心裡早就盤算著要收拾楊佺期,於是就屯兵夏口,拉來始安太守濟陰人卞範之當長史,讓他當自己的首席軍師。這時候,朝廷的詔書唯獨不赦免庾楷,桓玄就任命庾楷當武昌太守。

早先,郗恢替朝廷抵擋西邊的軍隊,桓玄還沒得到江州,想奪了郗恢的雍州,讓郗恢去廣州。郗恢一聽說,嚇壞了,跟手下人商量,大夥兒都說:“要是楊佺期來,咱們誰不使勁兒乾;可要是桓玄來,恐怕就難對付了。”後來聽說楊佺期要來代替自己,就和閭丘羨謀劃著出兵抵抗。楊佺期聽說後,就放出話來,說桓玄要進入沔水,讓自己當先鋒。郗恢的手下信了,嚇得紛紛潰散,郗恢隻好請求投降。楊佺期進了府衙,斬了閭丘羨,放郗恢回都城,走到楊口的時候,殷仲堪偷偷派人把他和他四個兒子都殺了,對外說是被蠻人殺的。

西秦的乞伏益州和吐穀渾王視羆在度周川開打,視羆被打得大敗,逃到白蘭山自保,派兒子宕豈去西秦當人質求和,西秦王乾歸把同宗的女兒嫁給了宕豈。

涼國的建武將軍李鸞帶著興城投降了禿發烏孤。

十一月,任命琅邪王德文為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征虜將軍元顯為中領軍,領軍將軍王雅為尚書左仆射。

辛亥那天,魏王拓跋珪命令尚書吏部郎鄧淵製定官製,協調音律,儀曹郎清河人董謐製定禮儀,三公郎王德製定法令,太史令晁崇考察天象,吏部尚書崔宏總負責裁決,作為永久的製度。鄧淵是鄧羌的孫子。

楊軌、王氣基帶著幾千戶人家主動歸順西平王禿發烏孤。

十二月己醜那天,魏王拓跋珪登基稱帝,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天興。命令朝廷內外都束起頭發戴上帽子;追尊遠祖毛以下二十七人都為皇帝;給六世祖力微加諡號為神元皇帝,廟號始祖;祖父什翼犍諡號為昭成皇帝,廟號高祖;父親寔諡號為獻神明皇帝。魏國過去的風俗,初夏祭祀上天和東廟,仲夏率領眾人去陰山祈求消除霜災,初秋在西郊祭祀上天。到這時候,才開始仿照古代的製度,製定郊廟祭祀和朝廷宴會的禮樂,不過隻有初夏祭祀上天是親自去,其他的大多由有關部門代勞。又采納崔宏的建議,自稱是黃帝的後代,以土德稱王。把六州二十二郡的地方官、豪強兩千多家遷到代都,東邊到代郡,西邊到善無,南邊到陰館,北邊到參合,都劃成京畿地區,京畿之外的四方、四維設置八部師來監管。

己亥那天,燕國幽州刺史慕容豪、尚書左仆射張通、昌黎尹張順因為謀反被處死。

當初,琅邪人孫泰跟著錢唐人杜子恭學妖術,士民大多信奉他。王珣討厭他,把他流放到廣州。王雅向孝武帝推薦孫泰,說他懂得養生之道,孝武帝就把他召了回來,一路升官到新安太守。孫泰知道晉朝氣數要儘,借著王恭叛亂的機會,以討伐王恭為名,招兵買馬,聚斂了上億的財物,三吳地區很多人都跟著他。有識之士都擔心他會作亂,可因為中領軍元顯和他關係好,沒人敢說。會稽內史謝輶揭發了他的陰謀,己酉那天,會稽王道子讓元顯把他騙來殺了,還殺了他六個兒子。孫泰哥哥的兒子孫恩逃到海裡,那些愚昧的百姓還以為孫泰像蟬脫殼一樣沒死,跑到海裡去資助孫恩。孫恩就聚集了一百多個亡命之徒,謀劃著報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西平王禿發烏孤改稱武威王。

這一年,楊盛派使者歸附魏國,魏國封楊盛為仇池王。

【內核解讀】

這段記載生動展現了東晉末年各方勢力交織博弈的混亂局麵,其中的權力爭奪、人性博弈和局勢演變,折射出亂世中各方的生存邏輯:

權力聯盟的脆弱性:殷仲堪、桓玄、楊佺期的結盟從一開始就充滿裂痕。三人因朝廷壓力暫時聯手,卻各懷異心——桓玄憑借聲望自居盟主,楊佺期因出身被輕視而懷恨,殷仲堪則試圖平衡兩者卻力不從心。這種基於利益的合作,在危機稍緩後便矛盾激化,印證了“沒有永恒的盟友,隻有永恒的利益”。他們的“子弟交質”不過是權宜之計,內心的猜忌最終讓聯盟淪為鬆散的軍事聯合體。

野心家的崛起軌跡:桓玄是這段曆史的關鍵人物。他從荊州的“豪縱”到尋陽的“自矜倨”,再到暗中謀劃吞並楊佺期,一步步暴露擴張野心。他利用殷仲堪的優柔、楊佺期的驕悍,以“聲地”為資本攫取主導權,甚至借朝廷詔書安插親信如卞範之、庾楷),展現出亂世中野心家的權謀手腕。而殷仲堪早年錯失殺桓玄的機會,後期又因忌憚楊佺期而縱虎為患,最終淪為桓玄擴張的墊腳石,其優柔寡斷恰是亂世中領導者的致命弱點。

朝廷的被動與無能:東晉朝廷在這場博弈中儘顯虛弱。麵對殷仲堪等人的逼宮,先是妥協退讓,恢複殷仲堪的荊州權位、罷免桓修;後又因孫泰之亂暴露對地方的失控。朝廷的反複無常不僅沒能穩定局勢,反而讓各方勢力看清其軟弱,進一步助長了地方豪強的野心。禦史中丞彈劾桓修的舉動,更像是替朝廷“甩鍋”,難以扭轉中央權威衰落的趨勢。

亂世中的暗流湧動:孫泰、孫恩的崛起從側麵反映了東晉末年的社會危機。孫泰以“妖術”籠絡人心,利用民眾對王朝的失望聚兵斂財,其勢力壯大與三吳地區的民怨密不可分。而朝廷因元顯與孫泰的私交而縱容,直到事態失控才倉促鎮壓,卻埋下孫恩起義的伏筆,預示著東晉的統治根基已搖搖欲墜。

少數民族政權的趁勢發展:西秦、後涼、北魏等政權在東晉內鬥時各自擴張——乞伏乾歸擊敗吐穀渾、禿發烏孤改稱武威王、拓跋珪稱帝建製並確立“土德”正統,這些舉動既體現了少數民族政權的崛起野心,也反映出當時“天下分裂、多極並立”的格局。拓跋珪製定官製、遷徙豪強、設置監軍,更是為北魏後來的擴張奠定了基礎,展現出與南方士族政權截然不同的務實風格。

整體來看,這段曆史如同一個縮影:中央權威崩塌,地方勢力割據,野心家伺機而動,底層民眾積蓄不滿,各方力量在混亂中重新洗牌。而每個人的選擇——無論是殷仲堪的猶豫、桓玄的野心,還是朝廷的妥協、孫泰的投機——都在將東晉推向更深的分裂與動蕩,為後來的桓玄篡晉、劉裕崛起埋下了伏筆。

喜歡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從地獄歸來 全球警報:天命反派出獄了! 雨夜狂風 都市乞丐小醫仙 都市冥王回歸 冰汽領主:主教剛上任 今天也沒有被顧客吃掉 你犯賤我發癲!真千金爆火娛樂圈 我靠,女主怎麼有追追啊 謀春